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883743
考证翔实,文献可靠,以专业学者严谨的学术风范,写作通达易读的普及读本,拨开中国民间社会由来已久的信仰迷雾,理性而清晰地了解传说中的各位中国女神。
王母娘娘、妈祖、碧霞元君、魏华存、后土娘娘等,这些中国传说里的女神,也包含在道教神仙体系之内。有关她们的信仰是怎样形成和流变的?信众群体是什么情况?这些女性神祇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本书选取几位有代表性的女性神祇,对道教女神信仰进行初步的介绍和梳理。
目录
一 总论
1 墉城集仙:道教女仙的概述……3
2 女神崇拜:神 信仰的演变……12
3 贵柔守雌:道教对女性的尊重……19
二 统御女仙
——西王母
1 早期形象:从半人半兽到美艳绝伦……27
2 聚炁而生:西王母的道教化历程……37
3 民间活动:以北京、泾川两地的庙会习俗为例……4
三 大地之母
——后土娘娘
1 性别转型:后土神的形象嬗变……56
2 由俗入道:后土神的角色转型……65
3 源远流长:后土地的祭祀活动……73
四 南岳夫人
——魏华存
1 一心向道:魏华存的人生轨迹……81
2 上清宗师:魏华存与道教的不解之缘……85
3 不绝如缕:魏夫人信仰对民间的影响……95
4 麻姑献寿:麻姑的神迹及其与魏华存的关系……99
五 泰山女神
——碧霞元君
1 历史渊源:碧霞元君的身世来历与敕封缘由……110
2 护世济民:碧霞元君信仰的道教色彩……115
3 官民共祀:碧霞元君的信仰情况……121
4 左膀右臂:碧霞元君的辅佐女真……131
六 海上女神
——天妃妈祖
1 身世之谜:妈祖家世背景及其成神原因……137
2 封号变迁:妈祖地位的提升与皇室的崇信……146
3 声名远扬:妈祖信仰在世俗社会的传播……151
小知识目录
《真灵位业图》……23
三 清……79
魏夫之名……106
上 清 派……106
清 微 派……107
宛陵洞天……107
天妃妈祖的下属……156
2 女神崇拜: 神信仰的演变
女神信仰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对女性的崇拜心理,这一信仰的具体表现就是母系社会的产生。母系社会是“以女为尊”的时代,人们按照母系血统来沿袭后代和继承财产。此时期的原始人震惊于女性延续后代的能力,认为这是一种神力,因而他们对女性的“生殖器官”非常尊重,这也让女性在原始社会的地位居高不下。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经常忍饥挨饿,但随着原始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的出现,这种情况渐渐改变。发现植物种植与动物蓄养的女性, 随之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此时已经产生了女神的信仰,这种信仰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女性的崇拜,而是对于女性这一群体而言的。因此,笔者认为原始社会对女性的崇拜影响了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的女性角色。
嫘祖是神话故事中的女性代表人之一。有关嫘祖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传闻嫘祖还未嫁给黄帝之时,她已是西陵氏部落的首脑, 由于嫘祖有着建造屋棚的高超技艺,所以得到了西陵氏部落群众的一致拥护。她嫁给黄帝之后,并未将自己视为黄帝的“附属品”,反而由于她在制作衣服冠履方面所表现出的极高天分,成为黄帝的得力助手。此后,她又偶然获得了养蚕制丝的技艺,做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件衣服。这一创举促使她成为部落的“栋梁”,让她声名远扬。也因为她为部落以及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所以后世尊称她为“蚕神”或者“先蚕圣母”。神话故事中并未明确说嫘祖是“神”,人们只知道她发明了养蚕技术,
但并未将其神化,视其为神祇。直至后世道教类书《云笈七签》中才明确提及了嫘祖被世人晋升为神的事迹,如云:“元妃嫘祖死于道,帝祭之以为祖神。”[1] 嫘祖同黄帝一同被视为“祖神”,即人类文化的始祖。由此亦可知, 嫘祖获得华夏始祖的美誉,未必仅仅是因为她是黄帝的妻子,更是由于她发明了养蚕的技术,福泽后人。嫘祖的神话故事深受原始社会中人们对女性崇拜的影响,女性同男性一样可以作为部落首领,能够提高部落的生产力,为部落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巫”是原始宗教的产物,是对专门与鬼神沟通的“通灵人”的称呼。严格来说,人们将能够与鬼神沟通的女性通灵人称为“巫”,
将男性“通灵人”称为“觋”。古人将巫觋视为沟通天地鬼神的“媒介”, 他们之所以能担此重任,乃是由于他们的特殊体质能够“请神附身”
或者“灵魂出窍”。在普通民众心中,巫觋就是“神”的“代言人”, 他们是存在于世间的、替神传达指令的“人间神”。因而,古代的觋多为当时的王,即便不是王,也是受人尊重的群体。人们相信“巫觋” 的所作所为是遵循“神”的旨意,所以,人们普遍对他们怀有极高的崇敬之情。我们可以将这种崇敬之情,视为人们对于“神”的狂热崇拜。
那么“巫”和女神崇拜有什么关系呢?
《说文解字》训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1] 换言之,巫一般是通过舞蹈的方式与神进行沟通,神灵会通过舞蹈的“巫”下降到人间,以此完成巫作为神代言人的活动。那么巫与“神” 沟通什么呢?一般来说,巫的职能是借助“神”的力量为人“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消灾解惑、占卜未来等。此外,“巫”还有祈求降雨、治病救人的能力。巫的出现,乃是源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自我本体的“无知”。人们将自己知识水平内无法解释的巫的行为称为“神技”,并且认为巫具有掌控人类生活的能力。由于以上假设,
促使人们产生了对于“神”的敬畏与崇敬之感。至此,他们开始虔诚地祈求“神”的庇护,恳求巫觋来代替他们向“神”沟通,希望借助“神”
力来趋利避害。从本质上说,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巫觋的发展过程应该是一致的,即巫觋的形成是促进原始宗教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原始宗教又经常被认为是早期道教的“源头”,道教的发展深受原始宗教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说巫觋文化对道教的产生有着直接影响。此外,道教中的许多科法仪式,都带有巫觋舞蹈时的身影。
有鉴于此,民间许多“灵验”的女巫也最终被视为道教女神。例如,
天妃妈祖,生前就是当地十分有名的女巫。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还可以窥见古代女巫传承和延续的状况。女巫在秦汉及以前是社会的主流, 秦汉以降,开始衰落,但是我们并不能肯定这种文化现象已经消失。而天妃妈祖生前为女巫这件事,就可以告诉我们直至宋代依旧有女巫的存在。由女巫变为女性神祇的这类人,大部分都具有极高的修道天赋,并通过自己的勤恳修炼以及“天神”指点而最终羽化飞升,位列仙班。
这类女仙是由人间修炼而成的女性,那么她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修炼自身并领悟道教真谛而成为神仙的呢?或许要追溯到秦汉之前的女巫、女方士等人,以及早期道教中的女祭酒和女性修道者。不过,
彼时期女性修炼成仙的方式多为男女同修,乃系早期道教的“合气” 之术。“男女合气”的目的并不是贪图闺房之乐,而是一种极为严肃、正式的宗教仪式,其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取两性的快感,而是希图借此方式凝神炼气、修炼成仙。《女青鬼律》载:“天师曰:天下男女,
见善戒之文,不能从用,唯欲从其所欲,教人行非,走作口舌,专作鬼教……见吾鬼律新故科文,皆可从用。三五七九之日,慎行生炁。子依吾图局,不犯三炁。如可仙,化民一千。不知道父母真名,故为俗人。道士虽知黄书契令,不知二十四神人,故为伪人。道极数讫,
天有三五,子自不知,何得言道不神?子不知道,何得言炁不明?百闻不如一见,子何不自改心易肠,入吾生炁,得为真人,太平之日飞举上天。”[1] 这段文字最后言及“飞举上天”,将道门“合气”的目的明确表达出来。
但由于此种修炼方式受到了儒家与佛教的抨击,因而在魏晋以降, 女性的修炼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当时所修炼的“合气之术”转变为注重个人清修的“存思存想”。道教史中,有关“存思存想”最为知名的女道士莫过于上清派的创始人魏华存了。魏华存,即道教南岳魏夫人的全名,历史上实有其人,为道门公认的女性神祇。由于魏华存修道成仙的“成功案例”,魏晋以后的女性修道群体人数逐渐增多,修行人数至唐代达到巅峰。人们相信,自身通过勤勉修炼可以成为神仙的一员,并根据得道之人的传记总结出“修炼要经受神仙指点”的经验。故而修道之人对早期的神仙都极其崇信。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整理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