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线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52790丛书名: 国学国艺必读丛书
编辑推荐
时至今日,文物古籍已成稀世之宝,多被束之高阁,藏于各大图书馆、博物馆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高超的影印技术可以把古籍准确地还原出来,让人思接千载,神游万仞。但令广大读者遗憾的是,面对这些艰涩的辞句,真能入乎其中、探骊得珠者,为数甚少。而境外诸邦,咸称中国传统文化,尊奉其为修身真理,治世良策。有鉴于此,新排古籍应运而生。这种融古今于一体的出版方式,真正适应了大众读者的需求。它采用了线装的形式,加入现代人的阐释和解读,使这些曾闪现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的思想火花,呈现出绚丽的光芒,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和发展。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我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本书节选了其中为经典内容,阐述历史,治道用世。本书添加版画图和注释、译文,选取权威版本精心校对,延请专家精心翻译,是读者不可多得的珍藏版本。
目 录
册一
周纪一 〇〇一
周纪二 〇二四
周纪五 〇三三
秦纪一 〇五二
秦纪二 〇五六
秦纪三 〇八二
汉纪一 一〇一
汉纪二 一二六
汉纪三 一四三
册二
汉纪六 一五九
汉纪七 一八三
汉纪八 二〇二
汉纪九 二二六
汉纪十 二四五
汉纪十五 二五〇
汉纪十七 二五五
汉纪二十一 二六一
汉纪三十二 二七五
汉纪三十六 三二〇
册三
汉纪四十五 三二五
汉纪四十七 三二九
汉纪四十八 三四四
汉纪五十一 三四九
汉纪五十五 三九六
魏纪七 四三一
晋纪二 四四一
晋纪三 四四五
晋纪四 四六四
晋纪五 四七一
晋纪八 四七八
晋纪十 四八〇
晋纪十二 四八二
晋纪十五 四八三
晋纪十七 四八六
晋纪二十一 四八八
册四
晋纪二十三 四九一
晋纪二十五 四九四
晋纪二十六 四九九
晋纪二十七 五〇七
宋纪五 五一三
齐纪二 五一五
齐纪六 五一七
梁纪八 五二三
梁纪九 五二四
陈纪十 五三〇
隋纪一 五三五
隋纪七 五四六
隋纪八 五五七
唐纪七 五六一
唐纪九 五七六
唐纪十 五八〇
唐纪十一 五八二
唐纪十五 五八三
唐纪十六 五八七
唐纪十七 五九〇
唐纪十九 五九二
唐纪二十三 五九六
唐纪二十六 六〇一
唐纪三十 六〇五
唐纪三十一 六〇八
唐纪三十三 六一二
唐纪三十九 六二九
唐纪五十六 六三八
周纪一 〇〇一
周纪二 〇二四
周纪五 〇三三
秦纪一 〇五二
秦纪二 〇五六
秦纪三 〇八二
汉纪一 一〇一
汉纪二 一二六
汉纪三 一四三
册二
汉纪六 一五九
汉纪七 一八三
汉纪八 二〇二
汉纪九 二二六
汉纪十 二四五
汉纪十五 二五〇
汉纪十七 二五五
汉纪二十一 二六一
汉纪三十二 二七五
汉纪三十六 三二〇
册三
汉纪四十五 三二五
汉纪四十七 三二九
汉纪四十八 三四四
汉纪五十一 三四九
汉纪五十五 三九六
魏纪七 四三一
晋纪二 四四一
晋纪三 四四五
晋纪四 四六四
晋纪五 四七一
晋纪八 四七八
晋纪十 四八〇
晋纪十二 四八二
晋纪十五 四八三
晋纪十七 四八六
晋纪二十一 四八八
册四
晋纪二十三 四九一
晋纪二十五 四九四
晋纪二十六 四九九
晋纪二十七 五〇七
宋纪五 五一三
齐纪二 五一五
齐纪六 五一七
梁纪八 五二三
梁纪九 五二四
陈纪十 五三〇
隋纪一 五三五
隋纪七 五四六
隋纪八 五五七
唐纪七 五六一
唐纪九 五七六
唐纪十 五八〇
唐纪十一 五八二
唐纪十五 五八三
唐纪十六 五八七
唐纪十七 五九〇
唐纪十九 五九二
唐纪二十三 五九六
唐纪二十六 六〇一
唐纪三十 六〇五
唐纪三十一 六〇八
唐纪三十三 六一二
唐纪三十九 六二九
唐纪五十六 六三八
前 言
《资治通鉴》是华夏先哲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为辉煌的一部,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资治通鉴》的本意,也是司马光深感『历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人主』的杰作。
在这独具匠心的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发展的血脉,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了解治内攘外的权谋。该书问世后一直被推崇为中国史学的巨篇,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子都熟读此书。元世祖忽必烈重视《资治通鉴》,请儒士讲解其中的治国之道;设立蒙古国子学,用蒙古语译写的《通鉴节要》作为教材。明太祖朱元璋推崇《资治通鉴》,每日早晨进行研读,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清圣祖康熙迷恋《资治通鉴》,经常翻阅,说《通鉴》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伟人对《资治通鉴》的反复阅读圈点竟达十七遍之多,这也是他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
然而,历史永远会带有自己时代的印记,《资治通鉴》也不例外。为君王鉴史的初衷表现于诸多方面,例如主脉强调帝王沿革而轻视经济。从该书语言上讲,很多人初阅此宏卷时感到枯燥如同嚼蜡,远非《史记》、《汉书》那样,读起来能得到文学享受。然而这些都丝毫不能撼动《资治通鉴》在整个古代史学中的地位。正如《四库全书》中评价的那样,《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精深,为前古所未有』。
为充分体现这部巨著的独特风貌,我们将大段的原文间隔翻译,使文白对照更加清晰可见。并配以中国古代的优秀版画作为插图。用具有直观具象的方式以图释文。力图体现古书风貌。
为读者拨开历史厚重而浓密的云雾,从我们的先贤那里学得处事之道、治世之理,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初衷。展读这部《资治通鉴》,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先贤的用心良苦。
我们由衷地希望,当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本书时,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的古代文化的辉煌;但更重要的是,学会从祖先的智慧中吸取养分,为自己所用。这才是千年以前的司马光倾心著作《资治通鉴》和千年以后的我们重新编辑《资治通鉴》的价值所在。
在这独具匠心的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发展的血脉,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了解治内攘外的权谋。该书问世后一直被推崇为中国史学的巨篇,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子都熟读此书。元世祖忽必烈重视《资治通鉴》,请儒士讲解其中的治国之道;设立蒙古国子学,用蒙古语译写的《通鉴节要》作为教材。明太祖朱元璋推崇《资治通鉴》,每日早晨进行研读,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清圣祖康熙迷恋《资治通鉴》,经常翻阅,说《通鉴》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伟人对《资治通鉴》的反复阅读圈点竟达十七遍之多,这也是他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
然而,历史永远会带有自己时代的印记,《资治通鉴》也不例外。为君王鉴史的初衷表现于诸多方面,例如主脉强调帝王沿革而轻视经济。从该书语言上讲,很多人初阅此宏卷时感到枯燥如同嚼蜡,远非《史记》、《汉书》那样,读起来能得到文学享受。然而这些都丝毫不能撼动《资治通鉴》在整个古代史学中的地位。正如《四库全书》中评价的那样,《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精深,为前古所未有』。
为充分体现这部巨著的独特风貌,我们将大段的原文间隔翻译,使文白对照更加清晰可见。并配以中国古代的优秀版画作为插图。用具有直观具象的方式以图释文。力图体现古书风貌。
为读者拨开历史厚重而浓密的云雾,从我们的先贤那里学得处事之道、治世之理,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初衷。展读这部《资治通鉴》,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先贤的用心良苦。
我们由衷地希望,当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本书时,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的古代文化的辉煌;但更重要的是,学会从祖先的智慧中吸取养分,为自己所用。这才是千年以前的司马光倾心著作《资治通鉴》和千年以后的我们重新编辑《资治通鉴》的价值所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