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80186
★华语文坛散文大家。简媜以散文知名,其文字曾入选海内外多种文学选本,荣获台湾三大散文奖,两度成为金石堂年度作家风云人物,多次入选博客来年度畅销榜,2018年简媜获“当代台湾十大散文家”称号。
★七堇年作序推荐。本书一经出版即登博客来、诚品书店畅销书榜单,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书目、全民阅读“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书目等,备受读者喜爱与认可。
★一部真挚勇敢的生死书,写尽人世间的欢愉与憾恨。简媜以坦率真诚的文字,书写几十年来对于生老病死的思索与感悟,比以往作品更有深度,立意高远。在她的笔下,人生中的艰难坎坷化为一座蕴藏智慧与宝石的矿脉,值得一生开采。
★本书采取复合式写作方法,正文五辑外,附挂五篇“幻想”,是作者与自己的对话。书中事例既有作者身边的真人实例,也有哲人名家对生老病死的观点,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装帧精美,适合收藏。本书包含作者手绘插图和多幅珍贵照片,内页细腻、柔滑,完美呈现精致图文。
在《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中,作者对“生老病死”做了一次全面探讨。书中既有贴近生活的亲情故事,也有发人深省的社会事件,还有哲人名家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作者以优美细腻的散文文字,向读者娓娓诉说人生路上的悲欢交集与爱憎孤寂,在传达“完整的人生应该五味陈杂,且不排除遍体鳞伤”感悟的同时,也展现出自身坚强、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
辑一 肉身是浪荡的独木舟
在街头,邂逅一位盛装的女员外
手工刑法
活得像一条流浪狗——关于失落感的七则猜想
老,是贼
焦虑派养生恐怖分子
山海经大药局
【幻想】之一 向肉身道谢
辑二 你属于你今生的包袱“养乐多日金”发放记
版权所有的人生
物,你的看守所
心灵小屋
【幻想】之二 一趟悲欢——给阿嬷阿母:无愿,不成一家
辑三 老人共和国姓名权争霸战
老人之乱
鎏银岁月
祖字辈任务
自己的老屋
哀歌的屋檐——阿嬷的老版本之一
世界降下她的黑幕——阿嬷的老版本之二
宛如流沙——阿嬷的老版本之三
哀歌无尽——阿嬷的老版本之四
银发服务有限公司
老年财金生活体验营
老人词典
老伴儿走了
书房里的星空——齐老师与简媜,漫谈、随想与对话
【幻想】之三 晚秋絮语——写给晚年的自己
辑四 病,最后一项修炼
欢歌与悲啼同在
病役通知书
仿佛一群野兽住进家里
病之遐想
医院浮生录
侍病者是下一个病人
寻找奇迹
尊贵地离席
第二个爸爸——叩别公公姚鸿钧大人
【幻想】之四 水面上的鸢尾花
辑五 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爱情启蒙
一人旅途
【幻想】之五 葬我于一棵被狂风吹歪的小树
冥界神游
悲伤终结
尾声:下着雨的冬天早晨,阿嬷启程
大陆版序
银色旅程
简媜
生命是一条永不回头的河,不管发源地何等雄伟,流域多么宽阔且肥沃,终有一天,这河必须带着天光云影流向最后一段路。那闪烁的光影不是欢迎,是辞行。
老,这令人生厌的字,像脚底厚茧,怎么避就是避不了那股针刺之感。厚茧虽痛却要不了命,但老会要命,它慢慢延着脚踝往上爬,把血管塞成枯枝,那曾经像小鹿奔跳的心脏越来越像老牛拖着破车,车上唯一的家当是一包袱羽毛似的记忆,拖着拖着,连这记忆也随风而去,只剩空壳。
随着科技文明与医疗进步,二十一世纪的关键词必然包括“老化”。像我这样生于二十世纪战后婴儿潮、跨过五十门槛的人,是被“老化海啸”冲击得最严重的一代人:我们的父母迈入老病交加的银色风暴之路,需靠在我们肩上,而我们自身开始承受青春流逝的苦恼,往下看,年轻世代风行“少子化”或不婚不育是火上添油的举措。 有史以来,台湾未曾有过七百多万五十岁以上的人同时在岛上呼吸——预估三年后进入老人人口占百分之十四的“高龄社会”,同时在岛上喘着的老人,将逐年增多。
平均寿命八十四岁蝉联世界第一的日本,近来每年出现三万二千多名“无缘死”案例:失去亲缘、地缘、社缘联系的独居老者,孤单地死去,甚至多日之后才被发现,而警政机关找不到家属愿意认领其遗体、处理其后事。发生在远方社会的事有没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有一天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就是我必须写这本书的理由。中国人不喜欢谈老,更忌讳谈死,喜欢用“福如东海、万寿无疆”的绣花鸳鸯被把生老病死遮住,无奈当年是农业社会大家族结构还能遮遮掩掩,现在这时代哪里还有遮的能力?一个老人倒了,能奔到身边照顾的,数得出几个人?
这书在台湾出版后,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得到无数读者的关注:挤满讲堂的人群跟往年来听我演讲的年轻读者显然不同。当我站上讲台,放眼一望,白花花的头颅都是初老之辈,他们严肃的神情只说明一件事:老,来了,必须勇敢地面对。
我感谢读者们慷慨地与我交换银色旅程上那无奈、艰辛却也充满勇气与爱的心情。 一位纤瘦的中年女士摊开书要我签名时,对我说:“你书里写的,我现在正在经历。”我抬头看着她的眼,明白了,对她说:“保重啊,一切尽在不言中!”她红着眼合着书快步离开了。
一位头戴布巾的美丽女士来到我面前要求一个拥抱,她从医院请假出来,手腕还圈着医院名条,癌复发。抱着那瘦弱的、平静的陌生人身躯,我自己几乎要发抖,她要迎战的难关与折磨我怎能想象? 而她禅定地坐两个小时听生老病死,这不是勇者是什么!
惹出我眼泪的是一个高中女生,她拿着书要我签名,问:“简媜老师,能不能请您写上我妈妈的名字?我想送她这本书。”我好奇地问:“为什么?”她说:“我爸爸刚过世,妈妈很悲伤……”我的手停了一下,看着她,她的脸上有着超越年龄的勇气,要带着妈妈走出死荫幽谷、寻找出路。
当我慎重地写着名字,她追加一句:“能不能请您写一句话给我妈妈?”我写下:“绝望的女人活下来只有一个理由:爱。”我抱了她,请她代我转告妈妈:生了一个好女儿。
另一位穿着时髦的都会女子提了大袋子,拿出一双新球鞋,说:“您书里写看到一个老人穿新球鞋,那场景好像我爸爸,是不是这双鞋?”我噗嗤而笑,好一个宠爸爸的女儿! 可惜不是这鞋。她愉悦地说:“我们把爸爸照顾得很好!”那声音是无微不至照顾者才发得出的铃铛般的乐音,我愿天下老者都有这种福气,都能在子女亲情的润泽中得到善终。
很荣幸,这书能在大陆与关心老化课题的朋友分享、交流。两岸社会都有严峻的老化问题,我诚挚地希望因着我们勇敢地面对、摹画,老,这一段银色旅程不至于变成荒芜,相反地,展现了人生最后优雅地老去的身影,留下了尊贵地离席的那一份庄严。
推荐序
生的进阶课程
七堇年
从少年时代起熟读简媜老师的散文,那些日夜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又仿佛就在昨天。那时候她写的大多是“生”。她写:“我说人生呐,如果尝过一回痛快淋漓的风景,写过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也就够了。”
初次读到这些词句时的震动仍记忆犹新。犹如一个失魂落魄之人在清晨扑到古寺去,伏在佛像前,泣不成声,久跪不起;而此时,那个面容慈宁的僧人坐在大殿一角淡淡看着他,对这人间的“我执”静默无言,只是怜悯地敲了三下铜钟。这些话撞击我,就如那安然的钟声。余音绕梁,笼罩山林,笼罩了那么多惶然的、杂草丛生的心。
多年以来,老师已著作等身,那些森林般青翠、幽深的散文,蓊蓊郁郁地,润绿了我心底最萧索的季节。她笔下炼过的字,锻过的句,一刀一斧凿成一座座关于“生”的雕塑,那种文字不是平面的,而是雕塑一般一一固体的、具象的、静默而至美的。与其把成就这些艺术品的人称为作家,不如说称为文字雕刻家。
于是我好奇一个把“生”刻画成这般的人如何刻画“老病死”。
当初专门从台北诚品书店买回的《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放置在书柜上有一两年了,竟没有想到今日会有缘分为此书的大陆版本作序。厚厚一本读起来,从容之外,活泼、淋漓,一看便知老师又享饮了时间酿造的美酒,过去那些森林般幽深青翠、雕塑般静默至美的文字风格,如今变得更加平然、醇厚、亲切;其间不乏种种幽默与戏谑,像是森林中开出了鲜花、蘑菇,鹿群出没,更加生趣盎然了。
对于“老病死”这样的主题来说,如此的举重若轻,实在是有心了。原本以为,我辈作为尚且还在“生”的过程中彷徨的“年轻人”,应该能免疫这本书。谁料读下来,我可能比正在身处“老病死”之中的前辈人还要备感惊心动魄。那是站在打乙肝预防针的队伍里,看着自己前面的那个小伙伴因为扎针怕痛而哭泣,自己不敢挽起袖子的胆颤;那是站在蹦极跳台边缘,看着自己前面那个亡命之徒号叫着坠下去的心惊。那是“下一个就是你”的恐惧。
老年化不仅仅是一组组人口调查数据,也不仅仅是那些令人眼底发潮的故事。 关于“生老病死”这四门必修课,人人不能免考。 恐惧是因为你心里明白,只是不愿意承认,那一切离自己不远。读着这本书,感觉自己像是一个逃学贪玩的孩子被捉住,一只手掌不由分说地在背后推着,踉踉跄跄,不管自己多么不情愿,都得乖乖回到“生老病死”的学校去。该修哪门课,就得老老实实地走进去坐下来修习。
所幸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位好的老师。在老师面前,我们这些学生不必啰啰
唆唆说下去了,班门弄斧实属不敬。我只知道,前面的年头,老师讲过几门透彻而优美的关于“生”的课,现在,我只想坐下来静静听取其后的进阶课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