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416402
本书是陕西园艺学会理事茶学组组长、茶叶专家程良斌撰写的关于陕西安康地区紫阳县富硒茶的著作,由于紫阳富硒茶得到了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的关心和热情推介,因此书中饱含感情地记述了于若木的相关事迹。
目录
陈伟力序 / 1
程启坤序 / 5
章 我是如何认识于若木的………………… 1
(一)硒与人体健康研究的艰难历程 ………………… 2
(二)我国发现了两个高硒区 ………………………… 4
(三)富硒茶开发研究立项条件逐步成熟 …………… 5
(四)著名茶叶专家考察指点 ………………………… 8
(五)紫阳领先研究开发富硒茶 …………………… 13
(六)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通过鉴定 ……………… 15
(七)于若木厚爱紫阳富硒茶 ……………………… 20
第二章 于若木考察安康地区紫阳富硒茶……… 25
(一)积极筹备 ……………………………………… 26
(二)深入调研 ……………………………………… 27
(三)主题发言 ……………………………………… 30
(四)考察题词 ……………………………………… 37
第三章 于若木促成人民大会堂专家评议会…… 43
(一)快速高效精心策划 …………………………… 44
(二)重新评价富硒紫阳茶 ………………………… 47
(三)向老革命家推介紫阳茶 ……………………… 58
(四)喜中有忧忧中有望 …………………………… 60
第四章 于若木指导开发富硒资源……………… 69
(一)部署开发紫阳富硒资源 ……………………… 70
(二)鼓励赞赏硒龙计划 …………………………… 75
(三)于若木强调父母官的责任 …………………… 77
(四)宣传开发富硒食品 …………………………… 83
(五)宣传推广紫阳富硒茶和富硒食品 …………… 86
(六)于若木赋予紫阳茶荣誉 ………………… 90
第五章 于若木的紫阳茶情结…………………… 95
(一)题书名作序言鼓励出书 ……………………… 96
(二)自费买茶宣传促销 …………………………… 99
(三)鼓励老兵开发紫阳茶 ………………………… 101
(四)题字赠书鼓励茶人 …………………………… 104
(五)带病接见紫阳客人 …………………………… 106
第六章 于若木生平简介……………………… 109
(一)早年经历 ……………………………………… 110
(二)学生时代 ……………………………………… 111
(三)奔赴延安 ……………………………………… 111
(四)喜从天降 ……………………………………… 112
(五)倾心营养 ……………………………………… 116
(六)深爱青浦 ……………………………………… 121
(七)关爱山区 ……………………………………… 121
(八)深爱家人 ……………………………………… 122
(九)勤奋好学 ……………………………………… 124
(十)一心为民 ……………………………………… 125
第七章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129
(一)沉痛悼念深切缅怀 …………………………… 130
(二)陕西茶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 133
(三)国内专家关注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发展 …… 141
(四)安康市落实于老生前愿望 …………………… 153
(五)县、区茶饮产业动态 ………………………… 168
(六)学习于老,学到老,干到老 ………………… 194
主要参考资料 / 201
后记 / 203
更可喜的是20世纪80年代又有新的发现,以紫阳为中心的名茶产区就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个富硒区,且因研究开发紫阳富硒茶而闻名遐迩;紫阳富硒茶开发又促成了安康市富硒产业链的形成,获得了中国硒谷的美誉。
紫阳富硒茶开发与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都与一位慈祥的老人密不可分,她就是中国著名的营养学家于若木。
使我感动和欣慰的,是这位颇受营养学界、茶学界、微量元素学界和地方病学界乃至全国人民爱戴的于若木老先生,特别喜爱紫阳富硒茶、特别关心开发紫阳富硒茶,我就因研究开发紫阳富硒茶的因缘才有幸亲近她老人家。
其实我和于若木同志非亲非故,她老家是山东的,我老家在安徽省绩溪县,而工作又在陕西省偏远落后的大巴山贫困山区,是基层的科技人员,而于若木同志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夫人,深居中南海的国家高级干部,是中国版图上留下了不寻常足迹的历史人物,我因见证了紫阳富硒茶的诞生和中国硒谷的形成经过, 才有幸见证了她的一个精彩片断,但在于若木面前我实在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1959年,我从安徽省屯溪茶校毕业后,和当时的青年学生一样,对中国共产党无限信任,对祖国无限热爱,高呼热情的口号:“党叫干啥就干啥,哪里困难哪里去,哪里艰苦哪里去,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服从国家分配,,到陕西省农业厅工作,从江南鱼米之乡一步跨入光吃面粉的西安市,我经受了不服水土的困难。1960年我又由原来的陕西省政府部门的办事员,下放到山阳县漫川公社当社员,与饿饭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962年,再下调安康专区茶叶试验站,又下放当过半年茶叶工人;文化大革命中住过牛棚当过喂猪放牛的饲养员,挨过批斗。文革结束后才从事茶叶生产、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研究开发了紫阳富硒茶。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深居北京中南海的于老会亲自来陕西、来安康、来偏僻的大巴山贫困山区紫阳县考察,更没想到她会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多次听我的汇报;我也未曾想到我能进北京、进人民大会堂、进中南海去拜见这位平易近人的老人家。
我认识她是因为她一心想着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我开发研究的紫阳富硒茶,可为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于是找到了历史的交叉点。因为我从事的工作正合她的心愿,所以她才不顾年逾古稀,冒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的风险,亲自来紫阳考察,因此我才认识了她,并从此给我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她操心安康富硒资源开发研究, 她认为开发富硒食品,既可为缺硒区人民补硒,提高健康水平,又可加快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 因此不遗余力,不顾年迈,亲自组建科考队来紫阳调研, 经常不厌其烦接待来自陕西、安康、紫阳的领导与企业界的同志,听取他们的汇报,或来电来信,关心了解组织指导开发安康富硒资源,亲自策划宣传推介活动。在她的推动下,紫阳因硒的蕴藏而成为硒产业链的温床,安康因此而获得中国硒谷的美誉。她从事的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事业,她精心培育中国硒谷,极力主张开发安康富硒食品 ,一心想着全国人民身体健康,一心想着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
于若木的名字熠熠生辉!她一心为了人民健康的紫阳情结、她时刻操心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安康情怀,紫阳人民不会忘记,安康人民不会忘记,全国人民也不会忘记。为缅怀这位已作古的老人,我写了这本小册子《一心为了人民健康——我认识的于若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