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48238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五节 创新点和有待深化之处
第二章 政府财政分权关系理论与当代实践
第一节 政府财政分权关系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政府财政分权关系的本质及外在表现
第三节 政府财政分权关系的当代实践模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治理观下中国政府财政分权关系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第一节 传统政府财政分权关系的得与失
第二节 分税制后中国政府财政分权关系调整:分财权还是分财力
第三节 国家治理论指导下的中国财政分权关系内容与框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家治理体系下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测量:指标与体系
第二节 中国式财政分权变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应地区经济增长的中国最优财政分权水平估计
第一节 财政分权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财政分权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直接机制
第三节 适应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优分权水平估计
第四节 现实分权走势与最优分权水平之间的偏差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适应国家治理的中国政府财政分权走势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以政府事权划分调整推动“支出责任—财力—财权”序贯改革
第二节 新一轮分权改革的省以下扩围和地方主体税种培育
第三节 “压力型”分权体制向“倒逼式”分权体制的探索转型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序
深入探索并揭示财政本质和构建适用于中国自身的社会主义财政理论体系是我国财政学界长期不懈追求的两大理论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论述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全局战略高度对社会主义国家财政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而这种理论突破既得益于决策层对我国长期财政运行和社会主义财政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也与改革开放以来渐进探索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启发紧密相连。可以说得出上述论点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如何准确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内涵,是当前财政学界必须深入研讨的重大课题之一。要准确把握其精髓,关键还是要回到财政本质和财政的基本职能理论层面上来,因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人们对已经国际化的市场经济现实状况认识不甚清楚,且急于摆脱计划经济的桎梏,许多人凭着基于亚当·斯密等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知识对市场经济的朴素理解,认为传统的财政“国家分配论”是以计划经济为背景探索的产物,其特征为国家财政统包大揽,与市场经济对财政的要求相去甚远,从而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理论,以指导中国财政改革。这就促成了“公共财政论”的诞生,并很快以此建立了公共财政改革的基本框架,形成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制度。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一方面,基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的贸易争端频发且不断加剧的现实,作为后发追赶型大国,我国深刻感受到公平参与国际合作和实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发展愿景的不易。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面临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增长压力,结构型矛盾逐步显现,如人口红利消退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加剧等。在已经高度融入国际经济大环境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