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11762

本手册可供工程机械行业相关的科研院所,设备使用和租赁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现场服务修理人员以及管理和营销人员参阅,也可供一线设计生产企业在设备开发过程中选型时参考,同时可作为大专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课外参考书。
第1章工程机械用液压泵
1.1概述
1.1.1液压泵的定义和使用
场合
1.1.2液压泵的分类和特点
1.1.3液压泵的发展趋势
1.1.4液压泵的主要参数及
计算
1.2齿轮泵
1.2.1齿轮泵的分类及特点
1.2.2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
典型结构
1.2.3齿轮泵的选用原则
1.2.4SNP2系列外啮合齿
轮泵
1.2.5F系列外啮合齿轮泵
1.2.6G系列外啮合齿轮泵
1.3柱塞泵
1.3.1柱塞泵的分类及特点
1.3.2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
典型结构
1.3.3柱塞泵的选用原则
1.3.4A10VO系列轴向柱塞变
量泵(开式变量泵——斜
盘式)
1.3.5A11VO系列轴向柱塞变量
泵(开式变量泵——斜
盘式)
1.3.6A8VO系列轴向柱塞变量
双泵(开式变量泵——斜
轴式)
1.3.7A4VG系列轴向柱塞变
量泵(闭式变量泵)
1.3.8H1系列轴向柱塞变量泵
(闭式变量泵)
1.3.9D1P系列轴向柱塞变
量泵(开式重载变量泵
——斜盘式)
1.3.1045系列轴向柱塞变量泵
(变量泵——斜盘式)
1.3.11MP1系列轴向柱塞变量
泵(变量轴向泵——斜
盘式)
1.3.12PM系列轴向柱塞变
量泵
1.3.13PW/PWe系列轴向柱塞
变量泵
1.3.14液压往复泵
1.4使用与维护
1.4.1SNP2系列外啮合齿轮
泵的使用与维护
1.4.2F/G系列外啮合齿轮
泵的使用与维护
1.4.3A4VG系列轴向柱塞泵
的使用与维护
1.4.4A10VO系列轴向柱塞变
量泵的使用与维护
1.4.5A11VO系列轴向柱塞变
量泵的使用与维护
1.4.6A8VO系列轴向柱塞
泵的使用及维护
1.4.745系列轴向柱塞变
量泵的使用与维护
1.4.8H1系列、MP1系列轴
向柱塞变量泵的使用
与维护
1.4.9液压往复泵的使用
与维护
1.5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5.1外啮合齿轮泵的常见
故障及排除方法
1.5.2液压往复泵的常见
故障及排除方法
1.5.3H1系列、45系列、MP1系列
轴向柱塞变量泵的常见
故障及排除方法
第2章工程机械用液压马达
2.1概述
2.1.1液压马达的定义和使用
场合
2.1.2液压马达的分类和
特点
2.1.3液压马达的发展趋势
2.1.4液压马达的主要参数及
计算
2.2齿轮液压马达
2.2.1齿轮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及典型结构
2.2.2齿轮液压马达的选用
原则
2.2.3SNM2系列单向齿轮
液压马达
2.2.4AZMF系列外啮合齿轮
液压马达
2.2.5AZMN系列外啮合齿轮
液压马达
2.2.6AZMG系列外啮合齿轮
液压马达
2.3柱塞液压马达
2.3.1柱塞液压马达的分类
及特点
2.3.2柱塞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及典型结构
2.3.3柱塞液压马达的选用
原则
2.3.4径向柱塞液压马达
2.3.5轴向柱塞液压马达
2.3.6多作用内曲线径向
柱塞马达
2.4液压马达的使用和维护
2.4.1齿轮液压马达的使用
和维护
2.4.2径向柱塞液压马达的
使用和维护
2.4.3轴向柱塞液压马达的常见
故障及排除方法
第3章工程机械用液压阀
3.1概述
3.1.1液压阀的定义
3.1.2液压阀的分类、特点和
选型
3.1.3液压阀的发展趋势
3.2平衡阀
3.2.1FD系列平衡阀
3.2.2LHDV 33系列平
衡阀
3.3溢流阀
3.3.1溢流阀的主要性能
参数
3.3.2溢流阀的工作原理与
典型结构
3.3.3溢流阀的选用原则
3.4多路阀
3.4.1多路阀的特点及
分类
3.4.2多路阀的工作原理与
典型结构
3.4.3多路阀的选用原则
3.4.4M722系列多路阀
3.4.5M422系列多路阀
3.4.6PVG系列多路阀
3.4.7PSL和PSV系列多
路阀
3.5比例换向滑阀
3.5.1基本型号的比例换向
滑阀
3.5.2执行元件的附加功能
3.6终端块
3.7操纵形式
3.8液压阀常见故障诊断
与排除
3.8.1溢流阀常见故障诊断
与排除
3.8.2减压阀常见故障诊断
与排除
3.8.3顺序阀常见故障诊断
与排除
3.8.4换向阀常见故障诊断
与排除
第4章工程机械用液压缸
4.1液压缸概述
4.1.1液压缸分类
4.1.2液压缸的基本结构
4.2液压缸选用原则
4.2.1液压缸的选型程序
4.2.2液压缸参数的确定
4.3液压缸的选型
4.3.1螺纹式液压缸
4.3.2HSGL型液压缸
4.3.3拉杆式液压缸
4.3.4重型高压液压缸
4.3.5冶金设备用标准液
压缸
4.3.6车辆用液压缸
4.4液压缸的应用与故障诊断
第5章典型工程机械液压系统
5.1液压系统概述
5.1.1液压系统的组成
5.1.2液压系统的类型
和特点
5.1.3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
拟定
5.2工程机械典型液压系统
5.2.1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
5.2.2履带挖掘机液压系统
5.2.3盾构掘进机液压系统
5.2.4混凝土输送设备液压
系统
5.2.5伸缩臂叉车液压系统
5.3常见工程机械液压系统
举例
5.4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消除
方法
5.4.1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5.4.2液压件常见故障及
处理
参考文献
第2篇机械传动元件与动力系统
第6章工程机械用减速器
6.1概述
6.1.1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定义
与分类
6.1.2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发展
趋势
6.1.3工程机械用行星齿轮减
速器的分类及其应用
领域
6.2液压行走减速器
6.2.1液压行走减速器的基本
原理
6.2.2液压行走减速器的形式及
标记方法
6.2.3液压行走减速器的外形
尺寸及技术参数
6.2.4液压行走减速器的选用
计算
6.3液压回转减速器
6.3.1液压回转减速器的基本
原理
6.3.2液压回转减速器的形式及
标记方法
6.3.3液压回转减速器的外形
尺寸及技术参数
6.3.4液压回转减速器的选用
计算
6.4液压卷扬减速器
6.4.1液压卷扬减速器的基本
原理
6.4.2液压卷扬减速器的形式
及标记方法
6.4.3液压卷扬减速器的外形
尺寸及技术参数
6.4.4液压卷扬减速器的选用
计算
6.5IGCJ系列静液压轴转行星
减速器
6.5.1IGCJ系列静液压轴转
行星减速器的基本
原理
6.5.2IGCJ系列静液压轴转行
星减速器的形式及
标记方法
6.5.3IGCJ系列静液压轴转行
星减速器的外形尺寸
及技术参数
6.5.4IGCJ系列静液压轴转行
星减速器的选用计算
6.6IE系列行星减速器
6.6.1IE系列行星减速器的
基本原理
6.6.2IE系列行星减速器的形式
及标记方法
6.6.3IE系列行星减速器的外形
尺寸及技术参数
6.6.4IE系列行星减速器的
选用计算
6.7IGYT系列履带车轮驱动
减速器
6.7.1IGYT系列履带车轮驱
动减速器的基本原理
6.7.2IGYT系列履带车轮
驱动减速器的形式及
标记方法
6.7.3IGYT系列履带车轮驱动
减速器的外形尺寸
及技术参数
6.7.4IGYT系列履带车轮驱动
减速器的选用计算
6.8IGC、IE、IGH、IGY系列减速
器的安全使用规程
第7章工程机械用分动箱
7.1泵驱分动箱
7.1.1概述
7.1.2泵驱分动箱的分类
7.1.3泵驱分动箱典型产品
介绍
7.1.4泵驱分动箱的选用原则和
选用计算
7.1.5泵驱分动箱的安全使用
规程
7.1.6泵驱分动箱常见故障及
排除方法
7.2车用分动箱
7.2.1概述
7.2.2车用分动箱的分类
7.2.3车用分动箱典型产品
介绍
7.2.4车用分动箱的选用
计算原则
7.2.5车用分动箱安全
使用规程
7.2.6车用分动箱常见故障
及排除方法
7.3特种分动箱
7.3.1概述
7.3.2修井机分动箱
7.3.3混凝土泵车分动箱
第8章工程机械用变矩器和变速箱
8.1概述
8.1.1定义
8.1.2工程机械用变矩器
和变速箱的用途
8.1.3工程机械用变矩器和
变速箱的发展趋势
8.2工程机械用变矩器和
变速箱的分类
8.2.1工程机械用变矩器的
分类
8.2.2工程机械用变速箱的
分类
8.3单级单相向心蜗轮液力
变矩器
8.3.1单级单相向心蜗轮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
原理
8.3.2单级单相向心蜗轮
液力变矩器的形式
及标记方法
8.3.3单级单相向心蜗轮
液力变矩器的外形
尺寸及技术参数
8.4液力机械变矩器
8.4.1液力机械变矩器的
基本原理
8.4.2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形式
及标记方法
8.4.3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外形
尺寸及技术参数
8.5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8.5.1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的基本原理
8.5.2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
分类
8.5.3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
形式及标记方法
8.5.4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外形
尺寸及技术参数
8.6动力换挡变速箱
8.6.1ZYB系列变速箱
8.6.2WG180/181系列和
YD130/131系列
变速箱
8.6.3YB310系列变速箱
8.6.4ZL50和ZL60系列
液力变速箱
8.6.5YL13系列变速箱
8.6.6动力换挡变速箱的
形式及标记方法
8.6.7动力换挡变速箱的外形尺
寸及技术参数
8.7工程机械用变矩器和变速箱
的选用原则与选用计算
8.7.1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的
选用原则与选用计算
8.7.2工程机械用变速箱的选用
原则与选用计算
8.8工程机械用变矩器和变速箱的
安全使用规程
8.8.1变矩器的安全使用
规程
8.8.2变速箱的安全使用
规程
8.9工程机械用变矩器和变速箱常见
故障及排除方法
8.9.1液力变矩器常见故障
及排除方法
8.9.2变速箱常见故障及
排除方法
第9章工程机械用发动机
9.1概述
9.1.1发动机的定义
9.1.2工程机械柴油机的
用途
9.1.3发动机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及发展趋势
9.1.4工程机械柴油机的
分类
9.2增压中冷柴油机
9.2.1增压中冷柴油机的基本原
理及结构
9.2.2增压中冷柴油机的标记方
法及结构特点
9.2.3增压中冷柴油机的外形
尺寸及技术参数
9.2.4增压中冷柴油机的选用
计算
9.3发动机安全使用规程
9.3.1发动机安全操作规程
9.3.2发动机的使用及维护
保养
9.4发动机常见故障及排除
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篇操纵元件与控制系统
第10章工程机械用传感器与操纵
元件
10.1工程机械电控系统概述
10.1.1电控系统的基本
任务
10.1.2控制方案对比
10.2工程机械常用传感器
10.2.1传感器应用的发展过程
和发展趋势
10.2.2工程机械传感器的
分类和应用
10.2.3工程机械常用温度
传感器
10.2.4工程机械常用压力传
感器
10.3工程机械常用操纵元件
10.3.1重载电控手柄
JS1H
10.3.2用于行走应用的电控
手柄EJ
10.3.3液压控制手柄4TH5、
4TH6和4TH6N
10.3.4脚踏先导控制阀
TH6R
第11章工程机械用控制系统
11.1工程机械电控元件概述
11.2控制器主要品牌、技术参数
及选用计算
11.2.1PLUS 1系列控
制器
11.2.2BODAS系列控
制器
11.2.3EPEC 3724系列控
制器
11.3工程机械控制系统软件
开发平台
11.3.1CoDeSys编程
基础
11.3.2CoDeSys编程语言及
数据类型
11.3.3CoDeSys程序的
创建
11.3.4CoDeSys指令
系统
11.4工程机械电控系统的
检测与诊断
11.4.1工程机械电控系统的
组成与特点
11.4.2工程机械电控系统
检测与诊断的基本
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A工程机械基础件典型产品
但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必须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除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技术水平,还要努力在关键核心部件等产业链短板上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工程机械行业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的发展模式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技术和质量的提升。但是,面对国际化的竞争,想要成为工程机械制造强国,以上发展模式则显得竞争手段不强,自主创新理念不够深入。配套件基础件核心技术的欠缺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一问题使得行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当前,诸如传动部件、控制元件、柴油发动机及关键液压件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配套部件主要依靠进口,直接影响着中国工程机械向高端技术产品的发展。
工程机械基础件是工程机械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水平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基础件是组成机器不可拆分的基本单元,包括发动机、液压元件、基础传动件(减速器、变速箱、变矩器等)、电液控制元件以及轴承、齿轮、密封件、紧固件、弹簧、粉末冶金零件、模具等。
要进一步清除重主机轻配套的发展思路,通过市场导向,支持、培育、发展和建立高效发动机技术以及中高压系统的液压泵、液压马达、多路阀、比例阀等关键液压件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对专用传动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开发。重点抓好产品结构优化、可靠性、耐久性、噪声控制等系统研究与开发,要加强对齿轮钢材、高强度铸件毛坯、摩擦材料等共性基础技术的研究。集中力量提高工程机械配套用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提高工程机械产品动力配套性能。
随着工程机械及其基础件的发展,广大技术人员以及应用维护人员迫切需要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工程机械基础件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资料。研究工程机械基础件核心技术,充分总结和整理现有工程机械基础件的主流品种和市场供应情况,提炼其核心性能参数进行对比选型,也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相关领导部门和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的支持下,通过总结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在设计制造、科研、教学和使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研究整理国内外工程机械及其基础件的先进技术,在突出重点、兼顾其他的原则下,特组织编写了这本《工程机械手册——基础件》(以下简称《手册》)。
本《手册》为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组织编撰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工程机械手册》中的一卷,根据《工程机械手册》编写工作的总体布置要求,本《手册》的编写组织工作由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测试技术分会负责。《手册》的编写聘请了相应领域的专家担纲,并成立了《手册》编委会,由上海海事大学宓为建教授担任主编,同济大学李万莉教授、上海海事大学朱福民教授担任副主编。为推进《手册》编撰的有效进行,编委会成立了《手册》编写办公室,由张卫国博士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手册》的编撰组织与协调工作。
本分册主要介绍工程机械主流配套基础件的产品技术参数、选型要点、使用维保等内容。全书内容包括发动机、机械传动件、液压元件及系统、电控元件及系统等。本分册共分3篇,第1篇: 液压元件与系统,介绍工程机械常用液压元件的相关技术参数、选型原则、安全使用、故障排除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典型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及相关案例; 第2篇: 机械传动元件与动力系统,介绍工程机械常用传动部件及动力系统的分类、原理、技术参数、选型计算、安全使用及故障排除等内容; 第3篇: 操纵元件与控制系统,介绍工程机械关键电控元件的参数、选型及系统的编程、使用情况。
参加本《手册》编写组织工作的有: 同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力士乐、丹佛斯、哈威、布雷维尼、波克兰液压、宁波意宁液压、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康明斯发动机、杭州前进齿轮箱、雷斯达传动、上海巴鲁图、上海沃控、安徽兴宇、江苏斯必得等高校、研究院所及企事业单位。
《手册》编写出版的整个过程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及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进行的,特别是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前理事长石来德先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手册》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地机械主管系统、企业、院校和个人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全体参编单位和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手册》终得以和读者见面。在此,《手册》编委会谨向全体关心、支持《手册》出版的单位及领导致以诚挚的敬意,对《手册》所有参编单位及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手册》是首次出版,内容涉及面广、型号繁多、技术参数庞杂,加之编写时间较短及编者水平所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8年8月
第3章工程机械用液压阀
3.1概述
3.1.1液压阀的定义
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其中的液压控制元件即液压控制阀(简称液压阀),它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的流动方向、调节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将不同的液压阀进行适当的组合,可以达到控制液压系统执行元件(液压缸与液压马达)的输出力和扭矩、速度与运动方向等目的。液压阀性能的优劣、工作是否可靠以及能否正确选用,将对整个液压系统能否正常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液压阀是影响整个液压系统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元件。
在液压系统中,控制液流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的基本模式有两种: 容积式控制(俗称泵控,具有效率高但动作较慢的特点)和节流式控制(俗称阀控,具有动作快和效率较低的特点)。
3.1.2液压阀的分类、特点和选型
液压阀可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按照在系统中的功能不同,可分为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等,见表31。
表31按照阀在系统中的功能分类
阀 的 类 型具 体 种 类说明
压力控制阀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平衡阀、电液比例溢流阀、电液比例减压阀压力控制阀是利用作用于阀芯上的液压力与弹簧力相平衡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它是控制和调节液压系统油液压力或利用油液压力作为控制信号控制其他元件动作的阀类
流量控制阀节流阀、调速阀、分流阀、集流阀、电液比例节流阀、电液比例流量阀流量控制阀是液压系统中控制液流流量的元件,它依靠改变阀通流面积的大小或通流通道的长短来改变液阻(压力降、压力损失),从而控制通过阀的流量,达到调节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的目的
方向控制阀单向阀、液控单向阀、换向阀方向控制阀是液压系统中占数量比重较大的控制元件,它利用阀芯与阀体间相对位置的改变来实现油路的接通或断开,以满足系统对油流方向的要求
复合控制阀电液比例压力流量复合阀三类阀可根据需要互相组合成为组合阀,以减少管路连接,使其结构更为紧凑、连接简单并提高效率。常用的是由单向阀和其他阀类组成的组合阀,如单向减压阀、单向顺序阀和单向节流阀等
工程机械专用阀多路阀、稳流阀—
液压阀按输入方式可分为手动控制阀、机械控制阀、液压控制阀、电动控制阀和电液控制阀,一般液压阀以某种输入方式为主,有时兼备一至两种其他输入方式,见表32。
表32按照阀的输入方式分类
阀的类型说明
手动控制阀手把及手轮、踏板、杠杆
机械控制阀挡块及碰块、弹簧
液压控制阀利用液体压力所产生的力进行控制
电液控制阀采用电动控制(普通电磁铁)和液压控制的组合控制方式
电动控制阀用普通电磁铁、比例电磁铁、力马达、力矩马达、步进电动机等控制
液压阀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滑阀类,锥阀、球阀类,喷嘴挡板阀类,见表33。
表33按照阀的结构形式分类
组织形式说明
滑阀类这类阀的阀芯为圆柱形,通过阀芯在阀体孔内的滑动来改变液流通路开口的大小,以实现对液流压力、流量以及方向的控制
锥阀、球阀类阀芯为圆锥形或球形,利用锥形阀芯或圆球的位移来改变液流通路开口的大小,以实现对液流压力、流量以及方向的控制
喷嘴挡板阀类用喷嘴与挡板之间的相对位移来改变液流通路开口的大小,以实现控制,常作为伺服阀、比例阀的先导级
对任何液压系统而言,正确选用液压阀,是使液压系统设计合理、性能优良、安装简便、维护容易,同时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
选择LHDV 33系列平衡阀时,首先要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液压阀的类型。应尽量选择标准系列的通用产品。根据实际安装情况,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如管式或板式连接等。然后根据系统设计的工作压力选择液压阀的额定压力,根据通过液压阀的流量选择液压阀的流量规格。如溢流阀应按液压泵的流量选取; 流量阀应按回路控制的流量范围选取,其小稳定流量应小于调速范围所要求的小稳定流量。
下面从几个主要方面介绍选择LHDV 33系列平衡阀时应遵循的原则及参数计算方法。
1) 液压阀安装方式的选择
液压阀的安装方式对液压装置的结构形式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一般来说,在选择液压阀安装方式的时候,应根据所选择的液压阀的规格大小、系统的复杂程度及布置特点来定。前面所介绍的几种安装方式各有特点。螺纹连接型适合系统较简单、元件数目较少、安装位置比较宽敞的场合。板式连接型适合系统较复杂、元件数目较多、安装位置比较紧凑的场合。连接板内可以钻孔以沟通油路,将多个液压元件安装在这个连接板上,可以减少液压阀之间的连接管道,减少泄漏点,使得安装、维护更方便。法兰连接型一般用于大口径的阀。
2) 液压阀额定压力的选择
液压阀的额定压力是液压阀的基本性能参数,标志着液压阀承压能力的大小,是指液压阀在额定工作状态下的名义压力。液压阀额定压力的选择,应根据液压系统设计的工作压力选择相应压力级的液压阀。一般来说,应使液压阀上标明的额定压力值适当大于系统的工作压力。
3) 液压阀流量规格的选择
液压阀的额定流量是指液压阀在额定工况下通过的名义流量。液压阀的实际工作流量与系统中油路的连接方式有关: 串联回路各处流量相等,并联回路的流量则等于各油路流量之和。选择液压阀的流量规格时,若使阀的额定流量与系统的工作流量相接近,显然是经济的。若选择阀的额定流量比工作流量小,则容易引起液压卡紧和液动力,并可能对阀的工作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另外,也不能单纯地根据液压泵的额定输出流量来选择阀的流量,因为对一个液压系统而言,其每个回路通过的流量不可能都相同。因此在选用时,应考虑液压阀所在回路可能通过的流量。例如,一回路中若采用了差动液压缸,在液压缸换向动作时,无杆腔排出的流量比有杆腔排出的流量大许多,甚至可能超过液压泵输出的流量,在选择换向阀时,就应考虑到这一点,做到合理匹配。又如,一些流量通过比较大的回路,若选择与该流量相当规格的换向阀,则在进行换向动作时可能产生较大的液压冲击。为了改善工作性能,可选用大一挡规格的换向阀。
4) 液压阀控制方式的选择
液压阀的控制方式有多种,一般根据系统的操纵需要与电气系统的配置能力进行选择。对于自动化程度要求较低、小型或不常调节的液压系统,则可选用手动控制方式; 而对于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或控制性能有要求的液压系统,则可选择电动、液动等方式。
5) 经济方面的选择
选择液压阀时,应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造价和成本较低的液压阀,以提高主机的经济指标。比如,对于速度稳定性要求不高的系统,则应选择节流阀而不选用调速阀。另外,在选择液压阀时,也不要一味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阀,要考虑其工作的可靠性与工作寿命,即考虑综合成本。同时也要考虑其维护的方便性与快速性,以免影响生产。
3.1.3液压阀的发展趋势
工业液压的发展要求液压系统的模块化、集成化布置,应运而生,出现了板式以及叠加式液压元件,从而使液压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使液压系统结构紧凑,减少阀间的管道连接,便于安装、使用和维修。但是,用这些常用的液压机液压阀构成的集成系统仅对小流量的液压系统能收到较为良好的效果,对中、大流量系统,还只能采用管道进行阀间连接,组成系统。
液压阀目前的发展动态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 节能性: 开发高效率的液压阀,如低功率电磁换向阀。
(2) 控制性: 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和各种传感器的开发以及控制理论的发展,为液压阀改善性能、提高控制性创造了条件。提高电液伺服阀的性能(如流量控制性、频率特性)以扩大应用范围,开发高性能电液比例阀(为克服死区、提高响应性、静特性与重复性)及数字控制阀等以满足微机控制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的需要,正成为研发人员的主攻方向。
(3) 可靠性: 液压阀向高压、高速化方向发展,必然要求提高可靠性和寿命。为此发展了有关液压阀特性的基础性研究。例如,固定节流孔与可变节流孔动特性的研究、作用在滑阀上的瞬态液动力的实验研究、超高速电液伺服阀中瞬态液动力的计算、作用在内流式锥阀上的液动力的实验研究、液压阀气穴的研究等。
(4) 智能化: 为实现远距离控制或遥控,液压阀越来越多地使用电气控制,即通过电信号来使液压阀实现自动控制。目前有一种智能型组合阀(也叫可编程电液控制阀),将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通用液压阀进行融合构成可编程电液控制阀,通过控制几个通用电液阀的控制逻辑和各个阀之间的协调逻辑来实现相当于普通电液控制阀的功能。
(5) 绿色化: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未来液压技术的介质、材料、工艺、产品将要符合生态与环保的要求,符合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液压阀势必满足“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的概念,从产品结构、产品材料、产品工艺到产品运行过程,应均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3.2平衡阀
液压平衡阀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使用较多的一种控制阀,它对改善工程机械使用性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对工程机械整机性能(工作平稳性、可靠性和系统效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液压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及伸缩机构在带载下降时,若无平衡阀,机构就会在负载的作用下产生超速下降、无法控制、出现危险现象等。同样,在全液压行走系统中(开式系统),在下坡中也会产生超速下滑的危险。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带载下降的能控、微动、平衡及安全,就需要在下降的回路中安装一个既能限制负载下降速度,又可实现微调及任意可控在空间某一高度上停止而没有一丝下移(或下滑)的多功能控制阀。具有上述功能的阀就称为平衡阀。
平衡阀主要用于油马达起升液压回路,主要功能与特点如下:
(1) 属先导减压型,不仅能自动感应负力矩大小,还能感应输入流量大小,确保在大范围内控制负力矩下放速度,有效防止速度失控,防止油泵、油马达和系统吸空,使吊重货物平稳下放。
(2) 单向阀和平衡阀芯为锥面线密封,先导减压为小钢球密封,能更有效地起中位液压锁的作用。
(3) 可起软管破损失压时自动切断油路,防止外负荷自行下落的自动保护作用。
平衡阀主要用于使用双作用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的起降、摆动、旋转或类似的机构。
平衡阀根据控制形式可以分为单向平衡阀和双向平衡阀,单向平衡阀主要用于执行元件单方向有可能产生反向负载工况的场合; 双向平衡阀主要用于执行元件两个方向都有可能产生反向负载工况的场合。根据安装形式可分为板式安装、通芯螺栓式安装和管式安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