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59198
编辑推荐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系列出版物。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主编皆为国际关系各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每年出版1-2辑,为CSSCI辑刊,已经在我社出版到23辑,本书为第24辑。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贸易政治的变化和震荡引发了全球性的担忧。一方面,部分国家与传统的自由贸易理念渐行渐远,奉行单边利益至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毒丸条款”出台,多边和区域贸易机制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各国普遍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全面且先进的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巨型FTA”纷纷取得阶段性进展,“美墨加协定”、“美韩FTA”等既有FTA出现重大调整和变革,部分具有巨大潜在政治经济影响的双边或区域FTA也被纳入议事日程。战后支撑全球自由贸易的政治理念是否动摇?贸易大国的政治经济及国际国内博弈有何新动向?国际贸易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背后的权力格局是否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调整?贸易领域的利益纷争如何对全球力量平衡以及各国政治经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本辑《复旦国际关系评论》将从中国学者的视角,通过理论、实证和案例研究,探究上述问题。
内容简介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系列出版物。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主编皆为国际关系各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每年出版1-2辑,为CSSCI辑刊,已经在我社出版到23辑,本书为第24辑。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贸易政治的变化和震荡引发了全球性的担忧。一方面,部分国家与传统的自由贸易理念渐行渐远,奉行单边利益至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毒丸条款”出台,多边和区域贸易机制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各国普遍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全面且先进的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巨型FTA”纷纷取得阶段性进展,“美墨加协定”、“美韩FTA”等既有FTA出现重大调整和变革,部分具有巨大潜在政治经济影响的双边或区域FTA也被纳入议事日程。战后支撑全球自由贸易的政治理念是否动摇?贸易大国的政治经济及国际国内博弈有何新动向?国际贸易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背后的权力格局是否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调整?贸易领域的利益纷争如何对全球力量平衡以及各国政治经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本辑《复旦国际关系评论》将从中国学者的视角,通过理论、实证和案例研究,探究上述问题。
前 言
编前语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贸易政治的剧烈变化和持续震荡引发了全球性关注。部分国家与传统的自由贸易理念渐行渐远,奉行单边利益至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毒丸条款”出台,多边和区域贸易机制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欧盟等一度被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模板的地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和困局。但与此同时,不少国家又纷纷加快了推进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进程,特别是在亚太地区,这一势头尤为明显。“全面且先进的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巨型FTA”纷纷取得阶段性进展,“美墨加协定”、“美韩FTA”等既有FTA也出现重大调整和变革,部分具有巨大潜在政治经济影响的双边或区域FTA也被纳入议事日程。二战之后支撑全球自由贸易的政治理念是否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动摇?贸易大国的政治经济及国际国内博弈有何新的动向,又将产生怎样的外溢效应和连锁机制?国际贸易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背后的权力格局是否正在经历重大的调整?贸易领域的权力和利益纷争如何对全球力量平衡以及各国政治经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人们思考,也为国际关系的学术研究提出了必须探索的时代课题。对于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而言,或许当下既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为此,本辑《复旦国际关系评论》从中国学者的视角,通过理论、实证和案例研究,着力探讨上述问题。全辑分为四个专题,分别为“全球贸易政治的理论与历史”、“贸易政治的国别研究”、“贸易摩擦的国际政治学研究”、“‘一带一路’与国际贸易”,共19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国际关系、经济学、法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在研究对象上,不仅包括中国以及美国、欧盟、日本等大型经济体,也不乏印度、南非、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在研究路径上,既有对最新事态的现状研究和政策评估,也有历史回溯性的比较研究,以及针对数字贸易、国际机制等特定领域的理论探讨;在研究层次上,既有对全球、多边、区域等层次的宏观分析,也强调深入国家内部,从政党政治、利益团体、领导人个人偏好等角度作案例研究。当前,新时期的国际贸易政治仍处于动荡和发酵之中,远未到“盖棺定论”或“额手相庆”的时候。在多边层次,世界贸易组织的机制改革和全球贸易谈判何去何从,相关各方尚各执一词、未有共识。在区域层面,英国脱欧的方式及其对欧洲乃至全球贸易的影响仍需拭目以待,亚太和世界其他区域的若干重大贸易谈判又将如何收官,也牵动着世界的目光。在双边层次,人们在纷纷揣测,大国间的贸易摩擦及其背后的权力博弈究竟将以何种新的面貌呈现,是否有可能如大部分人期待的那样暂时偃旗息鼓,寻求某种平稳过度。一言以蔽之,国际贸易政治仍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乃至不安全感,这也为我们的后续研究增添了不竭的压力和动力。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贸易政治的剧烈变化和持续震荡引发了全球性关注。部分国家与传统的自由贸易理念渐行渐远,奉行单边利益至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毒丸条款”出台,多边和区域贸易机制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欧盟等一度被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模板的地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和困局。但与此同时,不少国家又纷纷加快了推进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进程,特别是在亚太地区,这一势头尤为明显。“全面且先进的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巨型FTA”纷纷取得阶段性进展,“美墨加协定”、“美韩FTA”等既有FTA也出现重大调整和变革,部分具有巨大潜在政治经济影响的双边或区域FTA也被纳入议事日程。二战之后支撑全球自由贸易的政治理念是否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动摇?贸易大国的政治经济及国际国内博弈有何新的动向,又将产生怎样的外溢效应和连锁机制?国际贸易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背后的权力格局是否正在经历重大的调整?贸易领域的权力和利益纷争如何对全球力量平衡以及各国政治经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人们思考,也为国际关系的学术研究提出了必须探索的时代课题。对于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而言,或许当下既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为此,本辑《复旦国际关系评论》从中国学者的视角,通过理论、实证和案例研究,着力探讨上述问题。全辑分为四个专题,分别为“全球贸易政治的理论与历史”、“贸易政治的国别研究”、“贸易摩擦的国际政治学研究”、“‘一带一路’与国际贸易”,共19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国际关系、经济学、法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在研究对象上,不仅包括中国以及美国、欧盟、日本等大型经济体,也不乏印度、南非、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在研究路径上,既有对最新事态的现状研究和政策评估,也有历史回溯性的比较研究,以及针对数字贸易、国际机制等特定领域的理论探讨;在研究层次上,既有对全球、多边、区域等层次的宏观分析,也强调深入国家内部,从政党政治、利益团体、领导人个人偏好等角度作案例研究。当前,新时期的国际贸易政治仍处于动荡和发酵之中,远未到“盖棺定论”或“额手相庆”的时候。在多边层次,世界贸易组织的机制改革和全球贸易谈判何去何从,相关各方尚各执一词、未有共识。在区域层面,英国脱欧的方式及其对欧洲乃至全球贸易的影响仍需拭目以待,亚太和世界其他区域的若干重大贸易谈判又将如何收官,也牵动着世界的目光。在双边层次,人们在纷纷揣测,大国间的贸易摩擦及其背后的权力博弈究竟将以何种新的面貌呈现,是否有可能如大部分人期待的那样暂时偃旗息鼓,寻求某种平稳过度。一言以蔽之,国际贸易政治仍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乃至不安全感,这也为我们的后续研究增添了不竭的压力和动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