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57789
上册目录
总类卷……分卷主编 丛玲玲
, 特载……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
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之六《扎实推进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李长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 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云山《以崇高文化理想和艺术追求推动我国文艺繁荣发展》】……
文件·文献……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演出经纪人员管理办法》】……
《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
(文产发〔2012〕17号)……
专题……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坚定不移走与人民相结合的文艺道路 ——在
中国文联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上
的讲话》】……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
【为人民放歌——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70周年研讨会”】……
【中国文联举办“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系列活动”】……, 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统一思想、奋发有为,圆满完成国有文艺院
团体制改革任务 ——在全国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
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开创国有文艺院团
发展新局面 —— 在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经验总结交流视频
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
【观点】全国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编 / 张明亮等……
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 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
【概况】……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为时代立传 为人民放歌——在2012年全国
优秀剧目展演艺术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文章《注重艺术本体创造 深刻反映时代
精神——在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艺术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坚持正确创作导向 大力推动艺术创新 ——在
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音乐舞蹈杂技)艺术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艺术创作座谈会】……
【国家艺术院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暨2012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
剧目展演表彰会】……
【观点】2012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研讨会发言摘要 / 仲呈祥等……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授牌仪式】……
【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名单】……
【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名单】……
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表彰会】……
【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名单】……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优秀作品奉献人民 保留剧目铸就丰碑
——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表彰会上的讲话》】……
【观点】传承传统、创造艺术的正能量——有感于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
剧目大奖评选 / 吴新斌……
纪事……
【2012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
【2012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
【《视听表演北京条约》】……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2012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推广交易会】……
【2012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 【第14届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颁奖典礼暨第六届当代文艺论坛】……
【第四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
【2012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
【国家大剧院五周年院庆】……
大事记……
艺术学卷……分卷主编 孙晓霞
, 年度述评……
2011年—2012年艺术学研究综述 / 李心峰 孙晓霞……
2011年—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综述 / 王永健……
专题……
艺术学学科升级……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谋划学科建设蓝图 求索艺术发展大计
——
在艺术学学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观点】艺术学升格为门类背景下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仲呈祥……
【观点】艺术门类的独立与学科规划问题 / 曹意强……
【观点】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的思考 / 李心峰……
【观点】艺术学有“门”的九大连锁效应 / 王一川……
【观点】文化视野中的艺术学门类建构思考 / 周 星……
【观点】增强文化自觉,推进学科建设——艺术学学科建设座谈会
专家发言摘录……
《中国艺术学大系》……
【概述】……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文章《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
——〈中国艺术学大系〉总序》】……
【书目介绍】……
研究成果……
艺术学学科建设……
【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的设置】 / 凌继尧……
【艺术学理论的使命与地位】 / 王廷信……
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胜利召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中国梦”为号召,开启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
2012年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国文化艺术发展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012年,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艺术思想活跃,艺术发展势头强劲,艺术创作繁荣。艺术学理论研究、戏曲、话剧、音乐、美术、舞蹈、曲艺、艺术设计等领域有许多可以载入史册的学术成果、作品、演出、活动和艺术家。为了继续全面反映全国艺术发展状况,对艺术各门类学科发展做出评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地反映我国艺术创作的成果,显示我国不同艺术门类所取得的实绩和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沿用2011年的年鉴体例编辑了《中国艺术年鉴·2012年卷》,即:反映本年度我国各艺术门类、各艺术工作领域的实际情况及所取得的成就,本着客观纪录与学术评述相结合、全面反映与重点突出相协调、活动情况与反响评价相兼顾的编辑思路,侧重艺术创作,立足学术考量,以文化强国的艺术发展要求与艺术本体规律为辑选标准,纪录和凸显那些符合艺术规律、对艺术创作健康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和借鉴价值的优秀作品和工作实践。
本年鉴按照惯用的艺术分类方式并结合年鉴编辑体例,分为总类、艺术学、戏曲、话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魔术、电影、电视、美术、工艺美术、摄影、书法·篆刻、设计、索引16个分卷。与《中国艺术年鉴·2011年卷》相比,原独立的动画卷并入电影、电视卷中,新增加了艺术学卷、设计卷。
本年鉴分为四级条目,依次为:卷目——栏目——类目——条目。条目为基本信息单元,以【】标示。
各卷目下设栏目,依次为:“年度述评”、“文件·文献”、“专题”、“作品”、“纪事”。
“年度述评”,以专论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年度艺术发展的诸多方面做出视野开阔、立体丰富、严谨深入的现状评价、经验总结和趋势前瞻。
“文件·文献”,辑录年度内文化艺术主管部门和艺术团体发布的与艺术工作相关的法规、规划、公告、通知等文件。
“专题”,就年度中的重要艺术活动、事件、热点、话题,辑选与此相关的媒体报道、采访、评论文章,对其进行全面展现。
“作品”,辑录年度内各艺术门类有影响的新作或佳作。
“纪事”,简要纪录年度内艺术展演、评比、会议、产业、交流等各类活动信息。
各栏目下设类目,类目是若干相关条目的归类总称,根据各卷、各栏目所载条目的具体情况设置。
本年鉴实行分卷主编制。稿件含约稿和摘录两类,摘录稿件涉及讲话、文件、报道、评论、论文等文体。年鉴纪事所录信息均从全国主要报纸期刊、公开出版物及网站收集而来,并按本年鉴的表述规范加以编辑整理。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年鉴》编辑部
2014年7月5日
◎李心峰 孙晓霞
一、引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年鉴》编辑部编《中国艺术年鉴》2011年卷已于2013年5月出版。在编撰《中国艺术年鉴》2012年卷时,许多专家纷纷建议,作为一部“简明立体地呈现年度艺术发展整体状况与全局轮廓,提供一个体例清晰、叙述简洁、文体平实、查阅便利的艺术信息、资料文集”,应该增设“艺术学卷”,提供有关艺术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内容。因此,《中国艺术年鉴》自2012年卷开始,设立“艺术学卷”。
《中国艺术年鉴》2012年卷中的《艺术学卷》所收录资料的范围,拟涵盖2011年和2012年两个年度。这主要是出于如下两点考虑:首先,是为了弥补2011年卷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未及设立“艺术学卷”的缺憾;其次,也是更为主要的原因, 2011年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该年年初,艺术学在其学科发展的历程中实现了一次带有根本意义的历史性跨越,从以往从属于“文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升格为“艺术学门类学科”。可以说,2011年,是新时期我国艺术学发展过程中应该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年,而2012年,艺术学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上一年度艺术学思考与探讨的延续。因此,我们在编撰《中国艺术年鉴》(2012)卷中的“艺术学卷”时,在取材范围上与本年度其他各分卷相比做了变通,即突破“2012年卷”这一年度时间的限定,以2011年和2012年两个年度为对象,以使我们对艺术学自2011年年初实现升门目标以来的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学科发展情况有一个概要而系统的把握。
二、“升门前”的中国当代艺术学回顾
艺术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文化形态。尤其是在人类现代文化体系中,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愈益变得重要。人们愈益清晰地认识到,以人类的艺术活动的系统整体作为一个专有的对象领域而建立艺术学,是不容回避、必须提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议事日程的伟大事业。然而,尽管有关艺术的理论思考、学术研究自人类艺术发生并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艺术自觉意识以来即已存在和延续,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提出来,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其历史也并不长, 19世纪末才由德国学者康拉德·费德勒最初提出应将有关艺术研究的学科从美学中独立出来,经过玛克斯·狄索瓦(又译德索)等人倡导“一般艺术学”运动、提出兼顾“一般艺术学”与“特殊艺术学”的学科体系架构,艺术学才从近代以来附着于美学的、旧的学科格局中脱颖而出。
在我国,作为一门学科的艺术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风东渐”,中国的思想文化开始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现代的艺术概念、艺术观念和艺术体系,也逐步由西方引入我国,形成了与我国古典艺术观念、艺术体系、艺术思想迥然有别的现代艺术理论形态。这为作为一门学科的“艺术学”引进我国学术领域,奠定了基础。从这时开始到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中国艺术学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期来叙述。
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新中国成立,是艺术学被引进到我国学术领域并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时期。这可以视为中国20世纪艺术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俞寄凡译的日本黑田鹏信的《艺术学纲要》,让国人了解到世界上尚有一个被称为“艺术学”的学科。而由中国学者正式发表的文章著述中最早使用“艺术学”并对这一学科名称的产生、它与美学的关系等有所阐述的文献,比较早的是滕固的《艺术学上所见的文化之起源》 、《艺术与科学》 等论文。此后,宗白华1926—1928年间曾留下《艺术学》的讲稿 ;张泽厚1933年出版了《艺术学大纲》 ;马采在20世纪40年代初曾写出一组六篇“艺术学散论”的论文 ,等等。总体来说,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艺术理论已经形成,艺术学也被介绍到我国的学林艺苑,并已出现了最初一批宝贵的研究成果。但是,当时的艺术学并没有得到学术机构和体制、机制上的保障,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它的生长与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
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是我国艺术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新时期之前和新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成立了一批专业艺术院校和综合艺术院校,如中央美院、中央音乐学院,后来陆续成立了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工艺美院等,号称“八大艺术院校”。各省、市、自治区也成立了一批专业艺术院校和综合艺术院校。文化部系统相继成立了中国戏曲研究院、民族美术研究所、中国音乐研究所等专业艺术研究机构。这些专业艺术院校、综合艺术院校与艺术科研机构的成立,为新中国的艺术教育与艺术科研提供了起码的硬件条件。对此,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评价。
毋庸讳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7年,我国的艺术科学研究还完全没有走上正轨,更谈不上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当时完全缺乏艺术学的学科自觉。有关艺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或者被置于笼统含混的所谓“文艺理论”、“文艺学”中,或者被包括在“美学”之中,而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般艺术学”意义上的学术探讨更是无从谈起,甚至连“艺术学”这一学科名称也很少被提及。这一时期出版的唯一一部《艺术概论》高校教材,还是一部译著,著者为前苏联学者涅陀希文。 就是说,这一时期,我们连一部由我国学者自己编著的《艺术概论》高校教材都没有。“文化大革命”十年,更是让艺术学科的研究遭受重创,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局面要想得到根本的改观,只能在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才有可能实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中国历史上一个高歌猛进、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也为我国的艺术科学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在新时期30多年里,我国的艺术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现了学科发展历史上的“三级跳”。
第一级跳,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文化部正式成立“中国艺术研究院”。此前文化部下属的文学艺术研究机构“文学艺术研究院”这一临时性的名称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一正式名称所更新取代。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我国艺术科学唯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拥有十多个研究所、室,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重要的艺术门类。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文化研究所这样一些综合研究一般文化、艺术理论的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早在1978年即已成立,后改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恢复高考制度后最先招收艺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机构,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艺术学博士、硕士授予单位,是国家教育部最早批准的可以开展艺术学学科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单位之一。像中国艺术研究院这样的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的正式成立,在某种程度上为艺术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体制、机构上的有力保障。
我国于1983年建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制度,开始系统化、规范化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规划、课题评审、资助、管理等工作。早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制度开始建立的1983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制定国家“六五”时期科研规划时,便作出了将艺术学科作为“单列学科”的决定。文化部根据这一决定,经部务会议决定,会同其他一些国家机构,成立了“全国艺术学科规划领导小组”,同时设立全国艺术学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交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代管(后划转文化部科技司)。1987年9月,文化部又向全国文化系统发文,将“全国艺术学科规划领导小组”更名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这里,将“艺术学科”修正为“艺术科学”,虽只是后面一个词语的文字次序的颠倒,却颇有深意,凝聚了艺术科学领域众多专家的集体智慧。应该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极富权威性的规划、评审、资助、管理体系将“艺术学科”(后定名为“艺术科学”)作为“单列学科”,实际上是从我国艺术科研的现实实际出发,明确地意识到艺术学科(艺术科学)已不能够继续沿袭以往的做法让其附属于文学学科,而是具有其学科的独立性和广阔发展空间,从而让其自立门户。此举虽从未大张旗鼓地加以张扬和宣传,但对新时期我国艺术科学的发展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艺术学在此后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科自觉和学科发展,提供了发芽生根的土壤和宏观学科构架上的重要依据。
20世纪80年代末,艺术理论界也正式提出了“大力开展艺术学研究、尽快确立艺术学的学科地位” 的呼吁,标志着艺术研究界对于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从以往的美学与文艺学(文学学)研究框架中独立出来构建艺术学自身的学科体系的自省意识和学科自觉。这种艺术学学科独立的呼吁,是当时整个艺术学界日益觉醒、日渐明晰的学科自觉意识在理论上的反应,也满足了当时艺术学界努力为艺术科学争取独立的学科地位、开展艺术学的学科建设、推动艺术学的学科发展的迫切时代需求,引起学术界广泛共鸣。
总而言之,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艺术学科的科研机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体系中的艺术科学单列学科的设置,以及艺术学的学科自觉这一观念上的跨跃,可视为新时期我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第一级跳。以此为基础,我国的艺术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明显提速。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艺术学学科发展实现了第二级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首先,在90年代,艺术基础理论或一般艺术学、艺术的综合性理论研究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发表了不少艺术基础理论和一般艺术学研究论文,出版了一批艺术学研究著作,如《元艺术学》、《艺术文化学》、《艺术掌握论》、《艺术类型学》、《现代艺术学导论》、《中国艺术学》,等等。其次,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虽然早在1983年即已成立,但由于科研条件、科研队伍、科研资金、资助规模等均相当有限,从1983年到1991年,被立项为国家艺术科学规划的课题屈指可数,而且在仅有的几个项目中,全部是传统优势艺术门类学科的史论研究课题,如《中国戏曲通论》(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中国美术史》(王朝闻)、《中国话剧史》(葛一虹)、《戏曲艺术长河》(颜长珂、李愚)、《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一期工程)(黄翔鹏、王子初)等。这些课题的设立对于美术、音乐、戏剧戏曲这些个别艺术学科,其意义与学术价值、学术分量、学术地位毋庸置疑,而且事实证明,由于这些课题的设立,成就了新时期艺术科学研究中一批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与学术范本。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仅有的几个课题中,没有一个艺术基础理论或一般艺术学的研究课题。不过,到了1992年,全国艺术科学规划与评审、立项工作有了实质性的改观,开始走上正轨,本年度艺术科学课题评审和立项的课题不仅数量明显增多,课题涉及的范围显著扩大,课题类型也变得多样,而且出现了像《中国艺术学》、《艺术文化学》、《艺术掌握论》、《艺术类型学》等一般艺术学或艺术学综合研究的课题。在1994—2000年获得全国艺术科学规划立项的课题中,还有不少艺术基础理论、一般艺术学或艺术综合性研究课题。尤其是1997年,全国艺术科学重大课题《中华艺术通史》这一规模宏大、综合性强的艺术科学课题获得立项,成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艺术科学课题评审中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项目。第三,在20世纪90年代,艺术学发展成为一级学科,并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早在1990年发布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艺术学(学科代码0503)已被确立为文学(05)这一大的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0503),只是在这个艺术学一级学科下面所设的专业(相当于二级学科)达16种,此外还有工业造型艺术、乐器修造艺术两个专业也排列在艺术学之下。很显然,这样一个学科结构的设置虽隐含着按艺术类别划分专业目录的原则,但具体专业的设置相当杂乱,层次划分及逻辑联系不够清晰,没有形成一个简明有序合理的学科体系。到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发布了修订后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进一步明确了艺术学(0504)作为一级学科的地位(仍归之于文学[05]这一大的学科门类之下),而这一版的学科目录在艺术学的学科设置上有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重大变化,即开始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艺术学二级学科体系:
艺术学(0504)
艺术学(050401)
音乐学(050402)
美术学(050403)
设计艺术学(050404)
戏剧戏曲学(050405)
电影学(050406)
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7)
舞蹈学(050408)
这一艺术学一级学科之下共有八个艺术学二级学科。在这个二级学科体系中,第一次出现了与其他各门艺术学科相并列的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050401)”。这个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050401)在学科名称上与在它上面一个层次上的一级学科的“艺术学”(0504)的学科名称出现了重复。尽管如此,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050401)的设立,具有极其重要的学科建设意义。一方面,体现了艺术科学内部对于艺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一般的、整体的、综合性的研究的高度重视,这个领域恰恰是具有众多新的生长点、无限广阔的空间而在过去受到严重忽视的地带;另一方面,由于这一学科的设立,实际上构建起了一般艺术学与特殊艺术学互补共存的学科体系。这也使得20世纪初在世界上最早倡导“一般艺术学”的德国艺术学家狄索瓦关于一般艺术学与特殊艺术学的学科架构,真正在我国的大学学科体制上得以实现。这一学科体系的确立,对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体系与学科体制,也具有重要意义,甚至有可能在今后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艺术学科体系与学科体制建设起到一定的引领与示范作用。第四,东南大学作为我国一所著名的综合大学,于1994年6月率先成立了我国综合大学中的第一个艺术学系,张道一任系主任。艺术学系成立后,获得了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艺术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1995年,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创办《艺术学研究》丛刊,由张道一主编。出版两期后,刊名改为《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由汝信、张道一主编,1996年出版第一集。此后,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综合大学也相继成立艺术学院之类的艺术教育与艺术科研机构,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的学科发展与学科建设注入了充沛的活力。由东南大学起始的综合大学成立艺术学院、系,这在我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学科发展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宣告了艺术学科被封闭在少数一些艺术院校、艺术研究院所、仅只是少数艺术院校、艺术研究院所的专利的时代的结束,为艺术学科的发展开辟了辽阔的发展空间,更为艺术学能够在更为宏阔的学术背景下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理学、工学等学科实现有效有益的良性互动、深层对话、广泛交流、竞争发展创造了条件,非常有利于艺术学充实和加强人文内涵,提升学科的科学水平。
进入21世纪,我国的艺术学学科得到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可说实现了第三级跳。首先,在200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我国第一个艺术学一级学科单位,拥有艺术学全部8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和9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艺术学全部8个二级学科进行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此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陆续被确定为艺术学一级学科单位,拥有艺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些艺术学一级学科单位、艺术学博士点、硕士点的规模化建设,为艺术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满足社会对艺术学人才的需求、推动艺术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21世纪以来,全国性的艺术学学科建设研讨会、艺术学学术研讨会频繁举办。如由上海大学、东南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西大学等高校举办的全国艺术学学术研讨会举办6届,取得了丰硕成果。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高校也举办过有关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研讨会,对艺术学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这些高水平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有力促进了艺术学的学科定位意识,推动了艺术学的学科发展。再次,21世纪以来,有关艺术学研究的丛刊、论丛纷纷推出。如上海大学与东南大学主办《艺术学》丛刊,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主办《艺术学研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主办《艺术学界》等等。此外,还有一些艺术学丛书陆续问世。第四,于1997年立项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李希凡总主编十四卷本《中华艺术通史》出版。这部集中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及部分高校、艺术院校、科研机构数十位专家学者、耗时十年以上的大型艺术科学集体攻关课题终于告竣。这是一部真正按照“通史”的写法,对整个中华艺术的发生、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总结概括的综合的艺术史巨著。正如总主编李希凡在《中华艺术通史·总序》中所说:“《中华艺术通史》的编撰,是论述自远古以来随着社会生活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华艺术生成演变的全过程,它是一部囊括中国传统主要艺术门类的综合的大型艺术通史。” 《中华艺术通史》是新世纪问世的艺术科学的最重要的成果,也是一项标志性的成果,将新时期以来我国艺术科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除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之外,21世纪以来在艺术科学研究领域,还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不仅数量上有显著的增多,在探索的深度广度、视野的扩大、视角的创新等等方面,也均有所推进。第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的评审、立项工作,在21世纪以来的“十五”、“十一五”期间,更是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十五”期间,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共评审立项292项课题,比“九五”期间的104项增长180.77%;“十五”课题的平均资助力度比“九五”期间也有了成倍增长。“十五”期间最后一次艺术学项目评审时,全国申报的艺术学项目课题的数量首次超过1000项。 而到了2008年,全国申报的艺术学项目课题的数量则超过了1500项,正式立项的各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则上升到90多项。且参加申报和获得立项的单位中,来自全国普通高校、综合大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使艺术学项目的评审更具有全国性、广泛性。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的课题评审外,在教育部的重大招标课题中,也相继出现了艺术学的招标项目,等等,标志着艺术学项目的评审立项渠道的多元化。
总之,艺术学在新时期30多年时间里,出色地实现了三级跳,其发展和扩张的速度很快,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修订《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形成由8个二级学科构成的艺术学一级学科体系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艺术学界同人愈益深切地认识到一个制约我国艺术学进一步发展的根本瓶颈;我国的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节点。这一根本瓶颈与历史节点,指的是在上述学科、专业目录中,艺术学依旧从属于文学这一大的学科门类,仅只是与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相并列的文学门类中的四个一级学科之一,仍未能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学科门类。为了让艺术学科真正获得作为一个独立学科门类的学科地位,开拓其应有的发展空间,打破上述根本瓶颈,突破这一历史节点,实现艺术学由一级学科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