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19169
编辑推荐
1.收集了硅材料产业发展的详细数据
2.相关数据来自权威政府部门,准确、可靠
3.硅材料产业发展的详细解读,比咨询报告更权威、更准确
2.相关数据来自权威政府部门,准确、可靠
3.硅材料产业发展的详细解读,比咨询报告更权威、更准确
内容简介
我国硅产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基本形成以有机硅、高纯硅、纳米硅材料、金属硅、高纯石英为主要支柱的完整产业体系。
《中国硅产业年鉴(2014)》按硅材料发展概况、分支行业、硅产业专利、产业政策、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2013~2014年硅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包括产业的基本情况、进出口数据、消费数据等,对于硅材料产业的管理人员、从事相关产业发展咨询的技术人员、产业政策制定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中国硅产业年鉴(2014)》按硅材料发展概况、分支行业、硅产业专利、产业政策、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2013~2014年硅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包括产业的基本情况、进出口数据、消费数据等,对于硅材料产业的管理人员、从事相关产业发展咨询的技术人员、产业政策制定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 录
第1章 我国硅产业发展概论
1.1 我国硅产业发展成就
1.2 我国硅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1.3 “十三五”硅产业发展走势预测与中国硅产业面临的挑战
1.4 对当前硅产业发展的六点建议
第2章 分支行业发展成就
2.1 金属硅
2.2 多晶硅
2.3 三氯氢硅
2.4 聚硅氧烷
2.5 高温硫化硅橡胶
2.6 室温硫化硅橡胶
2.7 硅油乳液
2.8 功能性硅烷
2.9 气相二氧化硅
2.10 沉淀法白炭黑
2.11 单硅烷
2.12 高纯石英玻璃
2.13 其他分支
第3章 硅产业中国专利概况
3.1 有机硅产业专利概况
3.2 我国硅产业各分支行业2013年专利申请情况
第4章 产业政策
4.1 宏观政策
4.2 国家对硅产业各分支行业的产业政策摘编
第5章 硅业风采专栏
5.1 区域性产业集群
5.2 龙头企业
5.3 科研院所
5.4 跨国公司在中国
第6章 河南省多晶硅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6.1 生产特点及危险物质
6.2 典型事故案例危害及分析
6.3 实用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
6.4 安全生产相关的操作规程
6.5 监督措施与管理方法
6.6 成果和建议
附录一 责任关怀全球宪章
附录二 硅产业链示意图
附录三 2013年硅业大事记
附录四 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附录五 国家发改委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附录六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附录七 金属硅精炼平衡图
附录八 常见硅材料基本物理化学信息
附录九 安全环境事故警示录
附录十 《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版涉及的87种含硅物质分类
1.1 我国硅产业发展成就
1.2 我国硅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1.3 “十三五”硅产业发展走势预测与中国硅产业面临的挑战
1.4 对当前硅产业发展的六点建议
第2章 分支行业发展成就
2.1 金属硅
2.2 多晶硅
2.3 三氯氢硅
2.4 聚硅氧烷
2.5 高温硫化硅橡胶
2.6 室温硫化硅橡胶
2.7 硅油乳液
2.8 功能性硅烷
2.9 气相二氧化硅
2.10 沉淀法白炭黑
2.11 单硅烷
2.12 高纯石英玻璃
2.13 其他分支
第3章 硅产业中国专利概况
3.1 有机硅产业专利概况
3.2 我国硅产业各分支行业2013年专利申请情况
第4章 产业政策
4.1 宏观政策
4.2 国家对硅产业各分支行业的产业政策摘编
第5章 硅业风采专栏
5.1 区域性产业集群
5.2 龙头企业
5.3 科研院所
5.4 跨国公司在中国
第6章 河南省多晶硅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6.1 生产特点及危险物质
6.2 典型事故案例危害及分析
6.3 实用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
6.4 安全生产相关的操作规程
6.5 监督措施与管理方法
6.6 成果和建议
附录一 责任关怀全球宪章
附录二 硅产业链示意图
附录三 2013年硅业大事记
附录四 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附录五 国家发改委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附录六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附录七 金属硅精炼平衡图
附录八 常见硅材料基本物理化学信息
附录九 安全环境事故警示录
附录十 《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版涉及的87种含硅物质分类
前 言
为了新中国的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对有机硅开发、生产和应用技术进行研究。1954年开始我有幸与我国有机硅学科的先行者杨大海、杨冬麟两位一起,共同参与了有机硅单体与高聚物等相关项目的研究开发,并从此开始与硅结了缘,得以参与和见证了新中国硅工业、特别是有机硅工业60来年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刚成立的50年代初,外有西方国家的“巴黎统筹会”对新中国需要的新材料、新技术严密封锁;国内科研开发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很是欠缺;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技术资料、情报信息也十分有限。我国有机硅产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打破重重壁垒,支持了国家的国防、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的发展需求。今天,我国硅产业的发展,无论产业规模、产品门类都已今非昔比。不仅能满足自身建设的需要,还开始走出国门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今天,我们的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的人才资源充沛,研发、生产实力大大增强,充分具备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基础和实力,在硅产业的各个分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每每看到这些,我就不由自主的为国家在硅产业领域的实力增强而欣喜。
关于硅产业未来如何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问题,我看到、听到许多业内人士的真知灼见,也进行过一些思考。我赞同本书编者的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未来硅产业的前进方向,要继续依靠、加强基础性研究并不断创新。原因有二:一是产业发展有了较雄厚的基础,特别是人才的成长。如果只跟随别人亦步亦趋是难以走到世界行业的前列和实现新超越的,必须要有新的思维;二是硅产业本身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显露出一些深刻的瓶颈,不依靠深度创新是难以克服的。因此搞好基础性研究和创新不仅是目前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长远、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们国家也有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需要和国策。历史告诉我们要发展工业确实可以通过引入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走一些捷径,但因此认为凡引进的必先进,而产生了一种重引进、轻创新的惯性思维则是错误的。特别是硅产业不同于装配性工业和来料加工,可以说没有一家外国的重化工企业会轻易地将他们的所谓“先进工艺”和“技术诀窍”传授给潜在的竞争对手!外资企业对其核心技术是极其保密、严加防范的。所以尽管我们国家有钱、愿意出高价,“先进技术”也不见得能买得到手。西方国家在硅产业方面能够放手卖给中国的技术或工艺很难称得上是一流的,愿意高价转让的技术多半也是他们要剥离的、或是行将过时、缺少竞争活力的技术。
中国工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依赖引进,不搞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很难有突破和发展,甚至求复制亦不可得。如果不加强基础性研究,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更是一条不能大步前进的窄胡同。这应该成为硅产业决策者和技职人员们时刻不能忘记的重要经验和教训。
硅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硅产业是重要的战略产业。目前,硅产业在清洁能源和高性能材料等领域的重要性还将不断加强,这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衷心祝愿我国硅产业的上层决策者、专家学者和一线职工同志们,能够在现有基础上立足基础性研究、不断创新,把我国由硅产业大国建设成硅产业强国!为国家的国防和经济建设与世界硅产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新中国刚成立的50年代初,外有西方国家的“巴黎统筹会”对新中国需要的新材料、新技术严密封锁;国内科研开发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很是欠缺;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技术资料、情报信息也十分有限。我国有机硅产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打破重重壁垒,支持了国家的国防、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的发展需求。今天,我国硅产业的发展,无论产业规模、产品门类都已今非昔比。不仅能满足自身建设的需要,还开始走出国门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今天,我们的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的人才资源充沛,研发、生产实力大大增强,充分具备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基础和实力,在硅产业的各个分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每每看到这些,我就不由自主的为国家在硅产业领域的实力增强而欣喜。
关于硅产业未来如何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问题,我看到、听到许多业内人士的真知灼见,也进行过一些思考。我赞同本书编者的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未来硅产业的前进方向,要继续依靠、加强基础性研究并不断创新。原因有二:一是产业发展有了较雄厚的基础,特别是人才的成长。如果只跟随别人亦步亦趋是难以走到世界行业的前列和实现新超越的,必须要有新的思维;二是硅产业本身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显露出一些深刻的瓶颈,不依靠深度创新是难以克服的。因此搞好基础性研究和创新不仅是目前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长远、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们国家也有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需要和国策。历史告诉我们要发展工业确实可以通过引入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走一些捷径,但因此认为凡引进的必先进,而产生了一种重引进、轻创新的惯性思维则是错误的。特别是硅产业不同于装配性工业和来料加工,可以说没有一家外国的重化工企业会轻易地将他们的所谓“先进工艺”和“技术诀窍”传授给潜在的竞争对手!外资企业对其核心技术是极其保密、严加防范的。所以尽管我们国家有钱、愿意出高价,“先进技术”也不见得能买得到手。西方国家在硅产业方面能够放手卖给中国的技术或工艺很难称得上是一流的,愿意高价转让的技术多半也是他们要剥离的、或是行将过时、缺少竞争活力的技术。
中国工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依赖引进,不搞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很难有突破和发展,甚至求复制亦不可得。如果不加强基础性研究,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更是一条不能大步前进的窄胡同。这应该成为硅产业决策者和技职人员们时刻不能忘记的重要经验和教训。
硅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硅产业是重要的战略产业。目前,硅产业在清洁能源和高性能材料等领域的重要性还将不断加强,这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衷心祝愿我国硅产业的上层决策者、专家学者和一线职工同志们,能够在现有基础上立足基础性研究、不断创新,把我国由硅产业大国建设成硅产业强国!为国家的国防和经济建设与世界硅产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