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872720
自序
世纪之交的时候,我成了一名“驴友”。原因其实很简单,我是一名跑步爱好者,当时城里车辆增多,空气开始变得不好,跑还是不跑,心里很纠结。一次在西单商场见到一顶户外露营帐篷,忽然触发了我的灵感。躲开城市,到山野去,去呼吸大自然的清新之气,不是很好的选择吗?那年初秋,我和妻子潜进云蒙山,露营在青林之间,潺溪之畔,听瀑布喧喧,观流星飞坠,谛林鸟夜鸣,吸山野清馨,惬意之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假日远足山野,成了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看来,“驴友”就是一群崇尚自然、醉心山野,徜徉于峻岭清溪,游走于林莽花海,于艰程险阻中磨砺意志、锻造健康,在奋力前行中享受浪漫、放飞心灵的背包客。
以后的十多年,我们踏遍了京郊诸山,时或进入冀、晋、豫山地,后又延至川、滇、青、藏等地深部,越走越大,渐行渐远。军都山的春花,雾灵山的秋林,百花山的夏雨,海陀山的冬雪;高黎贡山深处的丙中洛,雅鲁藏布江畔的直白村,亚丁神山下的藏寨,太行高崖上的农家;还有许许多多说不过来的原生风景,淳朴人情。这些加在一起,就构成了“驴友”生活色彩斑斓的背景。
多年的户外运动,使身体得到强健,精神得到愉悦。走山的同时,还结交了不少朋友,这些“驴友”来自各行各业,虽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文化水平、脾气秉性各有不同,但少利害,无猜忌。在穿越深山峡谷、丛林溪流的过程中,为克服地形、气候等带来的困难和艰险,“驴友”之间经常需要结成关系紧密的团队,密切协作,互相帮助,有时甚至以生命相托。“驴友”之关系,淳朴而密切。“忆昔聚山野,山友情依依。相携越高岭,渴共山泉掬。扎帐林深处,夜话伴潺溪”,“驴友”之交,在人际关系中增添了积极和谐的成分。
“驴友”远行,即为游子。天涯孤旅,漫漫征途,乡愁萦怀,惆怅不去,也成为“驴友”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近年来,“驴友”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为许多爱好自然和运动的人所青睐。它在现代生活中别具风格,不乏挑战,富有神秘感,充满正能量。它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反映,是生活品质提高的一种方式。我还以为,驴友生活已经形成为一种文化,其中蕴含着向往自然、崇尚运动、磨砺意志、挑战自我、讲求合作、保护环境等多种元素。
近年来,城里的环境大为改善,空气质量有所好转,我又开始跑步了。目前我虽然暂停了“驴友”生活,但我时时怀念行走崇山峻岭、穿越密林花海的那些日子。十年走山,使我的身体和精神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愉悦,收获了一笔可观的人生财富。
十年“驴友”生活,有许多见闻、感受和思考,茶余饭后,假日闲暇,聊敲键盘,记之备忘,积以时日,也成了一小笔精神财富。这些文字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远行漫笔”,是游历川、滇、青、藏等地的游记;第二部分“走山手记”,是在京冀等地山地穿越野营的手记;第三部分“村野闲言”,是用文言文写的游记;第四部分“茅屋诗草”,是一百多首古体诗,大部分是反映“驴友”生活的,还有少量反映思乡等日常生活的。关于第三部分的文言文散文,我认为,虽然作为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文言文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载方式,它仍会永久地存在下去。作为语言艺术,文言文不应该失传,而应该在利用它的文化传载功能的同时有所继承发展,使其能够表达新的生活内容,就像书法艺术一样。
从高黎贡山到澜沧江
一、怒江
六库是怒江州的首府,卧铺大巴到六库的时候正是后半夜。看到一个城镇,灯光不是很亮,街上静静的,接着过了一座桥,桥下江水又大又急,想这该是怒江。车沿着江边左侧的公路向上游行进,快出城的时候,开到一个修车铺进行检修,我们下车透气。公路左侧的山体非常陡峭,夜幕中望不到顶,右侧是怒江,灯光照到浮动的水面上,只见江流汹涌,漩涡急卷,势不可当,深不可测,令人生畏。怒江的右侧也是黑魆魆的大山,两山夹一江,河谷窄狭。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流了几百公里到这里,百川汇流,江水澎湃,俨然世界级大河的气势,却仍被横断山紧束其间,不得自由伸展,只能左冲右突,夺路而行,其“怒”也理所当然。据说怒江的名字源于怒族,音译成汉语用了发怒的怒,但以怒来喻怒江的水势,则极贴切。
上午八点多,车到福贡。这是坐落在怒江边的一个县城,小巧而整洁。从福贡到贡山很近,打个面包车花二十元。路在怒江右侧,车沿江而行。白天看怒江,气势更加令人震撼,其浊浪排空,如万匹桀骜不驯的奔马,我忽然想起苏东坡“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词。江两侧是坡度极陡的高山,一下子高起三四千米,形成V 字形的大峡谷。白云缭绕的山坡上,可见座座黑色的茅屋和一块块挂在坡上的玉米地。江上偶有钢丝绳连接两岸,司机说那是溜索,人可以挂在上边溜来溜去,过去是怒江人过江的主要交通工具,现在有时还在使用,还有将猪羊、桌椅等挂在上边溜的。由于山坡很陡,每年都有人和牲畜掉到江里。怒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水温很低,加之水深流急,落江者很少有生还的。
我曾从保山出发去过腾冲,看过旱季下游的怒江,江到这里河谷开阔,水流平稳。从怒江大桥上远瞰,一江碧水如带,两岸青山凝翠,路边绿树荫荫,芭蕉叶大,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想不到这怒江也如人一样,随时空环境的变化脾气迥然。
从地图上看,在云南贡山、德钦和香格里拉三县之间,并排流着三条世界级的大河: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其中只有金沙江流入中国的东海,怒江和澜沧江则流入东南亚,是萨尔温江和湄公河的上游。三江沿着横断山深深的峡谷奔腾而下,并驾齐驱,相距很近,最窄的地方直线距离仅60 多公里,人称三江并流。如果细看,在怒江的左侧,还有一条独龙江,它从中国境内流入缅甸,成为另一条大河伊洛瓦底江的源头之一。这里比三江地区还要闭塞,很少有人问津,成了人类仅有的处女地之一。三江并流和独龙江地区近滇藏交界,又处边陲,山多四五千米高,高山大峡,数江并流,形成世间绝无仅有的奇特地貌和壮美景色。由于横断山大峡谷形成了层层天然屏障,在交通未发达之前,这里几乎与世隔绝,因而造就了独特而多样的民族风情。
我们计划从怒江进入,先到贡山,然后穿越高黎贡山到独龙江,返回贡山后再穿越碧罗雪山到澜沧江,再从澜沧江过云岭到金沙江。此行是枫叶我俩和老邹陈英夫妇结伴,他们已有十几年的旅游史,而我们则有数年的户外运动经历。老邹说我们两家结合可以互补,横穿四江应该没有问题。
二、贡山
贡山是个很小的县城,坐落在怒江峡谷左侧的山坡上。由于坡很陡,建筑只能依山而筑,空间显得非常窄狭。镇子其实就是两条街,两条街都与怒江的走向平行,一上一下,水平距离有百米左右,高差差不多几十米,房子就在两条街侧依山梯次而建,下边的那条街紧挨着滔滔的怒江。
我们住的旅馆是座四层楼,楼门临街,进门是一楼,后面却是三楼。从窗口可以望见怒江上游的拐弯,下游有一座跨江而过的拱桥。江对岸陡坡上房子不多,有几幢蓝黄相间,掩映在绿树丛中,细看房顶上竖着十字架,是天主教堂。这里有不少老乡信奉天主教,据说上个世纪初叶,欧洲的几个传教士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贡山,将天主教传到这里。
在街上转了转,镇北边有家藏族老乡开的馆子,于是用午餐,要了酥油茶和糌粑。这里已紧邻西藏南部的察隅,可以感受到藏族的风情。贡山境内居住着傈僳、藏、怒、独龙等民族,以傈僳族人为多。
今天必须落实向导和马匹,摸清路况,备好给养,明天才能开始穿越高黎贡山之旅,据说这段路程需要五天。在酥油馆对面的杂货店,遇到一位了解情况的傈僳族老乡,他说,走古道去独龙江,要翻越高黎贡山近四千米高的垭口,只能在七八九三个月,其他时间大雪封山,不能通行。现在新修了一条独龙江公路,隔日有车来回,不过路况很差,一些路段比较危险,只能走吉普车。我们计划走古道去,然后从公路返回。老乡说,山路太险,马匹不能走,前段还发生了摔伤马匹的事,只能请背夫,同时当向导。他的儿子可以找几个人同我们一起去。老乡将他儿子领到旅馆,小伙子叫李飞强,敦实的个子,黝黑的面庞,黑白分明的眼睛,朴实憨厚中透着能干。说好要四位背夫,每人每天七十元,另管伙食和回来的路费。李飞强父亲说,明天还须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进山的手续,要准备五天的给养。
正值“八一”,县里在组织军民联欢晚会,晚会在一个小小的广场上,三面围墙,一面靠山,有不少人来看节目,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部队上和地方上的领导坐在前边一排折叠椅上,众人围在后面,另一侧放几个音箱。男女主持人宣布节目开始,于是笙簧皆奏,鼓乐齐鸣。看场子里人很多,我们来到院子上方的公园,这公园依坡就势,小巧玲珑,却也有庙有亭,有碑有铭,有
花坛,有竹木,带几分古意,只是仅数丈之地,几分钟就转完了。
第二天,李飞强陪我们到管理局开介绍信。开信的小伙子说,穿越高黎贡山的人不多,但近年每年都有人来。山里林密谷深,多是原始森林,有虎豹熊猿野牛诸兽,还有毒蛇,要注意安全。因为有珍稀动植物,外国人一般不允许进山。
李飞强陪老邹去采买给养,买了二十多斤大米,还有鲜肉、腊肉和压缩饼干,两位女士要求再带些菜,又买了几个茄子和一堆豆角。李飞强说山上有旱蚂蟥,让我们走时穿上长筒袜子,将裤脚掖在里边。为了防止蚂蟥往身上爬,他还买了一瓶“灭害灵”喷雾剂。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