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002689丛书名: 国际时尚设计丛书· 服装
编辑推荐
《英国时尚先锋》是一本全方位呈现英国时尚产业的“采访手记”。作者结合了时尚与历史的元素去品读当今的英国时尚产业,并从产业链与政府政策来剖析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背景与原因;与读者一起走进萨维尔街,向英国裁缝们致敬;记录了对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皇家艺术学院等高等学府的教育观察。本书通过十一个案例近距离接触英国大师级设计先锋们,所以从这里,也许你可以读懂英国时尚产业。
内容简介
《英国时尚先锋》是一本全方位呈现英国时尚产业的“采访手记”。作者结合了时尚与历史的元素去品读当今的英国时尚产业,并从产业链与政府政策来剖析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背景与原因;与读者一起走进萨维尔街,向英国裁缝们致敬;记录了对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皇家艺术学院等高等学府的教育观察。本书通过十一个案例近距离接触英国大师级设计先锋们,所以从这里,也许你可以读懂英国时尚产业。
目 录
章.英国时尚:历史与文化的背景
节.英国概况
一、人文、地理和气候
二、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
第二节.英国时尚产业的区域分布
第三节.伦敦形成国际时尚之都的背景
一、18世纪:工业革命与时尚萌芽
二、19世纪:伦敦城市发展计划和英国高级定制
三、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伦敦逐渐成为国际时尚之都
四、20世纪:伦敦是著名的国际时尚之都
思考题
第二章.产业链、公共管理及相关活动
节.英国时尚产业的定义
第二节.英国时尚产业公共管理机构的作用和相关活动
一、20世纪30~70年代 时尚产业组织机构的产生和作用
二、20世纪80年代 政府的支持措施
三、20世纪90年代 创意产业与时尚产业的融合
四、21世纪时尚摇滚(Fashion Rocks)
五、其他支持新秀设计师的项目
第三节.概述伦敦时装周(LFW)
一、伦敦时装周的历史转变
二、感悟伦敦时装周
第四节.英国时尚大奖花絮
一、2010年英国时尚大奖的主要获奖点评
二、2011年英国时尚大奖的几个关键人物
思考题
第三章.萨维尔街英国高级定制
节.历史背景
一、定制的定义
二、萨维尔街的起源
第二节.时尚先锋汤米·纳特(TOMMY NUTTER):颠覆传统定制
一、汤米·纳特的传奇故事
二、解读汤米·纳特设计之谜
第三节.萨维尔街现状和未来
一、特立独行的裁缝大师爱德华·塞克斯顿
二、创新型设计师和裁缝蒂莫西·埃佛勒斯(Timothy Everest)
三、萨维尔街男装高级定制的未来
思考题
第四章.英国时尚教育概况
节.英国时尚教育的起源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一、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英国艺术学校
二、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时尚教育的改革者亨利·科尔
三、19世纪后期:工艺美术运动促进艺术学校的发展
四、20世纪30年代:艺术类院校创建时装设计课程(以艺术为主导)
五、时尚教育重新思考基本技能训练
六、20世纪60~70年代:艺术学院与理工学院合并
七、其他学校课程的演变与当地时尚产业有关
第二节.现代课程设置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1:中央圣马丁(UAL:Central Saint Martins)
二、案例2: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
三、案例3: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第三节.纺织品毕业生面料作品展(Texprint London2011)
第四节.英国毕业生(本科)时装周(Graduate FashionWeek)
一、活动:2010年英国毕业生(本科)时装周
二、活动:2011年英国毕业生(本科)时装周
附:英国时装协会学院理事会介绍(The Colleges Council)
思考题
第五章.时尚先锋和品牌运营
节.基本概述
一、时尚品牌的构成要素
二、时尚品牌的形象及资产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二节.案例分析
一、案例1:英国高级定制女装的先锋 大卫·沙逊(David Sassoon)
二、案例2:位超模简·诗琳普顿(Jean Shrimpton)与“摇摆伦敦”时期重要的时装摄影师大卫·贝利(David Bailey)
三、案例3:英国纺织品设计改革者 桑德拉·罗德斯(Zandra Rhodes)
四、案例4:英国时尚先锋薇薇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
五、案例5:英国时尚先锋 保罗·史密斯爵士(Sir Paul Smith)
六、案例6: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拯救巴黎高级时装的先锋
七、案例7:帽饰设计的先锋—斯蒂芬·琼斯(Stephen Jones)
八、案例8:时装设计的先锋品牌—亚历山大·麦昆
九、案例9:帽子设计的先锋—菲利普·崔西(Philip Trace)
十、案例10:克里斯托弗·贝利(Christopher Bailey)创造巴宝莉(Burberry)神话
十一、案例11:英国设计的先锋—侯赛因·卡拉扬(Hussein Chalayan)
十二、20世纪70年代至当今 英国零售业先锋的案例分析287思考题
结束语:21世纪的未来
主要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图片来源(PictureCredits)
致谢(Acknowledgements)
节.英国概况
一、人文、地理和气候
二、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
第二节.英国时尚产业的区域分布
第三节.伦敦形成国际时尚之都的背景
一、18世纪:工业革命与时尚萌芽
二、19世纪:伦敦城市发展计划和英国高级定制
三、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伦敦逐渐成为国际时尚之都
四、20世纪:伦敦是著名的国际时尚之都
思考题
第二章.产业链、公共管理及相关活动
节.英国时尚产业的定义
第二节.英国时尚产业公共管理机构的作用和相关活动
一、20世纪30~70年代 时尚产业组织机构的产生和作用
二、20世纪80年代 政府的支持措施
三、20世纪90年代 创意产业与时尚产业的融合
四、21世纪时尚摇滚(Fashion Rocks)
五、其他支持新秀设计师的项目
第三节.概述伦敦时装周(LFW)
一、伦敦时装周的历史转变
二、感悟伦敦时装周
第四节.英国时尚大奖花絮
一、2010年英国时尚大奖的主要获奖点评
二、2011年英国时尚大奖的几个关键人物
思考题
第三章.萨维尔街英国高级定制
节.历史背景
一、定制的定义
二、萨维尔街的起源
第二节.时尚先锋汤米·纳特(TOMMY NUTTER):颠覆传统定制
一、汤米·纳特的传奇故事
二、解读汤米·纳特设计之谜
第三节.萨维尔街现状和未来
一、特立独行的裁缝大师爱德华·塞克斯顿
二、创新型设计师和裁缝蒂莫西·埃佛勒斯(Timothy Everest)
三、萨维尔街男装高级定制的未来
思考题
第四章.英国时尚教育概况
节.英国时尚教育的起源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一、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英国艺术学校
二、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时尚教育的改革者亨利·科尔
三、19世纪后期:工艺美术运动促进艺术学校的发展
四、20世纪30年代:艺术类院校创建时装设计课程(以艺术为主导)
五、时尚教育重新思考基本技能训练
六、20世纪60~70年代:艺术学院与理工学院合并
七、其他学校课程的演变与当地时尚产业有关
第二节.现代课程设置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1:中央圣马丁(UAL:Central Saint Martins)
二、案例2: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
三、案例3: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第三节.纺织品毕业生面料作品展(Texprint London2011)
第四节.英国毕业生(本科)时装周(Graduate FashionWeek)
一、活动:2010年英国毕业生(本科)时装周
二、活动:2011年英国毕业生(本科)时装周
附:英国时装协会学院理事会介绍(The Colleges Council)
思考题
第五章.时尚先锋和品牌运营
节.基本概述
一、时尚品牌的构成要素
二、时尚品牌的形象及资产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二节.案例分析
一、案例1:英国高级定制女装的先锋 大卫·沙逊(David Sassoon)
二、案例2:位超模简·诗琳普顿(Jean Shrimpton)与“摇摆伦敦”时期重要的时装摄影师大卫·贝利(David Bailey)
三、案例3:英国纺织品设计改革者 桑德拉·罗德斯(Zandra Rhodes)
四、案例4:英国时尚先锋薇薇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
五、案例5:英国时尚先锋 保罗·史密斯爵士(Sir Paul Smith)
六、案例6: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拯救巴黎高级时装的先锋
七、案例7:帽饰设计的先锋—斯蒂芬·琼斯(Stephen Jones)
八、案例8:时装设计的先锋品牌—亚历山大·麦昆
九、案例9:帽子设计的先锋—菲利普·崔西(Philip Trace)
十、案例10:克里斯托弗·贝利(Christopher Bailey)创造巴宝莉(Burberry)神话
十一、案例11:英国设计的先锋—侯赛因·卡拉扬(Hussein Chalayan)
十二、20世纪70年代至当今 英国零售业先锋的案例分析287思考题
结束语:21世纪的未来
主要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图片来源(PictureCredits)
致谢(Acknowledgements)
前 言
英国时尚先锋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时尚之梦,还有多远?
似乎这个命题太大,而理想太遥远?
然而,两百年前拿破仑就预言:“让中国沉睡。当中国醒来,它将震撼世界。”
事实证明,这只东方雄狮已经觉醒,并发出越来越雄壮的吼声,震撼着世界。如今,中国不但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还是主要的全球时尚奢侈品消费市场。
在多年的时尚记者生涯中,笔者见证了一大批时装设计师的成长,张肇达、刘洋、房莹、梁子、马可、邓达智(香港)、谢峰等 ,以及一批本土服装名牌的崛起。张肇达是中国时装设计师进入欧美时尚界的人,他曾经为著名的美国时装设计师奥莱格·卡西尼(Oleg Cassini)和法国品牌雷斯设计(Layce Designs)设计高级成衣。随后, “1996年,中国设计师刘洋率领代名模陈娟红等,在德国莱比锡时装博览会上展现中国时装的风采。时装秀完毕,现场掌声雷动……”,笔者有幸成为随团记者,用视频记录下了这一段珍贵的历史。
近年,国际时尚圈更不断掀起“中国风”。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时装周上,不少国际时装大师把中国元素融入时装系列:旗袍,马褂,中式立领,盘扣,折扇,中国风当仁不让地成为主角。随着国外品牌加紧布局中国市场,显然“中国风”更多的是为了国外品牌本土化。中国风能够刮多久呢?“ 30年河东, 30年河西”。一旦欧美国家经济复苏,时尚界还刮中国风吗?中国真正拥有了时尚话语权了吗?
根据 2011年 12月 28日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圣诞节前后中国游客、留学生在奢侈品上的消费已经超过 10亿英镑,他们出手阔绰,消费主要集中在知名度很高的几大奢侈品牌上。众所周知,对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而言,对国际奢侈品牌和著名设计师的认知度远远高于中国本土品牌和设计师,甚至不成比例。而中国设计师的名字,几乎只有产业界专业人士和时尚媒体才知道。更不可思议的事实是,笔者曾经对三家英国著名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发现 98%的学生(包括就读设计系的学生)说不出中国设计师的名字,更不了解中国的时尚产业。只有一位来自香港的设计系学生了解香港设计师。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消费者是上帝”。只责怪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思想,这样是不会解决根本问题的。确实,目前中国只是服装大国,而不是服装强国,原因之一是中国缺少一批被国际认可的服装品牌和设计师。举个例子,同样是“中国风”的主题,国际设计大师的设计能够把不少中国本土设计师比下去。这说明,即使是中国特色的时装也不是简单地把中国的龙凤、团花等元素放在衣服上,而设计师必须真正理解时装的内涵、结构和用途。谢峰成为世界时装史上位受邀参加巴黎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其原因值得研究,正如他说:“我希望将中国元素真正融入设计之中,通过服装传达给穿着服装的人——吉芬首次发布的成功,在于用世界通行的时尚语言去表达设计意图,而不仅是用中国语言。”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 Didier Grumbach)先生评价:“除了拥有国际水准的设计能力,我们也很看重设计师所经营的品牌是否具有国际销售的实力和潜力,它们必须具有多年杰出的市场销售口碑。”
在中国,还未形成非常尊重、鼓励和保护原创的氛围和环境,致使不少设计人才流失,也使一些设计师在成长过程中过早凋谢。不少中国服装企业为了尽快“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品牌,纷纷砸钱到海外收购“品牌”。然而,如同英国时装协会主席哈罗德·蒂尔曼(Harold Tillman)对笔者发表的见解:“收购一个品牌,你就要懂得如何赋予这个品牌光明的未来。而不只利用它过去的名气,赚几年快钱。”除此,也有一些中国企业重金外借国际设计力量。难道收购国外品牌和外借设计力量就是中国的出路吗?中国真正拥有时尚话语权了吗?
时尚话语权,在某些程度上是指原创能力。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掌握时尚话语权,其指标是具有一批具有原创能力的设计师和品牌,他们的创意要么主导国际传统时尚,例如法国;要么颠覆了国际传统时尚,并对世界时装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英国。显然,中国要掌握时尚话语权,必须培育自己的原创力量,代表国家的文化、审美和生活方式,并把这种观念转化成产业和品牌的知识产权。同时,这种创新的观念能够颠覆国际传统时尚,对世界时装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理想,中国时尚产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深入了解国际形势,才能揭示现象背后的真相,看清中国时装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早的时尚产业是由法国、意大利的服装工业衍生发展而来的,并逐渐掌握了时尚话语权;但是,英国时尚产业也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四十年前英国时尚的迅猛崛起。今天,英国时装产业被公认为世界创新性和令人兴奋的,而伦敦更成为与巴黎、纽约和米兰并列的全球时尚之都。英国设计既有经典的传统,又有前卫的创新以及多样性的高街时尚,伦敦时装周和英国时装零售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消费者。根据英国时装理事会提供《英国时尚产业价值的研究报告》( 2009年)( The value of the UK Fashion Industry),它由英国牛津经济(Oxford Economics)编写(牛津经济是世界上重要的全球性的预测和研究顾问之一),它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科学的英国时尚产业的价值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英国时尚产业对英国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包括总附加值(Gross Value Added,简称 GVA)和就业,同时也对英国的财政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 2009年,英国时尚产业对英国国民生产总值( GDP)的直接贡献为 209 亿英镑,大约是出版业(99 亿英镑)、汽车制造业(101 亿英镑)和化学品制造业( 106 亿英镑)的两倍,只是略小于包括电信业( 287 亿英镑)和房地产业( 264 亿英镑);直接雇用人数达 816000人。而其间接的影响则更产生了广泛的经济效益。可见,时尚产业是英国活力和创新性的业务门类之一,它具有一个独特的“DNA”和吸引力。英国更有“时装设计师摇篮”之称,时尚教育体系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培育出大批优秀的时装设计师,他们中有不少已经成为国际大师。从 20世纪 70年代,许多设计师及其品牌和连锁店崛起,如:薇薇恩·韦斯特伍德( Vivienne Westwood),保罗·史密斯( Paul Smith)、约翰·加利亚诺( John Galliano)、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侯赛因·卡拉扬(Hussein Chalayan)和斯特拉·麦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他们具有更强的活力和创新性,颠覆了以巴黎为主导的传统时尚,并对世界时装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巴黎高级时装衰落时,有人哀叹“高级时装已死”时,英国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和亚历山大·麦昆却及时地拯救了巴黎高级时装。如今,许多英国设计师活跃在国际时装界,并担任一线品牌的设计总监,成为名副其实的时尚先锋。国际时尚界普遍认为,时装设计师是一个国家时尚产业的核心和灵魂人物。英国定义时装设计师不但是英国时尚产业的核心,也属于英国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因此,英国非常重视对时尚先锋们的培育和扶持,并制定了一系列短期和长期的保护及扶持措施。设计师们能够享受来自时尚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双优惠政策。如今,在英国时装协会等组织机构的带领下,时尚设计师与产业各个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灵活多样。为英国时尚先锋及品牌的成长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这方面,英国确实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大家学习借鉴者引以为戒。英国时尚先锋是怎样炼成的呢?笔者带着问题,也带着原创的精神,亲赴英国时尚界“线”,用独特的视角观察其发展。一方面,旅英的几年,笔者进行了大量纪实性的采访,被采访对象涉及时装、纺织面料和女帽设计师,如:薇薇恩·韦斯特伍德,保罗·史密斯,莎拉·伯顿( Sarah Burton),桑德拉·罗德斯(Zandra Rhodes),大卫·沙宣( David Sassoon),侯赛因 ·卡拉扬,克里斯托弗 ·凯恩(Christopher Kane),玛丽·卡特兰佐(Mary Katrantzou),斯蒂芬 ·琼斯( Stephen Jones),菲利普·格林( Philip Treacy)等,及其品牌运营经理、零售商、大学时装系和纺织系主任、教授、学生、萨维尔街高级定制的裁缝,皇室女装晚礼服的高级定制的设计师、博物馆馆长、英国时装理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等。同时,直接参与了各种时尚活动,参观品牌的设计和制作部门,参观学校和博物馆。因此,笔者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和图片,并将其进行案例分析;另一方面,可以说独特的时尚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时尚产业和时尚先锋。笔者在博物馆和图书馆参阅了不少相关书籍和资料,力求尊重史实,同时拍摄了不少珍贵的历史性服装图片。当然,由英国时装理事会提供的《英国时尚产业价值的研究报告》( 2009年),更为本书提供了客观和科学论证的依据。通过时尚文化、产业概况、教育、设计师和品牌等章节,逐一剖析英国时尚先锋是如何炼成的,需要哪些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支持。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可能对具有远大理想的时尚设计师和品牌管理者等产业界相关人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时装文化和设计大师的介绍以及大量精美图片,也为时装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精神食粮。
“激励一代人”,这是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重要的主题,也是英国注重培育新一代设计师的真实写照。中国时尚之梦是否能够实现,教育是关键之一。第三章“时尚教育”和第四章的内容分析了英国时尚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特色,通过大量纪实性采访,反映多所大学的现代时尚教育特色,探索了时尚教育如何适应现代时尚产业发展的需要。希望这严谨的研究能够给教育界和广大师生有益的启迪,更希望籍此探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疑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中国时尚之梦,还有多远?这个梦不是设计师的个人梦想,而是属于整个中国时尚行业的共同理想,需要整个产业界携手合作,共同营造适合的氛围和环境。特别感谢 2012年 7月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它给笔者很多灵感,从而完成这篇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以此与大家共勉。
(注:更多感谢名录见附录)
区青 2012年 7月 10日
中国时尚之梦,还有多远?
似乎这个命题太大,而理想太遥远?
然而,两百年前拿破仑就预言:“让中国沉睡。当中国醒来,它将震撼世界。”
事实证明,这只东方雄狮已经觉醒,并发出越来越雄壮的吼声,震撼着世界。如今,中国不但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还是主要的全球时尚奢侈品消费市场。
在多年的时尚记者生涯中,笔者见证了一大批时装设计师的成长,张肇达、刘洋、房莹、梁子、马可、邓达智(香港)、谢峰等 ,以及一批本土服装名牌的崛起。张肇达是中国时装设计师进入欧美时尚界的人,他曾经为著名的美国时装设计师奥莱格·卡西尼(Oleg Cassini)和法国品牌雷斯设计(Layce Designs)设计高级成衣。随后, “1996年,中国设计师刘洋率领代名模陈娟红等,在德国莱比锡时装博览会上展现中国时装的风采。时装秀完毕,现场掌声雷动……”,笔者有幸成为随团记者,用视频记录下了这一段珍贵的历史。
近年,国际时尚圈更不断掀起“中国风”。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时装周上,不少国际时装大师把中国元素融入时装系列:旗袍,马褂,中式立领,盘扣,折扇,中国风当仁不让地成为主角。随着国外品牌加紧布局中国市场,显然“中国风”更多的是为了国外品牌本土化。中国风能够刮多久呢?“ 30年河东, 30年河西”。一旦欧美国家经济复苏,时尚界还刮中国风吗?中国真正拥有了时尚话语权了吗?
根据 2011年 12月 28日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圣诞节前后中国游客、留学生在奢侈品上的消费已经超过 10亿英镑,他们出手阔绰,消费主要集中在知名度很高的几大奢侈品牌上。众所周知,对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而言,对国际奢侈品牌和著名设计师的认知度远远高于中国本土品牌和设计师,甚至不成比例。而中国设计师的名字,几乎只有产业界专业人士和时尚媒体才知道。更不可思议的事实是,笔者曾经对三家英国著名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发现 98%的学生(包括就读设计系的学生)说不出中国设计师的名字,更不了解中国的时尚产业。只有一位来自香港的设计系学生了解香港设计师。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消费者是上帝”。只责怪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思想,这样是不会解决根本问题的。确实,目前中国只是服装大国,而不是服装强国,原因之一是中国缺少一批被国际认可的服装品牌和设计师。举个例子,同样是“中国风”的主题,国际设计大师的设计能够把不少中国本土设计师比下去。这说明,即使是中国特色的时装也不是简单地把中国的龙凤、团花等元素放在衣服上,而设计师必须真正理解时装的内涵、结构和用途。谢峰成为世界时装史上位受邀参加巴黎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其原因值得研究,正如他说:“我希望将中国元素真正融入设计之中,通过服装传达给穿着服装的人——吉芬首次发布的成功,在于用世界通行的时尚语言去表达设计意图,而不仅是用中国语言。”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 Didier Grumbach)先生评价:“除了拥有国际水准的设计能力,我们也很看重设计师所经营的品牌是否具有国际销售的实力和潜力,它们必须具有多年杰出的市场销售口碑。”
在中国,还未形成非常尊重、鼓励和保护原创的氛围和环境,致使不少设计人才流失,也使一些设计师在成长过程中过早凋谢。不少中国服装企业为了尽快“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品牌,纷纷砸钱到海外收购“品牌”。然而,如同英国时装协会主席哈罗德·蒂尔曼(Harold Tillman)对笔者发表的见解:“收购一个品牌,你就要懂得如何赋予这个品牌光明的未来。而不只利用它过去的名气,赚几年快钱。”除此,也有一些中国企业重金外借国际设计力量。难道收购国外品牌和外借设计力量就是中国的出路吗?中国真正拥有时尚话语权了吗?
时尚话语权,在某些程度上是指原创能力。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掌握时尚话语权,其指标是具有一批具有原创能力的设计师和品牌,他们的创意要么主导国际传统时尚,例如法国;要么颠覆了国际传统时尚,并对世界时装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英国。显然,中国要掌握时尚话语权,必须培育自己的原创力量,代表国家的文化、审美和生活方式,并把这种观念转化成产业和品牌的知识产权。同时,这种创新的观念能够颠覆国际传统时尚,对世界时装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理想,中国时尚产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深入了解国际形势,才能揭示现象背后的真相,看清中国时装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早的时尚产业是由法国、意大利的服装工业衍生发展而来的,并逐渐掌握了时尚话语权;但是,英国时尚产业也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四十年前英国时尚的迅猛崛起。今天,英国时装产业被公认为世界创新性和令人兴奋的,而伦敦更成为与巴黎、纽约和米兰并列的全球时尚之都。英国设计既有经典的传统,又有前卫的创新以及多样性的高街时尚,伦敦时装周和英国时装零售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消费者。根据英国时装理事会提供《英国时尚产业价值的研究报告》( 2009年)( The value of the UK Fashion Industry),它由英国牛津经济(Oxford Economics)编写(牛津经济是世界上重要的全球性的预测和研究顾问之一),它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科学的英国时尚产业的价值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英国时尚产业对英国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包括总附加值(Gross Value Added,简称 GVA)和就业,同时也对英国的财政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 2009年,英国时尚产业对英国国民生产总值( GDP)的直接贡献为 209 亿英镑,大约是出版业(99 亿英镑)、汽车制造业(101 亿英镑)和化学品制造业( 106 亿英镑)的两倍,只是略小于包括电信业( 287 亿英镑)和房地产业( 264 亿英镑);直接雇用人数达 816000人。而其间接的影响则更产生了广泛的经济效益。可见,时尚产业是英国活力和创新性的业务门类之一,它具有一个独特的“DNA”和吸引力。英国更有“时装设计师摇篮”之称,时尚教育体系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培育出大批优秀的时装设计师,他们中有不少已经成为国际大师。从 20世纪 70年代,许多设计师及其品牌和连锁店崛起,如:薇薇恩·韦斯特伍德( Vivienne Westwood),保罗·史密斯( Paul Smith)、约翰·加利亚诺( John Galliano)、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侯赛因·卡拉扬(Hussein Chalayan)和斯特拉·麦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他们具有更强的活力和创新性,颠覆了以巴黎为主导的传统时尚,并对世界时装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巴黎高级时装衰落时,有人哀叹“高级时装已死”时,英国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和亚历山大·麦昆却及时地拯救了巴黎高级时装。如今,许多英国设计师活跃在国际时装界,并担任一线品牌的设计总监,成为名副其实的时尚先锋。国际时尚界普遍认为,时装设计师是一个国家时尚产业的核心和灵魂人物。英国定义时装设计师不但是英国时尚产业的核心,也属于英国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因此,英国非常重视对时尚先锋们的培育和扶持,并制定了一系列短期和长期的保护及扶持措施。设计师们能够享受来自时尚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双优惠政策。如今,在英国时装协会等组织机构的带领下,时尚设计师与产业各个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灵活多样。为英国时尚先锋及品牌的成长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这方面,英国确实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大家学习借鉴者引以为戒。英国时尚先锋是怎样炼成的呢?笔者带着问题,也带着原创的精神,亲赴英国时尚界“线”,用独特的视角观察其发展。一方面,旅英的几年,笔者进行了大量纪实性的采访,被采访对象涉及时装、纺织面料和女帽设计师,如:薇薇恩·韦斯特伍德,保罗·史密斯,莎拉·伯顿( Sarah Burton),桑德拉·罗德斯(Zandra Rhodes),大卫·沙宣( David Sassoon),侯赛因 ·卡拉扬,克里斯托弗 ·凯恩(Christopher Kane),玛丽·卡特兰佐(Mary Katrantzou),斯蒂芬 ·琼斯( Stephen Jones),菲利普·格林( Philip Treacy)等,及其品牌运营经理、零售商、大学时装系和纺织系主任、教授、学生、萨维尔街高级定制的裁缝,皇室女装晚礼服的高级定制的设计师、博物馆馆长、英国时装理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等。同时,直接参与了各种时尚活动,参观品牌的设计和制作部门,参观学校和博物馆。因此,笔者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和图片,并将其进行案例分析;另一方面,可以说独特的时尚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时尚产业和时尚先锋。笔者在博物馆和图书馆参阅了不少相关书籍和资料,力求尊重史实,同时拍摄了不少珍贵的历史性服装图片。当然,由英国时装理事会提供的《英国时尚产业价值的研究报告》( 2009年),更为本书提供了客观和科学论证的依据。通过时尚文化、产业概况、教育、设计师和品牌等章节,逐一剖析英国时尚先锋是如何炼成的,需要哪些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支持。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可能对具有远大理想的时尚设计师和品牌管理者等产业界相关人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时装文化和设计大师的介绍以及大量精美图片,也为时装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精神食粮。
“激励一代人”,这是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重要的主题,也是英国注重培育新一代设计师的真实写照。中国时尚之梦是否能够实现,教育是关键之一。第三章“时尚教育”和第四章的内容分析了英国时尚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特色,通过大量纪实性采访,反映多所大学的现代时尚教育特色,探索了时尚教育如何适应现代时尚产业发展的需要。希望这严谨的研究能够给教育界和广大师生有益的启迪,更希望籍此探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疑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中国时尚之梦,还有多远?这个梦不是设计师的个人梦想,而是属于整个中国时尚行业的共同理想,需要整个产业界携手合作,共同营造适合的氛围和环境。特别感谢 2012年 7月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它给笔者很多灵感,从而完成这篇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以此与大家共勉。
(注:更多感谢名录见附录)
区青 2012年 7月 10日
在线试读
2.设计师品牌、英国时装协会、伦敦时装周
20世纪 50~ 90年代期间,英国涌现出大批非常有才华的年轻时装设计师,但他们几乎都出自工人阶级的家庭背景,经济窘迫。每个设计师都有一段非常艰辛的创业期,因此,自 20世纪 60年代以来,伦敦时尚精品店一直成为支持和培育年轻设计师的有效平台,共同创造伦敦的时尚文化。其中著名的零售创新是建于 20世纪 70年代的布朗(Browns)时装精品店。
伦敦有许多创新精神的设计师,通过开设时装精品店,销售有趣的服装,建立个人的零售空间。20世纪 80年代初,在商业方面是建立设计师独立公司的好时机,包括薇薇恩·韦斯特伍德( Vivienne Westwood)、保罗·史密斯( Paul Smith)、玛宝丽(Mulberry)、碧玉·康仁( Jasper Conran)、克里斯托弗·内梅斯( Christopher Nemeth)、保罗·豪伊( Paul Howie)、贝蒂·杰克逊( Betty Jackson)、本斯托·斯皮尔斯( Bernstock & Spiers)、约翰 ·弗莱特( John Flett)、里士满 ·科尔内霍( Richmond Cornejo)等设计师品牌。 20世纪 90年代主要有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卢西安·弗洛伊德( Lucian Freud)、约翰·加利亚诺( John Galliano)。 20世纪 80年代,英国经济蓬勃发展,随着 1983年 3月英国时装协会成立,解决了长期困扰的问题,获得政府大力支持和辅助基金,建立统一的伦敦时装周,并将辅助基金投入设计师的时装展览和时装秀,帮助英国本地设计师开拓国际市场,并再次赢得国际声誉,保证伦敦作为国际时尚中心的地位。这个时期,许多日本买家寻求个性化的伦敦时装,为英国设计师品牌进入亚洲市场创造了先机。例如日本市场成为薇薇恩·韦斯特伍德和保罗·史密斯( Paul Smith)品牌的国际市场。
3. 时尚杂志与电视时尚节目
自 20世纪 60年代以来,由于媒体大量的报道,英国时尚产业增长迅速。特别 80年代,增加了许多新类型的杂志。这些杂志紧随时代的精神,大力鼓吹消费主义:教你跟随潮流选择穿衣打扮。各大时尚报纸杂志还增加了版面内容,报纸的时尚新闻增加到每周 7天,内容不仅介绍年度周期性的高级时装和成衣的流行趋势,也包括著名设计师、模特、摄影师、化妆师和发型师的幕后故事。
在英国,电视时尚节目的出现使时尚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甚至跨越全球范围。 20世纪 80年代时尚节目的发展,英国时装设计师杰夫·班克斯( Jeff Banks)起了关键的作用。杰夫·班克斯告诉笔者(图 1-79),20世纪 80年代初他已经每周出现在 BBC 1频道的流行节目《聊天秀》( Pebble Mill)上。 1986年 10月的 BBC 1频道,时装节目《服装秀》( The Clothes Show)首次亮相。刚开始每周一次的下午节目因为吸引了足够多的观众(超过 300万,从第二个程序开始),于是该节目转移到一个晚上的黄金时间,其鼎盛时期超过 10万的观众。初,内容主要报道时装秀和采访设计师,探索时尚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并介绍本季的款式效果。杰夫·班克斯说:“在我们播出节目的两三年期间,在意大利和法国没有一个国家电视节目像《服装秀》(The Clothes Show),在欧洲我们是提供时尚节目——这是英国 BBC广播公司的声誉,以及我们制作节目的标准。”从 1989年起,每年《服装秀》( The Clothes Show)在伯明翰的国家展览中心展会现场播放。随后,附带一本电视节目预告杂志,无疑有助于扩大英国时尚的市场。
20世纪 50~ 90年代期间,英国涌现出大批非常有才华的年轻时装设计师,但他们几乎都出自工人阶级的家庭背景,经济窘迫。每个设计师都有一段非常艰辛的创业期,因此,自 20世纪 60年代以来,伦敦时尚精品店一直成为支持和培育年轻设计师的有效平台,共同创造伦敦的时尚文化。其中著名的零售创新是建于 20世纪 70年代的布朗(Browns)时装精品店。
伦敦有许多创新精神的设计师,通过开设时装精品店,销售有趣的服装,建立个人的零售空间。20世纪 80年代初,在商业方面是建立设计师独立公司的好时机,包括薇薇恩·韦斯特伍德( Vivienne Westwood)、保罗·史密斯( Paul Smith)、玛宝丽(Mulberry)、碧玉·康仁( Jasper Conran)、克里斯托弗·内梅斯( Christopher Nemeth)、保罗·豪伊( Paul Howie)、贝蒂·杰克逊( Betty Jackson)、本斯托·斯皮尔斯( Bernstock & Spiers)、约翰 ·弗莱特( John Flett)、里士满 ·科尔内霍( Richmond Cornejo)等设计师品牌。 20世纪 90年代主要有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卢西安·弗洛伊德( Lucian Freud)、约翰·加利亚诺( John Galliano)。 20世纪 80年代,英国经济蓬勃发展,随着 1983年 3月英国时装协会成立,解决了长期困扰的问题,获得政府大力支持和辅助基金,建立统一的伦敦时装周,并将辅助基金投入设计师的时装展览和时装秀,帮助英国本地设计师开拓国际市场,并再次赢得国际声誉,保证伦敦作为国际时尚中心的地位。这个时期,许多日本买家寻求个性化的伦敦时装,为英国设计师品牌进入亚洲市场创造了先机。例如日本市场成为薇薇恩·韦斯特伍德和保罗·史密斯( Paul Smith)品牌的国际市场。
3. 时尚杂志与电视时尚节目
自 20世纪 60年代以来,由于媒体大量的报道,英国时尚产业增长迅速。特别 80年代,增加了许多新类型的杂志。这些杂志紧随时代的精神,大力鼓吹消费主义:教你跟随潮流选择穿衣打扮。各大时尚报纸杂志还增加了版面内容,报纸的时尚新闻增加到每周 7天,内容不仅介绍年度周期性的高级时装和成衣的流行趋势,也包括著名设计师、模特、摄影师、化妆师和发型师的幕后故事。
在英国,电视时尚节目的出现使时尚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甚至跨越全球范围。 20世纪 80年代时尚节目的发展,英国时装设计师杰夫·班克斯( Jeff Banks)起了关键的作用。杰夫·班克斯告诉笔者(图 1-79),20世纪 80年代初他已经每周出现在 BBC 1频道的流行节目《聊天秀》( Pebble Mill)上。 1986年 10月的 BBC 1频道,时装节目《服装秀》( The Clothes Show)首次亮相。刚开始每周一次的下午节目因为吸引了足够多的观众(超过 300万,从第二个程序开始),于是该节目转移到一个晚上的黄金时间,其鼎盛时期超过 10万的观众。初,内容主要报道时装秀和采访设计师,探索时尚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并介绍本季的款式效果。杰夫·班克斯说:“在我们播出节目的两三年期间,在意大利和法国没有一个国家电视节目像《服装秀》(The Clothes Show),在欧洲我们是提供时尚节目——这是英国 BBC广播公司的声誉,以及我们制作节目的标准。”从 1989年起,每年《服装秀》( The Clothes Show)在伯明翰的国家展览中心展会现场播放。随后,附带一本电视节目预告杂志,无疑有助于扩大英国时尚的市场。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