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27060丛书名: 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学习目标
问题导入
情景写实
任务一投资概述
任务二证券投资的内涵、动机和运行过程
闯关考验
项目二证券投资工具
学习目标
问题导入
情景写实
任务一证券
任务二股票
任务三债券
任务四证券投资基金
任务五金融衍生工具
闯关考验
项目三证 券 市 场
学习目标
问题导入
情景写实
任务一证券市场概述
任务二证券发行市场
任务三证券交易市场
任务四证券价格指数
闯关考验
项目四证券投资基本分析
学习目标
问题导入
情景写实
任务一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概述
任务二宏观经济分析
任务三行业分析
闯关考验
项目五上市公司分析
学习目标
问题导入
情景写实
任务一公司基本面分析
任务二资产负债表分析
任务三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任务四现金流量表
闯关考验
项目六技术分析理论
学习目标
情景写实
任务一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概述
任务二证券投资分析的主要理论
闯关考验
项目七技术分析指标
学习目标
问题导入
情景写实
任务一趋向指标
任务二超买超卖指标
任务三强弱指标
任务四停损指标
任务五压力支撑指标
任务六大盘专用指标
闯关考验
项目八证 券 交 易
学习目标
问题导入
情景写实
任务一分时图基础
任务二分时图盘面
任务三分时图常见形态
任务四看盘要点和技巧
闯关考验
Ⅵ
Ⅴ
项目九证券投资的策略与技巧
学习目标
问题导入
情景写实
任务一证券投资的策略
任务二证券投资的技巧
闯关考验
项目十金融衍生工具
学习目标
问题导入
情景写实
任务一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任务二金融远期合约
任务三期货交易
任务四期权交易
任务五金融互换
任务六其他衍生工具
闯关考验
项目十一证券市场监管
学习目标
问题导入
情景写实
任务一证券市场监管概述
任务二证券市场监管法律法规
任务三证券市场监管的内容
闯关考验
参考文献
从上海交易所成立之日算起,我国证券市场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中国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伴随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沪港通的顺利完成,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逐渐增强,资本市场市值迅速增加,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高校进行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传播和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投资理财方面的能力,树立经济活动的风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培养证券投资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立足高等教育的特色和要求,力求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操作,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满足社会需要。
全书共分11个项目,主要包括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各类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分析、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等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1) 本书以证券投资业务流程为依据进行了内容整合。
(2) 实用性强,书中引入大量的教学案例,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实际案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证券投资技术应用的兴趣,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3) 本书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有较强的可读性,方便自学,每个项目开篇有情景写实,引导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正文中穿插知识链接,对正文内容进行拓展,介绍国内外证券投资的经验总结和经典案例;在每个项目后面配有闯关考验,便于学生自我检验。
(4) 本书内容依据现行的证券相关法规、条例、制度编写,与时俱进,例如,加入2016年1月实施的股市熔断机制相关内容等。
本书由芦梅﹑管迪任主编,李素萍、李雅琼、李贺、宋民冬﹑康微婧﹑秦军﹑张发民任副主编。张发民编写项目一和项目五;管迪编写项目二~四;芦梅编写项目六和项目七;李雅琼编写项目八和项目九;李贺编写项目十;宋民东编写项目十一;秦军、康微婧负责全书的案例收集和课件制作工作;李素萍负责校对编审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目前已经出版的国内外的优秀教材、专著和
相关资料,引用了其中一些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成果,也得到了企业界相关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对本书编写和出版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各界人士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1掌握投资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证券投资的概念及其要素。
3了解证券投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4了解证券投资理论的发展历程。
5理解证券投资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6熟悉证券投资的要素和投资过程。
如何认识证券投资与投机?
牛市和熊市
股市为什么有的时候叫“熊市”,有的时候叫“牛市”?就目前所有的资料来看,在1785年的英国,一本叫《小街交易所指引》的书上,已经出现“牛”和“熊”这两个名词。但是,当时“牛”“熊”的意义跟现在不同,当时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叫作小街交易所,简称小街。从这本书作者的说法,可以看出200多年前“牛”“熊”的意义比现在明确多了。“牛”不是指希望股市上涨的人,而是相当于今天靠保证金买进股票却遭到亏损的人。
荷兰的郁金香交易所早在17世纪中叶就已经采用了保证金制度,但是1785年的伦敦,买股票似乎不用保证金,“牛”可以身无分文就买进股票,希望在必须缴款前卖出获利。根据当时的做法,一个人即使全部财产不到10英镑,也可以在伦敦的证券交易所大买股票,例如,这个人可以在3月时购买价值4万英镑、在5月交割股款的股票,融资倍数高达四五千倍。这个人在结算前,可以想尽办法,把自己买进的股票卖出去,如果整个市场“牛”群聚集,他找不到接手的人,就会遭到重大亏损,因此在付款之前,他必须跑遍整个交易所,从一家号子逛到另一家号子,找人接手,他心中充满希望和恐惧,表情阴晴不定,情绪低落、满脸不高兴、脾气不好,跟牛的行为差不多,因此这种作手被人称为“牛”。
在200多年前,“熊”不只是抱持悲观看法的作手,还是实际放空的人,也就是卖出一批股票或公债,同意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交出他实际上没有的东西,因此他要不断地找人,希望低价买进他未来必须交出来的证券。他对所有不幸的新闻、坏消息、能够压低证券价格的谣言等,都会感到高兴,表现出幸灾乐祸的样子。
因此,当时要分辨“牛”和“熊”很容易,表情沉重、忧郁的人一定是“牛”,拿坏消息吓人的人一定是“熊”。“牛”希望股价上涨,“熊”希望股价下跌。后来人们就把上涨的股市叫作“牛市”,下跌的股市叫作“熊市”。
后来有人说因为牛是往上攻击(牛角往上顶),所以代表多头市场,代表利多和股价往上走;熊是往下攻击(熊掌向下挥)代表空头市场,代表利空和股价下跌。
何为牛市?何为熊市?“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指证券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升市。“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证券市场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较长的大跌市。
任务一投 资 概 述
一、投资的定义
投资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也是商品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投资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定义,但基本内容却大同小异。在经济学领域中,投资是指投资主体寄希望于不确定的未来收益,而将货币或其他形式的资产投入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行为。在财务学领域中,投资是指投资主体将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自身经营活动或他人经济活动,以期取得未来收益的行为。在金融学领域中,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以金融工具为投资对象,以期将来取得一定投资收益的行为。美国著名的投资学家威廉·夏普(William FSharpe)在其著作《投资学》中指出,投资是为获得可能的不确定性的未来值而做出的确定的现值牺牲。
可见,投资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十分宽泛。所谓投资,就是投资主体为获取未来收益或经营,实施某项事业,预先垫付货币或其他资源,以形成资产的经济行为。简言之,投资就是投入某种资源,获得某种资产及收益的过程。显然,这里是广义的投资概念,其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投资目的明确,即为了获取未来收益或经营、实施某项事业。未来收益既可以是投资的资产收益、差价收益,也可以是其他非经济的个人或社会效益。
(2) 投资获取某种资产,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某种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也可以是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业信誉等。只有先获得某种资产,才能最终获取未来收益或经营,实施某项事业。
(3) 投资的前提是预付,即预先垫付或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的投资品。投资是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为先决条件的。
(4) 投资既可指资源或经济要素的投入,又可指投资主体形成资产的经济行为。
(5) 投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既受到历史背景、经济水平、经济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们投资实践的丰富而丰富。投资是社会经济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所依赖的生产与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投资范畴的内涵与外延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二、投资的原因
人们为什么进行投资?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太简单了,我们通过前面对投资含义的分析已经了解到,人们将钱用于投资的主要原因就是增加他们未来的财富。
其实,从现实生活看,人们进行投资可能还有一些更具体的原因,包括攒钱买房子、供子女上学、攒钱使退休后的生活更有保障,以及作为防备意外之需(例如暂时的失业、重大疾病),但还是有一些人是因为它带来的挑战乐趣而进行投资的。另外,从宏观角度看,投资还有益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显然,投资可以促进个人财富的增长,也可以促进整个经济的更快发展和繁荣。例如,若投资提高了某个人养老基金的价值,退休后他就会有更多的收入可支配,生活水平也就会提高,这对整个经济来说也是有益的。此外,投资的过程有助于金融市场的创建,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活动,这种功能也会促进经济增长与繁荣。
每种特定的投资工具都会给社会带来一些其他的好处,如股票,它为股东提供了一个监控公司管理层业绩的机制;政府债券对支付高比例所得税的个人有利,因为政府债券的利息收入一般免缴利息所得税。此外,政府债券还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公共设施项目提供资金,如修建学校和公路等。
三、投资的分类
投资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内容极其丰富的概念,因而可按许多方式进行归纳与分类。
(一) 实物投资与金融投资
实物投资就是投资主体为获取未来收益或经营,实施某种事业,预先垫付货币或其他资源,以形成实物资产的经济行为。实物投资可分为稀有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其中,稀有资产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预先垫付货币以形成稀缺性资产的经济行为。稀有资产包括贵金属、宝石、文物古董、书画、邮票和其他艺术品。稀有资产投资是一种分门别类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大众投资方式,其知识较为分散,且可操作性、实用性很强。
金融投资是投资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预先垫付货币以形成金融资产,并借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金融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期货投资等有价证券的投资。个人在银行储蓄的行为也是一种金融投资,其获得的存款凭证能使投资者获得一定的未来收益。
本书主要讲述金融投资(证券投资)的基本内容和规律,而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下面对两者的关系加以简要介绍。
1实体投资与金融投资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1) 实体投资的运行必须依赖于金融投资为其提供巨大的资本资源。实体投资是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维持简单再生产,要维持简单再生产就必须不断地更新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这种更新必须依赖于实体投资。而社会的发展则必须依赖于扩大再生产,这个过程需要更大规模的实体投资才有可能实现。然而,现代经济已经发展到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远远超过一般自然人(或企业)所能积累的财富规模,这种投资门槛意味着投资者个人(或企业)无法依靠自我积累完成项目的投资,而必须依靠社会财富的积累。这种借用社会积累来完成投资项目的投资形式主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金融资产的投资者通过购买有价证券将资金使用权转让给实体投资者用于实体投资,这个过程就是通过资本市场由实体投资者发行证券、金融投资者购买证券的方式加以实现的。可见,现代投资活动离不开发达的资本市场。
(2) 金融投资加快了实体投资的筹资速度。由于现代资本市场具有发达、规范、专业、信息透明、投资者多元化的特点,在这样的市场内筹资,不论实体投资者的具体条件如何,均能很快地找到相应的金融投资者提供资金,其速度和效率要远远高于实体投资者完全靠自己寻找投资合伙人的过程。
(3) 金融投资者为实体投资者提供了分散风险的屏障。如果实体投资的资金来源于直接投资者个人的积累,一旦投资失败其损失则完全由直接投资者个人承担。有了金融投资者的间接投资,直接投资者的失败就由不同的金融投资者按比例承担损失。
2实体投资与金融投资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实体投资是投资者把资金直接投向实体资产,金融投资是投资者先用资金购买金融资产,资金转移到实体投资者或委托人手中,再由实体投资者或委托人用于实体投资。这中间多了一个购买金融资产的环节,即资金转换的环节。投资者持有的金融资产可以在金融市场中买卖,这与直接投资中的投资者与实体资产的一一对应关系是不同的。实体投资的过程是实物资产的购置过程,投资者最关注的是新的资本品能否形成;金融投资的过程是金融资产的买卖过程,投资者最关注的是持有的金融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实体投资的最终结果是新的资本品,它的转让是不可分割的;而金融投资的最终结果就是分割得很小的资本证券,其转让非常方便。
(二)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投资形成新的资本,用于生产事业上,如建设厂房设施、购置设备、购买原材料等,通过生产流动,可以直接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或提供社会所必需的劳务,所以称为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和实物投资相联系的。
从金融学的意义上说,投资是指把资金用于购买金融资产,主要是有价证券,以期获得收益。这些资金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发行,转移到企业后再投入生产活动,这种投资一般称为间接投资。就投资于金融资产而言,投资于银行储蓄、金融机构债券及各种投资基金为间接投资;而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购买股票、企业债券等有价证券为直接投资。
在实践中,人们经常将间接投资等同于证券投资,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关于两者的区分,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证券投资的本质是金融资产投资,是与实物资产投资相对应的。如果投资人对其相应的实物资产既具有实际上的所有权又具有经营权的证券投资就属于直接投资,否则就是间接投资。从理论上区分证券投资到底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的依据是有无资产控制权。例如,持有51%以上的股份就是绝对控股,可视为直接投资。但两者的界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很明确,持有多少股份算作拥有资产控制权呢?一些国家为了明确划分两者的界限,对持股比例规定了具体的数量标准。例如,美国商务部以持有25%的股份作为划分的标准;日本在统计中把在外国企业中日方出资比例占25%以上的投资作为对外直接投资。
(三) 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
一般来说,投资时间在一年以下的为短期投资,一年以上的为长期投资。严格地说,一至五年或七年为中期投资,五年或七年以上的投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投资。选择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是很重要的事,它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收益、资金周转速度及机会成本等问题。一般情况下,短期投资相对于长期投资来说收益率相对低些,如投资于短期国库券(一年以下)比投资于长期债券收益要低。但短期投资风险相对较小,资金周转快,也许会从再投资中获取新的收益。进行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一般取决于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另外,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是可以转化的。购买股票是一种长期投资,无偿还期,但股票持有者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短线操作,卖出股票,这又变成短期投资。
(四) 固定收入投资与不固定收入投资
证券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收益。证券种类繁多,其投资性质、期限各不相同,收入高低和支付方式也不一样。证券投资按其收入是否固定可分为两类,即固定收入投资和不固定收入投资。固定收入投资,是指该种证券预先规定应得的收入,用百分比表示,按期支付,在整个证券投资期限内不变。不固定收入投资是指证券的投资收入不预先规定,收入不固定。债券和优先股的收入都是预先规定的,而普通股的收入则是不固定的。一般地说,固定收入投资风险小,但收益也小;不固定投资风险大,但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五) 其他分类
投资还可以从投资主体、手段、目的和行为过程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投资主体划分,有个人投资、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和外国投资。其中,个人投资与企业投资合称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相对应。
按投资的空间划分,有地区投资、国内投资、国外投资及全球投资。
按投资的产业划分,有第一产业投资、第二产业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等。
按投资运作划分,有消费投资、生产投资、建设投资,其中按项目的建设性质划分,又可分为新建、扩建、改建与迁建等投资。
按投资效果划分,有无效投资与有效投资、显效投资与隐效投资、近效投资与远效投资等。
按投资的形式划分,有货币投资以及物品、土地、劳动力、知识产权、债权、股权等投资。
按投资的范围划分,有宏观投资、中观投资和微观投资等。
按投资的口径划分,可以分为狭义投资与广义投资。狭义投资仅为证券投资或实物投资,广义投资包括我们列举的全部投资。
机构投资者一定比个人投资者更有优势吗?
机构投资者一定比个人投资者更有优势吗?答案是未必。个人投资者可以自己去做调查研究,不放过每个细节。由于是用自己的钱做投资,因而会更加用心、专注,更容易成为某个行业或领域的专家,决策会更加快捷、灵活,且更加具有隐蔽性。
不可否认,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会趋于正规和专业化,至少大家都在使用同样的游戏规则,都是以研究公司基本面、发掘公司价值为主要投资思路,股票市场也因此会变得更有效率,将资源配置到那些真正值得支持的领域。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他们分享股市回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去购买共同基金或其他与股市关联的理财产品。但是,市场的机构化并不会出现所谓“消灭散户”的情况,中国人在传统上习惯于自己打理钱财,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里,个人投资者依旧会是股市里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而且那些有能力掌握专业投资知识的个人投资者的数量也正在不断扩大,他们与机构投资者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许多投资者可能仅仅只看到机构的基金经理们所拥有的种种优势,比如他们获取市场信息的资源和工具之丰富是普通投资者所不具备的。机构可以每年花费几十万元订购各个行业的数据库,及时了解各主要产品的价格、产量、出货、进出口变化;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得到可能影响市场变化的国内外财经信息;他们拥有完善的财务预测、估值和财务及市场分析软件和模型;此外还有内部和外部研究员的支持,以及圈内的交流机会;由于有资金保障,基金经理可以随时走访感兴趣的上市公司,了解第一手资料;他们还可以花钱邀请行业专家甚至政策制定者来讲解行业发展趋势。难道这一切就能保证基金经理人都能创造优于市场或高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吗?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全球市场,能够打败基金经理的优秀个人投资者大有人在。为什么?
(1) 机构投资者们由于管理的资金数额庞大,需要做大量分散化投资,可能持有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而不会把资金押在几只表现最好的股票上。他们追求的是“有效边际”,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取尽可能大的回报。为投资者创造稳定可持续的回报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因此他们不能承受过大的风险,业绩表现往往很难超越市场的平均水平。
(2) 机构投资者,即多数基金经理的智力并不超常,他们的分析水平和决策依据通常也是很平庸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因为他们顶着给投资者业绩回报的长期压力,比普通投资者更容易犯错误,智商不是确保投资成功的关键要素。
(3) 基金经理缺少责任感。因为基金经理实际上是“代理人”的角色,即他们运作的钱不是自己的钱,他们的收入与给投资者的回报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
(4) 基金的决策流程决定其很难先知且先动。基金经理自己不会直接去做研究、做模型、写报告,他们依赖于内部和外部研究员的支持。研究员从发现一个好的公司苗头、开始搞调研、做模型到完成报告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然后基金经理开始制订相应的投资策略至少又需要一个星期,提交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通过又至少需要一个星期,获得批准开始建仓时这只股票的价格恐怕已不再诱人了。
(5) 基金经理无法做到专注。尽管受过良好教育和严格训练的基金经理们较普通投资人在思考时更有效率,在获取信息后可以很快做出判断,但投资的复杂性在于每项投资背后所需的行业知识背景都不相同,而国内还没有出现以行业投资划分的基金品种,很难要求基金经理们都是所投资行业和公司的专家。投资组合决定了他们不能专注于单一或有限的行业,其结果往往是无法对行业和公司信息做出更加全面准确的判断。
(6) 其他内外因素的限制。除了投资决策过程长外,基金赎回和申购的波动会导致基金经理投资时进退维谷。影响他们心绪的一小半原因来自股票价格的变动,一多半原因则来自基金份额的涨落。
我们分析机构投资者的上述劣势正是优秀个人投资者和部分私募基金的优势所在,他们可以自己去做调查研究,不放过每个细节;他们是在用自己的钱做投资,因而会更加用心;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熟悉的行业或在有兴趣的领域投资,更容易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他们可以自我决策,制定更加及时、灵活的交易策略;而且由于资金有限,进进出出通常不会被其他市场参与者察觉。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个人投资者在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和时间上,已与基金经理没有太大的差别,关键还是要看能否对这些信息进行正确的解读,做出准确的判断。
要提高正确解读信息的能力,作为个人投资者,唯一需要加强的就是对投资知识的学习和对投资常识的掌握。哪些市场信息需要关注,这些市场信息意味着什么,以及什么股票在什么阶段值多少钱等,对此进行判断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基础应该说是全球通用的,真正掌握了它们,个人投资者战胜基金经理并不是难以做到的。
任务二证券投资的内涵、动机和运行过程
一、证券投资的内涵
(一) 证券投资的定义
证券投资是一种金融投资或间接投资,它是个人、企业、银行及其他社会团体积累起来的资金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借以获取收益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各类投资者购买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及衍生金融工具等金融产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投资收益、获取公司控制权、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分散投资风险等。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投资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投资方式,为社会提供了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有利于调节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行为合理化,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央银行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提供重要手段,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证券投资又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直接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直接到证券市场上去购买证券;间接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购买有关金融机构本身发行的证券,而这些金融机构本身是专门用发行证券吸收的资金从事证券交易来获利的,如各种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虽然不直接增加社会资本存量,但它使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金转化为长期投资资金,最终用于对实物资产的投资。所以,证券投资是促进资本积聚、集中,扩大再生产能力的重要形式。人们通过证券投资活动,间接地参与了资本的积累,他们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等投资收益正是来源于他们所投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增值的利润,即剩余价值。因此,证券投资又是社会财富增值的一种方法,利息、股息收益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态。
(二) 证券投资的要素
证券投资的要素主要包括时间要素、收益要素和风险要素。其中,时间要素是决定证券价格的基础,而收益和风险又是影响证券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
1时间要素
证券投资的时间要素是指对具体投资对象持有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投资期限越长,所能够获取的投资收益也会越高,当然所面临的风险也会越大。按照持有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证券投资分为长期证券投资和短期证券投资。长期证券投资是指购入证券后长期持有,以获取股息、利息或其他收益为目的的投资方式。长期证券投资者遵循价值投资理念,注重所投资对象的成长性,致力于通过公开信息研究行业和个股的投资价值。短期证券投资是指在证券市场上进行频繁的证券买卖活动,以赚取证券价格的买卖差价为主要目的的投资方式。
2收益要素
证券投资的收益要素主要是指初始投资的价值增值。证券投资的收益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于投资证券而以利息、红利或股息的形式获得的收益,也称为所得利得;另一部分是由于所投资证券的价格涨跌所带来的差价收益,即资本利得。投资于不同的证券品种,其收益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投资风险较低的证券,如债券、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预期的投资收益也较低;而投资风险较高的证券,如股票、期货、期权等,预期的投资收益也较高。
3风险要素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且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证券投资的风险要素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预期收益不能实现或本金损失的可能性,包括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某种因素的发生对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都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如货币政策的调整等,都会影响到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价格。非系统性风险是指某种因素的发生对证券市场上单个证券或部分证券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如某公司重大投资失误等,只会影响到该公司的证券价格的变化,但不会对市场上其他公司的证券价格产生影响。
(三) 证券投资的原则
证券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收益,但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不同投资者对证券投资的不同态度以及所采取的不同对策,实际上就是人们对收益与风险大小的不同权衡。有些人倾向于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有些人却宁愿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还有些人则介于两者之间。但无论哪一种投资者,其共同点都是在预期收益一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降低甚至避免投资风险或者早在投资风险预期一定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投资收益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收益与风险最佳组合原则
在证券投资中,收益与风险形影相随,是一对相伴而生的矛盾,要想获得收益,就必须冒风险。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在已定的风险条件下,尽可能使投资收益最优化;在已定的收益条件下,尽可能使风险减小到最低限度。这是投资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投资者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恰当地把握自己的投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驾驭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应付各种情况的基本素质;其次,要求投资者在证券投资的过程中,尽力保护本金,增加收益,减少损失。必须看到,证券投资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经济活动,预测失误的事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投资者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2分散投资原则
证券投资是风险投资,它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很高的收益,也可能使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为了尽量减少风险,必须进行分散投资。
分散投资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多种证券进行投资。这样,即使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证券得不到收益,而其他的证券收益好,也可以得到补偿,不至于血本无归。二是在进行多种证券投资时,应把握投资方向,将投资分为进攻性和防御性两部分,前者主要指普通股票,后者主要指债券和优先股。因为投资普通股收益高但风险大,而债券和优先股相对较安全。对于普通股的投资,也可以在公司、行业和时间等方面加以分散。
3理智投资原则
证券市场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到行情的变化。这就要求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不能感情用事,应该冷静而慎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多地受各种传言的影响,要对各种证券加以细心地比较,最后才决定投资的对象。投资者应随时保持冷静和理智的头脑,进行理智投资。理智投资是建立在对证券的客观认识基础上的,要经过细致、冷静的分析比较后采取行动。理智投资具有客观性、周密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4责任自负原则
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适当借助于他人的力量,如接受他人的建议或劝告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依赖别人,而必须坚持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原则。这是因为证券投资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行为,所有投资的赔赚都要由自己承担。尽管有的证券公司业务员对客户保证“绝对赚钱”,从职业道德上讲,他们也是希望投资者能获取收益,但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财源,增加委托手续费,为其公司赚钱。另外,在证券市场上,任何人都不会比自己更认真地去考虑自己的事情,证券投资的成败完全是投资者自己的责任,不具备这一认识的人,可以说就不具备投资者的资格。
5剩余资金投资原则
储蓄是证券投资的先决条件,没有可供运用的资金,证券投资便无从说起。对大多数人来说,证券投资的资金必须是家庭较长时间闲置不用的剩余资金,不能借钱来进行投资。这是因为证券投资是一种风险较大的经济活动,意味着赚钱和亏本的机会同时存在,如果把全部资金都投入证券,一旦发生亏损,就会危及家庭收支计划,从而给正常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妥善可靠的做法是把全部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留足家庭生活的必备资金,利用长时间闲置的资金用来进行证券投资。当然,有些投资者也可用借款的方式来买卖证券,但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一旦投资失利,必须有偿还借款的财产。投资者应该在估计全部资产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进行证券投资和用多少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6时间充裕原则
证券交易尤其是股票交易主要是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而交易所的交易活动是有严格时间限制的。如果进行长期投资,时间因素似乎不成问题,但如果进行短期投资,就必须经常花费时间来研究投资事务,因此时间因素就十分重要了。职业投资者自然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证券买卖活动,而大部分投资者是业余从事证券投资的,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想买卖证券时,也许是工作最繁忙的时候,这样,经常会失去许多很好的获利机会。同时,在工作时间买卖证券,很难抓住最佳的投资时机,因此,业余投资者进行短期投资是比较困难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退休者和家庭妇女参与证券投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拥有较充裕的时间。投资者如果自己没有时间或能力,可以委托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来管理自己的投资,也可以参与各种基金的投资。
7能力充实原则
每个投资者都应该不断培养自己的证券投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投资知识和经验。掌握投资知识是从事投资的重要条件,没有知识的投资是盲目的投资,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证券投资知识包括各类证券的基本特征、证券市场的构成、证券交易的程序、分析证券行情的方法,证券投资的法律法规等。投资者要获得证券投资知识,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通过向书本学习、向别人请教以获得间接经验;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证券投资经验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投资者要不断积累经验,尤其是要准确地把握证券行情,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四) 证券投资与投机关系
许多人通常会认为投资和投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认为投资是一种正当的活动,而投机则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其实,在西方的投资理论中,投资与投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一般将短期的投资称为投机,是一种承担特殊风险获取特殊收益的行为,是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证券投资是投资主体通过购买、持有或转让证券,以期获得收益的行为,而证券投机是利用证券价格的波动,短期内频繁地买卖以赚取差价收益为目的的行为。可见,证券投资与投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证券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1) 投资收益和风险不同。证券投资的收益一般由利息、红利或股息等形式的经常性收入和资本利得两部分构成,尤其是经常性收入是投资收益的重点。因此,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相对较低,但比较稳定,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投机者在证券收益方面,只追求短期的证券资产的升值,获取的是短期证券剧烈波动的差价利润。因此,投机者的收益相对较高,但不稳定,承担的风险较大。
(2) 持有时间不同。投资者在证券投资时间策略的选择上,倾向于中长期持有证券,一般在几个月以上,中途不会轻易卖出。投资者注重证券的内在价值,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证券进行中长期投资,以期获得预期的高收益。而投机者在投资时间策略的选择上,倾向于短期持有证券,注重短线操作。投机者注重证券价格短期的波动,持有证券时间一般只有几天。投机者只参与短期内能带来较大收益的证券,通过频繁的买进和卖出证券,以获取短期买卖差价利润。可见,投机者更看重证券价格的短期涨跌,只要有买卖差价利润,就进行操作。因此,证券投机活动是活跃证券市场的主要动力。
(3) 投资理念不同。证券投资的理念是“价值决定价格的理论”,投资者重视证券的内在价值(理论价值),追求的是证券的实际价值,投资的目的是资本的长期增值。而证券投机的理念是“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理论”,投机者重视证券的市场价格,对证券的内在价值不够重视,更注重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和波动方向,投机者追求的是证券价格的买卖价差,投机的目的是资本的短期增值。
(4) 分析方法不同。一般来说,投资者注重证券的实际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因而买卖证券时注重基本面分析方法,即根据宏观经济与政策背景、行业发展前景、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基本因素的分析,以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而投机者往往是以获取证券价格的差价为目的,更侧重于技术分析方法,即着重研究市场价格的变化规律,主要通过分析证券的技术形态、技术指标等,以寻求买进与卖出的时机。对于证券投机,既要用法律手段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投机行为,又要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有效地抑制过度投机,允许适度投机的存在,从而达到既能实现证券市场与社会经济的基本稳定,又能活跃证券市场的目的。为了加强对证券的控制和管理,一方面,要加强证券法制建设,把对证券投机的控制和管理纳入法律控制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健全证券管理机构,这是加强对证券投机控制和管理的组织和人员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