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311424
- 该书是研究评论陈映真左翼文学创作的必读作品。书中追溯的主要是台籍作家陈映真文学创作生涯中*为直接以左翼分子为主体的写作,即早期的《乡村的教师》(1960),80年代的《铃铛花》(1983)、《山路》(1983)、《赵南栋》(1987),90年代的《当红星在七古林山区沉落》(1993),将读者带入一个戒严令下的文学世界。
- 该书是理解台湾左翼运动及其精神史的重要读物。作者审视了战后台湾面对的清算殖民统治、统一与分离之争等问题,从心与情的角度切入,把握陈映真小说人物(牺牲的或坐牢的党人及其家属,或者是革命退潮后自首的党人)在变动的政治社会环境中的遭遇,对50年代左翼分子的行为选择和历史遭遇背后的情感脉动作了相当细腻的分析。
- 该书是作者思考当代思想状况与出路的*著作。作者梳理了陈映真的作品及人生,主张继承前辈的理想与信念,直面当代社会的思想状况,追问知识分子应有的姿态;通过重访战后台湾左翼运动的历史,提出应使这种思想资源与大历史时空中的思想运动重新相连,以此来抗拒消费主义的侵蚀和腐化,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理想。
《陈映真的第三世界》是著名学者陈光兴回溯台湾在地的左翼分子历史的力作。本书通过对作家陈映真的小说作品的分析,审视了台湾光复后在国共对立、冷战格局下面对的清理殖民统治、本省人与外省人之争、统一与分离之争等问题,从心与情的角度切入,把握小说人物在变动的政治社会环境中的遭遇,对50年代左翼分子的行为选择和历史遭遇背后的情感脉动作了相当细腻的分析。
作者对陈映真身上体现出的左翼精神予以同情的理解,并试着发掘和继承作家本人及其小说的思想内涵,从而使新左派与左统派有可能建立有机的联系,并寻找与第三世界知识界对话的可能性。
他噙着热泪去瞻望一世代激越的青春,
以灵魂的战栗谛听那逝去一代的风火雷电。
狱中多少个不能成眠的夜晚,
他反反复复地想着,
面对无法回避的生死抉择、每天清晨不确定地等候绝命的点呼时,
对于生,怀抱了*渴切的眷恋;
对于因义就死,表现了至大至刚的勇气的一代人。
——陈映真
先走一步的人看似离去,但是他们的幽灵一直跟着活着的人们,在适当的时候就会现身,对身后的一切从他们的观点进行评价,借用了作家的第三只眼来传达腹语。他们没有因为一时的狂风暴雨而放弃仰望未来晴空中飘扬的红旗,这面红旗不只意味着革命的到来,而且意味着社会主义民主的落实,是穷人翻身,民族独立,第三世界相互提携的团结,帝国主义的败亡,等等。我认为这样近乎宗教的信念支撑着承继者陈映真们在前途茫茫中前进,不断地为先走的同志提出看似“老干部”的问题,人们没法理解的是他们为何如此僵硬,如此不合时宜,背后其实是历史的重量在逼问。
——陈光兴
作者小引(陈光兴)
一、“多少复杂的历史云烟,留待后人清理、总结、评说和继承”
二、“是一个大的理想大的志愿崩坏后的遗迹……”
三、“他会见了被暴力和谣言所欲湮灭的历史……”
四、“高东茂老师的那一双仓皇的、忧愁的眼睛”
五、“风声松了,我会回来拿,你大哥说…… ”
六、“在她的故乡中,成了异国之人……”
七、“没有人相害。这条路是我自己走的……”
八、“解放自己,解放台湾,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
参考书目
跋 《陈映真的第三世界》读后(王晓明)
陈映真简介
这时候,假如我没有遇到一个人,那么,很可能,在中国大陆经济改革之前,我就会预先成为一名物质主义者。而这个人,使我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对消费社会的抵抗力。这个人,就是陈映真。
——著名作家、复旦大学教授中文系教授 王安忆
为什么在大陆文学界、学术界这里,陈映真不大受关注,那是因为大家觉得他是“一个过时的人”……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文笔又是那么的好,他的人又是那么的正直、和善。所以,你再不喜欢他,你不能不尊敬他,你不能够不认为这的确就像很多人讲的这个知识分子的典型,为了理想坐牢,坐完牢出来之后,初衷不改地继续走下去。
——著名评论家、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 梁文道
陈映真的历史经验较我们提前了20年,台湾70年代已经开始反省工业化,中国大陆直至80年代才开始改革开放,所以阿城等人不能理解陈映真。不过,如果仅仅是因为时代落差的话,在我看来,则并不算什么大的问题。*为重要的是,陈映真给我们提供了晚清以来中国一直*为匮乏的批判殖民性的视角,这才是陈映真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一点我们至今还不能真正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稀方
在我看来,陈映真就属于后面这一种人,他的几乎全部小说和评论,都是在苦苦地找寻方向,一尺一寸地开拓道路。在今天这样萎靡粗浅的文化背景下,它们的尖锐和强韧显得格外鲜明。我因此能够理解,为什么*近十年间,台湾的多位本来并不治文学的优秀学者,纷纷写出精彩的长文,持续地讨论他。陈光兴先生的八万字的《陈映真的第三世界》,就是其中极具分量的一篇。作者对小说细节的体察,笔端情感的饱满,论述上大开大合的气概,都令人很难相信,这是他*次写小说评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晓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