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35061
上编 本土化的中国伊斯兰教
从外来侨民到本土国民
——回族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的历程
从《天方典礼》中的“以儒诠经”思想看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本土化
从《清真指南》看伊斯兰教的人道思想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和平之路
伊斯兰教的土文化观:珍惜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的历史见证:门宦、拱北、道堂、麻扎
西道堂: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特色的实践者
中国伊斯兰教门宦现状调查报告
中编 回族社会文化教育与现代人物
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的理论探索
回族穆斯林社会行进中的困惑
弘扬正道,励志成才
——写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成立60周年
中国回族伊斯兰教育的三次创新
一项振兴中国伊斯兰教育的基础工程
——全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统编教材编写纪实
丝绸之路上的甘肃回族
爱国爱教:达浦生阿訇一生的追求
弘“古兰”大义,扬正道精神——怀念林松先生
人生中总要做些实事——怀念宛耀宾先生
弘扬正道是一生的追求——敏生光教长印象
下编 伊斯兰热点问题观察与思考
正确认识我国伊斯兰教是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础
关于当前我国伊斯兰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带一路”建设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
伊斯兰世界正义宣言:扬正道精神,促人类和平
去政治化的中亚伊斯兰复兴
伊斯兰教纯属“躺着中枪”
附 篇
让特色成为临夏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专访临夏籍回族学者高占福教授
北京穆斯林学者谈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和平之路”
中国将培养伊斯兰教经学博士
临夏籍著名学者高占福学术观点上榜《中国民族报》2013年十大宗教学观点
2015年《中国民族报》十大宗教学观点(节选)
2016年《中国民族报》十大宗教学观点(节选)
临夏,我心中永远的记忆
我心中一面高扬的旗帜——我与《回族研究》的20年
执着的收获:一位河州回族文化人的追求——《周梦诗文学作品集》序
后记
前言:尊重和理解伊斯兰文明
文明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财富。当今世界,伊斯兰问题引起世人高度关注。强势的西方学术界和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媒体利用IS这个打着“伊斯兰”旗号、依附于宗教的怪胎和伊斯兰世界发生的激烈动荡,以及席卷欧洲的难民潮,对伊斯兰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曲解和攻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伊斯兰文明的误读。西方利用其无所不在的话语霸权,将宗教文明的差异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同宗教信奉者之间的隔阂。西方极力宣扬自身文明的普世性,鼓吹伊斯兰教问题的严重性,把政治问题混淆成宗教问题,使人们对伊斯兰文明的本质、主张和行为真假难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西方国家的舆论尤其是新闻报道里,宗教极端、穆斯林、恐怖主义似乎成了同义语,进而恐怖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也几乎成为伊斯兰的专用名词。
伊斯兰世界为了应对西方的各种诋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伊斯兰文明倡导和平、坚持中道、反对极端等层面,阐释伊斯兰教正信正行、远离极端、维护人类和平的精神宗旨。伊斯兰文明的核心认识观是:尽管人类具有种族、肤色和语言等差异,但各种信仰都主张凭借智慧和善言传播伦理美德,都主张摒弃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实现和平、和睦、诚信,并尊重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及权利。在自由和安宁的基础上建立各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所有宗教和文明为之奋斗的最大目标。一种宗教的存在,就是一种文明的存在;宗教的不同状态造就不同的文明,一种文明绝不能控制另一种文明。作为文明组成部分之一的宗教,更不能试图互相制服。要尊重和理解各宗教的历史,积极看待和研究各宗教的存在。
伊斯兰文明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有过杰出的贡献。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撰文指出: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其黄金时代……几乎所有领域的关键进展都是穆斯林在这个时期取得的。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之所以眼光能看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