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04191丛书名: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类课程创新规划教材·微课版

(2)全书分为两篇。*篇为“电子商务理论基础”,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电子商务的结构和环境、电子商务的相关支撑。第二篇为“电子商务模式与应用创新”,以典型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电子商务的各种商业模式,包括运营模式、盈利点分析等。
(3)每章包括学习目标、内容介绍、案例分析、思考与实践等板块。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类、经济类、计算机类、信息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电子商务工程、项目管理及网络营销人员等的培训教材,同时还可作为相关领域高级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互联网化。在线上可以在京东、淘宝以及海淘网站进行购物,在线下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宝进行支付,出行时可以使用各种打车软件,通过收集APP可以轻松搞定火车票、机票等,吃饭之前可以搜索口碑好的饭店……而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 ”的起点,在这样的环境下,更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运营策略,以便更好地为自身和其他行业互联网化提供良好的保障。
本书是《电子商务理论与案例分析》的第2版,继续保留原教材的特点——注重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许多案例都经过精心考虑,既能帮助理解知识,又具有启发性。本书对第1版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
微信支付、微信营销、跨境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的数据分析,并替换了一些陈旧的案例。
全书共14章,分两篇。第一篇为“电子商务理论基础”,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电子商务的结构和环境、电子商务的相关支撑; 第二篇为“电子商务模式与应用创新”,以典型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电子商务的各种商业模式,包括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等。每章包括本章学习目标、内容介绍、案例分析、思考与实践等板块。通过选择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电子商务案例,激发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每章后附有相应的思考题和实践操作,可操作性强,以强调实践训练。
本书由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曲翠玉、毕建涛担任主编,曲翠玉负责组织编写、总纂、修改和定稿。具体分工为: 第1、2章由邢智毅编写,第3~6章由毕建涛编写,第7、8章由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张小燕编写,
第9、10章由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曲伟峰编写,第11~14章由曲翠玉编写。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参考和借鉴了许多国内外的书籍、杂志、资料。出于教学的需要,对引用的资料做了一定的修改,在此对有关作者和出版社深表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诸位同行专家及教师、学生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联系邮箱为[email protected]。
作者2019年1月
世界最著名的电子商务企业——亚马逊是怎么盈利的?原来它用5年时间,将物流成本降低了近一半。同时利用这种物流成本优势,以减免运费的方式,打击竞争对手,扩大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以发挥规模效应,从而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在降低物流成本问题上尚未找到适合的模式。
物流是一个十分现代化的概念,由于它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5.1.1物流的含义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PD)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此时的物流指的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研究并应用“后勤管理”理论,实现对军火等战争物资的运输、补给、存储等的全面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后勤管理逐渐形成了单独的管理科学,“后勤”(Logistics)一词在企业中广泛应用。人们注意到,这时“后勤”一词已经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含义了,它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流,因而是一个包含范围广泛的物流概念。现在人们普遍把物流称为Logistics。
1963年,物流的概念被引入日本,当时的物流被理解为“在连接生产和消费间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等功能,以及作为控制这类功能后援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资销售中起了桥梁作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此时的物流已被称为Logistics,已经不是过去PD的概念了。
关于物流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认识均有不同。具有代表性的是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物流的名称从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并将其定义为“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欧洲物流协会于1994年发表的《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的定义: 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1981年在《物流手册》上对物流的定义: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我国2001年颁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的定义: 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