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262191
![](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e0d154a5f9849305ddc6540_089981.jpg)
从军服、武器、装备、徽标,到编制、装备科技、时代背景,一本堪称“二战百科指南”的好书
决定一场战争结果的并不只是先进装备和正确战术,一套合理实用的单兵制服及装备同样重要。本书从全新的“制服装备”视角出发,通过多个方面的描写,力图勾勒出一场“不一样的多彩二战”。
25万字严谨叙述,句句精心勾勒,只为重现那一个个鲜活的战场形象
采用图文并茂的叙述思路,既生动形象,也细致入微,在一句句专业细致的叙述中重现英、美、苏、德、法等诸多参战国军队昔日的风采。
换个角度看战争,在一套套军服中找寻人类文明进步的痕迹,为你带来一个了解二战的全新视角
一套军服的发展不仅仅是体现出了战争的需求,更是反映出了人类社会在相关科技领域的前进,军服的发展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作战,它同样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
丛书介绍:指文图书正版引进的世界军服图解百科系列,聚焦于历史上数个重要的时期,如罗马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19世纪中的重大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以精美的图文,介绍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国家和民族的军服、兵器、战术。该系列不仅是难得的军服目录,也是展现各个时期内政治、军事和社会背景的壮丽画卷。
本书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服、徽标、武器图解百科:英国、美国、德国、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与轴心国》是一本以二战各参战国军队制服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囊括战争多方面题材的图解百科。书内含有超过600幅有关二战时期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比利时、丹麦、法国、希腊、波兰、挪威、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日本、芬兰、克罗地亚、匈牙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军官及士兵制服、装具、武器、徽标,以及作战地图的精美插图,或是摄自战场的实拍照片。此外,本书在图文并茂介绍各国军队制服装备的同时,也对这场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终结果,以及其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新的科技技术发展与进步有所涉及,从多个不同方面对二战进行了广泛并专业的描写。
前言
战争的到来
西线战争
东线战争
战争的后果
1922—1945年大事年表
英国
战争中的英国
英国武装力量
将军和参谋们
步兵
骑兵
炮兵和技术兵种
装甲部队
突击队和特种部队
空降兵
皇家空军
外籍志愿者
加拿大部队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部队
非洲部队
印度部队
美国
美国对战争的准备
美国加入全球战争
将军和参谋
步兵
骑兵
炮兵
工兵和技术部队
装甲部队
游骑兵和特种部队
海军陆战队
空降兵
航空部队
德国
纳粹和陆军
从胜利到失败
将军与参谋
步兵
非洲军团
党卫队
党卫队外国志愿者
陆军中的外国志愿者
骑兵
炮兵和工兵
装甲部队
山地部队
伞兵
德国空军野战师
德国空军
苏联
苏联红军
沉痛的教训
将军
内务部人民委员会
步兵
外籍士兵
骑兵
哥萨克骑兵
炮兵
工兵
装甲部队
海军步兵
伞兵
空军
其他同盟国
大大小小的盟国
比利时
中国
丹麦
法国
希腊
荷兰
挪威
波兰
南斯拉夫
其他轴心国
德国的盟友
保加利亚
克罗地亚
芬兰
法国(维希政权)
匈牙利
意大利
日本
罗马尼亚
斯洛伐克
术语解释
致谢名单
从1939年持续到1945年的这场战争给现代世界留下了无数道深深的伤痕。它让整个世界见识到了数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暴行、谋杀、恐怖,以及空前绝后的死亡与破坏——一波波种族清洗、无数次大屠杀,还有在原始野蛮的航空轰炸中完成爆炸的世界上第一颗实战型原子弹。
这场战争以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抗为特征,但事实上其本质比这更复杂,就连最基本的问题——它究竟从何时开始也经不起缜密推敲。日本早在1939年之前就入侵了一些东亚国家;西班牙人也同样在此之前就已经同室操戈,内战的双方分别被拥有不同意识形态的盟友所支持;德国吞并奥地利,抢夺捷克的土地(随后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并向立陶宛索取梅默尔(现名克莱佩达);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随后还征服了阿尔巴尼亚。这一切侵略行径都是发生在1939年9月3日,时任大英帝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发表那场意义重大的广播演讲之前——“结果是,我们的国家已经与德国处于战争状态了”。
1939年之前出现的最后通牒、吞并、入侵与占领意味着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尽管参战国有所不同,双方阵营(二战中为盟国与轴心国,一战时期为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成员也发生了变化,但这种观点应当是正确无误的。许多国家加入战争就是为了将自己认为、感觉并一直承受的错误纠正过来,而这些错误的根源就在于一战结束后各国签订的那些条约。不过,二战也具有一些属于其自身的特征——首先,它升级了,有更多大洲被卷入这场战争,并且持续了比1914—1918年那一次冲突更长的时间;其次,它和一战相比显得更加“全球化”,其中的作战方式常常会加剧全世界不同人种、民族,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仇恨;此外,将平民卷入战争还意味着它所带来的创伤将持续加深,而且更为持久。
武器科技
轰炸机和战斗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战成名,坦克也给协约国军带来了不少战术性胜利。经过改进后,它们向西班牙城镇投掷炸弹(20世纪30年代),扫射着四处逃窜的埃塞俄比亚难民(1935年),在东亚大陆的平原上驰骋交战(1939年)。这些战争机器到1940年时仍被各国不断完善,但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它们只是变得现代化,能经受战争考验,也越来越适应战争了而已。
军队制服
各国军队的制服并没有在1918年之后发生明显变化,属于它们的变革需要等到下一场战争来临。但就算到了1939年,步兵们在穿戴方面还是与其1918年的前辈有着不少可被识别的相似之处。在许多国家,和以前型号样式相同的钢盔仍在被军队使用(为了提高设计强度或简化生产工艺进行过小幅度修改),步枪同样如此。服装的设计也与过去相似,卡其色依然占据着制服色调的主导地位——即使是一向自豪于他们地平线蓝色调的法国人,在其战间期(1918年到1939年,即一战结束至二战爆发期间,这一说法主要适用于欧洲国家)唯一重要的那次制服改革中,也选择了代表大地的颜色(卡其色);然而德国人仍然坚持着他们的原野灰。不过,这场新战争性质的变化还是导致各国军队制服在其爆发初期就出现了一些匆忙改动。尽管对此研究相当理论化,但一套制服的颜色和形状的确可以在战场上形成生与死、保持健康或屈服疾病,以及被发现还是保持隐蔽的区别。于是,军装上金属纽扣的光泽开始变得暗淡,色彩缤纷的臂章逐渐被隐藏起来——隐蔽到敌方狙击手无法将其作为攻击目标;头盔经过调整后,士兵们终于可以舒服地进行卧姿射击(二战很少出现一战中的堑壕战,因此很少采用站姿射击);随着战争持续下去,节约措施也被制定出来,制服变得不再那么紧凑,而是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总的来说,制服的(部分)传统性依然存在,但实用性明显战胜了它,开始流行起来。
本书旨在探讨军服深度介入到战争后所产生的影响力,不过这样做也有相应局限性——大量篇幅被用于描述主要参战国军队的穿戴着装细节——从本质上讲,这只是一种立足于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概述,因此难免会遗漏其他一些战争参与者。比如,本书就没有包括那些在1939年之前已被占领或合并国家军队的制服,包括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及立陶宛(军队制服)。另外,书中还存在一些地理上的限制——比如泰国军队就没有被写到,即使它曾与法国发生战争;巴西的远征军团也没有在书中任何地方被提及,尽管有个实例能证明他们在意大利的作战,而且(很可能)取得了胜利。
可能有人还会注意到,参战国空中及海上力量的军服同样被排除在外了。这一方面是受篇幅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本书更想强调地面作战——许多国家的空中力量是其地面部队的分支,他们的着装样式及风格与后者相差无几,并没有什么自身特色。这不是说德国水兵在1945年的地面战斗中没有勇敢作战,也不是说其他国家从未让本国水兵在陆上执行设施、港口或岛礁的警卫和防守任务(比如前苏联的海军步兵)。值得注意的是,各国海军陆战队虽然普遍隶属于海军,但这是一类为实施两栖突击而组建的陆地作战部队,因此其成员往往更多是在地面上进行活动。
最后,本书也没有余处描写在亚洲、欧洲占领区中作战的游击队和非正规军部队的制服。这绝不是任何轻视或贬低,他们面对悬殊的敌我实力对比和惨重的伤亡依然不屈不挠,是值得敬佩的;同样,这也不是轻视他们的军事价值和作战勇气——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意大利和其他很多地方的游击队员,他们的奋勇作战为自己赢得了单独出一本书的资格。
与大多数涉足二战领域的书籍不同,这本书很巧妙地把“制服”“装备”“徽章”等战争中较小的方面作为切入点,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来解读二战,给人焕然一新的阅读感受,同时也更能加深读者对二战,乃至战争与人类文明关系的理解和探究,从这一方面看,将其称之为“新视角开创者”也是丝毫不为过的。 ——英国图书出版公司
东线战事是二战的核心战役,有80%的战斗发生在这条战线上。即使是西方盟军于1944年(在西线)开启诺曼底登陆以及一系列残酷战役后,德军在苏联前线(即东线)的兵力仍是他们在西线的两倍。
战争的巨大规模和它所具有的毁灭性质都意味着——无论胜负,双方付出的代价必然都相当高昂。苏军消灭了敌军600个师,给轴心国军队造成400万人的伤亡;但同时,苏联有800万军队成员和1600万平民死于战争。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也很严重——600万所房屋和10万个农场被毁。这场战争不仅使苏联变得贫穷,而且让它失去了大量宝贵的青年人力资源。
错误性的历史叙述
可能是由于东线战事的庞大规模令人望而生畏,西方对这场战争和苏联红军(在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缺乏了解;这个问题也存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原因,西方人通常带着1945年之后冷战时期的眼光去看待苏联军队。总之,在战后将近40年中,西方对苏联军队仅有的详细叙述就是战败的德军将领所塑造的战时苏军形象。
德国人所描述的苏军形象是——在苏维埃执法机构,即内务部人民委员会(NKVD)特遣队的驱赶下,苏军步兵冒着德军机枪喷吐的火舌没头没脑向前冲锋,而且前者(特遣队)还负责射杀后退者;除了性能卓越的T-34中型坦克外,苏军拥有的大多是作战效能低下的老式飞机和坦克,还处在无情的政治压迫之中——这意味着任何犯了错的人都会被送到古拉格(强制劳动营)或直接处决。然而,寒冬拯救了苏联。
这些叙述一直占据着西方舆论界的主导地位,甚至掩盖了更为复杂的事实。苏联红军艰难地在战斗中不断学习,并逐渐成长为一支令人敬畏的军队——如果仅仅依靠恐惧和寒冬,他们是无法在对阵德国国防军这种可怕对手过程中取得胜利的。
只有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军队才能(在这样的战争中)获胜。和任何一支成功的军队一样,苏联红军的作战动力绝不是恐惧。他们的纪律的确严明,但内务部人民委员会成员在前线成批射杀胆怯士兵的说法纯属谬论——逃兵很少被枪杀,因为军队急需人手。比如在1942年8月—10月德军突入斯大林格勒期间,有140755名苏军士兵因为离开前线遭到拘禁。其中,只有1189人被处决,而131094人回到了原先所属部队。此外,战败也并不意味着会被送到古拉格。西方历史学家往往反复强调,由德军释放的苏军战俘会被当成叛国者投入监狱,作为他们没有战死疆场的惩罚。可事实明显不是这样——从战争结束后到1946年3月1日,在410万被西方遣返的苏联公民中,有240万人回归平民生活,80万人重新加入军队,60万人加入军队重建单位,只有20万人被送到内务部人民委员会的“筛选营”中遭受审问或拘禁。
与德国人作战的动力显然来自其他方面。苏军大部分士兵了解在德占区发生的情况——战俘被杀害或是饿死,平民则沦为奴隶。许多人都知道这是生死之战——这一点加上爱国主义情怀汹涌,以及复仇渴望日渐增强,往往就足以成为他们的动力了。
至于“冬将军”(即冬天的恶劣气候起到了关键作用)的神话,当苏军在寒冷环境中作战时,他们也会遇到相同问的题——与芬兰的“冬季战争”就有力说明了这一点。泥泞道路和严寒气候同样会严重影响苏军的作战能力,在这一点上,他们与自己的对手并无二致。
物资短缺
苏军最初并没有为德军所发动的新式战争做好充分准备。和同时期的其他多国军队一样,苏军有多种重要装备处于短缺状态——鉴于其庞大的规模,这一点可能并不使人惊讶。举例来说,苏军缺乏机动运输装备,坦克、装甲车数量不足,作战飞机的性能也无法适应战争需要;对步兵而言,自动武器和反坦克炮短缺的问题同样明显。在1939年与日军作战时,这些局限性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但随后面对装备精良的德军就成了严重问题。
除缺乏优质装备外,苏军还在战略层面上犯了错误——这意味着那些有效的装备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在战争早期。
斯大林和德军的进攻
德国将军在他们对苏德战争的叙述中至少有一个方面抓住了要点,那就是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对军队事务的干预。1934年到1938年间,斯大林对被指控为“内部敌人”的一系列苏联领导人实施了清洗。此举将本国官员人数削减了4%,军队最高领导层的损失尤为惨重——实际上整个最高统帅部都被消灭了;此外,大清洗对部队士气的消极影响相当明显,军队在提拔更年轻军官后的重组工作中也付出了沉痛代价。
斯大林在德军入侵前夜仍然坚持无视有关对德战争准备的报告也是一大致命错误。内务部人民委员会边防部队早在1941年6月18日就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但他们得到命令,不许向飞临苏联领空的外国飞机射击;部队也没有得到集结的通知——尽管德军很明显在进行大规模集结,但他们(苏军)仍是分散且毫无准备的。
当战争真正来临时,苏联一方所处的境况非常糟糕。德军没有遭受什么明显挫折就一路打到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城下,苏军在克服了极大困难后才终于将其击退——此后又令人惊叹地把他们一路赶回柏林——只有一支具有极高作战效能,并拥有坚定作战信念的军队才能实现这样的命运逆转。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e0d15535f9849305ddc6541_090389.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e0d155f5f9849305ddc6542_090396.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e0d15695f9849305ddc6543_090401.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e0d156d5f9849305ddc6544_090407.jpg)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