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08426
目 录
001 引 言
007 上编 贡茶:中央与州的关系
009 一 唐代湖州茶贡兴废
030 二 湖州刺史修贡名单
054 三 茶贡责任人再梳理
068 四 茶贡者心态的多样化
083 五 茶贡所见皇帝、观察使、刺史关系
092 结 语
095 下编 赐茶:茶叶作为礼物的流转
101 一 唐五代的茶产地综考
120 二 唐五代贡茶史料概论
149 三 唐五代赐茶史料整理
161 四 唐代茶叶的品级与等级
181 五 茶叶作为礼物的互惠
192 结 语
195 附篇 文本·博物·社会:《茶经》的知识生成史
199 一 从茶产区到《茶经》的文本生成
202 二 从制茶法到茶事的博物学研究
205 三 从饮茶风气到茶史的新社会史视角
208 后 记
后 记
作为世界第一大饮料,茶的饮用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人们对茶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具体到唐五代,更因陆羽《茶经》的存在而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继续探讨唐五代的茶史,显然有些挑战性。不过,作为陆羽撰写《茶经》之所的湖州人,也作为从事唐五代史研究的历史初学者,我依然希望能够有机会从历史学专业的角度,来梳理和讨论唐代的茶史。
最初对茶史的关注,始于对湖州地方史文献《陆羽茶文化研究》这一刊物的收集,这唤醒了我从小在水乡长大的生活经历。小学时代,我家住德清县下舍镇街上,祖父母在下舍镇赵家桥村老家。每天清晨,祖父都会骑三轮车,到镇上茶馆喝茶。临走时,就买一枚烧饼送到我家,给我当早餐。这样的场景,随着我初中到县城读书,已经不复存在。不过,水乡小镇的各种莫干黄芽、烘豆茶、菊花茶等,也是我生命中的常客。
2011年,我从西安回到江南,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读博。最初两年,虽然在博一下学期末即选定了黄巢史事作为博士论文题目,但一直做其他事情,包括家乡地方文史。于是,在嘉善冯贤亮老师的感召下,2013年6月7日,以《唐代后期湖州茶贡史及其反映的中央与州之关系一例》一文,报告于冯老师主持的“明清中国与江南研究”工作群。虽然此文在报告时受到了肯定,不过此后连续被两份文史类重要刊物所拒稿,打击了我的信心。即便如此,我依然继续关注这一领域,但主要精力已经转移到其他地方。
直至2015年,我又从江南回到西安,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做师资博后。为了完成学校给师资博后规定的任务,开始陆续拾掇旧稿,便有幸以此文获得了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的用稿通知。2016年,该文最终得以刊布,并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于是,今年以来,我即应垫江冯渝杰兄、绵阳赵静女士贤伉俪之邀,将此文作为上篇,又增补下篇、附篇,成此小书,呈现给读者诸公。遗憾的是,限于史料、时间精力和理论水平,本书依然未能完全解决我心中的预想。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进一步吸引优秀的历史学家继续关注茶史问题。
本书草成,始于上篇的撰写,当时先后得到了冯贤亮、王晶、陆扬、冯培红、夏炎诸师友的指点。2015年12月12日,在我创办的“长安唐宋史学术沙龙”第一期上,又因报告此文而得到了朱德军、权家玉、聂顺新、苏小华、黄政、刘缙诸友的赐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的匿名评审意见,以及拒稿刊物的匿名评审意见也十分有用。在下篇撰写期间,则先后得到了盛洁、陈尚君、唐雯、谢建超、张子平、梁子、谢西营、刘荣华、宋一明、高启安、戴逸华、刘俊、窦兆锐、宋时磊、冯罗宗、李士杰、古怡青、李开升、刘思怡等师友的肯定与帮助。至于附篇,完全是在渝杰兄的邀约之下写就,并刊发简洁版于2017年9月6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我博士导师韩昇先生在我读博期间每每邀我们同门至其教授工作间给我们泡工夫茶的言传身教,我博士后合作导师杜文玉先生对下篇部分观点提出的不同意见,也是特别需要铭记的。
此外,2017年2月11日,家父驱车,全家五口(父母、夫人新化谢宇荣、吾儿芒果)前往顾渚山下新修的大唐贡茶院游览,初步感受了唐代茶山的风貌。2017年7月16日,我与夫人在长兴戴逸华兄的带领下,再入茶山,全面考察了顾渚山唐代六位湖州刺史入山修贡时留下的三组六则摩崖石刻,以及金沙泉旧址,得以近距离感受到唐代地方茶社会与茶政治的交融互动之图景。
总之,虽然本书被我写得并无多少名堂可言,但还是需要向以上所有师友,以及关注湖州茶业的朋友,谨致谢忱!期待唐宋茶史研究能有越来越多的关注。
德清胡耀飞
丁酉中元夜
长安无名堂
引 言
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a是风靡世界的饮品,自成为饮品至今千百年来,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世界的各种政治纷扰,也经常投射在茶身上。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学历史课本中的“波士顿倾茶事件”(the Destruction of the Teain Boston)。茶叶的倾销所带来的贸易逆差,可以说直接导致了新英格兰殖民地脱离大英帝国,从而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由于其深远影响,这次事件不仅被写入世界各国的历史教科书,也成为各种体裁的文教作品之再创作对象。a英国人擅长通过茶叶贸易来开拓殖民地的手段,甚至也成为一些学者眼中大清帝国衰弱的因素。b虽然说茶叶这一“蝴蝶”所引发的“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并不一定如学者们所强调的那样真实,但其在人类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
中国作为茶的起源地,中国人对茶各种功能的认知最早,饮茶习俗也最为丰富。在唐代之前,茶叶多被当作入粥之食,或醒酒之物。c唐中期以后,以“茶圣”d陆羽(733—803)对饮茶之雅趣的阐扬及其所著《茶经》的流布为标志,茶更多成为文人士大夫的一种高雅消遣。随着宋代庶民社会、城市经济的兴盛,茶又开始进入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即描绘有多处茶坊。c南宋末钱塘人吴自牧所著《梦粱录》除了专辟“茶肆”条详列杭州诸处茶坊、茶肆外,又在“鲞铺”条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或稍丰厚者,下饭羹汤。尤不可无。虽贫下之人,亦不可免。”可见饮茶习俗流传之广,已经深入各个阶层的日常饮食。
由于材料的丰富,目前对于茶史的研究,多集中于宋以后。而在唐五代时期,因材料所限,又集中于对陆羽、《茶经》、茶诗、瓷器、法门寺地宫茶具等专题的关注,较少从政治史角度入手者。特别是茶在唐五代时期,作为已经在上层社会流行,但尚未全面普及到民众日常生活的饮品,因其稀缺性和高雅品格所产生的特殊格调,如何成为反映唐五代政治的一种象征化物品,是需要继续讨论的。因此,本书拟就贡、赐两个方面,从礼物流转之角度,来考察茶与政治之间的关联。主要内容包括:
上编:贡茶。唐代贡茶之地,所在多有,但以浙江西道中部常州、湖州交界的顾渚山紫笋茶之茶贡最为知名,留下的史料也最多。紫笋茶因受到远在长安的唐天子垂青,由此形成持续一百多年的茶贡制度,且能折射出中央与州之关系的一个侧面。
下编:赐茶。相比贡茶,赐茶材料虽然不多,但亦有其重要性。因此,笔者先全面梳理了唐代的茶产地、全国范围贡茶和赐茶的史料,再结合礼物理论,来探讨不同等级的茶在贡和赐的流转过程中所体现的不同含义。
其实,作为一种礼物,不独茶叶,其他稀缺物品的流转,都是值得关注的。就此而言,对于唐代的贡、赐物品的研究,无论是政治史,还是物质文化史,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