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386692
1.科普畅销作家作品,美国物理学及天文学科学写作奖。
2.读不懂《时间简史》,那就读《时间的故事》。
3.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时间的控制到记忆的持久,从时空旅行到宇宙大爆炸之前,从生命、宇宙和万物*终的命运到时间的虚幻和现实,全视角多方位解读时间,讲述和时间有关的历史与科学故事。
4.关于时间的奇闻逸事,寓教于乐。
霍金的《时间简史》就该这样写!
——《渥太华公民报》
这本书从广泛的角度、认知与思维来探讨时间。作者的身世也许不如《时间简史》的霍金那般迷人,但这一本书,你一定看得懂,且一定能激发你进一步的思考。借这一本书好好面对你仅有的一生“时间”吧!
——侯维恕(台湾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这本新书我一开始读就爱不释手。书中内容涵盖许多有趣的主题,从史前时代横跨到遥远的未来。时间这谜样的东西可以赚也可以花,有可能省下来,也有可能失去。建议大家都应该挪出时间来读这本书。
我们生活在由时间构成的世界里,时间深植在我们的意识中,但我们却看不到、听不到、闻不到也摸不到,几乎对它一无所知。在智慧的人类对时间的认知过程中,时间留下了太多谜团:它真的会流动吗?如果失去记忆,我们还能感受时间的变化吗?我们有可能回到过去,改变历史吗?
日日、月月、年年,时时、分分、秒秒,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时间的控制到记忆的持久,从时空旅行到宇宙大爆炸之前,从生命、宇宙和万物*终的命运到时间的虚幻和现实,全视角多方位解读时间,讲述和时间有关的历史与科学故事。
序 说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引言 时间到底是什么?
第一章 洞穴里的秘密
这座5000多年前的古墓的魅力在于特定的时间所见的景物:每年冬至这一天,早上第一缕阳光就会从墓穴上方的小开口直射进来,阴暗的墓室会变得明亮温暖。这是巧合还是精心计算?它有什么样的意义?太阳每日的起落,月亮每月的圆缺,四季轮回的转换——这是自然时钟的提示。
第二章 突然损失了十一天
历书改革了,1582年10月4日的第二天变成了10月15日。有些人很痛苦,突然觉得“少了”10天,商人和银行也发愁不知道怎么计算利率。英国在1752年9月2日也采用了新历法,因此第二天变成了9月14日,老百姓很不高兴“损失”了日子,伦敦和布里斯托都发生暴动,抗议者嘶吼:“把十一天还给我们。”
第三章 切割时间的人
日晷很快成为不可或缺的物品,它让人可以从容地安排一天的行程。但也并非每个人都喜欢它。“愿天神惩罚第一个发现如何切割每个钟头的人,”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在公元前2世纪呼喊,“也惩罚那个在此地建造日晷的人,他用卑劣的方法把我一整天的时间乱切乱劈成好多段!”
第四章 被时间控制的世界
时间正张牙舞爪悄然潜行:我们拿的是月薪日酬,电信公司按分钟收费,广告费照秒计算……想在最短的时间安排最多的活动,让我们成为当下的囚徒,我们活在时间饥荒中。几世纪之前的人不怎么在乎“分”,完全不在意“秒”。过去一千年来,我们和时间互动的方式变动剧烈。
第五章 记忆的持久度
现代的神经科学家一般不会把记忆称为器官,而是称为过程,或很多过程的组合。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记忆系统有多复杂和多元。我们能够穿越时间投射心里的想法,在脑海中提出和过去和关的影像,也会想象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科学家把这种卓越的能力称为心智时光旅行。
第六章 寻找时间之箭
“顺序”或许只有一瞬间,熵永远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肉体无可避免地让步了,或许最后文明也会投降。所有的变化和时间之箭都指向腐坏的方向,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时间的“流动”不存在,世上也没有不断前进的“现在”。“流动的时间”只是人类意识不知用什么方法创造的幻觉。
第七章 时间、重力和黑洞的想象
如果航天员掉到黑洞里,在远方的观测者会看到她的腕表变得越来越慢,快要碰到事件视界时,时间就完全停止了。从航天员的角度看,当她掉入黑洞很有可能马上就要惨死时,时间仍如常移动。但对在黑洞外观测的人来说,她会永远留在事件视界上,冻结在时间里。
第八章 跟着小说去旅行
在物理学界有一条界线,一边是“疯狂但还合理”,一边则是“疯狂得不得了”。黑洞属于前者,而时光旅行则是后者。时光旅行对每一个人都充满吸引力,也是科幻小说作家最喜欢的主题,小说中有大胆的科学家,有奇妙的时光机器,还有“如果……会怎么样”的精彩故事。
第九章 世界几岁了?
奥古斯丁钻研圣经,算到了公元前5500年;圣毕德尊者算到公元前5199年。开普勒、牛顿和马丁·路德推测为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993年。爱尔兰主教阿瑟推论出世界于公元前4004年10月22日星期六晚上六点钟诞生。法国科学家布封测算地球已经74832岁了……
第十章 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故事
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模型一定能列入20世纪科学界最伟大的成就榜单。透过这个模型,我们离宇宙开端就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有趣的不是大爆炸之后短短不到一秒的时间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能不能让时钟倒转,一路回到“零时”,最后跨出很大的一步:“在那之前,是什么样子的呢?”
第十一章 生命、宇宙和万物最终的命运
宗教经书早已出现预言,不同地区不同文明都充满了各自时代特色的预言。预测未来算是一种新近出现的休闲运动,网络上随便一找就可以找到很多,有负面的,也有乐观的。文明的崩溃向来是大家喜欢的主题,从圣经到核弹,再到全球气候改变,我们总能找到方法来想象人类的灭亡。
第十二章 最后,哲学家说……
所有过去和未来的你都跟现在正在读这本书的你一样真实,曾经活过的人现在仍然“活着”,恺撒活着,希特勒活着,斯大林活着。“现在,他比我早一步离开这个古怪的世界,”爱因斯坦如此描述好友的去世,“这不代表什么。我们是有信念的物理学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差别只是挥之不去的幻觉。”
“把 11 天还给我们!”
为了追上格里历,英国和殖民地必须减掉 11 天;天主教国家在教皇格里高利改革时加了 10 天,另外还有一天则是因为这些国家把 1700 年标成闰年,而英国仍采用儒略历,这一年就不是闰年。因此,1752 年 9月 2 日过后,就变成 9 月 14 日。从那时候起,新年的开始也从 3 月 25日改成 1 月 1 日。同样,老百姓很不高兴“损失”了日子,伦敦和布里
斯托都发生暴动,抗议者嘶吼:“把 11 天还给我们!”
东正教会也拒绝改革。到了今天,东正教徒庆祝复活节的日子仍和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不一样。然而,很多东正教国家到了 20 世纪初,为了民事便利,也采用格里历。俄罗斯在 1918 年的革命后开始实行;1949年后,中国也开始采用格里历。
我们无法确定人类文明是否能够再延续一千年(正如洋基铁捕贝拉所说:“要预言很难,预测未来更难。”这话应该带有讽刺的意思),但如果到了公元 31 世纪,仍有人要观赏晚间脱口秀,那时候的戴维·赖特曼还可以把支票簿的老笑话再拿出来讲一次。如果那时继续用历书,我打赌还是格里历。事实上,如果格里历的寿命比赋予其生命的宗教更长久,我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等到最后的教宗都被人遗忘了,格里历应该还在。
鸟儿、大脑和早餐
很有意思的是,动物懂得心智时光旅行的证据并非来自大猿,而是一种叫作灌丛鸦的鸟儿。灌丛鸦习惯把食物藏在很多地方,之后再拿出来。此外,它们还能分辨藏起食物后到底过了多久:会先找出最近贮藏的虫子,而不是坚果,因为新鲜的虫子比较美味;但如果虫子放了太久,它们就会改选坚果,看来它们知道虫子已经变得不新鲜了。
在一次非常有趣的灌丛鸦实验中,心理学家克莱顿和同事准备了两个隔间,每隔一天就交换灌丛鸦的住所;在其中一个隔间,灌丛鸦每天都会吃到“早餐”,在另一间就没有。然后研究人员会在傍晚随机喂食,地点在鸟儿可以任意进出两个隔间的地方。灌丛鸦立刻把多余的食物贮 藏起来,而且它们喜欢藏在“不供应早餐”的隔间里。在贮藏食物时灌丛鸦并不觉得饿,所以研究人员主张,它们真的预料到第二天早上会觉得肚子饿。目前任职于剑桥大学的克莱顿觉得其中的含义很清楚:灌丛鸦“不论目前的动机为何,都能自发地规划明日,从而撼摇了原本这只属于人类的能力的想法”。(她的小组也观察到另一个很有趣的行为:灌丛鸦似乎能记住自己在藏食物时旁边是否有其他的鸟儿看到。如果被看到了,灌丛鸦稍后会回来把食物移到其他地方。此外,偷过食物的鸟儿这种反应会特别强烈,或许这就说明了“做过贼的才懂抓贼”。)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