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78245
◆
本书特邀儿童营养专家与儿童心理专家联合打造,从女孩出生开始,为父母提供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面专业养育支持。
◆
值得每一位父母认真阅读的女孩养育手册!话题涵盖了0~6岁女孩在细分阶段的身心成长特征及需求!
女孩的养育护理,敏感期引导,基础能力培养,品格培养,情绪管理……
◆
指出养育误区,针对养育难点,0~6岁女孩科学养育指南!
l 女宝宝的早期护理、喂养中,家长容易出现哪些误区?
l 如何正确把握女孩成长中的三大心理敏感期?
l 如何应对“分离期”,培养女孩的独立能力?
l 人人都在谈论“富养女孩”,没有钱也能做到吗?
l 如何做好父亲、母亲的角色,为女孩的三观、品格培养打下基础?
l 怎样教会女孩应对走失,远离凌霸、性侵等伤害?
◆
了解孩子,了解自己,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女孩养育之路。
0~6岁,是为女孩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时段:
0~3岁,科学喂养及护理是重点;
3~6岁,心智、品格、基础能力培养是重点。
本书特邀儿童营养专家和儿童心理专家联手打造,专门针对女孩的养育难点,话题涵盖了0~6岁女孩在细分阶段的身心成长特征及需求,帮助父母在充分了解女孩的基础上,将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不过分溺爱,不吼不叫,用科学的方法教会女孩规矩和爱,培养出聪慧优雅、独立坚强,善良而有力量的女孩。
第一章 女孩更需要温柔呵护:女孩的养育和护理
如何照顾好女宝宝
新生儿常见护理误区
女婴私处护理
从小培养女孩的身体隐私观念
建立正确的性别认知
女孩需要更多陪伴
0—3岁,请给女孩及时满足
高质量陪伴,是教育的基础
陪伴,爸妈各有分工
如何让女孩顺利学会如厕
女孩多大能开始进行如厕训练
如厕训练,男女有别
如厕训练的顺序
如厕训练的时间
选择适合女孩的坐便器
如厕训练中的常见问题
第二章 科学喂养,女孩更水灵:女孩的饮食及健康
肉肉的女孩更健康吗
警惕不良的饮食习惯
增加运动量
独立吃饭的学问
为什么要独立吃饭
何时应该开始独立吃饭
孩子不吃饭,爸妈怎么办
科学喂养,拒绝重口味
女孩换牙是大事儿
良好的心态源于对换牙期的科学认知
理解女孩在换牙期的“自卑”
第三章 三个重要阶段,让你更了解女孩
什么都要塞进嘴里——口欲期(0—2岁)
什么是口欲期
如何应对孩子的口欲期
重口味!认为屎尿屁都是她的作品——肛欲期(2—4岁)
什么是肛欲期
如何应对孩子的肛欲期
妈妈成了竞争对手——俄狄浦斯期(3—6岁)
俄狄浦斯期女孩的那些“奇怪”行为
如何帮女孩度过俄狄浦斯期
小课堂:俄狄浦斯期一词的由来
0—6岁儿童敏感期一览
第四章 合理处理“分离期”,从小培养独立的女孩
女孩几岁与父母分床睡最合适
为什么要分床
分床年龄,中外有别
几岁和父母分床、分房
女孩在分床前要和母亲同睡
注意女孩的“分床信号”
如何顺利实现分房
学会自理,让女孩拥有精致生活的能力
如何应对女孩的入园及分离焦虑
几岁是女孩入园的最佳年龄
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
入园前给女孩的心理疏导
如何处理女孩的分离焦虑
会说话了还是爱用哭来表达,怎么办
关键词一:搞清楚事因
关键词二:情绪管理
关键词三:鼓励、鼓励、再鼓励
关键词四:亲子阅读
第五章 好习惯和基础能力,决定女孩的未来
早期亲子阅读有什么用?好处比你想的还要多
亲子阅读读什么
亲子阅读究竟有什么用
如何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习惯
0—6岁女孩适读绘本推荐
看动画片成瘾怎么办?不打不骂立规矩
给孩子精选好的动画
借看动画片,给孩子立规矩
巧用“泛灵心理”管教孩子
不打搅,是对孩子专注力最好的保护
经常破坏孩子专注力的居然是父母
如何保护及修复孩子的专注力
第六章 好女孩:善良、大方、三观正
给女孩更多选择权,让她自己负责
让女孩自己做选择,有多重要
如何培养女孩的选择能力
有修养的女孩:有礼貌,爱分享,懂礼仪
不爱打招呼不等同于没礼貌
让孩子学会分享,要循序渐进
生活礼仪,从女孩小的时候就要开始教
让女孩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女孩,你的视角决定了你的世界
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第七章 女孩,就要活得“矜贵”
什么样的女孩才算“漂亮”
女孩,要懂得发掘自己的独特之美
女孩,装扮要大方得体
美学教育,让女孩拥有丰满的灵魂
有教养的女孩更漂亮
女孩,你比金钱珍贵
富养女孩,财商教育不可少
认识钱币,从3岁开始
从小培养孩子付出和收获的观念
在亲子游戏中融入“钱”的概念
引导孩子有计划地花钱
告诉孩子金钱不是万能的
第八章 做女孩的爸妈,要更“走心”
母亲的温度,决定女孩的幸福度
妈妈会对女孩起到榜样的作用
妈妈和伴侣的关系,决定了女孩的婚姻是否幸福
妈妈的情绪,决定了女孩的性情
做个60分妈妈,不必内疚,不必抱歉
职场妈妈:高质量的陪伴优于长时间的陪伴
全职妈妈:别让孩子绑架了你的生活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大吼大叫,培养不出好女孩
被怒吼时沉默的孩子在想什么
怒吼没有任何意义
经常被吼的孩子易自卑
家长要学会巧妙控制自己的情绪
别做“消失”的爸爸
“爸,我妈呢?”
比丧偶式育儿更糟糕的,是诈尸式育儿
真正的王者荣耀是“超级奶爸”
父亲,关系着女儿将来的婚姻幸福
女孩会按照爸爸的样子寻找另一半
溺爱和冷漠都会造成女孩极端的择偶观
不吝啬对女儿表达爱
第九章 女孩,要学会自我保护
对女孩进行性教育,不怕早
性教育缺失,应从我们这一代结束
按阶段对女孩进行性教育
身体界限意识,是最有效的防线
女孩更要保护好自己
孩子被打了,要打回去吗
要不要打回去,这是个问题
孩子被打了,父母怎么做
让孩子远离霸凌
本书参考资料
——
15年资深育儿专家、“久明教你管孩子”实战内容创始人 杨久明
家长们可能都有一个共识:做女孩的父母比做男孩的父母要操心很多倍。区别于男孩的硬朗和粗线条,女孩往往更加柔弱、善感,父母在养育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双倍的细心和耐性。这本书从生理到心理,给了女孩父母专业、全面的指导,相信通过这本书的指导,加上父母的爱与耐心,你也可以培养出一个独立、善良、有力量的“别人家女孩”。
——著名女性励志作家、《女人,永远要有心疼自己的能力》作者
唐大伟
作为一个女孩的妈妈,经历了女儿刚出生的手忙脚乱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的养育误区,真的遗憾没有早点读到这本书。市面上极少有同类书能够如此全面而具体地将女孩0~6岁的养育需求一网打尽,不敢说它把所有知识点都说透了,毕竟那是百科全书的事儿,但我敢保证它把女孩家长们需要注意的点都涵盖以及解答了,有了它,在育儿的路上你可以从此告别迷茫,淡定做女孩的父母!
——某母婴网站编辑 杏儿
三个重要阶段,让你更了解女孩
在研修心理学的时候,我对精神分析学派非常痴迷,尤其是对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发展理论的阶段划分。
而在我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实践中,综合一些理论和观点的碰撞,也多汲取了精神分析的观点。
因此,在本书中,我将0—6岁女孩的成长阶段,以精神分析的角度划分为口欲期、肛欲期和俄狄浦斯期3个阶段,更为直观地为父母阐述这3个阶段孩子生理、心理的变化。
当然,我们在实践中也多用到由意大利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儿童敏感期这一说法,对应精神分析理论的这3个时期,总结了0—6岁女孩将经历的几大敏感期。
这些内容,希望可以给阅读本书的父母一个清晰、明朗的认知。
我们在育儿实践中,并不偏向于支持哪个理论说得对、谁的方法好,而是通过这些内容的融合,让你了解你的孩子,了解你自己,寻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育儿之路。
什么都要塞进嘴里——口欲期(0—2岁)
我女儿出生的第一天,朋友去医院探望,看到她正努力地把拳头往嘴里塞。朋友说:“刚生出来就开始吃手,小姑娘今后肯定是个吃货……”
不少妈妈发现,刚出生不久的宝宝会把手塞进嘴里不停地吸呀啃呀(一般来说出现在婴儿4个月左右),于是担心宝宝的健康和卫生问题,就会不时地将宝宝的手从她的嘴里拿出来。
其实,这个阶段如果父母过度干预,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
什么是口欲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词——“口欲期”,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口欲期(oral stage),0—1岁,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部位。
此时的孩子,会将任何一件物品塞进嘴里,当然初衷并不是为了吞下去,而是用口来认知事物。
有医学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体中就会将手放入口中。因此,吃手这件事不是学来的,更不用任何人教,而是与生俱来的。
刚出生的婴儿是以“我”为中心的,此时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区分自己和外界。婴儿会认为自己即世界,自己和这个世界融为一体。
但当孩子发现,自己不能完全控制妈妈,例如,自己饿了,而妈妈不能立刻给予回应时,婴儿会逐渐发现自己和妈妈、和这个世界是分离的。
当婴儿意识到了自己与妈妈及这个世界的分离时,“自我”的概念开始形成。
婴儿通过将手塞进嘴里,来认知“手”的存在,他用口体会到的手是什么样的,那么他体会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当你看到宝宝把小拳头放入口中开始吸吮的时候,恭喜,这意味着宝宝的智力向前迈了一大步!
有的妈妈误将此时孩子吃手当作一种“不讲卫生”的坏习惯来看待,看到孩子把手放进嘴里,就赶忙将他的手从嘴里拉出来,甚至按住孩子的手不让他再往嘴里放。
这样粗暴的干涉,破坏了孩子对手的认知,也阻碍了他对世界的认知。破坏了孩子的内在感受,阻断了他们自我探索的进程,对孩子的智力和心理发展都没有好处。
口欲期得不到满足的孩子,成年后会出现行为固着(固着是发展停滞在早期的某一个阶段)。
例如,比较普遍的现象,男性吸烟成瘾,女性喜欢吃零食、“嚼舌根”,都是口欲期未得到满足,而将行为固着在口欲期的表现。
宝宝在口欲期偶尔吃手是很正常的,父母不需要过度紧张,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宝宝吃手成瘾,这有可能影响到日后的健康。
在吃手指的过程中,如果刚好遇到乳牙生长,因为吃手时所用力的方向,会让牙齿照着不正确的方向生长,进而影响牙齿的排列、咬合,容易引发口腔问题。
由于施力方向不当,嘴巴的上、下颚可能会因此变形,面部外观也会随之变形。
此外,孩子经常摸摸这个,碰碰那个,再把小手塞进嘴里,可能会把病菌带入嘴巴而生病。
满足口欲期的物品不仅仅有手指,还有很多专用的替代物,既方便清洁,相对手指来说,又能保护宝宝的牙齿骨骼生长,如安抚奶嘴。
一般来说,口欲期在1岁左右结束,但是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不同,有些孩子的口欲期会稍稍有所延迟,最迟不超过2岁。
如果两三岁的孩子,甚至更大一点上了幼儿园的孩子,还喜欢吃手,甚至成为一种依赖和习惯,怎么办?这就要具体分析孩子这么做背后的原因了。
例如,有可能是孩子在口欲期时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只是孩子在紧张时以吃手指来缓解紧张情绪。还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个5岁的女孩在有了弟弟之后,突然出现了不能够自主如厕、吸吮手指,甚至抢弟弟的安抚奶嘴等行为。
其实这是当孩子看到弟弟被妈妈照顾而忽略了自己时,产生的一种行为的退行(一个人在高级阶段受到了挫折,就会退行到低级阶段,去寻求低级阶段的满足),将自己的能力退行到了新生儿阶段,希望因此能获得妈妈的关注。
以上情况,父母均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再施以干预,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将手指从孩子口中拉出,这也拉断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如何应对孩子的口欲期
明确地告诉孩子,你是个大宝宝了,宝宝的小手可以做更多的事,而不是继续放在嘴里。
帮助孩子认知自我,当孩子吃手的时候,要用平静温和的态度提示他:宝宝,你知道现在你在吃手吗?
妈妈说话的态度很重要,有的妈妈会用严厉、吼叫、大惊小怪的态度,这样都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用其他任务和游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借助其他工具。
例如,矫正指套。这种指套可以很好地避免手指皮肤的损伤。可以及时杀菌和替换,防止皮肤或指甲的细菌造成口腔内病毒感染。
通过阅读相关绘本获得心理自助。
推荐《今天开始不吃手》《我不再吃手了》等主题绘本。
重口味!认为屎尿屁都是她的作品——肛欲期(2—4岁)
妞妞2岁3个月了,妞妈很头疼,因为妞妞从1个月前就开始出现了憋尿的现象!
妞妞每次憋尿的时候都表现出很慌张的样子,脸发红,夹着腿,撅着屁股,说想尿尿。妈妈带她到厕所后她又尿不出来,可转眼又尿在了裤子里,最多的时候一天尿了4次裤子。
这并不是妞妞妈妈一个人的烦恼,很多细心的父母在引导孩子学习如厕的时候,都会发现孩子脱了裤子却不愿意排便,甚至有的宝宝把大小便排在裤子里,或者出现尿频、便秘的现象。
孩子是生病了吗?并不是!其实是孩子的肛欲期到来了。
什么是肛欲期
肛欲期一般出现在孩子2—4岁之间。女孩在度过了口欲期后,大约18—36个月,开始有了自己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她们会感受到刺激肛门时带来的快感,于是开始有意识地通过憋屎憋尿、频繁尿尿等行为来体验排便或排尿的不同感觉。
有的孩子可能坐在马桶上不尿,却把尿尿排在裤子里,或者便便到一半就起身,马上又说要便便……这个时期,孩子还会有一些更为奇怪的行为,他们会对排泄物感到好奇,甚至把便便当成自己的“宝贝”。
这个时期是训练孩子如厕的大好时期,父母要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假如父母态度粗鲁缺乏耐心,孩子就会觉得慌张,心理压力大,进而会扰乱他们控制大小便的自然节律,并且还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正确的认识,构成畸形的性压制心理。
如何应对孩子的肛欲期
当孩子处于肛欲期,父母对孩子各种奇怪行为的看法及处理态度尤为关键。
放宽心,这仅仅是孩子的一个阶段
当孩子把大小便解在裤子里时,要正面地告知:“宝贝,这不是什么问题,妈妈给你换上洁净的裤子。”有些妈妈每次都恨铁不成钢地强调:“宝贝,不是说好了便便要去卫生间的吗?!”其实这么大的孩子很多已经晓得要去卫生间大小便,只是他们在目前这个阶段很难做到,非不想,不能也,妈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体谅。
对排泄物的好奇,是孩子好奇心的一部分
肛欲期的孩子会有些让父母哭笑不得的行为,例如,将他的排泄物视为自己的“作品”。
有的孩子甚至会将自己的便便偷偷地用纸巾包好揣进口袋里,从幼儿园带回家里。甚至有的孩子,如果没有父母阻止或外界干预的话,会去品尝自己的粪便。
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肛欲期孩子对待粪便的态度,决定了他今后对待自己其他的各种创造物的态度。
如何应对宝宝肛欲期
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不要把孩子的特殊表现当成家人的谈资,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或者嘲笑。
不要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憋尿或憋大便,不要强行让孩子大小便,这会破坏孩子正在进行的体验。
当孩子在学习控制自己大小便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练习自己的自控力,父母应当让孩子自己去充分体会和感受。
邀请孩子参观父母如厕,比如,妈妈可以带着女儿进入卫生间学习脱裤子、坐马桶、如厕、冲水、清洁、提裤子一系列过程,孩子通过观察学习模仿,才能逐步去执行体验。
妈妈成了竞争对手——俄狄浦斯期(3—6岁)
肛欲期以后,孩子进入下一阶段的发展,即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期又称“性蕾期”,一般出现在女孩的3—6岁。
这个阶段,孩子会从“我即世界”的一元世界——“我和妈妈是分离的”的二元世界认知层次中,逐渐进入“世界上还有爸爸这位第三人的存在”的三元世界中。
这个阶段是孩子对异性形成认知最为关键的阶段,会对自己和别人的生殖器官产生好奇,会追问令父母尴尬的问题:我从哪里来?
这个阶段如果发展良好,孩子会成功进入下一阶段;如果发展不好,则会在这一阶段形成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女孩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恋父情结。
俄狄浦斯期女孩的那些“奇怪”行为
如果一个女孩在3岁前对母亲的依赖更多些,3岁之后,她会注意到爸爸这个重要的家庭成员,即便爸爸并没有尽到多少养育的责任,女孩依旧会表现出“喜欢爸爸”“爱爸爸”“依赖爸爸”。有的女孩甚至会对妈妈产生敌意,而认为爸爸是“老公”。
有调查研究发现,女孩小时候会出现类似阴道分泌液增多和阴道节律性收缩的情况。会抚弄生殖器,做一些夹腿的动作。
这个时期,女孩会渐渐地萌生出竞争意识,作为同性抚育者的妈妈则成了孩子第一个竞争对象。
性别认同。这个阶段的女孩会更加“像”一个女孩,会对带有明显女性特点的色彩、事物更感兴趣,如粉色的芭比娃娃,绘本故事中的女孩角色……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增奇峰的观点,俄狄浦斯冲突的本质是:渴望成功和对成功之后惩罚的恐惧。
和口欲期、肛欲期一样,如果孩子在俄狄浦斯期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会产生“想赢而不敢赢,赢了之后又充满内疚”的心理矛盾,或将会影响他们今后对竞争的态度;而当出现过度满足的情况,女孩就会深深地陷入对父亲的过分依恋中,这种情结会对孩子长大以后的婚恋观有非常不利的影响,会导致不健康的夫妻关系。
如何帮女孩度过俄狄浦斯期
母亲要心平气和地接受来自女儿的“攻击”
这一时期,女孩很有可能将妈妈看成人生中的第一个竞争者,进而产生“仇视”的现象。作为母亲,会感觉“贴心小棉袄”一夜之间变成了“亲生的小情敌”。
在这个阶段,妈妈要接纳孩子的“仇视”情绪,一如既往地扮演好母亲的角色,不要过分强调“我是妈妈,你要尊重我”“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如此排斥仇视我”。
当女孩表现出对母亲正面的“竞争”或者“攻击”时,不要嘲笑她,以免让她内心产生自卑,形成自我攻击。
母亲适当地示弱,让女孩获得“成就感”
针对这一时期女孩对母亲展现出的竞争意识,妈妈可以借机发展她们的竞争性。
例如,当女孩常常对妈妈说“妈妈,我比你做得好”“妈妈,我比你强”时,母亲可以适当地满足孩子的这种自恋,赋予她们成就感。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多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之中,尤其是竞技类的游戏。很多时候,孩子是能够体会到妈妈是强于她的,当孩子能够说出“妈妈你看我厉害不?妈妈你跟我一样厉害”的时候,说明女孩在向妈妈表达认同。这种认同会让妈妈的形象内化在女孩心中,让她努力成为像妈妈一样的女性,将来可以和妈妈一样嫁给像爸爸那样的自己所爱的人。
父母都要牢记: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不要让女孩认为,她才是家庭中的核心。如果父母都围着她转,那么她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同性抚育者是她的敌人,而异性抚育者是属于她的,从而出现严重的情结。
父母要拿捏好这样的度:你是我们的女儿,在这个家庭里,你是一分子,但你不是全部。我们才是夫妻,我们彼此相爱,而你是我们爱情的结晶。
明确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告诉孩子,爸爸是妈妈的丈夫,妈妈是爸爸的妻子,你是我们的女儿,我们会共同给予你更多的关爱。
正确面对女孩探索身体的行为,适当予以性教育
让女孩充分认知身体,并做好隐私部位的日常清洁,同时增强女孩的自我保护意识,告诉孩子小背心、小内裤覆盖的地方不允许任何人触碰,增强女孩的身体界限意识。
这个阶段的女孩还可能会对异性的性器官产生好奇,会追问小鸡鸡是什么,为什么小男孩有我没有。不妨幽默地告诉女孩:你也有“小鸡鸡”,只是和男孩的长得不一样而已。家长还可以通过绘本去让女孩了解男孩女孩身体构造的不同。
给女孩正向的性别认知
告诉她,女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包括穿衣打扮及行为举止等,妈妈应当正向给女孩展示女性的魅力,或端庄大方,或温婉得体,或俏皮可爱。这个阶段最忌讳“把女孩当男孩养”,比如将女孩当作男孩打扮等,很容易造成女孩的性别混乱。
肯定女孩的情感愿望
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会了“谈情说爱”,女孩子可能会说:我长大了要和爸爸结婚,我长大了和××(幼儿园里关系要好的小男孩)结婚……其实这都是孩子喜欢一个人的表述,她们并不理解“结婚”的真正含义。这时候,父母要肯定孩子良好的情感愿望,同时引导孩子:“你可以跟××做最好的朋友啊。”“即使不结婚,爸爸妈妈也会长久地爱你、陪伴你。”俄狄浦斯期对女孩未来的婚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做父母的,有责任帮助、引导孩子圆满地度过这一关键期。
小课堂:俄狄浦斯期一词的由来
“俄狄浦斯”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是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命运悲剧人物。
底比斯王拉伊俄斯获得了一个预言,他的新生儿(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而与他的妻子结婚。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
有个牧羊人发现了这个婴儿,并因其受伤的双脚将其命名为“肿胀的脚”,即俄狄浦斯。后来牧羊人把俄狄浦斯送给科林斯的国王当儿子。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
长大后俄狄浦斯得知神谕说他会弑父娶母,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来,却不料在一场战斗中与亲生父亲狭路相逢,生父粗暴地命令俄狄浦斯让路,俄狄浦斯盛怒之下与拉伊俄斯争斗,最后将其杀死,并赢得伊俄卡斯忒王后为妻。多年以后他才知道,他杀死的是自己的父亲,娶的是自己的母亲。
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承受不了心中的痛苦,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底比斯,开始自我放逐。
心理学用俄狄浦斯情结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俄狄浦斯情结,有时也被用来比喻“恋父情结”。
会说话了还是爱用哭来表达,怎么办
一般来说,女孩的语言发育要早于男孩。跟男孩相比,女孩能够更早就清楚地表达完整诉求,但是,有表达诉求的能力,并不意味着就能很好地利用语言。
其实,大部分3岁左右的女孩都还没有真正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在遇到困难或者有诉求的时候,还停留在婴儿时期最原始的用“哭”来表达诉求的阶段。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妈妈会感觉到,女儿特别爱哭,遇到什么事都哭:
玩具被抢了,哭。
想要什么东西不给买,哭。
搭积木搭不上或者系扣子系不上,哭。
稍有不顺心的事儿就哭……
妈妈通常很心累,爱哭的娃把情绪搅得一团糟,最后只能放出一句最没用的狠话:“不许哭,再哭妈妈不喜欢你了。”
我们总是在教育孩子“有话好好说”,可是,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好好说话?
这个问题也是我女儿在3岁半的时候抛给我的。
3岁,像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处于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所有的情绪和需求都是用哭来表达,妈妈通过哭声来辨别孩子的需求,究竟是冷了饿了,还是寂寞无聊了。
0—3岁,宝宝是“输入”的过程,通过听觉来完成词汇量、语速、语调、语气的学习和辨别。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日常的语言交流、绘本、特有名词描述等方式完成了“输入”,让宝宝在3岁前建立大量的词汇和句子的听觉记忆。
这个过程也是在建立母语语言体系的基础。
如果在0—3岁没有很好地奠定基础,3岁后,宝宝就会出现语言表述单一、词汇量重复等现象。
孩子在3岁开始进入语言爆发期,在此后的3年里,孩子的词汇量会从1000个猛增至3000个。
3—4岁的阶段是语言发展最快速的时期。
此时如果孩子还停留在只用哭来解决一切的状态是不行的。
错失了训练用语言表达的良机,即便今后给孩子报口才班,训练平翘舌,练习字正腔圆,都无法弥补语言逻辑混乱的缺点。
有一天,我帮女儿洗手的时候,顺便给她洗了一把脸。
事前我并没有告诉她“妈妈要给你洗脸”,并且也没有用围巾把她的前胸半身围上,所以孩子以为自己就是洗个手而已。
当我用水拍到女儿脸上的时候,她吓了一跳。她马上试图用语言制止我:不要给我洗脸。然而此时她的情绪已经控制不住了,于是她开始很崩溃地大哭,一边哭一边含糊不清地说。
我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愚蠢,有点手足无措,默默地给她擦掉了身上的水,然后一直抱着她,轻轻拍她的背,直到她不再哭为止。
等她平静了一些,我再问她:“宝宝,你为什么哭?”女儿还有点哽咽,但是她已经可以说出话了。
她说:“妈妈,(因为)你没有按照我说的做,所以我就哭。”
我说:“是因为我没有事前告诉你,我们要洗脸。而且当你制止我的时候,我并没有停手。你感到不开心,是吗?”
女儿点点头:“是的。”
我把她揽在怀里:“抱歉,宝宝,妈妈错了。”
女儿说:“没关系。”
我接着说:“宝宝,你刚才说得很好。妈妈听懂了你的意思。你可以将情绪发泄出来,但是你哭完要告诉妈妈为什么哭,这样好好说,我们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妈妈理解你。”
女儿问我:“妈妈,怎么是好好说话?”
我摸了摸她的头:“你刚才就是在好好说话。”
当我将这件小事作为例子讲述给一位向我咨询的妈妈听时,她的反应是这样的:“你太顺着孩子了,你给她洗脸这件事没有什么不妥,她为什么会不高兴,还要哭?这样的情况你都不批评她,孩子的脾气会不会越来越大?”
或许很多妈妈都有和这位妈妈一样的疑惑,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女孩爱哭这件事的看法和对她的引导。
关键词一:搞清楚事因
我想,想要解决孩子“只会哭不懂利用语言表达”的问题,首先应当了解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特点。
在上面所说的我女儿洗脸的例子中,我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0—6岁的孩子,秩序敏感期可以分为3个阶段(具体可参见本书第三章的内容),并且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不管在哪个阶段,孩子很多在成年人眼里看起来就像“强迫症”一般的秩序感,还是要满足并且保护为佳。
比如,我女儿每天洗脸,都要遵从一定的秩序:先刷牙、漱口,然后我从墙上摘下毛巾给她围在胸前,她要照着镜子端详一会儿自己,做出几个可笑的表情,我一边给她洗脸,她一边变换着表情。
有时候,我洗的次数她也是要计算的,“洗10把小狗脸儿”,多一下不行,少一下也不行。
遵从这样的秩序,她不会出现情绪波动。但是上文中,我打破了她的秩序,因此她感到非常不安,于是她出现了情绪崩溃的反应。
当妈妈们了解了孩子所处的阶段,以及这个阶段的特殊需求后,自然就能明白孩子哭是有原因的,并非无理取闹,应该会释然很多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