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37464
《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卷1,铁甲舰之前:战舰设计与演变,1815—1860年》详细罗列了英国皇家海军在1815—1860年铁甲舰兴起以前具有代表性的舰船,并交代了这一时期英国船舶在设计上的变化与前进方向,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创新者。文中附有大量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授权的实物图、设计图、模型图,更有许多数据图表,以别具一格的设计角度见证如火如荼的蒸汽革命带给战舰世界的巨大变革!
导言:皇家海军的工业革命
第1章:胜利,1793—1815年
第2章:科学造船:瑟宾斯,还有那所学校!
第3章:资源、经费、人员
第4章:风帆绝响
第5章:蒸汽动力
第6章:明轮战舰
第7章:铁造船舶
第8章:铁造船舶遭到批判
第9章:螺旋桨推进
第10章:“响尾蛇”号及其他早期螺旋桨船
第11章:螺旋桨舰队:通向战争的造舰竞赛
第12章:1854—1856年的对俄作战
第13章:最后的木造舰队
第14章:“勇士”号
附录
附录1:马力
附录2:博福伊陆军上校的研究工作
附录3:成本
附录4:历年来纯风帆战舰的建造情况统计表
附录5:木制风帆战舰的设计流程
附录6:“复仇女神”号的结构强度
附录7:船底污损和腐蚀
附录8:关于迪皮伊·德·洛梅的备忘录
附录9:船舶的结构强度——木制和铁制船体
附录10:“响尾蛇”号和“不安女神”号对比测试的技术讨论
附录11:1849年埃肯弗尔德之战
附录12:炮艇建造商统计表
附录13:喀琅施塔得作战计划
附录14:各个海军船厂情况简介
当后人提到我们,将永远充满崇敬地说:“是他们建造出了战列舰(Ship of the Line)。”战列舰,是迄今为止人类这种群居动物建造出来的最为雄伟的事物。
——拉斯金(Ruskin),《英格兰港口》(Harbours of England)
在19世纪,建造大型战舰是国防预算里最复杂和最昂贵的项目,即使到了今天也是如此。当时的木制战列舰,正如本书记述的那样,先是依靠工业技术的革新体量大增,而后又借助蒸汽动力提升了机动性能,最后却又很快被船体为铁造的、带有装甲的新战舰所取代。
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重大革新是罗伯特·瑟宾斯(Robert Seppings)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木制战舰的船体结构,从而使战列舰(Line-of-Battle Ship)的主尺寸得以迅速膨胀。笨重而效率低下的早期蒸汽机最早应用在明轮推进的辅助船舶上,可以在无风和逆风时拖带风帆战舰。这些明轮汽船,很快大型化,并搭载武器,成了能够有效发挥战斗力的舰艇,尽管其性能仍存在不少局限性。
螺旋桨解决了明轮的许多问题,当然也带来了一些新难题,好在螺旋桨可以直接安装到许多已经建成的船舶上。螺旋桨获得实践检验还不到10年,在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结束后的凯旋阅舰式上,就出现了一支几乎完全由蒸汽螺旋桨木制战舰组成的舰队。
沉重的蒸汽机和早期螺旋桨那明显的震颤都要求船体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因此只有用铁材建造才行。铁造船体的早期尝试都不成功,因为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熟铁都不是适合建造战舰的材料。把强度高但也比较脆的熟铁船体用装甲保护起来,就开辟了通往“勇士”号(Warrior)这种铁制船体、配备装甲的螺旋桨战舰的道路。该舰既代表了在此之前所有相关工业技术发展的顶峰,也是下一代战舰的原型,但该舰就像任何过渡期的设计一样,很快就落伍了。
海军在战舰上的这些重大技术革新只花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完成了,可是在今天,1815—1860年间的海军部(Admiralty)却总是被描绘得保守,抵制任何技术革新。海军部这种必要的保守,在当时看来,是不情愿让这已经投入了巨额资金的世界第一海军因不必要的技术革新而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名。而且完全可以让其他国家去迈出革新的第一步,毕竟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可以很快、很轻松地在别的相关领域抢占先机。下面引用鲍尔温·沃克爵士(Sir Baldwin Walker)决意采用“勇士”号这个重大革新时的备忘申明,虽然“勇士”号的出现已经在本书所述时期的末尾,但也能基本代表之前的一贯看法。
……
文摘
英法联军计划于10月17日对塞瓦斯托波尔展开一个大规模攻势,并要求舰队攻击那些海岸炮台,好牵制敌人的注意力。最初的计划是让舰队在近距离内一边行驶一边炮击,但是法国海军上将康罗贝尔(Canrobert)坚持要求英国人同意在距离目标1500—2000码的地方下锚开炮。英国船发现了一个距离“君士坦丁”炮台和附近的火炮阵地只有约750码的深水水道,于是准备组织一支小规模的近岸袭击队。2艘土耳其船只加入了这支英法联合攻击舰队。至于这些炮台面向海岸方向具体布置有多少门炮,资料数据各不相同,不过这里罗列的数字至少在数量级上也能算是正确的。
英法两支舰队由于卸载了很多人员和火炮来支援岸上作战,加上疾病侵袭损失了相当多的人,剩下的船员数量只够操作一舷的火炮,其中有些船的上层火炮甲板炮位就没有人,当然这也有助于减少人员伤亡。当天早上6点30分,陆军开始了行动,交火一直持续到9点,这时法国陆军的主弹药库被击中殉爆了,不久之后这次攻势就被迫取消了。
联合舰队并不了解这一情况,他们从12点30分左右开始炮击,法国舰队攻击南部的炮台,英国舰队则稍后炮击北面的炮台。由2艘蒸汽战列舰和一些纯风帆战列舰组成的近岸分队,其每艘风帆战舰都在舷侧绑着一艘汽船,依靠汽船拖带进入战斗阵位,开始与“君士坦丁”炮台和另外两个称为“电报”和“黄蜂”的炮台交火。
对堡垒本身的实际破坏可以忽略不计,尽管“君士坦丁”炮台除了5门炮之外其他炮都无法继续战斗了,这主要是因为“恐怖”号打出的一发爆破弹引起了炮台弹药库爆炸。幸存的炮组人员纷纷奔向掩体,这让炮台沉默了下来。第二天,一名记者近距离乘坐汽船经过,他说,每个炮台“从地基到顶部完全为弹痕所覆盖”。可是除了“阿伽门农”号近距离炮击的地方,其他位置所受到的伤害“实际上微乎其微”。
造成的破坏如此轻微,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即使是距离炮台最近的船也在750码开外,而大部分船则在更远的地方。旗舰“不列颠尼亚”号(Britannia)是如何炮击的呢?道格拉斯说得很有意思:该舰在2000多码外开炮,可是这个距离对当时的炮弹来说太远了,不会有杀伤力。倘若开炮距离再近一些,那该舰的56英担炮以发射药最大装药量所发射的那710枚32磅实心球形弹丸应该能产生相当的毁伤效果。至于那785枚减少发射药装药量(只有6磅或8磅黑火药)来发射的实心球形弹丸和那320枚空心弹丸以及一些爆破弹,怎么都不可能造成任何毁伤效果。
大卫·布朗(David K Brown, 1928—2008年),25岁毕业于朴次茅斯战舰设计学院,1953作为助理设计师加入英国海军造船部(Royal Corps of Naval Constructors)。在其后35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先后参与并主持了多型作战舰艇的总体设计,其中包括23型护卫舰、“海洋”级(Ocean)直升机航空母舰。到20世纪80年代,布朗先生出任了副总设计师()。1988年从该职位退休以后,他将精力放在了写作和出版上。针对英国海军当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布朗先生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著作,而他对欧美海洋军事文化影响最大的一套著作,当属他撰写的五卷本“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布朗先生将他战舰设计的深厚底蕴,通过深入浅出的平实文字展现出来,从传统风帆战舰,到蒸汽辅助风帆战舰、铁甲舰,再到前无畏舰和无畏舰,最后到由航空母舰、潜艇、现代导弹战舰构成的海空立体现代海军,向我们呈现了一幅跨越百年的时空画卷。本册是这一系列的第一卷,介绍了1815—186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上升期间,传统风帆战舰到蒸汽辅助风帆战舰的发展历程。
1815—1860年,对于中外海洋军事文化爱好者甚至是研究者,往往都是一个陌生的历史阶段,似乎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海战历史上,这段时期里没有发生过任何值得一叙的重大事件,但如果站在英国的历史坐标来看,这两个时间点其实具有十分特殊的含义。实际上,今天的英国人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这两个时间点成为永恒可见的时空坐标。读者如果有幸游历或者即将游历英格兰,那么一定不要错过朴次茅斯这座港口城市,在它港区里的历史船坞(Historical Shipyard)区,停泊着两艘寿命已逾百年的文物老舰。
其中一艘是1860年建成服役的“勇士”号(HMS Warrior)铁甲舰,它代表了本卷书历史阶段的终结,构成了本书最后一章的内容,因为该舰是世界上第一艘完全用铁材建造的装备了装甲带、螺旋桨蒸汽动力装置的远洋作战主力舰。该舰的航速、续航力、火力、排水量和船体长度,在当时都是划时代的技术突破,可以说从此以后,战舰的发展就走上了10年甚至5年一变的加速发展时期,并且这种快节奏的发展步调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是站在1860年这个点往后看,如果站在这个点回望过去,也就是看一看19世纪上半叶的整个技术发展,则可以发现,“勇士”号又是19世纪初以来,伴随着蒸汽机逐渐走向成熟和实用,第一次工业革命趋于热烈、最终达到阶段性技术高峰的产物。整个19世纪上半叶,随着蒸汽机越来越轻便、输出功率越来越大,明轮、螺旋桨、泵喷推进器先后发展起来,而熟铁作为一种早期的现代造船材料也初步发展起来。于是经过木体明轮船、木体螺旋桨船、铁体螺旋桨船的第次技术迭代,终于在19世纪50年代末,发展出了装备了10厘米厚的熟铁装甲、搭载当时最重型的火炮、可以连续数日以蒸汽动力高速航行的“勇士”号。该舰的生存力、火力和机动性在当时都是绝无仅有的,它的出现,让当时综合国力和技术发展水平都占据世界第一的英国再次自信地站在了世界海军装备发展的排头兵位置,并且从此以后,不论无畏舰的出现还是航空母舰的诞生,甚至二战结束后喷气式飞机登上航空母舰,可以说英国一直都在引领着世界主力舰的发展方向。毫不夸张地说,“勇士”号是英国乃至世界战舰发展史上一个不动的坐标,它代表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工业革命前的木体风帆战舰开始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到19世纪80年代基本已彻底成为历史;同时,它也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工业文明催生了我们熟悉的现代动力战舰以及主炮炮塔、鱼雷、导弹、飞机等各类舰载武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