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343956
本书是一本关于交互设计的入门教程。交互设计分为三大领域,分别是基于屏幕的界面设计、交互产品设计以及服务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本书主要关注基于屏幕的交互界面设计。在本书的*部分中,介绍了交互设计的概念、发展历程、类型、流程等,以及进行交互设计研究与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在第二部分中,讲解了制作交互界面原型,包括低保真与高保真模型的方法以及进行原型测试与评估的方法,并以实际案例详细展示了交互界面原型设计的制作过程。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交互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进行交互界面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界面设计作品,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成为一名设计师打下基础。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专业交互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行业从业者、业余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第1部分 交互界面设计基础
第1章 交互界面设计概述
1.1 什么是交互设计 /
002
1.2 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 /
003
1.3 交互设计的类型 /
005
1.4 交互设计的流程 /
007
第2章 需求研究
2.1 用户研究 / 010
2.2 任务分析 / 021
第3章 信息设计
3.1 信息的视觉表达 /
025
3.2 视觉信息的涵义 /
031
3.3 视觉信息的整合 /
033
3.4 听觉与触觉信息设计 /
038
第4章 交互设计
4.1 交互方式的类型 /
040
4.2 交互设计的原则 /
046
第5章 视觉设计
5.1 基本视觉原则 / 052
5.2 视觉关系原则 / 060
5.3 视觉设计综合原则 /
068
第6章 视觉设计案例
6.1 视觉设计前期准备 /
072
6.2 视觉设计工作的开展 /
078
第2部分 原型制作与测试
第7章 界面原型制作与测试方法
7.1 低保真原型制作与测试 /
124
7.2 高保真原型制作利器——Adobe Experience Design讲解 / 127
7.3 使用高保真模型进行可用性测试
/ 147
第8章 交互界面原型设计案例
8.1 视觉设计部分 / 150
8.2 使用XD进行设计与原型制作 / 151
参考文献
就像我们这一代人看到锤子就知道如何使用它,新一代的人类看到一块黑色玻璃就知道用手指头去触摸它。在我们玩泥巴和木手枪的年纪,今天的孩子们玩着iPad。这是新的设计时代,一个关注交互的设计时代。
在这个新的时代,传统的工具与玩具变了样,变成了一块屏幕或者屏幕上的图形。技术飞速发展,也推动着人们的生活飞速地变化。设计师的哲学、设计师的方法、设计师的技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改变,需要创新。
这是一个新的设计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混乱的设计时代。太多的技术可能性给产品带来无数可能的功能,商业竞争促使厂商让自己的产品看起来花枝招展,消费者却进入了一个困惑的时代,而只有懂得各种技术平台,明白各种操控模式的消费者才是“合格”的消费者。当我们买了一部手机,却真的不明白它到底能干些什么,不明白它怎么去干的时候,无数的“不明白”成为人们和产品进行交流的障碍。在手机卖场里,消费者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如此愚蠢。
也许人们的生活不需要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手持设备,而只需要一个舒适方便的生活方式。设计是一种重组行为,可以重组一种生活方式,重组一件事的流程,重组一个产品的面貌。对人们的生活而言,技术的工作是添加,而设计的工作却是删除。删除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过,因为太多的功能给人类带来了负担。人们的生活真的需要这么多产品吗?屏幕上真的需要这么多功能吗?一个恰当的设计流程能让我们避免多余的设计产生。本书关注的是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关注如何避免产生错误和多余的设计,这是我们编著的初衷。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共8章。第一部分是交互界面设计基础,包括第1章交互界面设计概述、第2章需求研究、第3章信息设计、第4章交互设计、第5章视觉设计、第6章视觉设计案例。第二部分为原型制作与测试,由第7、8章组成,讲解了交互界面原型的制作以及交互界面测试,还包含了一些设计案例。
本书作为《交互界面设计》第二版,在更新了设计案例、设计软件教程等章节后,仍然保持着内容简单、实用的特点。希望当读者刚一接触到交互界面设计这一领域时,能够由浅入深,打好基础;也希望这本书能够点燃读者对于交互设计的学习热情,让读者关注用户,关注生活,关注如何让设计更加合理,在成为一名职业设计师之初形成自己的设计思想。
本书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李洪海、石爽与李霞编著,李洪海负责全书的统稿并编著了大部分内容。参与编著的还有胡懿轩、苏忆丹、刘宇佳、李子夜、李净琳等。感谢共同编著的伙伴们付出的努力,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编辑的认真工作,感谢学习“交互界面设计”这门课程的学生。希望通过本书的写作与交流,读者与编著者都能够在交互设计的学习之路上有所收获。
编著者
2019年5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