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60653
章绪论
节“传统”“传统的”与“传统性”
第二节“现代性”概念及其理论
第三节“年”或“春节”:时间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
第四节仪式与变迁
第二章“原村”社区
节自然环境、生计方式和村中人
第二节家、“分家”与“弱化”的宗族
第三节囿于一村之内的、“纯粹的”民间组织
第四节“身边的国家”及其人格化
第五节社区中的舆论系统
第三章走出“地方性”:流动、信息与眼界
节流动、生活半径和社会交往
第二节电视、网络以及其他信息渠道
第三节指向外界的、“现在时间”的眼界
第四章原村春节仪式及其变迁
节以村庄为单位的集体仪式
第二节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仪式
第三节跨村庄的春节仪式
第五章春节仪式变迁的原因
节原村春节意义与外在形式的变化
第二节变迁原因:身边的国家、市场与社会
第六章春节仪式的变迁趋势
节春节与“文化遗失”
第二节春节可能的变迁趋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间流逝不仅仅会造成个体生命层次上的消亡与更替,还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如文化传承与文化危机、文化遗产保护、人口老龄化、代沟,等等。也就是说,人类社会不得不解决由于时间流逝和世代更替而造成的知识、规范、秩序等方面的断裂、更新与传承问题。
传统即是人类社会应对这些社会问题而自然产生的一种方法。从本质上说,传统是在时间流逝和人类社会世代更替中出现的一种被传承的客体,同时也是解决传承问题的一种方式。所以,传统既是一种具有一定客观性的、被传承之物,也是一种解决传承问题的方法。通过传承传统,人们能够在客观上部分地传承过去的知识、规范和秩序,在主观上将自己与过去联系在一起。“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人们在客观上传承了过去的胜迹、羊公碑以及关于羊祜的知识,同时也将自己与过去联系在一起,所以才会有与过去的前辈相对的“我辈”自称以及“读罢泪沾襟”的举动。
但是,传统从整体上被人们意识到,传统的传承成为一个“问题”或“被问题化”,乃是近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在近代以前,传统的传承几乎是不证自明、不言而喻的,人们多秉承着“实质性传统”的态度,“赞赏过去的成就和智慧以及深深渗透着传统的制度,并且希望把世传的范型看作是有效指导”[1]。虽然并不能说近代以前的社会是被传统完全统治的社会,但在近代以前的社会中,人们的知识与态度之来自于传统的程度,以及社会秩序受传统支配的程度,是大大高于近代以来的社会的,至少在后者中,兴起了更多的“反传统主义”思想,例如科学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进步主义、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等等[2]。但也是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传统在受到更多的责难、批判和背叛的同时,也受到更多的有意识地关注、拥护与践行,人们更迫切地希望从传统中吸取营养、获得能量,以应对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1](美)E.希尔斯:《论传统》, 傅铿、吕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7页。
[2] (美)E.希尔斯:《论传统》, 傅铿、吕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09-318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