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9862726235
内容简介
享譽全球的經典小說《玫瑰的名字》是如何寫成的?
文學創作的目的是什麼?
閱讀小說時,我們又為什麼會為虛構的故事和人物哭泣?
透過艾可充滿智慧的分享,汲取當代大師創作小說的不傳之祕。
想知道博學多聞的安伯托.艾可如何創造出《玫瑰的名字》、《傅科擺》和《昨日之島》等精采絕倫、意義深遠、令人回味無窮的小說嗎?當然不是同艾可戲謔般地回答記者: 「從左邊寫到右邊」這樣簡單。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創作《玫瑰的名字》,這已是他寫作時間最短的一部小說。《傅科擺》花了他八年時間,《昨日之島》則花了六年。
一九八〇年,艾可出版他第一部小說時已年近五十歲。創作生涯至今僅三十餘年,因此他自稱是年輕的小說家,且未來五十年也將持續寫作。
本書中,艾可帶領我們走過一遍他的寫作歷程,並回憶自己如何建構他的文學世界,創造引人入勝的故事。他認為,好的非文學作品該像一本精心雕琢的偵探小說,而技藝精良的小說家則藉由「觀察」和「探索」,建立一個精準的世界。
一至三章,為艾可受邀於美國艾墨里大學「理查.艾爾曼現代文學講座」授課之講稿,第四章則追溯了「列舉名單」這種寫作手法的起源,並解釋背後的美學動機與原因。
艾可說自己是「專業學者兼業餘藝術家」,書中,以嚴謹的學術論述,深入淺出地揭示小說真真假假虛實難辨的奧祕。
他回溯自己做為一個理論家的漫長職業生涯,以及相對較短的小說家生涯,並探討這兩者之間豐富的連結性。由探索文學和非文學之間的界限開始——以一種嬉戲,嚴肅,聰明絕頂的姿態漫步在這條邊界上。
寫小說前,他會由某個特定的影像開始發想,設定年代背景、地點,和角色的發言方式,因而創造出一個能夠吸引眾多讀者的故事。艾可也延伸解析虛構故事中的角色,看到書中角色的困境我們為什麼會流淚?那些角色又是在何種情況下彷彿真實存在?
而最令艾可訝異的則是列舉名單的樂趣。他認為一個概略的名單是具有無限延展潛能的系列,讓我們得以窺見無限性,並接近那不可言說的一切。這個「年輕小說家」是位極具智慧,且能傳授文學的藝術和文字力量的大師。
文學創作的目的是什麼?
閱讀小說時,我們又為什麼會為虛構的故事和人物哭泣?
透過艾可充滿智慧的分享,汲取當代大師創作小說的不傳之祕。
想知道博學多聞的安伯托.艾可如何創造出《玫瑰的名字》、《傅科擺》和《昨日之島》等精采絕倫、意義深遠、令人回味無窮的小說嗎?當然不是同艾可戲謔般地回答記者: 「從左邊寫到右邊」這樣簡單。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創作《玫瑰的名字》,這已是他寫作時間最短的一部小說。《傅科擺》花了他八年時間,《昨日之島》則花了六年。
一九八〇年,艾可出版他第一部小說時已年近五十歲。創作生涯至今僅三十餘年,因此他自稱是年輕的小說家,且未來五十年也將持續寫作。
本書中,艾可帶領我們走過一遍他的寫作歷程,並回憶自己如何建構他的文學世界,創造引人入勝的故事。他認為,好的非文學作品該像一本精心雕琢的偵探小說,而技藝精良的小說家則藉由「觀察」和「探索」,建立一個精準的世界。
一至三章,為艾可受邀於美國艾墨里大學「理查.艾爾曼現代文學講座」授課之講稿,第四章則追溯了「列舉名單」這種寫作手法的起源,並解釋背後的美學動機與原因。
艾可說自己是「專業學者兼業餘藝術家」,書中,以嚴謹的學術論述,深入淺出地揭示小說真真假假虛實難辨的奧祕。
他回溯自己做為一個理論家的漫長職業生涯,以及相對較短的小說家生涯,並探討這兩者之間豐富的連結性。由探索文學和非文學之間的界限開始——以一種嬉戲,嚴肅,聰明絕頂的姿態漫步在這條邊界上。
寫小說前,他會由某個特定的影像開始發想,設定年代背景、地點,和角色的發言方式,因而創造出一個能夠吸引眾多讀者的故事。艾可也延伸解析虛構故事中的角色,看到書中角色的困境我們為什麼會流淚?那些角色又是在何種情況下彷彿真實存在?
而最令艾可訝異的則是列舉名單的樂趣。他認為一個概略的名單是具有無限延展潛能的系列,讓我們得以窺見無限性,並接近那不可言說的一切。這個「年輕小說家」是位極具智慧,且能傳授文學的藝術和文字力量的大師。
目 录
第一章、從左寫到右
你可以坐在樹下,帶著一枝炭筆,和一疊品質良好的畫紙,讓思緒隨處漫遊,接著你寫下幾行文字,例如「月兒高掛空中/樹林沙沙作響」。或許剛開始浮現的文字並不像小說,比較像日本俳句。但無論如何,最重要的事情是開始寫作。
你可以坐在樹下,帶著一枝炭筆,和一疊品質良好的畫紙,讓思緒隨處漫遊,接著你寫下幾行文字,例如「月兒高掛空中/樹林沙沙作響」。或許剛開始浮現的文字並不像小說,比較像日本俳句。但無論如何,最重要的事情是開始寫作。
第二章、作者,文本,和詮釋者
把自己作品標題取為《玫瑰的名字》,就要有心理準備面臨諸多對於這個標題的詮釋。我曾經說過,我取這個標題是為了要讓讀者自由發揮。我可能是有意增加各種閱讀方式的可能性,結果產生了大量且避免不了的一連串詮釋。不過文本已經被丟到這個世界上了,作者只好閉嘴。
第三章、文學角色評論
為什麼大家知道有數百萬真實存在的人(其中有許多是孩童)正遭受飢荒之苦,都僅只是感到些微不適,卻在看到安娜.卡列尼娜的死亡時感受到個人強烈的痛苦?我們為什麼能深深地體會一個不存在的人的憂傷?
第四章、我的名單
在我剛剛開始寫小說的職業生涯時,很可能完全沒意識到我自己有多喜歡名單。我寫了五本小說,並嘗試一些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後,我現在可以列出一份屬於我的完整名單。
註釋
索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