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02692
《昭隆传统之大美》是引人入胜的心路历程,文笔凝练、思想深邃、体系精微。它为读者全景展示中国文化在今日世界的真实大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究竟有何弊端、为什么温暖的中国文化应该参与全球治理?中国文化的复兴又遇到什么困境、如何有效解决之?该书通过缜密的例证,层层递进,令人恍然大悟、豁然贯通。作者用无比至诚的心,呈现出和我们未来命运息息相关的中国文化复兴之路。
这本书,是未来全球精英跨文化核心能力的“唱念”心法。岁在己亥,让我们开启真正静思吾国文化的新元年。
长期被西方误解的中国文化,能够贡献于全球治理的革新吗?在文化自信萌动的今天,我们如何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复兴?本书深入西方主导的、怨声不断的全球知识治理体系,用法律界独特的推演论证,细节呈现中国文化诚敬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真实可能性。本书犹如一幅妙彩纷呈的工笔长卷,在探微显幽的生动叙事里,带你全景地穿越中西古今,窥见跳脱西方固有模式的全新视角和有效途径。
自序
楔子
章 全球化里的东方
第二章 天人合一之道
第三章 雅境的造化环流
第四章 复合酬答与知识治理
第五章 知识产品上之私权
第六章 大生境论
第七章 “可怜的”中国文化
第八章 走出图景的染惑
主要征引文献
代跋 五原春色
楔子(节选)
本书的写作,虽然是学术的,但却是从现实的经验和对东方传统的实修中来。它所诚敬追求的,不是形而上的说理,而是中国文化切实的大用,以及在今日实现中国文化复兴之真切、可行的次第方法。
明代的咖啡壶,只剩下一些残片了。
这是法国汉学家安田朴(Rene Etiemble, 1909—2002)曾经引用过的一句话。可是,明代真的有咖啡壶?这惊讶的一问,好比参了话头,将引出今日中国文化复兴的根本阻隘及突破的根本门径。本书含藏的终极话题,即在于此。
章 全球化里的东方(节选)
春寒乍暖的中国文化研究和实践,需要切实地、创造性地探索一种体证传统、实现复兴的根本门径。这即是本书关注的终极话题,我称之为“参悟全景、走出染惑、昭明雅境”的次第方法。这一次第方法须是有效可行的,比如能在中国文化参与全球治理这种重大议题中充分运用。
参与全球治理、复兴中国文化,首当走出这数百年中国文化图景的染惑,即从跨学科的角度来全景地昭明作为吾国传统根本特质的、早已湮隳的斯文典雅、人文化成的大美雅境,方能令世人会通人文、心生敬意。此实乃本书所倡文化复兴之道的大本大宗。
既然本书旨在为中国文化复兴并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阻隘探得突破之道,那么就不得不再次重申国际现实环境中对东方的深深歧视。东方主义一词中的“东方”,不是本书所指称的源流正宗、以中国文化为渊薮的东方文明,而是后殖民主义研究权威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所抨击的在意识形态上、杜撰力上、军事上以及科学论证上,将东方文明“制造为”负面人物的强大而系统的殖民主义的和后殖民主义西方话语权。但是,正如本书第七、八两章将要充分论证的,中国文化在过去长期的窘境,其根本的肇因,并不在于形形色色的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主义,而是在于数百年来中国文化自身的极度衰败与湮灭。
牛津大学历史哲学家罗宾·柯林武德(Robin Collingwood, 1889—1943)在其经典史学研究方法中提出,通过“重现”(reenactment)过去行为者本身的思想(mind),可以领会、解释历史。本书之所以有信心运用微观史学意义上的“重现”法,是因为一旦在细节上努力整合碎片,以重现中国文化的全景,我们便能将已有的中国文化涵养舒展贯通,从而“纯正地”像古人一样思考、谈笑和行止,并进而理解他们在各种时空中所留下的成就及其映显的思维方式,特别是他们曾经创造的、代表东方文明全体大用的、栩栩如生的雅境境界。
自序
夫中华之道,发乎仁心,本乎天理,其全体也微,其大用也显。犹气之凝霜,感造化而晶莹;如声之举远,唯诚敬而充周。是以能为天地之所不能为,大辂椎轮,人文化成。纲常立焉,因情而持正;礼乐设焉,养质以修文。涵泳则有射御辞章之教,阜熙岂无经纬治平之方。内外两合,成己成人。粲兮邈兮,中兮和兮,善兮纯兮,之谓雅境。
概天地之性,以人为贵;伦谊之制,以生为仁。生者,化也。非虚静而枯对空花,非妄动而任逐私意。野处穴居,静於弗进;触斗蛮争,动在多求。必一心物,如圭如璧,有应有节。凡证之者,先当为学。格万物以穷众理,穷众理以致真知,致真知以勤笃行。然后一返良知,穆穆邕邕。故精妙曲直,心贞定而能默察;典章器用,力专谨而能尽载。志趣存乎高远,事功抵于艰屯。若此则身如何不修,家如何不齐,国如何不治耶?雅境昭明,天下平成。
西方之治,固亦盛矣,然情殊俗违,愈行愈乖;国人之状,固足忧矣,然世奔民竞,将挫将醒。乃撰此书,盖知我中华之道,推诚布公,必可取信于外域;而冀我中国之人,鞭驽策蹇,自当竭忠于内政。轻狂顿弃,于琐繁中,参求正解,不惝不恍;镜台重照,于细微处,体察彝规,不惑不迷。
予著此书也,张衡研京,左思练都,十载一纪,千虑百琢。灯窗以报重恩,知行而触斯感。清风秋夜,每念故土。翠岭之东,晨钟暮霭;长桥之侧,月影柴扉。一情一景,俱含道本,俱在书中。
当此国家瑕秽广涤、日月重光之际,清华大学出版社李文彬师,鉴兹衔环反哺之忱,秉诸仁人爱物之义,欣然为予锓板,不俾乡书难寄、芹献不闻,其贶实厚也。士夫君子,览此书者,若得饶益,当相与体致良知、振兴中华。中国不宁,吾人何安?中华若兴,万邦有幸矣!
丁酉四月初一日
不寒斋则宪谨识
代跋
著书但摭一诗为跋,可乎?画中飞白,言外隐秀,思之未尽,已在觉时。尘喧弗断,宜眺雪后雁行、初春一蕊。乃题唐人之句云:
五原春色旧来迟
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花落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