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5055299
编辑推荐
在青海探寻古村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三江源地区,有时走上一天,也未必能看到一个村落,这使得很多人误认为青海只有雪山、草地、帐篷和牛羊。其实不然,只要你沿着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往下游走,就会发现那些特别善于隐藏的或在大山深处,或在河流之畔的极富传奇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传统古村落。
内容简介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截至2016年11月9日,青海省共有79个独具特色的古村落入选国家名录。本书辑录了*能代表青海独特地域风貌的古村落,从人文历史、民风民俗、地理概貌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对想了解青海以及古村落的读者都将大有裨益。
免费在线读
庙会、演唱会、交流会……各种会见得多了,单就没见过互助县丹麻镇索卜滩村的“鸡蛋会”。 鸡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会?是拿着鸡蛋去开会,还是卖鸡蛋的交流会?从名称上看,鸡蛋会肯定和鸡蛋有关,难不成是村里比赛谁家的鸡下蛋多? 哈哈,别乱猜了,都错了!下面就跟我去索卜滩村看看鸡蛋会吧。 可以说,索卜滩特殊的文化现象不仅在海东独树一帜,在青海也属凤毛麟角,单从鸡蛋会这个名称,你就能看出索卜滩村的不一般。索卜滩村位于互助县丹麻镇南三公里处,东为鱼儿山、龙落沟、上阳坡,西为西滩大坡,南北向的哈拉直沟河从村中穿过,河东侧紧邻南北向的丹高公路,将索卜滩村分为东西两部分。 哈拉直沟河奔流不息,沿着河道前行,水流声若隐若现,两岸沟壑纵横,在大片裸露的黄土上,偶尔有白杨树林在顽强地生长。 车过龙落沟,便看见一排排房屋,那里便是索卜滩村。龙落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地方,索卜滩村的故事也应该从龙落沟讲起:相传曾有龙落入索卜滩南面的山沟,龙落沟由此得名。互助无疑是龙的故乡,在很多地方都有龙的传说,这些传说基本上都和龙王山有关。龙王山是互助北山的主要山脉,山上有一个天池非常壮观,但因为道路险峻,见过龙王山天池的人为数不多。也正因为水,才有了龙王山以及龙的传说。和索卜滩村一沟之隔的西滩大坡,坡根部也有一个西滩神泉,泉水清澈,矿物质丰富,可饮用,此泉水北距龙王山天池水出口五公里,据村民讲,天旱时节在此祈求就会降雨,所以才称之为神泉。此外,索卜滩村东、西两座山相对,达到阴阳和谐的目的,可保村庄子孙兴旺、安定繁荣。关于索卜滩村的形成,这里的人们说法基本一致:13世纪初,成吉思汗的部将格日利特带兵到互助县一带,格日利特因病故于索卜滩村,后人修建了索沙什当本康,并居住于此地,与当地人“霍尔人”通婚繁衍生息,索呼(即蒙古)索卜滩意为蒙古滩。 很有意思的是,在索卜滩村,树也是有公母之分的。索卜滩村的正中心就是索卜滩寺,相传寺院始建于1338年。寺院大门前有两棵古杨树,直径1.6米,高30米,树龄300多年,当地人称古树为“盘龙将军龙爪树”。两棵树有着不同的体形和特性,村民们认为它们中的一棵为雄树,一棵为雌树。雄树高大威猛,冠盖华英,枝繁叶茂,巨大的根系裸露在地面上,像一只龙爪紧紧抓着这片土地;雌树纤细秀丽,多姿苍翠,雄树的一枝延伸过去搭在雌树的顶端树干上,像是在相互倾吐爱慕之意。 关于“盘龙将军龙爪树”的来历,索卜滩村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13世纪初的索卜滩村是一片水草肥美的滩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部将格日利特带兵到了今互助县境内,最后将生命留在了这里,或许将军不愿离开这片他挚爱的土地,遂与他的妻子化身为夫妻树。树根的龙爪寓意着将军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他的部下为了寄托对将军的追思,将脚步停留了下来,与当地“霍尔人”通婚繁衍生息。后人为了纪念格日利特将军,便将它们命名为“盘龙将军龙爪树”。这个传说在清代藏文文献《佑宁寺志》中有明确记载:13世纪初,“成吉思汗之部将格日利特率领其部属到此,现今的霍尔人约为这些人的后裔”“格日利特嗣后,化作达里精灵,居住郭隆之山岩上,他对嘉赛活佛显示了自身着‘索呼’(蒙古)装束之法相,(嘉赛)因指命(格日利特之幽灵)为那里的土神”。1604年,佑宁寺落成时,格日利特被追封为“尼达”(地方保护神),其铜像被供奉在佑宁寺,所以土族长期以来把他当作本民族的祖先来崇拜。 索卜滩村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比如路边的一块石头就有一个故事,这是一块中间有一道整齐的裂痕的石头。传说这是格日利特将军劈开的。有人说是将军身披战袍,率领千军,为鼓舞士气,挥剑劈石;还有人说是将军常年征战,在索卜滩修养一段时间后,为了试一试自己的体能而挥剑试刀,结果在一块石头上留下了一个永恒的纪念。 很显然,索卜滩村是一个盛产故事的地方,《拉仁布与吉门索》的故事在这里也比较流行。 《拉仁布与吉门索》是用纯土族口语创作的,在民间也用土族语演唱。这部民间文学作品用生动的形象、深沉悲壮的语言,以讲唱的形式,记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热恋悲剧,属于讲唱体裁。《拉仁布与吉门索》主要讲述的是牧主妹妹吉门索与雇工拉仁布的爱情悲剧故事。吉门索和拉仁布相爱后,遭到嫌贫爱富的哥嫂百般阻挠,将他们“隔离”,但拉仁布和吉门索的爱情无法被拆散,高山、深涧、大滩也难以阻隔他们相会,他们与哥嫂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吉门索的哥嫂便狠下毒手谋杀了拉仁布,吉门索也投身拉仁布的火葬堆殉情,最终一对情侣死后化树化鸟,永不分离。 呜呜!不要伤心了,咱们还是去鸡蛋会上瞧瞧热闹吧!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鸡蛋会就准时在村西龙王庙前举办。这一天,庙里的神殿前竖起高三丈三的幡杆,下埋一尺八深,寓意为三十三天界,十八层地狱。用彩纸剪贴成云纹、水浪样式的长幡,挂在杆头垂落于地,幡杆上端横置两齿叉,叉尖各有一个大馒头,寓意日月同辉。幡杆上端还拴着包有五色粮食、红枣、花生、水果糖及硬币等物的布袋,谓之“梁蛋子”。请大家注意,傍晚仪式结束的时候,众人会围抢这些供品,得馒头者生状元郎,得“梁蛋子”者可禳灾避祸,化凶为吉。因为是神会,这一天参会的所有土族群众都会穿上最漂亮的民族服饰,特别是年轻的土族妇女,穿上五彩花袖衫,戴上宽边礼帽,礼帽前边插上鲜艳的绢花,绢花中间还安放一块小方镜子。于是,整个会场变成别一种形式的花海。有意思的是,神会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游戏——碰鸡蛋。游戏不只是小孩儿玩的,而是到会的男女老少都要玩。这一天,所有参会者都会携带熟鸡蛋到庙会场地,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互相撞击鸡蛋,蛋破者为输,赢了的剥掉蛋壳吃掉,到庙会结束,剥下的鸡蛋壳洒满会场,白花花一地,鸡蛋会也由此得名。 为什么在这一天人人都要碰鸡蛋?据当地老人说,鸡蛋会源于明嘉靖年间,因一次春天的雹灾而举行的,留下庙会打鸡蛋禳灾之俗,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老人说这一天打碎很多鸡蛋,地上铺满白花花的蛋壳,龙王和山神高兴了,一年内就不会降落冰雹,庄稼就会丰收。 索卜滩村鸡蛋会与中国远古神话有着某种关联。吃鸡蛋、相互敲击鸡蛋的象征意蕴,寄寓着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三月万物化育,是生命的季节,诸多民俗事物都在深层的生命意蕴上暗合于季节更替。索卜滩村鸡蛋会期间,还要在神庙里给龙王、九天娘娘等献牲酬祭,祈求风调雨顺。九天娘娘也称女娲、玄女、凤凰圣母等,为中国上古女神,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她的诞辰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