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47210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实操篇
国际资深生命教练克里斯多福•孟全新力作
27年婚姻探索经验 30年心理咨询成果 45个针对性解决方案
帮你从幻灭走向自省,接纳不完美,建立长久、稳定的伴侣关系!
畅销书作家张德芬亲笔推荐 樊登读书发起人樊登盛赞作者
国际资深生命教练克里斯多福•孟全新力作
27年婚姻探索经验 30年心理咨询成果 45个针对性解决方案
帮你从幻灭走向自省,接纳不完美,建立长久、稳定的伴侣关系!
畅销书作家张德芬亲笔推荐 樊登读书发起人樊登盛赞作者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几对夫妇来访者的故事为线索,将亲密关系四个阶段中必然会遇到的45个问题,以“故事 话题分析 指导建议”的思路,为广大读者一一解答困惑,不但能帮你意识到亲密关系的目的,还能帮你看清自己生活的目标。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您将更多的爱与和谐带进所有重要的关系中。虽然我们是聚焦在亲密关系的主题上,但这本书中的原则可以适用于所有的重要关系。作为夫妻和父母,我们学到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对我们的学习过程要有耐心。我们遇到了阻碍,也犯了许多错误。问题和挑战爆发了,而且总是猝不及防地出现。有时,无论我们的努力是多么真诚,我们似乎都在开倒车或顿足不前,但我们*终意识到,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旨在帮助我们在情绪成熟中成长,并且变得对自己和他人更加富有慈悲之心。
——克里斯多福•孟、素梅
——克里斯多福•孟、素梅
目 录
引言 / 1
第一阶段:绚丽
理想:亲密关系的痛苦之源 / 002
话题#1:理想 / 005
指导建议 / 006
期望:滋生自我怀疑的完美土壤 / 008
话题#2:期望 / 012
指导建议 / 013
特别:别以爱的名义控制我 / 015
话题#3:特别 / 018
指导建议 / 018
抱怨:直面内心的需求不足 / 020
话题#4:抱怨 / 023
指导建议 / 024
怨恨:拒绝承认自我的存在 / 026
话题#5:怨恨 / 031
指导建议 / 032
拒绝:远离痛苦,却进一步孤立自己 / 036
话题#6:拒绝 / 039
指导建议 / 040
注意事项 / 041
操纵:你的行为动机并非出自爱 / 042
话题#7:操纵 / 045
指导建议 / 045
愤怒:引发对方的负罪感及其恐惧 / 048
话题#8:愤怒 / 051
指导建议 / 052
父母:亲密关系中的隐形负担 / 054
话题#9:父母 / 057
指导建议#1 / 057
指导建议#2 / 058
痛苦:双方爱意的交会之处 / 060
话题#10:痛苦 / 063
指导建议 / 063
自以为是:坚持对错只是你在自卫 / 065
话题#11:自以为是 / 069
指导建议 / 069
注意事项 / 070
依附:找回真正的自由 / 071
话题#12:依附 / 073
指导建议 / 074
第二阶段:幻灭
寻求帮助:认清问题背后的内心感受 / 078
话题#13:寻求帮助 / 080
指导建议 / 081
极端:你本性的另一面 / 082
话题#14:极端 / 086
指导建议 / 087
权力斗争(沟通):开诚布公,卸下心防 / 089
话题#15:权力斗争(沟通) / 092
指导建议 / 093
昔日的依附:与过去平静地挥手告别 / 096
话题#16:昔日的依附 / 099
指导建议 / 099
习惯与模式:列出创意生活清单 / 102
话题#17:习惯与模式 / 104
指导建议 / 105
冒险:打破自身限制 / 106
话题#18:冒险 / 108
指导建议 / 109
注意事项 / 109
妄加评判:所有批判都是自我评判 / 110
话题#19:妄加评判 / 113
指导建议 / 114
镜像:你才是镜子里的人 / 117
话题#20:镜像 / 119
指导建议#1 / 120
指导建议#2 / 121
选择爱:亲密关系的转折点 / 122
话题#21:选择爱 / 123
指导建议 / 124
转型危机:重温过去错误的绝佳机会 / 125
话题#22:转型危机 / 128
指导建议 / 128
独立游戏:持续否认彼此的需求 / 131
话题#23:独立游戏 / 134
指导建议 / 135
理性谎言:切断深层联系的防御机制 / 137
话题#24:理性谎言 / 140
指导建议 / 140
替罪羊:向前一步,向爱靠近 / 142
话题#25:替罪羊 / 145
指导建议 / 145
第三阶段:反省
倦怠:释放你的激情 / 148
话题#26:倦怠 / 151
指导建议 / 151
投射:学会接纳自己的侧面 / 153
话题#27:投射 / 156
指导建议 / 157
道歉:与原谅无关 / 159
话题#28:道歉 / 161
指导建议 / 162
注意事项 / 163
承诺: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 / 164
话题#29:承诺 / 167
指导建议 / 168
往昔的馈赠:每一段关系都给予你馈赠和教导 / 169
话题#30:往昔的馈赠 / 173
指导建议 / 173
痛苦时给予爱:消除痛苦最直接的方式 / 175
话题#31:痛苦时给予爱 / 178
指导建议 / 178
嫉妒:邀请接纳和平静进入内心 / 180
话题#32:嫉妒 / 183
指导建议 / 183
心意相通:在患难与共中感受爱 / 185
话题#33:心意相通 / 188
指导建议 / 188
下一步:为生活创造新的机会 / 190
话题#34:下一步 / 192
指导建议 / 193
牺牲:出于爱去行动 / 194
话题#35:牺牲 / 196
指导建议 / 197
阴影人:学会去接受、去融合 / 199
话题#36:阴影人 / 201
指导建议 / 202
融合练习 / 203
独处:花点儿时间看见自己 / 204
话题#37:独处 / 207
指导建议 / 208
选择立场:当下的行为动机遵从内心 / 209
话题#38:选择立场 / 213
指导建议 / 214
臣服:接受问题的本来面目 / 216
话题#39:臣服 / 221
指导建议 / 221
第四阶段:启示
宽恕:无辜之人不会责怪别人 / 224
话题#40:宽恕 / 229
指导建议 / 230
赞赏:内心深处涌现的认可 / 232
话题#41:赞赏 / 234
指导建议 / 234
起始: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 / 236
话题#42:起始 / 239
指导建议 / 239
满足:当给予和接受达到平衡 / 241
话题#43:满足 / 244
指导建议 / 244
灵魂伴侣:先与自己的本质建立伙伴关系 / 246
话题#44:灵魂伴侣 / 248
指导建议 / 248
优先考虑:什么会排在人生第一位 / 250
话题#45:优先考虑 / 252
指导建议 / 253
致意 / 255
致谢 / 256
引言 / 1
第一阶段:绚丽
理想:亲密关系的痛苦之源 / 002
话题#1:理想 / 005
指导建议 / 006
期望:滋生自我怀疑的完美土壤 / 008
话题#2:期望 / 012
指导建议 / 013
特别:别以爱的名义控制我 / 015
话题#3:特别 / 018
指导建议 / 018
抱怨:直面内心的需求不足 / 020
话题#4:抱怨 / 023
指导建议 / 024
怨恨:拒绝承认自我的存在 / 026
话题#5:怨恨 / 031
指导建议 / 032
拒绝:远离痛苦,却进一步孤立自己 / 036
话题#6:拒绝 / 039
指导建议 / 040
注意事项 / 041
操纵:你的行为动机并非出自爱 / 042
话题#7:操纵 / 045
指导建议 / 045
愤怒:引发对方的负罪感及其恐惧 / 048
话题#8:愤怒 / 051
指导建议 / 052
父母:亲密关系中的隐形负担 / 054
话题#9:父母 / 057
指导建议#1 / 057
指导建议#2 / 058
痛苦:双方爱意的交会之处 / 060
话题#10:痛苦 / 063
指导建议 / 063
自以为是:坚持对错只是你在自卫 / 065
话题#11:自以为是 / 069
指导建议 / 069
注意事项 / 070
依附:找回真正的自由 / 071
话题#12:依附 / 073
指导建议 / 074
第二阶段:幻灭
寻求帮助:认清问题背后的内心感受 / 078
话题#13:寻求帮助 / 080
指导建议 / 081
极端:你本性的另一面 / 082
话题#14:极端 / 086
指导建议 / 087
权力斗争(沟通):开诚布公,卸下心防 / 089
话题#15:权力斗争(沟通) / 092
指导建议 / 093
昔日的依附:与过去平静地挥手告别 / 096
话题#16:昔日的依附 / 099
指导建议 / 099
习惯与模式:列出创意生活清单 / 102
话题#17:习惯与模式 / 104
指导建议 / 105
冒险:打破自身限制 / 106
话题#18:冒险 / 108
指导建议 / 109
注意事项 / 109
妄加评判:所有批判都是自我评判 / 110
话题#19:妄加评判 / 113
指导建议 / 114
镜像:你才是镜子里的人 / 117
话题#20:镜像 / 119
指导建议#1 / 120
指导建议#2 / 121
选择爱:亲密关系的转折点 / 122
话题#21:选择爱 / 123
指导建议 / 124
转型危机:重温过去错误的绝佳机会 / 125
话题#22:转型危机 / 128
指导建议 / 128
独立游戏:持续否认彼此的需求 / 131
话题#23:独立游戏 / 134
指导建议 / 135
理性谎言:切断深层联系的防御机制 / 137
话题#24:理性谎言 / 140
指导建议 / 140
替罪羊:向前一步,向爱靠近 / 142
话题#25:替罪羊 / 145
指导建议 / 145
第三阶段:反省
倦怠:释放你的激情 / 148
话题#26:倦怠 / 151
指导建议 / 151
投射:学会接纳自己的侧面 / 153
话题#27:投射 / 156
指导建议 / 157
道歉:与原谅无关 / 159
话题#28:道歉 / 161
指导建议 / 162
注意事项 / 163
承诺: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 / 164
话题#29:承诺 / 167
指导建议 / 168
往昔的馈赠:每一段关系都给予你馈赠和教导 / 169
话题#30:往昔的馈赠 / 173
指导建议 / 173
痛苦时给予爱:消除痛苦最直接的方式 / 175
话题#31:痛苦时给予爱 / 178
指导建议 / 178
嫉妒:邀请接纳和平静进入内心 / 180
话题#32:嫉妒 / 183
指导建议 / 183
心意相通:在患难与共中感受爱 / 185
话题#33:心意相通 / 188
指导建议 / 188
下一步:为生活创造新的机会 / 190
话题#34:下一步 / 192
指导建议 / 193
牺牲:出于爱去行动 / 194
话题#35:牺牲 / 196
指导建议 / 197
阴影人:学会去接受、去融合 / 199
话题#36:阴影人 / 201
指导建议 / 202
融合练习 / 203
独处:花点儿时间看见自己 / 204
话题#37:独处 / 207
指导建议 / 208
选择立场:当下的行为动机遵从内心 / 209
话题#38:选择立场 / 213
指导建议 / 214
臣服:接受问题的本来面目 / 216
话题#39:臣服 / 221
指导建议 / 221
第四阶段:启示
宽恕:无辜之人不会责怪别人 / 224
话题#40:宽恕 / 229
指导建议 / 230
赞赏:内心深处涌现的认可 / 232
话题#41:赞赏 / 234
指导建议 / 234
起始: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 / 236
话题#42:起始 / 239
指导建议 / 239
满足:当给予和接受达到平衡 / 241
话题#43:满足 / 244
指导建议 / 244
灵魂伴侣:先与自己的本质建立伙伴关系 / 246
话题#44:灵魂伴侣 / 248
指导建议 / 248
优先考虑:什么会排在人生第一位 / 250
话题#45:优先考虑 / 252
指导建议 / 253
致意 / 255
致谢 / 256
第一阶段:绚丽
理想:亲密关系的痛苦之源 / 002
话题#1:理想 / 005
指导建议 / 006
期望:滋生自我怀疑的完美土壤 / 008
话题#2:期望 / 012
指导建议 / 013
特别:别以爱的名义控制我 / 015
话题#3:特别 / 018
指导建议 / 018
抱怨:直面内心的需求不足 / 020
话题#4:抱怨 / 023
指导建议 / 024
怨恨:拒绝承认自我的存在 / 026
话题#5:怨恨 / 031
指导建议 / 032
拒绝:远离痛苦,却进一步孤立自己 / 036
话题#6:拒绝 / 039
指导建议 / 040
注意事项 / 041
操纵:你的行为动机并非出自爱 / 042
话题#7:操纵 / 045
指导建议 / 045
愤怒:引发对方的负罪感及其恐惧 / 048
话题#8:愤怒 / 051
指导建议 / 052
父母:亲密关系中的隐形负担 / 054
话题#9:父母 / 057
指导建议#1 / 057
指导建议#2 / 058
痛苦:双方爱意的交会之处 / 060
话题#10:痛苦 / 063
指导建议 / 063
自以为是:坚持对错只是你在自卫 / 065
话题#11:自以为是 / 069
指导建议 / 069
注意事项 / 070
依附:找回真正的自由 / 071
话题#12:依附 / 073
指导建议 / 074
第二阶段:幻灭
寻求帮助:认清问题背后的内心感受 / 078
话题#13:寻求帮助 / 080
指导建议 / 081
极端:你本性的另一面 / 082
话题#14:极端 / 086
指导建议 / 087
权力斗争(沟通):开诚布公,卸下心防 / 089
话题#15:权力斗争(沟通) / 092
指导建议 / 093
昔日的依附:与过去平静地挥手告别 / 096
话题#16:昔日的依附 / 099
指导建议 / 099
习惯与模式:列出创意生活清单 / 102
话题#17:习惯与模式 / 104
指导建议 / 105
冒险:打破自身限制 / 106
话题#18:冒险 / 108
指导建议 / 109
注意事项 / 109
妄加评判:所有批判都是自我评判 / 110
话题#19:妄加评判 / 113
指导建议 / 114
镜像:你才是镜子里的人 / 117
话题#20:镜像 / 119
指导建议#1 / 120
指导建议#2 / 121
选择爱:亲密关系的转折点 / 122
话题#21:选择爱 / 123
指导建议 / 124
转型危机:重温过去错误的绝佳机会 / 125
话题#22:转型危机 / 128
指导建议 / 128
独立游戏:持续否认彼此的需求 / 131
话题#23:独立游戏 / 134
指导建议 / 135
理性谎言:切断深层联系的防御机制 / 137
话题#24:理性谎言 / 140
指导建议 / 140
替罪羊:向前一步,向爱靠近 / 142
话题#25:替罪羊 / 145
指导建议 / 145
第三阶段:反省
倦怠:释放你的激情 / 148
话题#26:倦怠 / 151
指导建议 / 151
投射:学会接纳自己的侧面 / 153
话题#27:投射 / 156
指导建议 / 157
道歉:与原谅无关 / 159
话题#28:道歉 / 161
指导建议 / 162
注意事项 / 163
承诺: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 / 164
话题#29:承诺 / 167
指导建议 / 168
往昔的馈赠:每一段关系都给予你馈赠和教导 / 169
话题#30:往昔的馈赠 / 173
指导建议 / 173
痛苦时给予爱:消除痛苦最直接的方式 / 175
话题#31:痛苦时给予爱 / 178
指导建议 / 178
嫉妒:邀请接纳和平静进入内心 / 180
话题#32:嫉妒 / 183
指导建议 / 183
心意相通:在患难与共中感受爱 / 185
话题#33:心意相通 / 188
指导建议 / 188
下一步:为生活创造新的机会 / 190
话题#34:下一步 / 192
指导建议 / 193
牺牲:出于爱去行动 / 194
话题#35:牺牲 / 196
指导建议 / 197
阴影人:学会去接受、去融合 / 199
话题#36:阴影人 / 201
指导建议 / 202
融合练习 / 203
独处:花点儿时间看见自己 / 204
话题#37:独处 / 207
指导建议 / 208
选择立场:当下的行为动机遵从内心 / 209
话题#38:选择立场 / 213
指导建议 / 214
臣服:接受问题的本来面目 / 216
话题#39:臣服 / 221
指导建议 / 221
第四阶段:启示
宽恕:无辜之人不会责怪别人 / 224
话题#40:宽恕 / 229
指导建议 / 230
赞赏:内心深处涌现的认可 / 232
话题#41:赞赏 / 234
指导建议 / 234
起始: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 / 236
话题#42:起始 / 239
指导建议 / 239
满足:当给予和接受达到平衡 / 241
话题#43:满足 / 244
指导建议 / 244
灵魂伴侣:先与自己的本质建立伙伴关系 / 246
话题#44:灵魂伴侣 / 248
指导建议 / 248
优先考虑:什么会排在人生第一位 / 250
话题#45:优先考虑 / 252
指导建议 / 253
致意 / 255
致谢 / 256
引言 / 1
第一阶段:绚丽
理想:亲密关系的痛苦之源 / 002
话题#1:理想 / 005
指导建议 / 006
期望:滋生自我怀疑的完美土壤 / 008
话题#2:期望 / 012
指导建议 / 013
特别:别以爱的名义控制我 / 015
话题#3:特别 / 018
指导建议 / 018
抱怨:直面内心的需求不足 / 020
话题#4:抱怨 / 023
指导建议 / 024
怨恨:拒绝承认自我的存在 / 026
话题#5:怨恨 / 031
指导建议 / 032
拒绝:远离痛苦,却进一步孤立自己 / 036
话题#6:拒绝 / 039
指导建议 / 040
注意事项 / 041
操纵:你的行为动机并非出自爱 / 042
话题#7:操纵 / 045
指导建议 / 045
愤怒:引发对方的负罪感及其恐惧 / 048
话题#8:愤怒 / 051
指导建议 / 052
父母:亲密关系中的隐形负担 / 054
话题#9:父母 / 057
指导建议#1 / 057
指导建议#2 / 058
痛苦:双方爱意的交会之处 / 060
话题#10:痛苦 / 063
指导建议 / 063
自以为是:坚持对错只是你在自卫 / 065
话题#11:自以为是 / 069
指导建议 / 069
注意事项 / 070
依附:找回真正的自由 / 071
话题#12:依附 / 073
指导建议 / 074
第二阶段:幻灭
寻求帮助:认清问题背后的内心感受 / 078
话题#13:寻求帮助 / 080
指导建议 / 081
极端:你本性的另一面 / 082
话题#14:极端 / 086
指导建议 / 087
权力斗争(沟通):开诚布公,卸下心防 / 089
话题#15:权力斗争(沟通) / 092
指导建议 / 093
昔日的依附:与过去平静地挥手告别 / 096
话题#16:昔日的依附 / 099
指导建议 / 099
习惯与模式:列出创意生活清单 / 102
话题#17:习惯与模式 / 104
指导建议 / 105
冒险:打破自身限制 / 106
话题#18:冒险 / 108
指导建议 / 109
注意事项 / 109
妄加评判:所有批判都是自我评判 / 110
话题#19:妄加评判 / 113
指导建议 / 114
镜像:你才是镜子里的人 / 117
话题#20:镜像 / 119
指导建议#1 / 120
指导建议#2 / 121
选择爱:亲密关系的转折点 / 122
话题#21:选择爱 / 123
指导建议 / 124
转型危机:重温过去错误的绝佳机会 / 125
话题#22:转型危机 / 128
指导建议 / 128
独立游戏:持续否认彼此的需求 / 131
话题#23:独立游戏 / 134
指导建议 / 135
理性谎言:切断深层联系的防御机制 / 137
话题#24:理性谎言 / 140
指导建议 / 140
替罪羊:向前一步,向爱靠近 / 142
话题#25:替罪羊 / 145
指导建议 / 145
第三阶段:反省
倦怠:释放你的激情 / 148
话题#26:倦怠 / 151
指导建议 / 151
投射:学会接纳自己的侧面 / 153
话题#27:投射 / 156
指导建议 / 157
道歉:与原谅无关 / 159
话题#28:道歉 / 161
指导建议 / 162
注意事项 / 163
承诺: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 / 164
话题#29:承诺 / 167
指导建议 / 168
往昔的馈赠:每一段关系都给予你馈赠和教导 / 169
话题#30:往昔的馈赠 / 173
指导建议 / 173
痛苦时给予爱:消除痛苦最直接的方式 / 175
话题#31:痛苦时给予爱 / 178
指导建议 / 178
嫉妒:邀请接纳和平静进入内心 / 180
话题#32:嫉妒 / 183
指导建议 / 183
心意相通:在患难与共中感受爱 / 185
话题#33:心意相通 / 188
指导建议 / 188
下一步:为生活创造新的机会 / 190
话题#34:下一步 / 192
指导建议 / 193
牺牲:出于爱去行动 / 194
话题#35:牺牲 / 196
指导建议 / 197
阴影人:学会去接受、去融合 / 199
话题#36:阴影人 / 201
指导建议 / 202
融合练习 / 203
独处:花点儿时间看见自己 / 204
话题#37:独处 / 207
指导建议 / 208
选择立场:当下的行为动机遵从内心 / 209
话题#38:选择立场 / 213
指导建议 / 214
臣服:接受问题的本来面目 / 216
话题#39:臣服 / 221
指导建议 / 221
第四阶段:启示
宽恕:无辜之人不会责怪别人 / 224
话题#40:宽恕 / 229
指导建议 / 230
赞赏:内心深处涌现的认可 / 232
话题#41:赞赏 / 234
指导建议 / 234
起始: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 / 236
话题#42:起始 / 239
指导建议 / 239
满足:当给予和接受达到平衡 / 241
话题#43:满足 / 244
指导建议 / 244
灵魂伴侣:先与自己的本质建立伙伴关系 / 246
话题#44:灵魂伴侣 / 248
指导建议 / 248
优先考虑:什么会排在人生第一位 / 250
话题#45:优先考虑 / 252
指导建议 / 253
致意 / 255
致谢 / 256
前 言
本书是《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一书的配套手册。如果你希望为亲密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深入理解其中的基本动态关系,本书将使你受益匪浅。它还将告诉你如何应对人生中种种关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本书将亲密关系视为设计完美的人类体验,其中没有巧合、没有意外,也没有错误。这不是指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方式。毕竟,我们的某些做法并不是那么明智。但亲密关系中切实存在的关系动力是什么?如果你能看透亲密关系背后的秘密,是否就会认为每段关系都是有特定目的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部指南不但能帮你意识到亲密关系的目的,还能帮你看清自己生活的目标。
我将全套课程分为四个阶段,对应《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描述的亲密关系四阶段——绚丽、幻灭、反省与启示。并不是说亲密关系只包括这四个阶段,但它们是打造真正伴侣关系的四大基石。真正的伴侣关系究竟能带你走向何方?《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和这本配套指南只提及了少许,还有许多秘密有待你去发现。
最后提一句,你不需要先阅读《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也能读懂并完成这部指南介绍的练习。这两本书都可以独立阅读。此外,如果书中的某些指导或练习对你有帮助,请不要拘泥于文字本身。学习源于真正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踏上这趟深入内心的探险之旅了,那就祝你好运!旅途愉快!
首先,本书将亲密关系视为设计完美的人类体验,其中没有巧合、没有意外,也没有错误。这不是指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方式。毕竟,我们的某些做法并不是那么明智。但亲密关系中切实存在的关系动力是什么?如果你能看透亲密关系背后的秘密,是否就会认为每段关系都是有特定目的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部指南不但能帮你意识到亲密关系的目的,还能帮你看清自己生活的目标。
我将全套课程分为四个阶段,对应《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描述的亲密关系四阶段——绚丽、幻灭、反省与启示。并不是说亲密关系只包括这四个阶段,但它们是打造真正伴侣关系的四大基石。真正的伴侣关系究竟能带你走向何方?《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和这本配套指南只提及了少许,还有许多秘密有待你去发现。
最后提一句,你不需要先阅读《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也能读懂并完成这部指南介绍的练习。这两本书都可以独立阅读。此外,如果书中的某些指导或练习对你有帮助,请不要拘泥于文字本身。学习源于真正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踏上这趟深入内心的探险之旅了,那就祝你好运!旅途愉快!
媒体评论
作为克里斯多福•孟及其夫人素梅多年的朋友,我十分欣赏他们两个人此刻在婚姻中的相处模式和关系状态。他们完全经历了所有夫妻都会经历的过程——从蜜月期到幻灭、冷漠,再到各自成长,*后发现亲密关系相处的真谛,进而成为一对相濡以沫的模范夫妻。我一直非常期待他们能把这一路走来的辛苦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这本书中详细列出了亲密关系一定会遇到的45个问题——抱怨、操纵、依附、镜像、牺牲……对应“亲密关系”的四个阶段——绚丽、幻灭、自省和启示,将自己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解读,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对我们来说,这些建议值得反复阅读,因为问题总在你的生活中重复出现,以至遮蔽了亲密关系的真相。
希望更多的人能和我一样,从这本书中获取力量和勇气,以更轻松的姿态在亲密关系这个*的修行道场中找到*平衡点,活出*状态的自己。
——张德芬
这本书中详细列出了亲密关系一定会遇到的45个问题——抱怨、操纵、依附、镜像、牺牲……对应“亲密关系”的四个阶段——绚丽、幻灭、自省和启示,将自己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解读,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对我们来说,这些建议值得反复阅读,因为问题总在你的生活中重复出现,以至遮蔽了亲密关系的真相。
希望更多的人能和我一样,从这本书中获取力量和勇气,以更轻松的姿态在亲密关系这个*的修行道场中找到*平衡点,活出*状态的自己。
——张德芬
免费在线读
期望:滋生自我怀疑的完美土壤
只有抛开期望,才能获得自由。
“但你们没有跟自己的理想伴侣结婚——你们跟对方结了婚。”
“这话是什么意思?”珍妮特问我。
“这话的意思是,我们付了那么多咨询费,他说的都是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布拉德对她说。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们会有‘理想伴侣’的幻想?为什么会因为伴侣不符合理想而失望?所谓的‘理想伴侣’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没听明白。”珍妮特皱起了眉头。
“对,这话也是我们付钱让他说的。”布拉德嘀咕着。
“这个‘理想伴侣’应该能给你些什么?应该能让你有什么感觉?”我先看了珍妮特一眼,然后看了布拉德一眼,最后抛出了问题。
“感觉良好。”布拉德说。
“开心。”珍妮特说,“他应该让我开心——觉得自己有人爱。”
“对,”布拉德表示同意,“感觉良好,而且开心——感觉有人爱。”
“理想伴侣怎样才能让你感觉良好、开心、有人爱?”
“应该从很多小事里表现出来!”珍妮特激动起来。她显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说话时身子前倾,“比如,在我生日那天做点儿特别的事,还有——”
“我每年都给你的生日做安排的!”布拉德忍不住插嘴。
“我生日是哪一天?”珍妮特故意问。
“五月——五月初。五月十二日,对吧?”
“五月二十一日。”珍妮特泄了气。
“我知道的!只是把数字记反了嘛。”布拉德解释说,不好意思地咧嘴一笑。
“每年都得我提醒他才行。”珍妮特告诉我。
“我这人不大关注细节啦。”布拉德耸了耸肩。
“但我们每次去餐馆吃饭,他都能完全靠心算,算出百分之十五的小费该给多少,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
“所以说,”我刻意加重语气,试图让他们回到正题,“为了让你感觉良好、开心、有人爱,你的理想伴侣应该做很多小事。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可以呀,没问题。比如……记得庆祝我的生日,我对他说话时别盯着电脑,认真听我说话——我的意思是,不是左耳进右耳出那种。每天留出时间陪我散步,关心我这一天过得怎么样……跟我分享他的感受……呃……欣赏我……哦,还有帮我做晚饭。要是我们能一起做饭的话,我会更开心。让我想想,还有什么……”
“你就知道摆餐具!”布拉德语带讥讽,“我们的咨询时间还多得很呢!”
“哎哟,你倒是聪明呀,那你怎么不说说看?”
“说就说!我的理想伴侣会给我留出私人空间。我下班回到家的时候,她总是开朗、活泼。她会欣赏我的优秀品质。我在电脑上忙着的时候,她会安安静静,闭上嘴。”
“我有个好主意,”我提议,“你们可以轮流说出对对方的一个期望。”
“我还以为我们在说理想伴侣呢。”布拉德说。
“事实上,你们在说的是对伴侣的期望。你们都把期望和要求硬塞给对方,试图把对方变成自己的理想伴侣。继续说吧,还有十五分钟呢。刚才说过的也可以再说,但这一次,请把它们看成是对对方的期望。比如,布拉德,你可以说‘珍妮特,我希望你能多欣赏我’,或者类似的话。”
“我懂了。好的,珍妮特,我希望你能多欣赏我——少批评我。”
“布拉德,我对你说话的时候,希望你能跟我多交流。”
“我下班回家的时候,希望你能给我留出更多的空间。”
“我希望你关心我这一天过得怎么样。”
“珍妮特,我希望你在朋友面前多说我的好话。”
“布拉德,我希望你记住我的生日——还有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我希望你在我忘事的时候宽容点儿。”
“我希望你能多体谅我的感受。”
“我也希望你能这样,珍妮特。”
“布拉德,我希望你心情不好的时候,能跟我分享你的感受。”
“我希望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能让我一个人待着,除非你提议跟我亲热一下。”
“我希望你能尊重我的感情和我的身体。”
“好了,”我告诉他们,“我看得出,你们可以一直说下去,但这次咨询的时间不多了。从刚才说的这些,你们能看得出,你们对彼此有很多期望吗?”他们都点了点头,“你们知道这些期望的目的是什么吗?”
“对伴侣有所期望不是很正常吗?”珍妮特问。
“嗯,人都会这么做,”我回答,“不过,布拉德忘记你们结婚纪念日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自己当时有什么感觉?”
“我很生气。”
“好的,还有什么?”
“我也不知道。说实话,我只顾着生气了。”
“你没对他失望吗?”
“噢,对,我当然对他很失望。”珍妮特承认。
“你注意到你对自己有什么感觉了吗?”我给她时间思考这个问题,但先说出答案的是布拉德。
“每次她批评我忘记某件事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好失败,简直是个废柴。”
“哦,布拉德,”珍妮特假装安慰他说,“你又不‘肥(废)’。”
“该死的——这算是表扬吗?”他气恼地大吼。
“我们的期望源于对受重视和归属感的需求——有人称之为‘特别感’。”我说。
珍妮特问道:“但我希望他能满足我的期望。如果我们不能满足对方,那为什么还要在一起,不如干脆离婚算了?”
“小孩子总是觉得,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就应该得到什么。说什么也要让自己的期望得到满足,这其实是小孩子的心态。但婚姻是成年人的事,至少是为了帮助我们成长。”
“如果说我还没准备好呢?我希望有人爱,希望布拉德像那样爱我,这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好吧,但当你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你觉得自己不受重视、遭到拒绝、一点儿也不特别的时候,可别觉得惊讶。”
*************************
话题#2:期望
期望是对伴侣施加的一种情感压力,希望伴侣满足你的内在需求。通常来说,这种需求与你对受重视、被接纳的渴望息息相关。受重视、被接纳就意味着有人爱。“期望”这种行为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对伴侣寄予期望,就是在大声宣布,你这个人是不完整的,只有某些身外之物能让你圆满。这是滋生自我怀疑的完美土壤。你对伴侣抱的期望越大,内心的疑虑就越多,就越会觉得自己不完整。
第二个特点是,如果你有所期待,最后一定会失望,因为没人能给你你需要的东西、达到你期望的程度。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第三个特点是,期望被错误地与“爱”画上了等号。一个人在说出自己的期望之前,通常附加了一个不言而喻的条件,那就是:“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会……”事实上,期望只与对受重视、归属感、安全感、力量感的需求有关,与真正的爱毫无关系。
最后一个特点是,当你让伴侣肩负起让你开心的责任时,就放弃了自己内心最强大的力量——真正的圆满和无条件的幸福。这个话题要告诉你的是,请在生活中放下对伴侣(和其他任何人)的期望,不要期待他们向你提供你已经拥有的东西。
指导建议
首先,审视你对伴侣的失望。虽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感觉,但还是请审视一下你们的关系。如果你和伴侣之间出现了隔阂,请看看是否存在悲伤、怨恨、苦恼等潜在的感受。它们是“失望”的常见组成部分。
以下练习会对你有所帮助。
亲密关系的重要方面:
从下面选择一个短语,将句子1补充完整。
风趣与活泼 热情与激情
性爱满意度 浪漫程度
力量与魅力 性感程度
外表吸引力 对我的需求的敏感程度
养育(教导)孩子 与公婆(岳父母)的关系融洽程度
经济实力 体贴程度
沟通能力
1.我在 方面对伴侣感到失望。
接下来,根据你选择的那个方面,将句子2到句子4补充完整。
2.我期待伴侣做 。
3.如果他满足了我的期望,我相信自己会感到 。
4.只要他没有满足我的期望,我就会一直感到 。
将上述每个短语都填进句子1,并将句子2到句子4补充完整后,看看以下哪个选项更适合你:
选项1:继续把期望强加给伴侣,在期望没得到满足时深感失望,仍然觉得自己的内心不完整。
选项2:帮伴侣卸下你期望的重担。这将开启一扇大门,让你发现真正的自我,并意识到:
•任何身外之物都不可能让你开心。
•你觉得自己需要的东西,其实一直藏在你的内心深处。
没有什么特殊技巧能让你抛开期望。你只需要意识到,期望只会导致不满乃至痛苦。这有助于让它松开对你的束缚,也有助于你更平静地接受现实,而不是追求“本该有的东西”。
只有抛开期望,才能获得自由。
“但你们没有跟自己的理想伴侣结婚——你们跟对方结了婚。”
“这话是什么意思?”珍妮特问我。
“这话的意思是,我们付了那么多咨询费,他说的都是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布拉德对她说。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们会有‘理想伴侣’的幻想?为什么会因为伴侣不符合理想而失望?所谓的‘理想伴侣’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没听明白。”珍妮特皱起了眉头。
“对,这话也是我们付钱让他说的。”布拉德嘀咕着。
“这个‘理想伴侣’应该能给你些什么?应该能让你有什么感觉?”我先看了珍妮特一眼,然后看了布拉德一眼,最后抛出了问题。
“感觉良好。”布拉德说。
“开心。”珍妮特说,“他应该让我开心——觉得自己有人爱。”
“对,”布拉德表示同意,“感觉良好,而且开心——感觉有人爱。”
“理想伴侣怎样才能让你感觉良好、开心、有人爱?”
“应该从很多小事里表现出来!”珍妮特激动起来。她显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说话时身子前倾,“比如,在我生日那天做点儿特别的事,还有——”
“我每年都给你的生日做安排的!”布拉德忍不住插嘴。
“我生日是哪一天?”珍妮特故意问。
“五月——五月初。五月十二日,对吧?”
“五月二十一日。”珍妮特泄了气。
“我知道的!只是把数字记反了嘛。”布拉德解释说,不好意思地咧嘴一笑。
“每年都得我提醒他才行。”珍妮特告诉我。
“我这人不大关注细节啦。”布拉德耸了耸肩。
“但我们每次去餐馆吃饭,他都能完全靠心算,算出百分之十五的小费该给多少,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
“所以说,”我刻意加重语气,试图让他们回到正题,“为了让你感觉良好、开心、有人爱,你的理想伴侣应该做很多小事。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可以呀,没问题。比如……记得庆祝我的生日,我对他说话时别盯着电脑,认真听我说话——我的意思是,不是左耳进右耳出那种。每天留出时间陪我散步,关心我这一天过得怎么样……跟我分享他的感受……呃……欣赏我……哦,还有帮我做晚饭。要是我们能一起做饭的话,我会更开心。让我想想,还有什么……”
“你就知道摆餐具!”布拉德语带讥讽,“我们的咨询时间还多得很呢!”
“哎哟,你倒是聪明呀,那你怎么不说说看?”
“说就说!我的理想伴侣会给我留出私人空间。我下班回到家的时候,她总是开朗、活泼。她会欣赏我的优秀品质。我在电脑上忙着的时候,她会安安静静,闭上嘴。”
“我有个好主意,”我提议,“你们可以轮流说出对对方的一个期望。”
“我还以为我们在说理想伴侣呢。”布拉德说。
“事实上,你们在说的是对伴侣的期望。你们都把期望和要求硬塞给对方,试图把对方变成自己的理想伴侣。继续说吧,还有十五分钟呢。刚才说过的也可以再说,但这一次,请把它们看成是对对方的期望。比如,布拉德,你可以说‘珍妮特,我希望你能多欣赏我’,或者类似的话。”
“我懂了。好的,珍妮特,我希望你能多欣赏我——少批评我。”
“布拉德,我对你说话的时候,希望你能跟我多交流。”
“我下班回家的时候,希望你能给我留出更多的空间。”
“我希望你关心我这一天过得怎么样。”
“珍妮特,我希望你在朋友面前多说我的好话。”
“布拉德,我希望你记住我的生日——还有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我希望你在我忘事的时候宽容点儿。”
“我希望你能多体谅我的感受。”
“我也希望你能这样,珍妮特。”
“布拉德,我希望你心情不好的时候,能跟我分享你的感受。”
“我希望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能让我一个人待着,除非你提议跟我亲热一下。”
“我希望你能尊重我的感情和我的身体。”
“好了,”我告诉他们,“我看得出,你们可以一直说下去,但这次咨询的时间不多了。从刚才说的这些,你们能看得出,你们对彼此有很多期望吗?”他们都点了点头,“你们知道这些期望的目的是什么吗?”
“对伴侣有所期望不是很正常吗?”珍妮特问。
“嗯,人都会这么做,”我回答,“不过,布拉德忘记你们结婚纪念日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自己当时有什么感觉?”
“我很生气。”
“好的,还有什么?”
“我也不知道。说实话,我只顾着生气了。”
“你没对他失望吗?”
“噢,对,我当然对他很失望。”珍妮特承认。
“你注意到你对自己有什么感觉了吗?”我给她时间思考这个问题,但先说出答案的是布拉德。
“每次她批评我忘记某件事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好失败,简直是个废柴。”
“哦,布拉德,”珍妮特假装安慰他说,“你又不‘肥(废)’。”
“该死的——这算是表扬吗?”他气恼地大吼。
“我们的期望源于对受重视和归属感的需求——有人称之为‘特别感’。”我说。
珍妮特问道:“但我希望他能满足我的期望。如果我们不能满足对方,那为什么还要在一起,不如干脆离婚算了?”
“小孩子总是觉得,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就应该得到什么。说什么也要让自己的期望得到满足,这其实是小孩子的心态。但婚姻是成年人的事,至少是为了帮助我们成长。”
“如果说我还没准备好呢?我希望有人爱,希望布拉德像那样爱我,这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好吧,但当你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你觉得自己不受重视、遭到拒绝、一点儿也不特别的时候,可别觉得惊讶。”
*************************
话题#2:期望
期望是对伴侣施加的一种情感压力,希望伴侣满足你的内在需求。通常来说,这种需求与你对受重视、被接纳的渴望息息相关。受重视、被接纳就意味着有人爱。“期望”这种行为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对伴侣寄予期望,就是在大声宣布,你这个人是不完整的,只有某些身外之物能让你圆满。这是滋生自我怀疑的完美土壤。你对伴侣抱的期望越大,内心的疑虑就越多,就越会觉得自己不完整。
第二个特点是,如果你有所期待,最后一定会失望,因为没人能给你你需要的东西、达到你期望的程度。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第三个特点是,期望被错误地与“爱”画上了等号。一个人在说出自己的期望之前,通常附加了一个不言而喻的条件,那就是:“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会……”事实上,期望只与对受重视、归属感、安全感、力量感的需求有关,与真正的爱毫无关系。
最后一个特点是,当你让伴侣肩负起让你开心的责任时,就放弃了自己内心最强大的力量——真正的圆满和无条件的幸福。这个话题要告诉你的是,请在生活中放下对伴侣(和其他任何人)的期望,不要期待他们向你提供你已经拥有的东西。
指导建议
首先,审视你对伴侣的失望。虽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感觉,但还是请审视一下你们的关系。如果你和伴侣之间出现了隔阂,请看看是否存在悲伤、怨恨、苦恼等潜在的感受。它们是“失望”的常见组成部分。
以下练习会对你有所帮助。
亲密关系的重要方面:
从下面选择一个短语,将句子1补充完整。
风趣与活泼 热情与激情
性爱满意度 浪漫程度
力量与魅力 性感程度
外表吸引力 对我的需求的敏感程度
养育(教导)孩子 与公婆(岳父母)的关系融洽程度
经济实力 体贴程度
沟通能力
1.我在 方面对伴侣感到失望。
接下来,根据你选择的那个方面,将句子2到句子4补充完整。
2.我期待伴侣做 。
3.如果他满足了我的期望,我相信自己会感到 。
4.只要他没有满足我的期望,我就会一直感到 。
将上述每个短语都填进句子1,并将句子2到句子4补充完整后,看看以下哪个选项更适合你:
选项1:继续把期望强加给伴侣,在期望没得到满足时深感失望,仍然觉得自己的内心不完整。
选项2:帮伴侣卸下你期望的重担。这将开启一扇大门,让你发现真正的自我,并意识到:
•任何身外之物都不可能让你开心。
•你觉得自己需要的东西,其实一直藏在你的内心深处。
没有什么特殊技巧能让你抛开期望。你只需要意识到,期望只会导致不满乃至痛苦。这有助于让它松开对你的束缚,也有助于你更平静地接受现实,而不是追求“本该有的东西”。
特别:别以爱的名义控制我
爱不喜欢选边站队。
“好吧,但当你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你觉得自己不受重视、遭到拒绝、一点儿也不特别的时候,可别觉得惊讶。”
“呃,有谁不想觉得自己很特别呀?”
“大家都想吧。”我承认。
“如果你对某人来说不特别,他对你来说也不特别,那两个人干吗还要在一起?”
“不好意思,但这一回我们只能聊到这里了。已经超时五分钟了。”
“噢,不!整整五分钟啊?你肯定累惨了吧!”布拉德语带嘲讽,一脸讥笑。
“你们应该觉得很特别才对!”我开玩笑说,“我从来不跟来访者超时的。”
让我惊讶的是,提出下周再见面的竟然是布拉德。他这个做法似乎让珍妮特很开心。八天后,他们准时出现,看起来热情满满,跃跃欲试。珍妮特捡起了我们上周没说完的话题。
“我们回去聊了你说的——期望只跟受重视、特别感有关什么的。如果不是因为感觉很特别,我们想不出为什么两个人要在一起。”
“这对你们有帮助吗?”我问。
“我得承认,不是很有帮助。不过,我们觉得,既然明白这一点了,我们就可以努力让对方感到特别。”
“你懂的,”布拉德解释说,“让对方感觉被渴望、被欣赏、被珍惜、有人爱……就是那些鬼玩意儿啦。”
“布拉德!”珍妮特一拳捶在丈夫肩头。布拉德连忙高举双手,佯装投降。
“开个玩笑嘛!”他呵呵直笑。
“你的意思是,你们会努力满足对方的每个期望?”我疑惑地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对特别感的需求是无法满足的?就算能用某种方式满足对方的需求,达到对方期望的程度,你们还是不会知足。如果你们中的一个人给了其他人特别的关注,就会引起另一个人吃醋、嫉妒、伤心,或者是感觉背叛……你们需要忍受的种种折磨,就跟对特别感的需求一样没有尽头。”
“我敢打赌,你是那种带大头针参加孩子生日派对的人——你会把气球全戳爆,害得他们哇哇大哭。”布拉德的话里带着浓浓的嘲讽,却没能掩饰他肢体语言表达出的沮丧。
“呃,这么想又有什么意义呢?”珍妮特语带挑衅,“我这辈子做的每件事似乎都是为了证明我的价值。为什么婚姻就不行?为什么我和布拉德就不能帮对方证明我们对世界、父母、社会或者其他东西有价值?”
“你们当然可以试着这么做。”我承认,“世界上有几十亿人想的跟你一模一样——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有价值,是大家活下去的动力。但我每年都会看到好几百个来访者——还有好几千个参加工作坊的学员——痛苦不堪,就因为他们对受重视的需求没得到满足……或者是他们某个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还不够。永远都不够!”
“那我跟这个男人在一起还能期望啥呢?”她冲丈夫努了努下巴,“一辈子都失望,就因为他不听我说话,不懂得欣赏我,或者……根本就不想要我?”
“你期望被人特别对待。让你始终感到失望的是这种期望本身,而不是布拉德。”
“嘿,我喜欢这个人!”布拉德大声宣布。
我微微一笑,接着往下说:“正是对受重视和归属感这种人的需求让你有所期望。”
“但我们本来就是人啊!”
“在人的形态出现之前,是否还有别的东西?”
“什么?你是说外星人占了我的身体?”不出所料,布拉德大声问道。
“你是说灵魂,或者是灵性?”珍妮特猜测。
“也许你们之间的关系能帮你们找到答案。也许亲密关系还有另一个目的,跟追求特别感导致的痛苦没有关系,只是帮你们想起在觉得自己‘不过是人’之前,你们的本质是什么。所以说,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出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二是对特别感的无尽追求。”
******************************
话题#3:特别
这个话题会让你花一点儿时间审视亲密关系的目标。绝大多数亲密关系都始于对特别感的需求。刚开始一段关系的时候,你会希望自己对伴侣来说很特别,希望对方喜欢跟你在一起胜过喜欢跟其他任何人在一起。你必须是对方心目中的第一位!
对特别感的需求会促使你试图操纵或控制伴侣,确保你始终是对方的首要考虑,确保对方的一举一动不会削弱你是“特殊人物”的地位。你会为伴侣划定条条框框:他在私下或公开场合应该怎么说话、怎么做事,免得让你觉得尴尬、不安全或微不足道,你永远都要是最受尊重的那一位。毕竟,作为“特殊人物”,你必须站在金字塔的塔尖……而塔尖只够一人驻足。
因此,追求特别感最终会导致你和伴侣陷入“如履薄冰”的危险状态。这样的亲密关系中充满种种限制,伴侣随时可能辜负你的期望。这个话题是为了告诉你,对特别感的追求最终只会带来悲伤、嫉妒、焦虑和失望。是时候以爱的名义放弃追求特别感了!
指导建议
追求特别感可以通过消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方式。有人会用疾病来吸引别人的关注,有人则发现,家财万贯或事业成功会让人刮目相看。现在,你需要想一想,你一直以来是靠什么让自己感觉或显得特别。请完全靠直觉,将以下句子补充完整。
•我比其他人特别,是因为我能 。
•我比其他人特别,是因为我是 。
•我比其他人特别,是因为我有 。
•我比其他人特别,是因为我经历过 。
•我比伴侣特别,是因为我 。
就这么一句一句往下写,直到涵盖了你所有的品质、财富、体验、天赋、能力、外貌,也就是让你脱颖而出、比你认识的人(包括伴侣在内)都特别的东西。在读下一段之前,请多花点儿时间做这个练习。
通常来说,人们做完这个练习后会有两种不同的反应:不是备感骄傲,就是深感孤独。如果你做完练习后备感骄傲,你可能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了保持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你必须不断地寻找某些东西(特别是从伴侣那里寻找),不断确认自己是特别的。
如果你深感孤独,可能是因为你发现:(1)不管你有多特别,总有其他人比你更特别;(2)站在金字塔塔尖让你孑然一身,远离挚爱。因此,对特别感的追求会带来不安全感。
只要意识到对特别感的需求会让人越来越孤独,你眼前的迷雾就会被驱散。你会更有意识地与伴侣互动。你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潜在动机,对特别感的需求就越少。反之,你会更渴望从自己的独特本质出发采取行动。同时,你也会大力支持自己的伴侣,让他充分展现自己的本质(包括天赋、创意、智慧等)。你对伴侣本性的赞赏和鼓励会进一步发挥作用,让你意识到有些东西比对特别感的需求更能让人满足——那就是你的独特性。
爱不喜欢选边站队。
“好吧,但当你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你觉得自己不受重视、遭到拒绝、一点儿也不特别的时候,可别觉得惊讶。”
“呃,有谁不想觉得自己很特别呀?”
“大家都想吧。”我承认。
“如果你对某人来说不特别,他对你来说也不特别,那两个人干吗还要在一起?”
“不好意思,但这一回我们只能聊到这里了。已经超时五分钟了。”
“噢,不!整整五分钟啊?你肯定累惨了吧!”布拉德语带嘲讽,一脸讥笑。
“你们应该觉得很特别才对!”我开玩笑说,“我从来不跟来访者超时的。”
让我惊讶的是,提出下周再见面的竟然是布拉德。他这个做法似乎让珍妮特很开心。八天后,他们准时出现,看起来热情满满,跃跃欲试。珍妮特捡起了我们上周没说完的话题。
“我们回去聊了你说的——期望只跟受重视、特别感有关什么的。如果不是因为感觉很特别,我们想不出为什么两个人要在一起。”
“这对你们有帮助吗?”我问。
“我得承认,不是很有帮助。不过,我们觉得,既然明白这一点了,我们就可以努力让对方感到特别。”
“你懂的,”布拉德解释说,“让对方感觉被渴望、被欣赏、被珍惜、有人爱……就是那些鬼玩意儿啦。”
“布拉德!”珍妮特一拳捶在丈夫肩头。布拉德连忙高举双手,佯装投降。
“开个玩笑嘛!”他呵呵直笑。
“你的意思是,你们会努力满足对方的每个期望?”我疑惑地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对特别感的需求是无法满足的?就算能用某种方式满足对方的需求,达到对方期望的程度,你们还是不会知足。如果你们中的一个人给了其他人特别的关注,就会引起另一个人吃醋、嫉妒、伤心,或者是感觉背叛……你们需要忍受的种种折磨,就跟对特别感的需求一样没有尽头。”
“我敢打赌,你是那种带大头针参加孩子生日派对的人——你会把气球全戳爆,害得他们哇哇大哭。”布拉德的话里带着浓浓的嘲讽,却没能掩饰他肢体语言表达出的沮丧。
“呃,这么想又有什么意义呢?”珍妮特语带挑衅,“我这辈子做的每件事似乎都是为了证明我的价值。为什么婚姻就不行?为什么我和布拉德就不能帮对方证明我们对世界、父母、社会或者其他东西有价值?”
“你们当然可以试着这么做。”我承认,“世界上有几十亿人想的跟你一模一样——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有价值,是大家活下去的动力。但我每年都会看到好几百个来访者——还有好几千个参加工作坊的学员——痛苦不堪,就因为他们对受重视的需求没得到满足……或者是他们某个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还不够。永远都不够!”
“那我跟这个男人在一起还能期望啥呢?”她冲丈夫努了努下巴,“一辈子都失望,就因为他不听我说话,不懂得欣赏我,或者……根本就不想要我?”
“你期望被人特别对待。让你始终感到失望的是这种期望本身,而不是布拉德。”
“嘿,我喜欢这个人!”布拉德大声宣布。
我微微一笑,接着往下说:“正是对受重视和归属感这种人的需求让你有所期望。”
“但我们本来就是人啊!”
“在人的形态出现之前,是否还有别的东西?”
“什么?你是说外星人占了我的身体?”不出所料,布拉德大声问道。
“你是说灵魂,或者是灵性?”珍妮特猜测。
“也许你们之间的关系能帮你们找到答案。也许亲密关系还有另一个目的,跟追求特别感导致的痛苦没有关系,只是帮你们想起在觉得自己‘不过是人’之前,你们的本质是什么。所以说,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出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二是对特别感的无尽追求。”
******************************
话题#3:特别
这个话题会让你花一点儿时间审视亲密关系的目标。绝大多数亲密关系都始于对特别感的需求。刚开始一段关系的时候,你会希望自己对伴侣来说很特别,希望对方喜欢跟你在一起胜过喜欢跟其他任何人在一起。你必须是对方心目中的第一位!
对特别感的需求会促使你试图操纵或控制伴侣,确保你始终是对方的首要考虑,确保对方的一举一动不会削弱你是“特殊人物”的地位。你会为伴侣划定条条框框:他在私下或公开场合应该怎么说话、怎么做事,免得让你觉得尴尬、不安全或微不足道,你永远都要是最受尊重的那一位。毕竟,作为“特殊人物”,你必须站在金字塔的塔尖……而塔尖只够一人驻足。
因此,追求特别感最终会导致你和伴侣陷入“如履薄冰”的危险状态。这样的亲密关系中充满种种限制,伴侣随时可能辜负你的期望。这个话题是为了告诉你,对特别感的追求最终只会带来悲伤、嫉妒、焦虑和失望。是时候以爱的名义放弃追求特别感了!
指导建议
追求特别感可以通过消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方式。有人会用疾病来吸引别人的关注,有人则发现,家财万贯或事业成功会让人刮目相看。现在,你需要想一想,你一直以来是靠什么让自己感觉或显得特别。请完全靠直觉,将以下句子补充完整。
•我比其他人特别,是因为我能 。
•我比其他人特别,是因为我是 。
•我比其他人特别,是因为我有 。
•我比其他人特别,是因为我经历过 。
•我比伴侣特别,是因为我 。
就这么一句一句往下写,直到涵盖了你所有的品质、财富、体验、天赋、能力、外貌,也就是让你脱颖而出、比你认识的人(包括伴侣在内)都特别的东西。在读下一段之前,请多花点儿时间做这个练习。
通常来说,人们做完这个练习后会有两种不同的反应:不是备感骄傲,就是深感孤独。如果你做完练习后备感骄傲,你可能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了保持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你必须不断地寻找某些东西(特别是从伴侣那里寻找),不断确认自己是特别的。
如果你深感孤独,可能是因为你发现:(1)不管你有多特别,总有其他人比你更特别;(2)站在金字塔塔尖让你孑然一身,远离挚爱。因此,对特别感的追求会带来不安全感。
只要意识到对特别感的需求会让人越来越孤独,你眼前的迷雾就会被驱散。你会更有意识地与伴侣互动。你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潜在动机,对特别感的需求就越少。反之,你会更渴望从自己的独特本质出发采取行动。同时,你也会大力支持自己的伴侣,让他充分展现自己的本质(包括天赋、创意、智慧等)。你对伴侣本性的赞赏和鼓励会进一步发挥作用,让你意识到有些东西比对特别感的需求更能让人满足——那就是你的独特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