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708510
长达7天的炮火准备、割草机般的机枪火力、死亡陷阱一样的无人地带……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终造就惊人的单日双方伤亡。以大量细节描述带读者回到1916年7月1日。
本书分别从英军、德军视角,较为仔细地呈现了*次世界大战中索姆河战役*天的情况。全文以时间为轴,以幸存参战老兵的回忆为佐证,梳理该日战斗经过,并分析总结导致该日战斗结果的原因。
第一章 英国大兵
第二章 真实的西线
第三章 索姆河地区与德军
第四章 战役计划
第五章 战役准备
第六章 最后时刻
第七章 零时
第八章 08点30分
第九章 上午血战
第十章 中午的回顾
第十一章 下午
第十二章 德军视角
第十三章 血色黄昏
第十四章 余波
第十五章 伤亡
第十六章 分析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血腥的战役之一。战争僵持了两年半后,为了打破僵局夺回失地,并牵制凡尔登方向的德军作战集团,英法联军经过周密准备,于1916年7月1日在亚眠以东,沿着索姆河与安克河之间的地带,发起了索姆河战役。由于法军凡尔登战役损失较大,索姆河战役的主角由英国远征军担当。虽然英军在战前进行了百万级别耗弹的炮火准备,但英军没有想到的是,德军竟然在这一带修筑了号称整个西线最坚固的防线。除了表面阵地工事系统外,德军还修筑了大量地下掩体和地堡,有效避免了英军超饱和炮火准备的杀伤,并在英军实施战役进攻的首日,通过大量使用机枪,活用炮兵,给英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此外,英军自己在进攻作战的用兵上也出现重大失误,造成现代战争史上单日伤亡之最——一天内双方竟然合计伤亡6万人!索姆河畔成了血肉磨坊,1916年7月1日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最血腥的一天,本书描述的即是这场大型战役的缩影——惨烈的索姆河战役首日。
1914年英国远征军来到法国,在比利时的蒙斯(Mons)小镇打了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首次战斗,四年后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国远征军在克服了无数困难后,又从起点蒙斯荣归故里。虽然起点和终点相同,但在这四年中,英国远征军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兵力规模、装备和作战特点这几个方面。这个变化过程是渐进持续的:战争中的每个春秋都让英国远征军和去年相比有着明显的变化。那么1916年英军的构成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头几天时间里,基钦纳元帅就奉命接掌陆军大臣(the Minister of War)一职。当时,英国陆军由两大部分组成:全日制职业化的常备军和半职业化的本土军。此外,英国还是欧洲各大强国中唯一一个不靠义务兵,而是采取志愿兵制的国度。作为岛国,英国并没有建立一支规模可以和欧陆上各大强国相媲美的常备陆军,而是依靠强大的皇家海军守卫英吉利海峡。开战前,英国陆军对自己的义务兵数量自信满满,认为他们既能组建英国远征军履行协约国义务协助保卫法国,又能兼顾日不落帝国的安全。
英国陆军的作战兵种主要由骑兵、炮兵和步兵构成,其中步兵将是战争开始后首先接受战火洗礼的兵种。英军步兵标准的战术单位是营,满员编制约1000人。虽然有部分步兵营出自类似禁卫军步兵旅(Brigade of Guards) 和来复枪旅(Rifle Brigade)等精锐部队,但步兵主力还是来自英国各郡下辖的郡属步兵团。
和大部分国家不同的是,在英国陆军中,步兵团并不是一个作战单位,而是由几个步兵营组成的母体行政单位。1914年,各团都有自己限定的征兵区和一个由团部、新兵训练区组成的大型中心基地。面积较大的郡可以拥有数个团编制,较小的郡不得不合并在一起征兵,组建一个团编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