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7850704
1. 《紫电青霜·宝刀飞》包含两部书稿,其中《紫电青霜》初稿1944 年至1945 年连载于《青岛大新民报》,《宝刀飞》初稿连载于1948年4月至1948年9 月《青岛时报》。
2. 依据原版,小心求证,迄今为止*全面、*完善的王度庐作品。
3. 古龙、李安、叶洪生、张赣生、徐斯年、孔庆东等击节赞赏。
王度庐作品大系武侠卷第二辑之一。《宝刀飞》讲述少年英雄裘文焕为寻找宝刀而化装进京,为了一位被人欺侮的穷女子,多次与江湖强人斗杀,终不能取胜。 而藏有宝刀的原皇家侍卫王得宝老人,因奉命用此刀杀死过贵妃,悔恨不已,后将宝刀赠于裘文焕,裘文焕终于用此刀铲除了恶人。《紫电青霜》之名,取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是一个是围绕铸冶宝剑而展开的为年羹尧复仇的故事,复仇对象是当年弹劾年羹尧,此时已经退休的一位内阁大学士。
王度庐(1909—1977),原名葆祥(后改葆翔),字霄羽,出生于北京下层旗人家庭。“度庐”是1938年启用的笔名。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武侠言情小说家,独创“悲剧侠情”一派,成为民国北方武侠巨擘之一,与还珠楼主、白羽(宫竹心)、郑证因、朱贞木并称为“北派五大家”。
20世纪20年代,王度庐开始在北京小报上发表连载小说,包括侦探、实事、惨情、社会、武侠等各种类型,并发表杂文多篇。20世纪30年代后期,因在青岛报纸上连载长篇武侠小说《宝剑金钗》《剑气珠光》《鹤惊昆仑》《卧虎藏龙》《铁骑银瓶》(合称“鹤–铁五部”)而蜚声全国;至1948年,他还创作了《风雨双龙剑》《洛阳豪客》《绣带银镖》《雍正与年羹尧》等十几部中篇武侠小说和《落絮飘香》《古城新月》《虞美人》等社会言情小说。
王度庐熟悉新文学和西方现代文化思潮,他的侠情小说多以性格、心理为重心,并在叙述时投入主观情绪,着重于“情”“义”“理”的演绎。“鹤–铁系列”五部既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达到了通俗武侠文学抒写悲情的现代水平和相当的人性深度,具有“社会悲剧、命运悲剧、性格心理悲剧的综合美感”。他的社会言情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也很强,注重营造诗意的氛围,写婚姻恋爱问题,将金钱、地位与爱情构成冲突模式,表现普通人对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婚姻平等的追求与呼唤。这些作品注重写人,写人性,与“五四”以来“人的文学”思潮是互相呼应的。因此,王度庐也成为通俗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绕不过去的作家,被写入不同类型的文学史。许多学者和专家将他及其作品列为重点研究对象。
王度庐所创造的“悲剧侠情”美学风格影响了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创作,台湾著名学者叶洪生批校出版的《近代中国武侠小说名著大系》即收录了王度庐的七部作品,并称“他打破了既往‘江湖传奇’(如不肖生)、‘奇幻仙侠’(如还珠楼主)乃至‘武打综艺’(如白羽)各派武侠外在茧衣,而潜入英雄儿女的灵魂深处活动;以近乎白描的‘新文艺’笔法来描写侠骨、柔肠、英雄泪,乃自成‘悲剧侠情’一大家数。爱恨交织,扣人心弦!”台湾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古龙曾说,“到了我生命中某一个阶段中,我忽然发现我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竟然是王度庐”。大陆学者张赣生、徐斯年对王度庐的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发掘和研究工作,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徐斯年称其为“言情圣手,武侠大家”,张赣生则在《王度庐武侠言情小说集》的序言中说:“从中国文学史的全局来看,他的武侠言情小说大大超过了前人所达到的水平”,“他创造了武侠言情小说的完善形态,在这方面,他是开山立派的一代宗师。”
此次出版的《王度庐作品大系》收录了王度庐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和有影响力的作品,还收录了至今尚未出版过的新发掘出的作品,包括他早期创作的杂文和小说。此外,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读者的需求,此版还附有张赣生先生的序言、已知王度庐小说目录和王度庐年表,以供研究者参考。这次出版得到了王度庐子女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王度庐之女王芹女士亲自对作品进行了点校。可以说,他们的支持使得《王度庐作品大系》成为王度庐作品完善、全面的一次呈现。在此,我们表达诚挚的谢意。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依据上海励力出版社,参考报纸连载文本及其他出版社的原始版本,对作品中出现的语病和标点进行了订正;遵循《批异形词整理表》(GF1001-2001),对文中的字、词进行了统一校对;并参照《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北京方言词典》《北京土语辞典》等工具书小心求证,力求保持作品语言的原汁原味。由于编辑水平和时间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北岳文艺出版社
二○一五年六月三十日
“我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看武侠小说,那个 时候,我*不欣赏的武侠小说作家就是王度庐”;“ 所以到了我生命中某一个阶段中,我忽然发现我*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竟然是王度庐”。
——古龙
他打破了既往‘江湖传奇’(如不肖生)、‘奇幻仙侠’(如还珠楼主)乃至‘武打综艺’(如白羽)各派武侠外在茧衣, 而潜入英雄儿女的灵魂深处活 动;以近乎白描的‘新文艺’笔法来描写侠骨、柔肠、英雄泪,乃自成‘悲剧侠情’一大家数。爱恨交织,扣人心弦!”
——叶洪生
司马迁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受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王度庐便是把侠义写到了这种境界。真正让武侠小说中的爱情深度超过言情小说,王度庐是*功臣。
——孔庆东
“王度庐是切近现实生活,将上天遁地的仙侠拉回到地面,把专以较量武技高下的门派高手还原为人们似曾相识的极富正义感的血肉之躯,以人物缠绵悲愤的真情笃义令人感慨不已。”
——李忠昌
紫电青霜·回 论宝剑开始述奇人
在浙江省的西北,有一处名山,唤作莫干山。该地峰峦秀美,松竹苍青,且有瀑布清泉,风景绝胜,是一个避暑和隐居的好处所。这山,原是浙西的名岳天目山的分支,可是它比天目山更为有名,为什么呢?就因为它这座山的上面有一个古迹,名叫“莫邪干将的铸剑池”,本山也就以此而得名。
莫邪、干将原是夫妇,俱生于春秋时代,那干将乃是铸剑名师欧冶的弟子。相传吴王阖闾命干将在山上铸剑,干将以金铁合熔,炼了许多日子,金铁却合不到一起,炼不出汁子来。干将的妻子莫邪在旁就着急了,她问说:“有什么办法才能够使金铁合熔,而将剑铸成呢?”
干将便叹了口气,说:“我听我的师父欧冶说过,如若久炼而金铁不熔,那就必须派一个女人去求炉神,如此,才能够成功!”莫邪一听,当时就舍身向那烈焰熊熊的火炉之中一跳。她死了,金跟铁才熔化在一处,干将才铸就了两口宝剑:一名“干将”,一名“莫邪”,乃是雌雄二剑,全都锋利无比,为古今罕有之物。
上面所说的这段故事,带着点神话的性质,自然不大靠得住。不过,所有的宝剑皆分雌雄,雌剑的全部共长约二尺八寸三分,重约一斤;雄剑较雌剑者宽长,重量须加一倍,只用纯铁精钢铸造即可,用不着什么黄金,更用不着女人去无辜地丧掉性命。
又据武技家及器物收藏家言,那种削铜剁铁、斩金切玉的宝剑的确是有的,不过世不多见,现在更没有人会铸。这是因为中国凡是有点本事的人,向来都秘不传人,即使收了徒弟,自己也必留下几手儿秘诀,所谓“绝技”者便是;等到他一死,他的技艺便真的绝传了,所以过去铸剑炼钢的技术越来越退化,其它的事亦多今不如古!
但是,著者说这段话是为什么呢?就因为本书所述的故事内容,乃是以三口宝剑为连索,以义士、孝女、侠客为主角。开始也要先叙述一件铸剑的事情,不过这个地方可不在那莫干山,却是在西岳华山之下的华阴县,时候是在前清雍正年间。青海叛乱,年羹尧率兵讨平,官封太保,后因恃功而骄,被内外群臣交章弹劾,以致被下狱赐死。
过了三十多年之后,华阴县中出了一个奇人。但若是细说起来,这个人可也不算是怎么出奇,他不过是一个开刀剪铺子的,姓吴,名叫慕冶,有六十多岁了,而且是一个瞎子。这个人也不是华阴县本县的人,他是孤身从别处来此,因为在南关开设了一家“双鱼为记”的吴家铁铺,专门制造剪刀,出了名,有了钱,娶了妻,置了田地,大家才知道了他,唤他作“吴老师父”;又因为他在六年前盲了双目,人们在背地又呼他为“瞎老师父”。
这位瞎老师父的炼钢打铁之术可真是精绝,他自己所制出来的菜刀敢说能切得断银元宝,他制的剪子一下就能够把很粗的铁条剪成两截,可是他绝不多制,并且没见他制出过刀剑枪钩等兵器。买卖一出了名,他自己就绝不再动手了。他有几个徒弟,现在替他经管买卖的是大徒弟黄老实跟二徒弟李如江,手艺虽也都不错,可是比他老人家差得太远了。
他自从失明之后便不再打铁,至于他失明的原因,传说不一。有的说是因为在打铁的时候,铁屑迸起,伤了他的眼珠子;有的说,他打铁的本事太好了,为造物所忌,所以老天爷才让他瞎眼,免得他去传人。但是据李如江说,他常看见他的师父背着人哭泣,两眼是哭坏了的。由此可知,他师父的生平必定有一件伤心的事,同时证明他的师父感情过重,是个好心的人。
这话可也没有人信,因为瞎老师父的老伴儿是今春死去的,虽说那位老婆生前说话有点颠三倒四,好吃懒做,并且没给老师父留下儿女,但究竟是夫妻一场,她死后,没有人见过老师父的瞎眼眶里流下半滴泪水,这能够说他富于感情吗?
再说,李如江的年纪也有三十五六了,生长在本地,自幼父母双亡,帮助老师父做这个买卖,操心得头发都快白了。他白天在铺子里又打铁又站柜,晚上还得走七八里地,到望莲村老师父的家中去伺候,外带着看门守夜。因为老师父的屋子里有个银柜,每天铺子里所卖的钱都得交给他,他一五一十点过了,就收入银柜,怕贼去偷他。可是他的家里的佣人———长工带厨子的崔快嘴就是半个贼,连扫地的笤帚全都偷,非李如江去看着他不可。李如江这样的出力,手里却没有一个私钱,老师父也不拿出钱来给他说一个老婆,谁又能够说这瞎子的心好呀?
并且这瞎子简直可以算是不瞎,他的耳音极灵,一颗芝麻掉在地下他都许能够听得见;两手的感觉更是惊人的敏锐,用手一摸,他就能分得出米粒的粗细,能辨别得出是一根头发还是一根马尾;他的两足尤健,常常独自拿着一根竹竿,去往三十里外的郭家屯找他的老友郭海鹏谈天,摸骨牌“顶牛儿”,当天还必得回家。
这瞎老师父越老越有怪僻,越老越吝啬,越老还越精神。他的背虽然驼,可是双臂极健,力气还非常之大。他那一张跟铁似的面孔从来没有过笑容,两眼凹陷,一对半青半白的无光的眼珠中,像是蕴藏着他平生的绝技、半世无人知道的历史与他那满腹贪婪尖刻之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