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639048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其中有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们就像大海中的珍宝一样,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欣赏、感悟。
愿读者推开虚掩的历史之门,从那些数不清的小故事中捕捉智慧的精灵。
一 自强之道
不勤奋做不成一流的事业
有多大眼界成多大事
求人不如求己
视公事须如己事
私怨不入公门
做事先做人
不要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不要为你的失败找借口
二 创业之道
没有船就借船出海
到没人投资的地方去投资
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成功地推销自己
把握好关键的机遇
寻找贵人相助
做朵快乐的“蘑菇”
自己成功,也要成全别人
三 事上之道
善于听音
不犯同样的错误
不讲任何借口
学会做个有心人
印象不可忽视
讽谏的艺术
四 驭下之道
让人心甘情愿地做事
尊重单位里的“老资格”
容忍下属的某些欲求和缺陷
做一个出色的“箍桶匠”
不经意间露本质
为什么拍马屁的人那么多
关键时刻为下属护短
分槽喂马,避免内耗
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五 管理之道
向制度要效益
讲道理也要讲实惠
维护法规的严肃性
听到不同意见再决策
奖励必须促进良性竞争
看问题要看本质,看人要看优点
大事精明,小事糊涂
六 借力之道
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
利用名人的影响力
打造自己的人才库
特殊时代需要特殊人才
看人要看潜力
识才不可太心急
善于投人所好
抬高自己的身价
七 运筹之道
八 审度之道
九 圆融之道
十 制胜之道
十一 进退之道
十二 省察之道
不过,曾国藩在保奏实缺官员的时候,仍然十分谨慎,他按级别大小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保奏巡抚一级官员,曾国藩只称其才堪任封疆,并不指缺奏保。对于司、道官员则指缺奏荐,不稍避讳。对于州县官员更有不同,曾国藩不仅指缺奏荐,且对因资历不符而遭吏部议驳者,仍要力争。
为了使广大候补府县均有补缺之望,他还特别制订委缺章程,使出类拔萃之才早得实缺,一般人才亦有循序升迁之望。对于幕府的保奏,曾国藩实际上也采用此法。追随曾国藩多年的幕僚,才高者如李榕、李鸿裔、厉云官等早已位至司道,而方宗诚等则到同治十年(1871年)才得任实缺知县,大概这就是区分酌委与轮委的结果。这就使中才以下只要勤勤恳恳,忠于职守,人人都有升迁之望。尽量做到让每个人都能分到实惠。
在保奏的同时,曾国藩还鼓励下属走出去,独立发展。这是曾国藩高出同时代人的卓识之一。早期在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坚决反对另立山头的情况,为此,他把不服调遣的王璞山开出门户。但是随着事业的发展,他却改变了这种做法,开始鼓励有能力的下属独当一面。左宗棠投入他的门下时,没过几天,他就命他回乡招募军队。左宗棠回乡后,以王璞山的旧部老湘营为基础,拉起了一支5000人的队伍,由王璞山的侄子王开化等统领。这5000人初战告捷,还为曾国藩解决了一次重大危机,令曾国藩刮目相看。后来这支军队就成了独立于曾国藩系统的武装,虽然接受曾国藩的统一节制,但实际上的领袖是左宗棠。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转战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迅速壮大,后发展到七八万人,这就是左系湘军。后来镇压捻军和回民起义,以及平定新疆,都是靠了这支军队的力量。由于有了这支力量,左宗棠才成为几乎和曾国藩并列的中兴名将。
曾国藩让李鸿章编练淮军,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淮军的发展远远超过左系湘军,甚至后也超过了曾国藩本人的曾系湘军,成了晚清政局中的主导力量,也是李鸿章政治活动、外交活动的基础。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