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42261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西方童话被引入中国,经过周作人、赵景深等人的深入讨论,中国学界对“童话”的理解逐渐统一;叶圣陶的《稻草人》(集)标志着中国艺术童话的成熟。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学界对西方童话的接受呈现肯定与否定相交织的态度;创作上的关联主要有借用和模仿、融汇和化用两类表现。新时期以来,西方童话的译介、出版、研究都高度繁荣,但童话批评理论的建构尚不尽如人意;创作上,西方童话对中国童话仍有深刻影响。
童话是成人送给儿童的“爱的礼物”,也是成人对童心、自由和理想的渴望与向往。
《恒星之光:西方经典童话在中国的接受研究(1903-2013)》认为,西方经典童话饱含丰富的意蕴和深刻的启示,向经典致敬依然是中国童话继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童话是成人送给儿童的“爱的礼物”,也是成人对童心、自由和理想的渴望与向往。
《恒星之光:西方经典童话在中国的接受研究(1903-2013)》认为,西方经典童话饱含丰富的意蕴和深刻的启示,向经典致敬依然是中国童话继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目 录
绪论
第一节 外来影响与中国童话的发展
第二节 20世纪以来中国西方童话研究述评
一 开创期(1903-1949):推崇与犹豫
二 曲折期(1949-1978):压缩与改造
三 繁盛期(1978-2013):拥抱与多元
第三节 关键概念与基本设想
第一节 外来影响与中国童话的发展
第二节 20世纪以来中国西方童话研究述评
一 开创期(1903-1949):推崇与犹豫
二 曲折期(1949-1978):压缩与改造
三 繁盛期(1978-2013):拥抱与多元
第三节 关键概念与基本设想
第一章 风起西方:西方童话文体的独立与经典童话的生成
第一节 从民间童话向艺术童话的演进
一 贝洛童话出现之前的缓慢进程
二 贝洛童话出现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童话”文体的独立
一 “童话”(fairytale)名称的出现及其意义
二 童话文体的发展与独立
第三节 西方经典童话的生成
一 黄金时代的璀璨群星
二 创作启示与历史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西风东渐:“五四”前后对西方童话的拿来与选择
第一节 西方童话的“拿来”与知识界对“儿童”的发现
一 西方童话的“拿来
二 西方童话与中国知识界对”儿童“的发现
第二节 ,逐渐清晰的”童话“概念
一 周作人、赵景深等人关于”童话“的讨论
二 “五四”前后的西方童话研究
第三节 西方童话与中国童话“自己创作的路”的开辟
一 西方童话与中国艺术童话的最初面貌
二 叶圣陶童话对西方童话的扬弃与新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西碰撞:西方童话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鸟言兽语”之争的实质和余波
一 “鸟言兽语”之争及其实质
二 三四十年代关于西方童话的论辩
第二节 西方童话译介与研究的新特点
一 西方童话经典的巩固与扩展
二 三四十年代的西方童话研究
第三节 西方童话与张天翼、严文井等人的童话创作
一 借用:阿丽思和匹诺曹的中国行
二 化用:张天翼和严文井的中国风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拥抱经典:新时期中西童话交融的喜与忧
结语 向童话致敬,向经典致敬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前 言
申利锋是我在2009年招收的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博士生。她读硕士时的专业是文艺学,考博时出于个人兴趣想改读中国民间文学。据我了解,她自1995年就读华中师大中文系以来,一直积极向上,勤奋好学,是师生们一致公认的认真、踏实的学生,所以我就欣然同意了她的申请。令人欣慰的是,申利锋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我的门下,并于2013年底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毕业后,她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并获得批准;现在,她完成了对书稿的修订,并托我来给她作序。看到自己的学生一直在学术的道路上保持努力,有进步、有成长,我从内心感到高兴,愿意来谈谈我对本书的一些看法。
众所周知,儿童文学研究和童话研究惯被视为“小儿科”,在我们的学术体系中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不太受重视的研究领域,国内高校也很少给它一个独立门户的学科位置,当前在儿童文学研究方面较有成就的主要集中在北师大、浙江师大、上海师大、中国海洋大学、沈阳师大、温州师范学院等少数几所高校,当下的儿童文学研究也主要只有王泉根、方卫平、梅子涵、朱自强、马力、吴其南等少数几位领军人物,现今几乎没有关于儿童文学研究的专门期刊……我国儿童文学研究的诸种冷寂现状,跟国内其他人文学科研究队伍的庞大、研究成果的繁多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追忆往昔,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华中师大中文系曾在浙师大蒋风老师的牵头下,与浙江师大、北师大的中文系老师们一起编写过《儿童文学教程》等教材,我们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刘守华先生在80年代中期还出版过《中国民间童话概说》一著;但后来,华师并未能把儿童文学研究、童话研究持续下去,这是令人颇感遗憾的。虽然这些年来,我们有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的学生撰写过一些儿童文学研究方面的学位论文,但我校文学院迄今为止也没有过儿童文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招生,这同样是令人引为憾事的。
所以,当申利锋告诉我她想写有关童话研究方面的论文时,我感到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我们的学生中依然不断有人对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研究感兴趣,如此一来,这些年轻的力量就能够有机会为该领域的研究添砖加瓦;担心的是,我拿不准对于童话研究这个实际上有着高难度和高标准要求的领域,申利锋是否有足够的学术能力完成她的博士论文。后来,经过与我的多次讨论,申利锋最终把她的论文题目确定为“西方经典童话在中国的接受研究”。我认为这个选题符合她踏实、认真的为人和为学的个性,也坚信她能够把这个课题完成好。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我都认为申利锋是为她的这份研究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因为这本书稿中涉及了西方童话在中国的接受研究过程中的大量资料,涉及的时间跨度也很长,而且作者在爬梳资料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提炼观点、总结规律,可想而知,如果没有静坐冷板凳的耐心与毅力,这个研究任务是很难完成好的。
众所周知,儿童文学研究和童话研究惯被视为“小儿科”,在我们的学术体系中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不太受重视的研究领域,国内高校也很少给它一个独立门户的学科位置,当前在儿童文学研究方面较有成就的主要集中在北师大、浙江师大、上海师大、中国海洋大学、沈阳师大、温州师范学院等少数几所高校,当下的儿童文学研究也主要只有王泉根、方卫平、梅子涵、朱自强、马力、吴其南等少数几位领军人物,现今几乎没有关于儿童文学研究的专门期刊……我国儿童文学研究的诸种冷寂现状,跟国内其他人文学科研究队伍的庞大、研究成果的繁多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追忆往昔,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华中师大中文系曾在浙师大蒋风老师的牵头下,与浙江师大、北师大的中文系老师们一起编写过《儿童文学教程》等教材,我们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刘守华先生在80年代中期还出版过《中国民间童话概说》一著;但后来,华师并未能把儿童文学研究、童话研究持续下去,这是令人颇感遗憾的。虽然这些年来,我们有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的学生撰写过一些儿童文学研究方面的学位论文,但我校文学院迄今为止也没有过儿童文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招生,这同样是令人引为憾事的。
所以,当申利锋告诉我她想写有关童话研究方面的论文时,我感到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我们的学生中依然不断有人对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研究感兴趣,如此一来,这些年轻的力量就能够有机会为该领域的研究添砖加瓦;担心的是,我拿不准对于童话研究这个实际上有着高难度和高标准要求的领域,申利锋是否有足够的学术能力完成她的博士论文。后来,经过与我的多次讨论,申利锋最终把她的论文题目确定为“西方经典童话在中国的接受研究”。我认为这个选题符合她踏实、认真的为人和为学的个性,也坚信她能够把这个课题完成好。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我都认为申利锋是为她的这份研究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因为这本书稿中涉及了西方童话在中国的接受研究过程中的大量资料,涉及的时间跨度也很长,而且作者在爬梳资料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提炼观点、总结规律,可想而知,如果没有静坐冷板凳的耐心与毅力,这个研究任务是很难完成好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