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22906
◆文笔犀利幽默
幽默是士承东林的基因,搞笑是士承东林的拿手好戏。本书通俗白话,野史正说,能让你在捧腹大笑时获得历史知识。
◆内容翔实准确
*高校历史研究生出身的士承东林,亲历数十处唐朝遗迹,查阅了上万种唐史资料,力图为读者寻找到*真实可靠的唐史材料。
◆观点新颖独到
作者对元和中兴的评价,对黄巢起义的评价,往往出乎意料。他认为:历史中很多奸邪小人,他们并不是天生的,而只是大多出身低贱,在残酷的命运的驱赶下,不得不走上一条特殊而扭曲的人生旅途。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从隋炀帝杨广开始写起,一直写到唐朝灭亡,总共三百余年的历史。全套书共七卷,分两部出版。*部包括前四卷,从隋亡唐兴写起,一直写到安史之乱结束;第二部包括后三卷,从潘镇割据始,至朱温代唐自立止。
本卷以官方正史为基础,野史论文为补充,以年代和主要人物为主线,继续延用前五卷小说、单口相声的叙述形式,对元和四年至光启四年这段时期的唐朝历史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对大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阐释和评价,把枯燥的历史写得妙趣横生。
第一章 来自敌营的援手 / 1
第二章 别有用意 / 14
第三章 必克淮西! / 35
第四章 戛然而止 / 62
第五章 新的死斗 / 79
第六章 领悟 / 95
第七章 一网打尽 / 113
第八章 会昌中兴 / 134
第九章 大智若愚 / 159
第十章 峰回路转 / 187
第十一章 刀兵四起 / 200
第十二章 小卒的力量 / 226
第十三章 再决雌雄 / 248
第十四章 乱世之人 / 271
第十五章 黄巢来了 / 294
第十六章 最光荣的时刻 / 320
第十七章 终于登场了 / 339
第十八章 巅峰较量 / 364
第十九章 纠葛 / 375
第二十章 除恶务尽 / 387
第九章 大智若愚
李炎改名后的那十二天可以称得上晚唐历史上最神秘莫测的十二天。因为一场场不为人知的阴谋在此期间轮番上演,而我们能看到的仅是几个结果,其过程基本上被完全掩盖了。
第一个重要的结果当然是李炎驾崩。我们说过了。他才三十出头人就早早没了,不能不说是英年早逝。当然,是身体有病,最终病死的;还是服食丹药过量,中毒身亡;抑或是宦官们为重夺大权,谋杀了他——除了当事人之外,其他人对此都一无所知。
第二个重要的结果是太监势力又卷土重来了。因为李炎在察觉到自己病重后,找了几个道士做什么“换骨”之术。正如我们印象中的那样,道教的术法很多都是神神秘秘的。这个“换骨”之术也是一样,具体到怎么换,换谁的,都不得而知。只知道为了保密,李炎从会昌六年的正月起就不再上朝了,他也不见宰相,其中包括与他最为亲密的李德裕。
工作不做了,但生活总得继续吧。于是太监的机会再次来临了。他们通过吃喝拉撒等日常事务逐渐掌控了皇帝的生活,并在皇帝不省人事后的第一时间把握住了彻底翻盘的机会——新皇帝登基的机会。
李炎虽然走得早,但留下的儿子可不少,总计有五位,且年龄都不大。而估计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李炎在位期间一直没有册立太子。
那么立哪个皇子为新一任的皇帝呢?几个宦官大佬就此事展开了紧急磋商。
这些孩子都年幼,都相对比较好控制,所以有人提出不如就立皇长子杞王李峻吧,毕竟皇帝也没有立过皇后,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来,大臣们很难提出反对意见。
“你还打算被大臣们继续牵着鼻子走吗?现在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怕什么?笨蛋!”
就是这一句话,让另一个太监灵光一闪,他当即提出,立不立长子不必要,必要的是立一个智商比较低下,很难和大臣们想到一起的新皇帝。
左军中尉马元贽和内侍宦官仇公武当场就笑了。这提醒了他们,他们一瞬间就意识到谁该做新皇帝了。因为傻子刚好有一个现成的,不是吗?
会昌六年(846 年)三月二十日,宫中突然传出了一道所谓的皇帝诏书,不,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丢出了一个炸药包,因为在这份宣布皇位继承人人选的诏书中,太监们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废除李炎诸子的皇位继承权,立素来贤德的光王李怡为皇太叔,并帮他更名为李忱。
这下大家都愤怒了,全部觉察到了太监们赤裸裸的险恶用心,因为众所周知,那个所谓贤德的光王李怡,是个傻子!
一个傻子
李忱是个长得很直接的人。
这是见过光王殿下的人一致的评价。
当然了,这是比较客气的说法,意思大概是非常笨的样子。而如果说得露骨些,大部分的人会选择用另一个词——低能儿。
李忱的智商是否能达到同龄人的正常水平,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个问题,但实际上根本就无所谓,作为唐宪宗李纯从谋反的藩镇节度使(李锜)处纳入宫内的女人所生出来的孩子,李忱似乎打出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皇位无缘,无论他的智商如何。
事实上,后来局势的进展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在当时的朝廷里,不爱说话的李忱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作为皇帝戏弄与嘲笑的对象。从唐文宗李昂到唐武宗李炎都是捉弄这位皇叔的“骨灰级玩家”,论辈分,李忱是文宗、武宗的叔叔,但论年龄他却比唐文宗李昂还要小一岁。比如李忱称帝前最为著名的绰号“光叔”就是李昂给起的,而李炎由于性格的原因更是对这位叔叔不甚礼遇,经常问一些令光王难堪的问题,来逼他说话取乐。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李忱对于这种被当作小丑的生活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反抗。当然,大家也表示理解,到底这是一个傻子嘛。
所以,在李炎死后,有太监一说到“傻”字,众太监的脑海里就立时浮现出了光叔忠厚老实、憨态可掬的标准形象。于是,太监们一拍即合,就他了!
光叔由此光荣入选,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会昌六年(846 年)三月二十六日,三十七岁的光叔蹒跚着走进了大殿,然后稳稳地坐在了龙椅上,开始观察他周围的人。在身边的宦官眼中,他看到了难以掩饰的自得之色;在殿上的百官脸上,他看到了难以掩饰的失望神采。
这些人都没有看到我能看到的东西啊!
那是一个即将走向真正复兴的大唐。
是的,可怜的太监们和绝望的大臣们不会知道,这位呆傻模样的光叔通常被后世人称为“小太宗”。
李忱就这么意外地登上了皇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一切绝非一场意外。比如今天就有史学研究者根据《唐故振武麟胜等州监军使孟秀荣墓志》等最新发现的史料分析认为,李忱的登位其实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宫廷阴谋的结果。而据某些唐人笔记的记载,当年李忱做光王的时候还曾被仇士良搭救过。种种迹象表明,李忱与仇士良及其亲信(以孟秀荣为代表)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因此这种不那么传统的观点认为,宦官势力正是出于自身未来的利益考量,再加上有共同讨厌的人(李炎),所以,他们才将与北司,特别是仇士良一派走得近的光王送上了皇位。
当然了,这一新的观点论据还不是特别充分,只能算是一种猜测。两种可能性中,到底哪个更加贴近历史的真相,我也无法给出一个定论。所以这里仅留个不同的说法,让有志探寻的人有可能找寻到被时间的尘埃掩盖的真相。
有预谋也好,纯巧合也罢,反正事到如今谁也改变不了李忱登基坐殿的既成事实。于是唐朝进入了唐宣宗时期。李忱在众人瞩目下,开始了他的试演。而他上台才仅仅数天的工夫,就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了。
当一个人专注于工作时,他的眼神是无法伪装的。所以李忱敏锐的目光很快出卖了他。而他卓越的政治才华也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逐渐展现了出来。
于是太监们率先傻眼了。他们之所以让光叔上台,就是想搞个傀儡皇帝放在前面,好方便自己把持朝政。毕竟皇帝呆成了那样,要面对外朝那些比狐狸还精的大臣们,是需要帮助的。
可万万没想到啊!光叔这货居然玩了他们啊!这个呆子其实是装的!
朝会时那庄重的风度、坚毅的容颜、雅致的措辞、沉稳的表现,哪一样像个智商有缺陷的人。
智商150 啊!整个一个人精加戏精。
被光叔,哦不,被皇帝欺骗了的太监们心碎无限,他们卷土重来的希望就此破灭了。
不过,他们的心并没有完全凉透,因为皇帝虽然不给他们大权,但各种福利待遇什么的,是从不亏欠的,而且皇帝也的确愿意帮他们报仇雪恨一下,去收拾那个叫作李德裕的人。
太监们之所以憎恨李德裕,不是因为他曾是仇士良的政敌,而是因为他曾和李炎商议逐步剥夺太监们的禁军统兵权。新皇帝之所以厌恶李德裕,不是因为他受到了太监们的怂恿逼迫,而是因为他深切感受到了来自李德裕的压迫,从即位的那天起。
李忱的即位典礼上,按照礼部安排,是由太尉李德裕在旁奉册。那一天,走完那一整套烦琐的礼仪仪式,李忱最真切的感觉不是累,而是恐惧。
因为他下来后对左右说的第一句话是:“刚才在我身边站着的那个人就是太尉吧?他每次看我,都让我汗毛直竖。”
是的,对于李忱而言,李德裕完全不是让他如鱼得水的诸葛亮,他是霍光、是曹操,甚至是王莽和杨坚,是个盯着锅里,准备品尝美味鱼汤的恐怖存在。
每一眼都如芒刺在背的感觉实在是太让人难以忍受了。
于是李忱决意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种不适感。
李忱是三月底开始接手政务的,不过由于新皇帝继位通常要做很多杂七杂八的要务,如为先帝治丧、参加即位典礼、进行各种祭祀等,所以他真正亲政、统揽军国大事的时间是四月初一。而他出手罢免李德裕宰相位置的时间是四月初二。
李德裕被免去宰相职务,外放为荆南节度使的消息传来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李德裕。
虽然在见到画风人设突变的李忱的那刻时,他的直觉就已经告诉他,这个新皇帝将结束他的光辉岁月,但李德裕做梦也没有想到,对方出手竟会如此之快,且如此狠辣。当然,李德裕更没有料到的是,这一切其实仅是刚刚开始。
同年九月,在荆南节度使任上的李德裕又接到了调令。这一次他将去做东都留守,然而不是再以平章事的身份,因为他宰相的名头现在已经被皇帝解除了。
李德裕并不感到意外,当一个月前,他听说循州司马牛僧孺升为衡州长史,在封州做盲流的李宗闵成了郴州司马时,他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了。那个人注定需要的是乾纲独断,所以宰相对于新皇帝而言,仅需要做一个老实的传话筒而已。
事实的确是如此,可是传话筒却未必老实。
因为当时承担传话筒功能的宰相是白敏中。
白敏中,字用晦,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唐穆宗长庆年间进士。
这位仁兄是一个在历史上有一些知名度的人,因为他和同族一个哥哥的关系不错,他的那个哥哥,名叫白居易。而事实上,他的仕途之路之所以能走得越来越顺,很大程度上也和白居易有关。
会昌二年(842 年),李炎听说了白居易的为人和事迹就想提拔他做宰相。当然,按照习惯,李炎就此事咨询了李德裕的意见。当年的白居易已经有七十一岁了,而且在刑部尚书的任上基本上呈半退休状态,因而李德裕以此为由改劝李炎任用学问水平不低于白居易的白敏中。
就这样,沾了白居易的光,白敏中即日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进了宰相预备班,此后更是一路高升,在五年之内,历经了十三次升迁,最终由一个小小的户部员外郎做到了宰相。
这里顺便再多说一句,据史料记载,李忱十分喜爱白居易,在白居易去世后,他不仅给予了白大诗人很高的礼遇(赠尚书右仆射,定谥号为“文”),甚至还亲自提笔写诗进行悼念。所以很多人以为,白敏中能做宰相很可能是因为皇帝爱屋及乌,想通过这种方式弥补下白居易与相位失之交臂的遗憾。
应该说,李德裕的眼力不错,白敏中确实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但是对于这个人,李德裕还是看走了眼,至少看错了一点,那就是白敏中的道德水平。
这位仁兄是一个为了利益可以完全无视情义的人,所以为了防止李德裕东山再起,他决定推波助澜,再给李德裕来一下子。
大中元年(847 年)正月,白敏中的亲信李咸突然发难,上书弹劾李德裕辅政期间的数项罪状。实事求是地讲,这些所谓的罪状有很多都立不住脚,但结果却是弹劾成功,李德裕丢掉了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使的工作,被安排到了当年他给牛僧孺的那个岗位——太子少保分司东都。
当然了,正如当年牛僧孺的遭遇一样,这个位子也仅是暂时让李德裕待一下而已。因为白敏中需要时间酝酿一个更大的阴谋,来彻底除掉李德裕。而他很快就找到了一把合适的刀——前永宁尉吴汝纳。
吴汝纳,澧州人,进士出身。原为河南府永宁县尉,牛党成员。这位仁兄有个叔父叫作吴武陵,在李德裕做宰相期间担任韶州刺史一职,但由于涉及贪腐弊案,被贬到偏远地区而死。受到他的影响,吴汝纳长期得不到升迁,因此对李德裕颇有怨言,就投奔到了李宗闵、杨嗣复那里。不过,白敏中这次找到他,不仅是因为他是牛党和李德裕有恩怨,还是为了借他死去弟弟的案子来置李德裕于死地。
因为他的弟弟吴湘正是会昌五年那个轰动一时的“吴湘案”的主角。
为了更好地说明白敏中的诡计,这里的关键“吴湘案”有必要了解下。
吴湘案发生在会昌五年(845 年)的正月,案发地是江南名城——扬州。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