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709319
★觊觎中国、殖民朝鲜、决战沙俄,日本走上军国主义快车道。
★藩阀政党的朝野角力,国进民退的社会矛盾,殖民扩张的军事冲动,这是日本近代史上激进的扩张变革时代。
★从明治到大正,从军事到外交,陆海相争、穷兵黩武,伴随日本文官集团的衰落和军部强权的崛起。
★揭秘朝鲜明成皇后被杀、中日二十一条、满蒙独立运动、北洋军阀混战等背后日本扮演的角色。
《军部当国: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冒险史》聚焦于日本近代史上十分激进的变革时代,填补了明治到大正之间的历史空白。甲午战争后,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又举全国之力与沙俄争夺东北。同时在华扶植代理人成为军阀混战背后推手,直至武装侵略中国。*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与德国围绕青岛展开的攻防战一度隐匿于史料之中。而干涉苏俄革命,出兵西伯利亚的军事行动背后更折射出日本国内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博弈。本书将以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的历史为线索,跟随日本军事扩张的脚步,为读者展现日本军部逐渐成为国家主宰的历史。
楔子:甲午之后
第一卷:明治凶兽
乙未事变——沙俄威压下的日本外交困局
出兵华北——日本加入八国联军的真正动机
穷兵黩武——日俄战争前日本的全力备战
旅顺肉弹——大视野下的日俄战争(上)
对马奉天——大视野下的日俄战争(下)
第二卷:大正乱局
明治老去——日俄战争后的日本国内政治生态
浪人野望——辛亥革命与黑龙会的“满蒙独立”思想
王旗变幻——大正政变幕后的日本朝野角力
浑水摸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陆、海军表现
西伯利亚风暴——日本对苏俄革命的干涉
第三卷:欲壑难填
德谟克拉西——原敬内阁和日本民粹运动的发轫
关东地震——大正时代黯然谢幕及日本裁军低潮
引虎吞狼——中国军阀混战背后的日本推手
截断巨流——日本干涉奉系内战的幕后博弈
济南事变——北伐战争中的日本两次出兵山东
楔子:甲午之后
自1868年,年仅16岁的少年天皇睦仁在长州、萨摩等“西南强藩”割据势力支持下,一举推翻统治日本265年的德川幕府以来,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扶桑岛国,随即进入了对内实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现代化改革,对外秉承“失之欧美,补于邻国”的理念推行军事扩张的快车道。这一段时期被日本史学家以睦仁统治时的年号统称为“明治时代”。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可谓是明治时代的一幕高潮。多年以来日本政府在外交领域的折冲樽俎,全民厉兵秣马的全力备战,最终换来了一场对他们来说堪称辉煌的胜利。正是基于战场上的绝对优势,在1895年3月开始的中日马关谈判中伊藤博文才敢开出了要求满清“割让盛京省南部地方,台湾群岛及澎湖列岛”及“赔偿日本军费3万万两”的无理要求。
和谈间隙伊藤博文特意在和李鸿章的闲谈中说道:“我国之兵已向台湾行进。”李鸿章还天真地表示:“除我国之外,英国不欲他国盘踞台湾。”但伊藤博文此时却底气十足,微笑着说道:“岂止台湾而已!不论贵国版图内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国能出面拒绝?”不过伊藤博文的话还是说得太满了,英日之间虽然早有秘密同盟,但是西方列强却未必会对日本独霸东亚置若罔闻。
在4月17日的《清日讲和条约》正式文稿中,日本虽然将要求中国割让的辽东南部地区作了适当的收缩,将赔款减少了三分之一,不过这并非是李鸿章苦苦哀求的成果,而是日本为了缓解俄、德等西方列强的不满而已。就在满清就是否应该承认《马关条约》纠结不已之际,4月23日,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联袂向日本递交备忘录,劝告其放弃确实领有辽东半岛一事,否则恐有招致冲突之虞。刚以武力恐吓过满清的日本,没有想到报应来得如此之快,只能连忙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是否可以拉拢英国,凭借日本的海、陆军力量与三国一拼。但英国政府给出的正式答复却是“已决定局外中立”。
没有英国的支持,日本根本无力对抗磨刀霍霍的沙俄。在沙俄向远东增兵,其太平洋舰队出现在神户、烟台附近海域,德国、法国同样派出战舰游弋于黄海的情况之下,伊藤博文只能无奈地向天皇睦仁报告“抵抗这些国家启开战端,现时是不可能的”。毕竟日本联合舰队即便算上俘获的北洋水师战舰亦不过8万吨,而沙俄海军仅在远东便有12万吨的战斗舰艇,日本无力独自战胜沙俄,更不用说三国联盟了。
5月5日,日本选择屈服和退让,日本外相向俄、德、法三国发出回复“根据三国政府之友谊的忠告,约定放弃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但是“三国干涉还辽”并非是中国丧失国内主权的休止符,而是列强瓜分环渤海湾地区的冲锋号。1897年11月4日,德国海军借口传教士在巨野县为当地居民所杀的所谓“巨野教案”,派出3艘战舰运送700名海军陆战队强行登陆胶州湾。
面对德军的入侵,满清政府只能与德国签署《胶澳租借条约》,将胶州湾的使用权“租给”德国99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后,沙俄又命其太平洋舰队于1897年12月14日开进了旅顺,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27日与之订立了《旅大租地条约》,租期虽然只有25年,但条约明确规定期满得续商租借之。
从整个东亚的政治环境来看,甲午战争可谓是一场中日两国两败俱伤的战争,日本在这场战争中虽然侥幸获胜,窃取了中国的大量经济利益和领土主权。但是在满清政府遭遇重创的同时,日本也不得不独自面对西方列强的压力。如果不是日本及时在辽东问题上抽手,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当时仍未贯通,那么日本很可能将在甲午战争中沦为不知黄雀在后的螳螂,宛如其半个世纪之后自我膨胀到极点时那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