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051583丛书名: 晋商五百年
“粮油故道”是晋商研究中的一个大课题,本书系统 阐明了这条商道历时两百多年兴起、发展、繁荣和衰 落的全过程,是一部填补晋商研究空白的力作。
前言第一章 晋蒙粮油故道:一条过去的商路 第一节 粮油故道的涎生 第二节 故道的时空迁延 一、商路经行处 二、商路时间定位 三、六大商品,粮油为主 四、商路流向 五、商路支线 六、商路的晋省码头 第三节 粮油故道之性格 一、粮油故道的季节 性 二、粮油故道的单向性 三、粮油故道的区域性 四、粮油故道运输的不均衡性第二章 粮油故道的兴起与繁盛 第一节 三管齐下治蒙古 第二节 西北用兵,粮草先行 一、从右卫到归绥 二、土默特平原崭露头角 第三节 河套地商 一、河套水利 二、“缠金渠”与“缠金地” 三、“河套王”王同春 四、河套地商 第四节 因利乘便走水途第三章 走西口兴故道 第一节 走西口 一、西口梦 二、从“雁行客”到定居者 三、河、保、偏 第二节 晋商走西口 一、开中商人 二、商家传奇 三、商业城镇 第三节 习俗第四章 磴口盐业风云 第一节 吉兰泰:一个盛产盐的地方 一、吉兰泰盐池 二、吉盐水运山西的两次高潮 第二节 磴口风云 一、地理要冲 二、商埠繁华 三、马君选案 第三节 说碱第五章 包头黄金旅程 第一节 普两与包头 一、康乾时期,包头渐成村落 二、嘉庆年间,包头村改镇 三、道光年间,包头成为水运枢纽 四、清末民初,包头筑城垣 五、民国时期,包头由镇改县 六、商城包头 第二节 米粮集聚之地 第三节 包头的皮毛店 一、近代西北与皮毛贸易 二、热热闹闹的包头 三、包头的皮毛店 四、皮毛货物与交城第六章 河口兴衰变迁 第一节 风云土默特 一、阿勒坦汗 二、三娘子 三、土默特的板升农业 第二节 河口兴衰 一、商道前期上游最重要的货物转运口岸 二、河口的兴衰第七章 河曲这个地方 第一节 河与曲 一、干载河曲 二、鸡鸣三省 三、酸米饭喂酸曲 第二节 码头 一、河保营 二、水西门 三、制筏与造船 第三节 水运 一、船与筏 二、一工、二艄、三把头 三、河路社与商会 四、放河灯第八章 保德甘草运销 第一节 甘草 一、甘草的主要货源地 二、草场 三、草店 第二节 州治所在的口岸保德 一、保德东关 二、保德商人第九章 碛口水旱码头 第一节 非关地利,但凭黄河 一、晋陕通道 二、天然码头 第二节 水陆转运 第三节 陈三锡们 一、商人 二、商号 三、商镇 第四节 金银山 一、共同富裕 二、建筑第十章 填不满的吴城 第一节 从军事重镇到商业伛纽 第二节 陆路驮运 一、商道驼铃 二、毛口袋和油篓 三、车运 第三节 填不满的吴城第十一章 终曲:余音袅袅粮油故道 第一节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一、技术:铁路、公路后来居 二、天灾:货源地农业哀难自保 三、人祸:兵匪战乱频仍 四、外患:日寇侵华 第二节 晋蒙粮油故道的影响 一、成就了一批沿线口岸商业城镇 二、带动了口岸附近乡村的经济发展与转型 三、促进了晋蒙两地的商品经济发展与交流 四、稳定山西,开发内蒙古 第三节 晋孟粮油故道的历史地位主要参考书目后记跋
隋代,雄踞太原的李渊成为天朝大国新的主宰, 太原也因此成为大唐 帝国的北都。唐代的三晋是一个文化昌达、名人辈出 的地方,王维、柳宗 元、狄仁杰、河东裴氏……一个个镌刻在青史上的名 字,推动着唐代文化 登峰造极。当鼎盛的铅华在四起的狼烟中悄然褪尽, 宋太宗的铁骑踏过黄 河,刘汉王朝灰飞烟灭之后,连年的战火、无休止的 争斗,李唐盛极一时 的河东文化似乎真的随着太原城那场人为的大火飘零 没落了。
有人说,唐代以后的山西乏善可陈,科考不利、 文化名人匮乏,山西 的文化凋落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时代变革、文 化演进的浪潮中,山 西扬弃旧腐、推陈出新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化 变迁方式。17世纪 以降,在风云诡谲的世界形势中,经济实力成为决定 国家兴衰至为重要的 因素。当西方凭借坚船利炮不断开拓世界市场、中国 依然沉浸在义利之辩 中无法自拔时,被梁启超先生“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 前”的那些“胡服辫 发”的山西商人又一次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群体…… 时任德国柏林大学校 长的李希霍芬男爵曾评价说,山西人“具有卓越的商 才和大企业精神,有 无比优越的计算智能,有发达的数字意识和金融才华 ”,因此“中国人好 比犹太人,而山西人更像犹太人”。
晋商从默默无闻的引车卖浆者逐渐发展成为“非 数十万不称富”的 豪商巨贾,纵横捭阖五百余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他们凭着敢为天下 先的精神,利用国家政策,抓住历史机遇。他们栉风 沐雨,远渡重洋, 北至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南抵香港、加尔各答, 东到神户、大阪、 横滨、仁川,西涉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业务涉及 盐、茶、粮食、布 匹、典当、票号等诸多行业,以独具特色的经商理念 与经营艺术,创造 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商业奇迹。我们山西大学晋商 学研究所同仁曾循 着晋商的足迹赴东瀛,到欧美,北上恰克图、海参崴 收集相关史料。大 家无不为昔日晋商“劈开万顷波涛,踏破千里荒漠” 的那种艰苦创业、 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折服。尽管晋商在清末战乱中逐步 走向衰败,商业和 金融业态的转变使之无法承担起信用制度变迁所带来 的庞大交易费用, 但他们并没有化作历史的尘埃随风飘逝,其遗留下来 的丰富的物质和精 神遗产,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
站在平遥、太谷、祁县等古老县城的街道,放眼 望去,掩映在夕阳余 晖中的是一座座明清晋商的豪宅大院、孕育着郁郁生 机的老街,还有那商 号店铺的门帘随着进进出出的人们不停地摆动,像少 女头饰上随风摇曳的 流苏。熙攘而恬静,喧嚣而自然,建筑和人交相融合 ,很容易让人产生时 间上的错觉。思绪的穿越,把我们带回到清代,街面 上此起彼伏的吆喝 声、票号柜台上眼镜戴在鼻尖上的掌柜、镶满铁钉的 大门、被缰绳磨得发 亮的花岗石拴马桩……使我们抑制不住钩沉旧事的冲 动。
每处遗存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件古物都有着鲜 为人知的传说。发现 故事讲给世人听,是三晋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 ,我们会集山西大学 晋商学研究所以及经济、历史、教育、体育等学科从 事晋商研究的多位学 者,捃摭多年研究成果,从晋商盐帮、茶商、典当、 票号、镖局、会馆、 家族、大院、教育,以及走西口、粮油故道、保晋公 司等入手,通过点滴 历史事件,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向读者展示明清晋 商的不同侧面,以期 雅俗共赏,弘扬中国传统商业文化。
刘建生 于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
旧磴口作为吉盐装船之码头在晋蒙粮油故道上有 着特殊意义,所以将其 作为这条商道的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磴口以上的路 段与商道就没有任何关 系,更不是说以上就不能航行了。事实上,黄河下行 航道的起点在青海,经 甘肃、宁夏至内蒙古,均可顺水畅行。晋蒙粮油故道 是黄河上游航线的自然 延续,青海、甘肃、宁夏的皮毛、药材、粮食等货物 下运包头、河口并不少见, 当地地方史志对此多有记载,只是由于距离太远,下 达碛口者极少。
碛口成为晋蒙粮油故道黄河水路的终点,主要有 两个原因:其一,碛口 段河道狭窄,坡度大且暗礁丛生,船只通过十分困难 、危险;其二,碛口处 于由黄河进入山西中部的最佳位置。
碛口与榆次、清徐处于相同的纬度,黄河运下的 货物由此起岸转运晋中 线路最短,从晋中、太原东来的货物由此渡河同样如 此。而且,湫水河既造 就了碛口这一河宽水缓的天然良港,也为穿越吕梁山 进入晋中腹地提供了一 条天然孔道。因而,碛口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由水路转 为陆路的水旱码头的使命, 自然成为晋蒙粮油故道黄河水路的终点。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自上游而下的黄河航运就此 结束,再没有任何货物 继续南运,而只是说黄河水路到此告一段落,绝大部 分货物都要上岸转为陆运。
也有极少量货物,主要是中药材,还会继续南下运到 潼关、河南,只是必须 要过“冲碛”这一险关。商家要赌一把“过碛”,货 物需重新装船,由当地熟 悉水性、富有经验、胆大心细的老艄们驾船方敢下行 。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 过碛的绝对安全,船毁人亡的悲剧仍可能发生。
关于商道的兴起有两个时间概念:这条商道早在 康熙年间就已经部分开 通。康熙三十一年(1692),康熙皇帝就曾打算将“宁 夏米谷运至西安”,并 派大臣硕鼐勘查黄河水路。至于这次长途水运实现了 没有,还有待进一步查 证。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皇帝谕大学士伊桑阿 ,“将湖滩河朔积贮米 或五千石……顺流而下(运)至保德州”。这一举措基 本得到了落实。这样, 黄河托县河口至保德州的水路在康熙朝中后期已经开 通。另据光绪三年(1877) 刻本《永宁州志》记载,康熙末年大旱,碛口人陈三 锡从河口买米,转运至 碛口招商设肆,解民之难。这也证实了当时内蒙古河 口至山西碛口水路已经 由民间开通。
到乾隆年间,这条水陆商道实现了全线贯通。乾 隆八年(1743),山西巡 抚刘于义就筹划将口外之米以牛皮混沌运入内地之事 所上奏折称:“归化城、 托克托城等处,离太原千有余里……若以陆路转运, 车骡雇价为费甚多,运 到内地已与市价相去无几,商贩惟有乘大青山木筏之 便带运米石。然木筏每 年为数有限,故带运米亦不多。又有商人造船载运, 因黄河之水建瓴而来, 河中又多沙碛湍急,运米之船只能顺水而下,不能复 逆流而上。”因此,刘于 义“于保德州买米三十八仓石,令装入混沌试运,不 过四日,已至于永宁州 碛口地方。……陆运至汾州,每石较市价可减银四钱 ;陆运至太原,每石较 市价可减银二钱”。联系吉兰泰盐于乾隆“五十一年 准水陆并运,其水运者, 至临县之碛口起岸”的史实,以及前引《孝义县志》 的关于“蒙粮晋用”的 记载,由旧磴口到碛口再到汾阳、太原1.300多公里 的晋蒙商道全线开通。
商道衰落的时间是明确的,大约是20世纪二三十 年代。主要是由于京 包铁路(1923),特别是山西境内数条主要公路及北同 蒲铁路于1920—1937 年修通后,晋蒙之间货物运输的水上优势不复存在, 因而这条商道不可逆转 地走向衰落。另外,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河口、包头 后,切断了黄河正常的 水运,加上日军对河曲、保德、碛口的多次侵扰、烧 杀、轰炸,商业难以为继, 延续了两个多世纪的商道被彻底阻断。
这样算来,晋蒙粮油故道存在的时间,如果仅就 黄河水道而言,应当在 250年左右;如果以全线贯通来说,大约为200年。
还需要说明一下“故道”一词的选用。中国古代 曾经存在过几条重要 的商贸路线,最著名的是贯通中国大西北,直达中亚 、欧洲的“丝绸之路”, 以及中国沿海通往南洋、南亚、波斯湾、非洲的“海 上丝绸之路”,还有大 西南的滇藏“茶马古道”等。关于这条商道,曾经也 考虑过使用“粮油古道”、“粮 油之路”的名称,但仔细推敲后发现两者均不够妥帖 。首先,这条商道并不 古老,从其发端算起距今也不过200多年,如果从其 衰落来看也就是七八十 年前的事,算不上古老,“粮油古道”一词不能用。
“粮油之路”一词倒并非 不能用,遗憾的是时间上的含义变得模糊了,这条商 路究竟是过去的还是今 天的,没表达清楚,所以也不好用。现在所使用的“ 粮油故道”一词,既表 达了这是一条“过去的”、“曾经的”商路,有了时 间上的指向,弥补了“粮 油之路”的不足,同时也避免了“粮油古道”的不妥 。所以,最终将这条商 路取名为“晋蒙粮油故道”。
……P8-10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