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3103585
*简单的KD指标,分辨“金叉”“死叉”,妙用日线周线月线的KD比较
宝贵的实战经验,精炼的操盘手法,带交易者走向股期双赢
一章 什么是短平快的炒作手法
二章 如何挑选强势股
三章 日KD技术指标的妙用
四章 日线的多空分水岭
五章 运用分钟线,快进快出的短打战术
六章 如何卖股票
七章 利用30—60分钟线来捕捉期货短线波段的拐点
八章 炒股心态篇
九章 个股实战案例精解
十章 期货品种实战技巧演绎
结 语
传奇性的经历和对主力运作的精辟把握收到两岸投资者的高度评价
——潮商杂志
台湾股市小说作家*人,股指期货大师,实战派战将
——台湾聚财财经网
洞悉股市主力运作之道的投资银行家
——和讯投财道
引 言
本书的内容
1994年的5月,我初次踏上深圳的地界。当时我从国外进口了一个40尺货柜的裸铜线,货柜从盐田港报关进口。所以我到深圳来办理进口手续。那是我初次到深圳。深圳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还记得整条深南大道两侧,在福田区与南山区这两个路段,犹是一片空地。当时深圳的二线关内,人口还不足百万,就连二线关外的工业区加起来,整个深圳的人口也不到三百万人。深圳总体的感觉还很荒芜。
我那个货柜的裸铜线在朋友的帮助下,委托一家本地的报关行顺利的卖出了,一个星期后,我也顺利的收到货款30万元港币【当时1港币等于1.2人民币】。为了感谢朋友的帮忙,收到货款的当天晚上,我请了我的朋友以及报关行的人吃饭。
由于我一直以来都从事和铜的贸易有关的生意,所以等于国际上的铜期货交易也不陌生。在台湾、香港,多年来我都有参与铜期货炒作的经验。席间,有人就谈到中国的期货交易这话题。就在那时,我才知道当时中国的有色金属交易所有三个:深圳、上海以及重庆。
中国这三大有色交易所,深圳与上海的交易量相当,两个相加约占中国有色金属交易量的百分之九十,而重庆交易所仅占了百分之十的交易量。后来又过了几年,深圳与重庆两个交易所都被裁撤掉,全部并到上海交易所。
由于我一直保持对国际铜期货的关注,因此,一听到国内也有有色金属期货的交易所,立刻就手痒。次日,我就从货款中划拨了15万元人民币,借着朋友的交易席位,开始我的期货交易。
时隔多年之后的今日我还记得,我一进场手气很好,首笔的交易是沽空铜期货,沽空的头两天,行情小幅震荡,没啥输赢。我清楚的记得,沽空后的第三天,铜期货出了一个大利空,甫一开市,铜期货就跳空跌停。一个跌停就赚到本金的百分之六十,以我的15万元保证金来计,一天就赚了9万元。
那次的利空威力强大,铜期货连着跌了三个跌停,短短几天时间,我就轻轻松松的净赚30万元落袋了。铜价连跌3个跌停后,在底部横盘整理了一个多星期,我的胆子不小,看准了铜价会反弹,接着下来,我将本金以及赚到的30万元,全部加起来的45万元一股脑地扑进做多。股市有句俗话:怎么下来就怎么上去。那次的铜价走势还真的应了这句老话。
我进场做多后的次日,铜价开始巨幅反弹,4个交易日的时间,铜价足足反弹了百分之十,也就是涨了3个涨停以上的幅度。一口气我又净赚了90万元。那个月底,我详细的核对了一下炒作账单,初次参与期铜交易,竟然净赚了128万余元。1994年的深圳,普通工人的工资是四五百元左右,试想一下,赚了128万元是什么概念?当时我的感觉,深圳对于我而言,真是个好地方呀!
从那时开始,我就在深圳常住下来,由于我的名气,后来也有几家大型国企委托我代操期货,多的时候,我掌控的资金高达亿元人民币,以当时的情况而言,我的进出已经可以在期铜市场呼风唤雨了。
在深圳炒期铜的时间前后度过3个寒暑,直到1997年,我因故有事回台湾,才结束了在深圳期铜的交易生涯。
今天我之所以在这里提到这件往事,不是为了炫技,其实我是想告诉大家,我那段时间纯粹是运气好。毕竟很多年轻刚入股市的股民无法想象的到,1994年的中国期货市场当时的交易情形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
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当时个人是没有看盘的软件的,要“赌”期货,你获得交易所去看行情,而交易所也只有如跑马灯式的电动揭示板,虽有买进卖出随时变动的行情显示,却没有任何的看盘分析软件可操作,所有炒期货的人,就如同在电影院看电影一样,大家就在电动显示屏前排排坐,一边看着行情,一边私下讨论着看法。决定要下单买卖的话,对不起,还 没有手机可以打【我记得,当时的手机一部得1万多元,不是一般人可以买得起的】,就得打交易大厅的室内电话给你的红马甲,让他帮你下单。
时隔多年的今天,回想起来,那样的炒作情况,无疑就是盲人骑瞎马,没有什么所谓的技术分析理论或者看盘分析软件可以参考,下单时的多空全凭自己的直觉,赌的就是运气罢了!能在那种情况赌了3、4年不死,没被市场淘汰,而且还赚到钱,不是运气好是什么?
1997年年底,我因台湾家里有事,只得离开我可爱的深圳,这一走,足足就是10年的光景。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经过当年一位炒期货朋友的介绍,承包了在广东番禺某家期货公司的营业部,这时,炒股炒期货的硬件已经非常的完备了,电脑、手机…几乎人手一套,各种各样的分析软件也是百花齐放。炒作的人也非常的普遍,交易量更是比我当年在深圳时有了几百倍的增长,期货公司的营业部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到处都有。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整个股市与期市已有长足的发展,主要的是参与炒作者的素质提高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分析软件更是让人们耳熟能详。股市期市也是能人高手倍出。专业的炒作团队、公募私募的基金更是遍地开花。中国金融投机市场的规模与水平,已经是相当的发达与完备啦!
今日参与股市期市炒作的人,早已不像我当年在深圳赌期货时的那般模样,现在的股民,许多都借助技术分析来作为买进卖出的参考。而这么多年下来,我也没拉下——与时俱进的钻研了许多技术分析理论,并且从中领悟到许多属于自己的“炒作绝活”。
2006年承包广东番禺期货营业部的期间,我把那家频临倒闭的营业部盘活,原因无他,就是靠着我的技术过硬所致,在我去之前,该营业部是番禺当地期货界有名的炒作者墓场,因为他们的技术分析实力太烂,提供给客户的分析结论常常与走势相反,客户依照建议下单,每每亏损累累,长期下来,客户不是死便是逃。
我去之后,开始举办客户交流活动,除了每日亲自撰写期货评论外,每周还举办期货分析讲座,就当周的期货品种走势加以分析以及对未来的趋势提供建议,由于我的分析准确,客户据此炒作收益不错,渐渐的客户也再度聚拢过来,营业部的业绩也逐步地获得增长。
我承包期货营业部的期间直到2009年又发生变化,由于母公司改制的缘故,公司股东换人,承包制被新的老板废除,我只得离开营业部。
在那之后,这些年来,我除了自己炒作外,也应一些团体的邀请到处讲课,这其中甚至有知名大专院校财经院系的邀约。我今日动笔写这本炒股、炒期货的书,内心就是希望将我多年来自我钻研的技术理论以及实战经验,公开的与广大的股友、期友们交流分享。这也算是结个缘吧!
依照我这些年来的实战经验,我深深地明白一个领悟,那就是炒股、炒期货其实很简单,理论与实际要相互配合,花招不必多,管它是什么招,只要能帮我赚到钱的就是好招!
接下来,将会进入这本书的正文,文中我会将这些年来个人运用在实战中,有效的招法与技术,毫不保留的详细加以说明出来,这些招法与技术,不但适用于炒股,就是炒期货也是一样有效。
在此,我要特别声明:有些招法表面看是平淡无奇,其实你如果深刻领悟到,那是威力无穷的好招。能帮你在股市、期市左右逢源无往不利的。
就请你往下看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