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877025
西厢记
前言…………………………………………….3
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35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61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94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120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145
桃花扇
前言………………………………………….. 175
桃花扇序………………………………………. 183
桃花扇小引…………………………………….. 185
桃花扇小识…………………………………….. 186
桃花扇本末…………………………………….. 187
桃花扇凡例……………………………………..190
桃花扇纲领…………………………………….. 192
桃花扇砌抹…………………………………….. 195
卷一
试一出 先声…………………………………… 200
出 听稗…………………………………… 202
第二出 传歌……………………………………209
第三出 哄丁…………………………………… 214
第四出 侦戏……………………………………220
第五出 访翠…………………………………… 225
第六出 眠香…………………………………… 232
第七出 却奁…………………………………… 238
第八出 闹榭…………………………………… 242
第九出 抚兵…………………………………… 248
卷二
第十出 修札……………………………………252
第十一出 投辕…………………………………. 255
第十二出 辞院…………………………………. 262
第十三出 哭主………………………………….267
第十四出 阻奸…………………………………. 271
第十五出 迎驾………………………………….276
第十六出 设朝…………………………………. 280
第十七出 拒媒…………………………………. 286
第十八出 争位…………………………………. 293
第十九出 和战…………………………………. 298
第二十出 移防………………………………….301
闰二十出 闲话…………………………………. 304
卷三
加二十一出 孤吟……………………………….. 310
第二十一出 媚座……………………………….. 312
第二十二出 守楼……………………………….. 318
第二十三出 寄扇……………………………….. 321
第二十四出 骂筵………………………………..326
第二十五出 选优……………………………….. 332
第二十六出 赚将………………………………..337
第二十七出 逢舟……………………………….. 342
第二十八出 题画……………………………….. 346
第二十九出 逮社……………………………….. 352
卷四
第三十出 归山…………………………………. 358
第三十一出 草檄……………………………….. 363
第三十二出 拜坛……………………………….. 370
第三十三出 会狱………………………………..375
第三十四出 截矶………………………………..378
第三十五出 誓师……………………………….. 382
第三十六出 逃难……………………………….. 385
第三十七出 劫宝……………………………….. 391
第三十八出 沉江……………………………….. 395
第三十九出 栖真……………………………….. 398
第四十出 入道…………………………………. 402
续四十出 余韵…………………………………. 410
附录一 桃花扇跋语……………………………… 419
附录二 桃花扇后序……………………………… 421
附录三 桃花扇考据……………………………… 426
附录四 桃花扇题辞……………………………… 433
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十三种。今存有《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堂》。除杂剧外,王实甫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其中,小令《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和《别情》,与《西厢记》的曲词风格相近。《西厢记》不仅是王实甫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秀的作品之一。《中原音韵》曾把《西厢记》本第三折的曲文作为“定格”的范例标举。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誉王实甫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可见,他的作品在元代和元明之际已被称为杂剧之冠。
《西厢记》故事的源头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也称《会真记》)。《莺莺传》以凄婉动人的笔墨描写了崔莺莺与张生情投意合的过程;同时,又以饱含同情的基调描写了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结局,活现了那个时代女子的悲惨命运。自《莺莺传》后,敷演崔莺莺、张生爱情的“西厢”故事便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流传、演变。金元时期,著名作家董解元以《莺莺传》为蓝本,在民间流传的崔张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再创作,写成《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董解元以无视封建礼教的大师气概和超凡的创作胆量,对《莺莺传》做了革命性的改造。在内容上,它大大丰富了《莺莺传》的内容,把一个“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改编成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佳话:在形式上,它把一个文人手头把玩的传奇小说改编成为大众娱乐的讲唱故事,为后代戏剧的再加工打下了声腔、音韵及篇章结构的基础,同时也为西厢记故事的普及推广及后来的戏剧改编打下了群众基础。
牡丹亭前言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自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青年时期即富诗名。然科举之路坎坷,十四岁入学,二十一岁中举,三十四岁方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揭露社会黑暗,被黜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任职五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归乡,《牡丹亭还魂记》即完成于此时。汤显祖才华横溢,创作了大量诗文,有《玉茗堂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等传世。但闻名于世的还是他的戏曲,他是继元关汉卿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以《牡丹亭》成就。汤显祖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写南宋初年,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长期生长在深闺之中,受到《关雎》的诱发,在侍女春香的逗引下,私自到后花园游玩。美好的春光,引发了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梦中遇到一位手执柳枝的书生,两人在牡丹亭旁的梅树下幽会。醒后,丽娘难忘梦中情人,因春情难抒,伤情而死。临死前,她将自画像藏在后花园的湖山石边,并恳求父亲将其葬在梅树下。三年后,岭南柳梦梅赴临安应试,途经南安,借宿梅花观,拾到杜丽娘画像,深为爱慕,并与杜丽娘鬼魂相遇。柳梦梅按照杜丽娘鬼魂的嘱托,挖坟开棺,使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固执保守的杜宝坚决不同意两人的婚姻,后因皇帝钦点,才勉强认下女儿女婿。
该剧共五十五出,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部分。出《标目》至第六出《怅眺》,是开端部分,交代了剧中主要人物以及故事起因。分别叙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身世、家庭环境,剧中的重要人物围绕他们依次登场。第七出《闺塾》至第二十出《闹殇》,是第二部分,写杜丽娘伤情而死。在情与理面前,矛盾冲突逐渐展开。第二十一出《谒遇》至第三十五出《回生》,是第三部分,写杜丽娘因情而生。杜丽娘死后仍然对爱情充满向往,遇到梦中人柳梦梅死而回生,强化了矛盾冲突,为该剧后的高潮奠定了基础。第三十六出《婚走》至第五十五出《圆驾》,是第四部分,也是情与理冲突的高潮和完美结局。一般的爱情戏剧,故事发展到杜丽娘回生,与柳梦梅结成夫妻,剧情就圆满结束了。但汤显祖在《回生》之后,多写了二十出,充分展现了杜丽娘、柳梦梅与杜宝之间的矛盾冲突,把剧情推向高潮,揭示了追求爱情自由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汤显祖站在封建礼教的对立面,阐发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的理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势力与反封建礼教的色彩。
汤显祖的《牡丹亭》自问世后,好评如潮,誉满曲坛,明沈德符《顾曲杂言》言:“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张琦在《衡曲麈谈》中也说:“临川学士,旗鼓词坛,今玉茗诸曲,争脍人口。其者杜丽娘一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西厢》交胜。”《牡丹亭》使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着重刻画人物,讲究辞藻,影响了同时代和后代的戏曲作家,如来集之、冯延年、阮大铖、吴炳、孟称舜、凌濛初等人,他们在汤显祖剧作影响下,形成了明代后期剧坛上的一个流派,谓之“临川派”或“玉茗堂派”。《牡丹亭》自明中叶问世以来,一直保持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自明清而迄于今,它作为一个优秀的传统剧目,不论是全本还是单出,一直盛演不衰。
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完成《牡丹亭》,初未付梓,以抄本传示朋友。《玉茗堂尺牍》卷四中,汤氏《答张梦泽》信中说:“谨以玉茗编《紫钗记》操缦以前,余若《牡丹魂》《南柯梦》缮写而上。”后广为传刻,有明玉茗堂初刻本、明金陵文林阁《新刻牡丹亭还魂记》本、明万历间石林居士《牡丹亭》本、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牡丹亭还魂记》本、明泰昌元年(1620)《牡丹亭》朱墨套印本(《古本戏曲丛刊》据此影印)、明朱元镇校刻《重镌绣像牡丹亭还魂记》本、明冯梦龙《墨憨斋重定三会亲风流梦传奇》改本、明柳浪馆《批评玉茗堂还魂记》本、明硕园居士《牡丹亭》改本、明末毛晋汲古阁《六十种曲》所收《绣刻还魂记》本、清初竹林堂刻《玉茗堂四种曲》所收《汤义仍先生还魂记》本、清康熙钮少雅《格正还魂记词调》本、清乾隆笠阁渔翁《才子牡丹亭》本、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本、清光绪十二年(1886)同文书局石印本等。
本次校注,参考了诸多已有的研究成果,谨表感谢。校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敬祈批评。
校注者
窦娥冤前言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号已斋(或云一斋)、已斋叟。解州人(今山西运城)。关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及祁州(今河北安国)说。他的生卒年也是一个聚讼未决的问题,一般认为他生于金末,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录鬼簿》称关汉卿“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他本人在《一枝花·不伏老》中说“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还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东东一粒铜豌豆”。寥寥数句体现了他在元杂剧中的地位,彰显了他性格中的孤傲和战斗精神。
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昏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的种种剧作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其笔下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也有对百姓抗争的热情讴歌。慷慨悲歌与乐观奋争是关汉卿剧作的主旋律。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比如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在描述她们悲惨遭遇的同时,也刻画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赞美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她们敢于斗争、至死不屈的精神。
据《录鬼簿》所记,关汉卿有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今存者,有《感天动地窦娥冤》《望江亭中秋切鲙》《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杜蕊娘智赏金线池》《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温太真玉镜台》《尉迟恭单鞭夺槊》《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王闰香夜月四春园》《刘夫人庆赏五侯宴》《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山神庙裴度还带》《状元堂陈母教子》《闺怨佳人拜月亭》《诈妮子调风月》《关张双赴西蜀梦》。其余已经散佚,而《簿》中存目者尚有四十余种,不一一概述。此外,他在散曲上也颇有成就,有十余套曲,三十余小令传世。
关汉卿是我国历伟大的剧作家,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后世尊之为“曲圣”。近百年来他的剧作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外国人称其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不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财富。
在关汉卿的诸多剧目中,有代表性、传播为广泛者,当推《窦娥冤》。该剧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也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它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百余个剧种都改编、演出过此剧。全剧一楔四折,取材于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各折大致剧情如下。楔子: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父亲窦天章为考取功名无钱还债,被送至蔡家当童养媳,并改名窦娥。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与婆婆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反而差点被勒死,恰获张驴儿父子所救。张驴儿是个无赖,趁机搬进蔡家,威逼窦娥婆媳与其父子成亲,被窦娥严词拒绝。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欲借此机会毒死蔡婆从而霸占窦娥。他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被父亲误食,毒死乃父。于是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窦娥被严刑逼供,不忍婆婆连同受罪,含冤招认,被判斩刑。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冤屈,指天为誓,死后血溅白练不沾于地、六月飞雪掩其尸首、楚州大旱三年,全部应验。第四折:三年后,窦娥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件得以重审。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被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被凌迟处死。窦娥冤情昭彰得雪。全剧结束。
作者运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残酷与混乱。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代表,同时也是社会底层善良、坚强并走向反抗的妇女典型。全剧主题思想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本次校注,参考了诸多已有的研究成果,谨表感谢。校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敬祈批评。
校注者
【落梅风】你硬撞入桃源路,不言个谁是主, 被东君把你个蜜蜂拦住。不信呵去那绿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将军云) 那厮若不去呵,祗候拿下。(净云) 不必拿,小人自退亲事与张生罢。(夫人云) 相公息怒,赶出去便罢。 ( 净云) 罢罢!要这性命怎么,不如触树身死。妻子空争不到头,风流自古恋风流;“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净倒科) (夫人云) 俺不曾逼死他,我是他亲姑娘, 他又无父母,我做主葬了者。 着唤莺莺出来,今日做个庆喜的茶饭,着他两口儿成合者。 (旦、红上. 末、旦拜科) (末唱)
【沽美酒】门迎着驷马车, 户列着八椒图,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 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
【太平令】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够好夫妻似水如鱼。得意也当时题柱, 正酬了今生夫妇。自古、相女、配夫, 新状元花生满路。
(使臣上科) (末唱)
【锦上花】四海无虞, 皆称臣庶; 诸国来朝,万岁山呼;行迈羲轩,德过舜禹;圣策神机, 仁文义武。
【幺篇】朝中宰相贤, 天下庶民富;万里河清,五谷成熟; 户户安居,处处乐土;凤凰来仪, 麒麟屡出。
【清江引】谢当今盛明唐圣主,敕赐为夫妇。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节节高】( 生、旦) 金樽佐酒筹, 劝不休, 沉沉玉倒黄昏后。私携手, 眉黛愁,香肌瘦。春宵一刻天长久,人前怎解芙蓉扣。 盼到灯昏玳筵收, 宫壶滴尽莲花漏。
(副净) 你听谯楼二鼓, 天气太晚,撤了席罢。 (净) 这样好席,不曾吃净就撤去了, 岂不可惜。( 丑) 我没吃够哩, 众位略等一等儿。( 老旦) 休得胡缠,大家奏乐,送新人入房罢。 ( 众起吹打十番. 送生、旦介)
【前腔】(合) 笙箫下画楼, 度清讴, 迷离灯火如春昼。天台岫, 逢阮刘, 真佳偶。重重锦帐香熏透, 旁人妒得眉头皱。酒态扶人太风流,贪花福分生来有。(杂执灯,生、旦携手下) (净) 我们都配成对儿,也去睡罢。( 丑) 老张休得妄想,我老妥是要现钱的。 ( 净数与十文钱,拉介) ( 丑接钱再数,换低钱, 诨下)
【尾声】(合) 秦淮烟月无新旧, 脂香粉腻满东流,夜夜春情散不收。
(副净) 江南花发水悠悠,(小旦) 人到秦淮解尽愁。
(外) 不管烽烟家万里,(老旦) 五更怀里啭歌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