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25737
一同济医学史/1
同济医学院简史/3
我亲历的“同济长征”路线图——忆母校1937—1946年的辗转播迁/14
江明性教授忆抗战时的同济/18
同济医学史上的传奇——“一牛四虎”五兄弟/31
回忆上海德国医学院的一些概况/37
同济医学院寄生虫学科发展史/41
对在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及免疫学教研室的工作回忆
和对学科发展的反思/46
对参与治疗“烧热病”和“软病”过程的回忆/53
二同济医学人/57
怀念我的父亲徐诵明先生/59
深切怀念恩师金问淇教授/63
解剖和钉螺研究专家李赋京/69
为我国免疫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谢毓晋/76
同济医学院一级教授抗日爱国的故事/83
忆卫生系创始人林竟成教授/85
记我国老一辈眼科学家陈任教授/90
药理学一代宗师吕富华/104
杜公振教授传记/113
仁心仁术——内科学家过晋源教授/122
怀念裘法祖教授/140
儿科医学家宋名通教授/143
忆我的恩师朱文思教授/148
我的父亲管汉屏/155
中国血液病学研究奠基人王辨明/161
活跃在抗战烽火线的蔡宏道教授/177
父亲在同济就读的日子/183
高山仰止缅怀先贤——忆尊敬的高景星院长/189
记中国著名内科学家邵丙扬教授生前点滴/194
以患者为念——朱通伯教授从医生涯/197
高风亮节,人所共仰——忆导师武忠弼教授/210
忆父亲杨超前教授/213
师爱重如山——忆高浴教授/216
回忆导师——毒理学教授刘毓谷/224
忆我的导师放射学家颜小琼/229
守望初心方得始终——记我国旅美心电学大师王兆椿/234
追思父亲——名老中医夏幼周教授——
写在父亲百年冥诞之际(2014年)/246
大爱无言三十年——追思恩师毛焕元教授/249
从李庄到武当山——
忆父亲项士孝参与同济医学院三次迁建校的经历/255
“严师万岁”——记严以律徒的黄祝妗教授/268
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忆宋佩辉教授/271
社会医学的开拓者/274
同济流行病学专业的前辈们/280
三同济絮语(往事)/285
同济医学院迁汉往事——中南同济医学院、二届毕业生访谈/287
一个真实的世界——纪念父母高景星、钱衍百年诞辰/296
几点有意思的小花絮——记与同济合并前武汉大学医学院的同学们/299
校园里的交响乐章/302
校园拾忆/308
五年忆短一生情长/316
我认识的温老——记同济艺术人:温少曼/321
温少曼同济写生水彩画/327
校园旧貌/338
编后语/342
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拥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历史。1907年,德国医师宝隆博士创建了上海德文医学堂,自此,同济医学院踏上了她的征途。次年,上海德文医学堂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历史传说“同济”这个词先由音译而来,而后,“同舟共济”的精神内核成了她独具特色的命运象征。
曾经的同济德文医学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多学科的国立同济大学,“同济”也变成了一个响亮的学术品牌。同济大学医学院随着国家的兴衰,辗转南北,饱经沧桑。同舟共济的精神让同济医学院变成了“金凤凰”,从她起家,带来了国立同济大学的辉煌。
慧眼的伯乐也盯上了“金凤凰”,确认她有更大的内能,会给中国中南大地的民众带来健康的福音。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同济却做出了相反的抉择——受命从上海这样一个当时经济和科技发达的大城市,南下迁往相对落后的内地,此时此刻,她内心的矛盾交织如麻。
1950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启程迁移到湖北武汉,从一块废墟的华商跑马场上破土而起,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3月同济医院由沪迁汉,6月原汉口协和医院划归同济医学院。同期,中南同济医学院改名为武汉医学院。1956年新中国次教授定级,全国少有的一级教授武汉医学院就有7名,二级教授11名。武汉医学院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同济大学。
如果说德国医师宝隆爱上了中国,继而创建了上海德文医学堂,那么可以说同济医学院里有几代充满了同济精神的“同济人” 爱上了同济医学院。他们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了她。
同济医学院培养出了众多在医学界各个领域中领军的名人,而新的医学名人更是层出不穷,他们走向全国和世界。同济人一起经过110年的努力奋斗,带来了今天同济医学院的辉煌!但,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教学科研、临床医疗的事迹,又有多少人知道同济人文精神之内涵,了解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呢?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告诉读者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医人的真实故事。
她充满了爱,尊重,宽容,谦让,互助,奋进,贡献……同济医学之魂!
当然,作为校友,我们更希望同济医学院这只“金凤凰”给华中科技大学增添辉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