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8086637
把爱化为理性引导,用睿智帮8~16岁
孩子安然度过“暗流涌动”的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在“依赖”与“独立”之间摇摆不定
(不需要喋喋不休,而需要一点点放手)
就是不肯上补习班,但成绩又总是上不去
对朋友的话百听不厌,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
导师型父母:在“出手”与“放手”之间寻求平衡
(陪伴而不是训诫,引导而不是约束)
与其强迫孩子上补习班,不如引导他学会自主学习
与其阻止孩子交友,不如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相处环境
引导式教养揭示孩子叛逆、任性、冲动等
行为表象下的心理真相
位居韩国家教类畅销书榜
亚洲*热销的教养圣经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北京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冉乃彦
劳动部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专家
北京长松咨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张健
从唠叨爸妈到理性导师的转变
“离你那群狐朋狗友远一点!”“不许背着我偷偷约会!”
“我可以不管你,但你有一件事做得像样的吗?”……当孩子走入青春期,父母仍用以前的方式教育孩子,其实是不了解他所发生的变化:
欲摆脱父母的保护,更依赖朋友
“你和他们在一起都做些什么?”——导师型父母更关注孩子与朋友在一起做什么,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相处环境。
与异性交往已成为合理的社交需求
“学习时关掉手机,做完作业再与他通电话。”——导师型父母会与孩子一起制定与异性交往的原则。
身体成熟,渴望独立,但能力还有所欠缺
“这件事具体要这样去做。”——导师型父母不只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还会告诉他怎么做。
前 言 孩子青春期,父母是做贴身保姆还是贴心顾问?
第一篇 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第1 章 宁愿听朋友的建议,也不听父母的话
解决方案1:绝对别说“不要和那种孩子玩”
解决方案2:重点关注孩子与他的朋友在一起 “做什么”
解决方案3:主动了解孩子的朋友
解决方案4:为孩子创造与朋友一起相处的良好环境
第2 章 孩子完全被明星迷住了
解决方案1: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解决方案2:不妨适当 “爱屋及乌”
解决方案3:与其强加阻挠,不如“约法三章”
解决方案4:帮助孩子做个有头脑、不盲从的粉丝
第 3 章 孩子已经交异性朋友了
解决方案1:注意语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尊重
解决方案2:与孩子共同制订异性交往的规则
解决方案3:为孩子划定与异性身体接触的界限
第 4 章 孩子太重视自己的外表了
解决方案1: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喜好
解决方案2:与其说“绝对不行”,不如适度妥协
解决方案3:父母要丢掉偏见
第 5 章 脏话成了口头禅
解决方案1: 洞察说脏话背后的情绪状态
解决方案2:引导孩子用贴切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绪
解决方案3:父母自己不说脏话
第 6 章 遭受校园暴力或同学排挤
解决方案1: 不要等孩子开口,父母要注意观察异常征兆
解决方案2: 知道孩子遭受校园暴力后,第一时间该做什么?
解决方案3:要和孩子协商决定解决方案
第二篇 改善和维持亲子间的关系
第7 章 面对回到家就变成“哑巴”的孩子
解决方案1: 与其大吼或唠叨,不如换个语气、换句话说
解决方案2 :温和地注视他,耐心等待他主动开口
解决方案3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第8 章 只要指出错误,孩子就发脾气
解决方案1:孩子表现冲动时,要先让他冷静思考
解决方案2:不要把教导变成发泄愤怒或抱怨
解决方案3:如果做错了,就要向孩子道歉
第9 章 不要大人管却又管不好自己
解决方案1:放手让孩子实践,并教他学会自我反馈
解决方案2:在实践过程中找出“小惊喜”和“小遗憾”
解决方案3:充分认可、信任和肯定孩子
第10 章 要孩子做的事他偏偏不做
解决方案1:不只要孩子做,更要告诉他具体应该怎么做
解决方案2:用“我-信息”方式与孩子沟通
解决方案3:一起制订切合实际的方案
解决方案4:与其指正孩子的错误,不如表扬他的优点
第三篇 帮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并提高成绩
第11 章 面对种种诱惑,无法埋头苦学 122
解决方案1:与其说教,不如以身作则
解决方案2:尊重孩子的兴趣,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解决方案3:督促孩子贯彻“21 天习惯养成”计划
第12 章 学习态度不端正,父母总有操不完的心
解决方案1:了解孩子不想上补习班的真实想法
解决方案2:和孩子充分交流,帮他制订学习计划
解决方案3:盲目指责孩子前,最好先找出他的学习类型
解决方案4:制订好学习计划后,就要全力支持和信任孩子
第13 章 孩子偏科厉害 146
解决方案1:找找偏科的原因
解决方案2:对孩子擅长的科目要给予认可和表扬
解决方案3:分析薄弱科目的原因,一起寻找解决方法
第14 章 成绩忽上忽下,起伏很大
解决方法1:根据科目的特性选择学习方法
解决方案2:制订考前“3 周倒计时攻略”
解决方案3:通过“试卷反馈”,制订下阶段学习计划
解决方案4:让孩子认识到考试的真正意义
第四篇 协助孩子找到“可实现的理想”
第15 章 成绩平平,如何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解决方案1:通过亲子间真诚深入的交谈找到未来发展方向
解决方案2:不要职场,要施展梦想的舞台
解决方案3:让孩子根据现实调整梦想的战略
解决方案4:不否定,也不要放任不管,而要支持和帮助
第16 章 才能平平,未来的路怎么走?
解决方案1:坚信孩子身上一定有成就成功人生的才能
解决方案2:从孩子最喜欢的事中寻找才能
解决方案3:坚信“一定能够将孩子培养成材”
第17 章 将孩子的偶像当作理想的引路人
解决方案1:确立孩子的偶像人选
解决方案2:与孩子一起寻找与偶像或行业专家见面的机会
解决方案3:与偶像见面前,整理一份调查问卷
孩子青春期,
父母是做贴身保姆还是贴心顾问?
如果你家里有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
恐怕这个家会变得一天都没有消停的时候。从孩子的交友问题,到学习习惯、成绩、穿戴……没有一个不是矛盾的焦点。就连平时的对话,也充满了火药味。父母们普遍反映,孩子小学时很乖巧,怎么到了中学,就没有一件让人省心的事?那么接
下来,不妨让我们探究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为走向独立而作准备。无论是身体发育状态还是精神状态,都处于走向成人的过渡阶段。有些人甚至夸张地把这比喻成“为了反抗侵略而奋起抗争的独立战争”。这个比喻未必贴切,但至少说明了青春期孩子内心的困惑有多深,躁动有多剧烈。
当孩子经历身心困扰时,作为最爱他们的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要面对现实,接受孩子已长大且要走向独立的事实,并全力以赴地做好他们的坚实后盾。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内心的困惑和烦恼降到最小。问题是这些道理父母不是不明白,只是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在父母眼里,显然是“糟糕透顶”。问题是“能力不咋地,却又不肯听大人话,经常是我行我素”。那么,作为父母,感到头疼上火,也就可以理解了。
此时,父母经常使用的方法有“强制型”和“开放型”。强制型父母,在孩子真正独立之前,会包办一切,掌控主导权。也就是说,这种父母相当于“保育员”角色。而这种方式见效的前提是,孩子必须对父母的安排百依百顺。问题是青春期孩子不再像小学时那样愿意乖乖配合,因为他们已经过了一切听从父母的年龄。随着有了自己的主见,加上青春期身体的变化,所谓的“叛逆”便自然而生。那么,与父母产生诸多矛盾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开放型父母,将主导权交给孩子。开放型并不等于放任型,让孩子为所欲为。他们懂得孩子早晚要脱离父母的怀抱走向独立,所以注重培养其独立意识,以便将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失误和失败也较多。正是通过这种失败的过程,孩子才会从中获得领悟,培养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也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和孩子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无论何时,都对孩子充满信心,相信他能健康出色地成长。这时,父母就成了“顾问”角色。
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要做个理性的顾问,而不是“保育员”式的父母。当孩子犯错时,不要喋喋不休或唠唠叨叨,而是理性地引导。凡事不要试图强迫孩子去做,而是赋予他们动力,让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变得积极主动。而想要达到这个效果,父母自身就要先改变自己。
我们都知道“以身作则,从我做起”的道理,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比如,当孩子不肯学习一味贪玩时,面对孩子的“无赖行为”,父母没法沉住气不唠叨。有的父母可能还会反驳我说:“孩子自己根本不肯学好,父母改不改有什么用?”但正因如此,才要求父母先改变自己的态度。过去看到的,仅仅是孩子不肯学习的现象,但是从现在开始,请试着去了
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不管面对什么问题,首先都要认可一个事实:孩子目前正处于向成人转变的过程中。正因为父母忽略了这一点,只顾盯着学习不放,才会唠叨个不停。
说得直白一些,父母之所以不肯转换自己的角色,是因为不肯丢掉过去的老习惯、旧方法。但如果父母一味墨守成规下去,只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
当今社会,变化快速无比。无论是教育环境、家庭环境,还是生活环境,所有的一切,还未等人们熟悉和适应,就已瞬间变化。孩子处在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所要面对的,远比我们过去要面对的更为复杂。所以,想要引导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去了解这些客观变化及其成因。
在这本书里,我特意从青春期孩子的生活、关系、成绩、未来等4个方面,分析这个时期孩子的变化特点。针对这4 大主题,我首先详细介绍了17
个贴近生活、让众多父母感到头疼的典型案例;接下来,我还针对每个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最后,我为大家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做个贴心“顾问”。
冉乃彦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北京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青春期是重要又最为复杂的人生阶段。但由于成人对青春期孩子独立性的要求不理解,易造成冲突,成为家庭、学校教育最困难的阶段。
本书突出的优点:一是着眼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而非孤立谈性教育;二是作者富有经验,提供的思路和方法切合实际。
张健
劳动部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专家
北京长松咨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才会听》传到这样一个信念:对孩子要放手,但不要放任,更不要放纵。这恰恰是家庭教育中一个核心法则:信任、平等、尊重与爱。
第10章
要孩子做的事他偏偏不做妈妈口述烦心事“磨破嘴皮,女儿就是不肯打扫脏乱房间”我女儿到处乱丢东西,房间脏乱不堪,怎样才能改好呢?一周前,我告诉孩子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收拾。结果,女儿夸下海口说自己以后每天都会收拾房间,要我别管。因为她信誓旦旦地说没问题,我也半信半疑地决定观察几天,这两天就一直没去打扫她的房间。
可事实上,女儿每天早晨起床后,穿上衣服就上学,根本没有收拾房间。结果,我发现她屋里乱得简直无处落脚,换下的衣服扔得到处都是,桌子上就好像刚经过大扫荡一样乱七八糟,吃过的零食袋堆积在一起发出阵阵霉味,掉下的头发一团一团地在地上滚来滚去……总之,她的房间就好像小偷光顾过一样,一片狼藉。
每次打开女儿房门时,我都觉得热血直冲脑门,但也一直忍耐着没有说。我情愿相信不是女儿不想收拾房间,而是真的没有时间。可一天又一天,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到处乱丢的东西依然安静地躺在那里。女儿属于过敏性体质,而且还有哮喘。如果不及时打扫卫生,换新鲜空气,很容易就会犯病。所以,以前我工作再忙,身体再不舒服,也都要坚持每天替她收拾房间,以至周围的人都笑话我有洁癖。
昨天,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和女儿谈了谈。“你看你这屋子都乱成什么样子了?你不是说自己房间自己打扫吗?”我耐着性子,极其平静地说了一句。即使这样,女儿好像还是感到有些受伤,表情瞬间就僵硬了。我装作没看见,继续说道:
“你这样不通风换气,屋里到处是灰尘,再犯过敏症和哮喘怎么办?”
“知道了,我一会儿就收拾。”
“你现在就收拾吧,刚才不也没在学习吗?”
“妈妈以为只要不在学习,就什么也没有做吗?我都说了,一会儿收拾。”
“一会儿是什么时候?每次都说大话,这哪里是卧室,简直就是垃圾场。”
我的初衷原本不是这样的,但女儿不但不承认错误,还跟我顶嘴,让我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嗓门。
“不用你管,这是我的房间,我又没有让你帮我收拾,干嘛又来找茬?”
“什么,找茬?你这孩子真是!不想收拾就不要咳嗽嘛,屋子都成这
个样子了,怎么能不犯哮喘?”
“知道了,我决不咳嗽,在屋里也戴着口罩,行了吧?”然后,女儿一把将我推出门外,把门锁上了。天哪,真是太过分了。我一时哭笑不得,真不知说什么才好。原以为自己跟她摊牌,她会承认错误,马上打扫卫生,从未想到她会如此激烈地反抗。老师,您说孩子进入青春期都会变成这个样子吗?无论如何,一个女孩子看着自己像垃圾场一样的房间无动于衷,我怎么也无法理解。
以前,我让女儿去商店买东西或打扫卫生,她还算比较听话的。尽管收拾得不够干净利落,但看到东西放得乱七八糟,总会收拾起来。可现在这是怎么了呢?周围朋友只知道女儿是成绩优异的模范生,只怕没人会想到她在家里是这个样子。听说有些女人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家里却乱得一塌糊涂。我担心女儿长大了也会变成那个样子。先别说学习,连自己的小屋都整理不好的孩子,长大了能有什作为呢?
郑妍恩 家庭主妇 一位12 岁女孩的妈妈
读懂孩子心
父母眼里重要的事情,孩子未必觉得重要
父母们都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并不高,只是希望他能早睡早起,及时收拾房间,整理书桌,衣服挂在衣架上等。这些对他而言,应该是最基本要求了,而孩子连这都达不到,父母当然要唠叨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孩子生性懒惰,生活习惯不良,都不愿意听父母的话吗?只怕并非如此。
我们暂且回到父母的中学时光吧。请问,各位父母上中学的时候,都是学习优异、生活习惯良好的模范生吗?只怕未必。也许一样做着让父母不甚满意的事情,听着和自己现在一样的唠叨吧。也就是说,小时候的父母和现在的孩子,情况是差不多的。
那么,小时候不收拾房间、生活习惯不良的父母,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今天的样子呢?原因很简单,对青春期而言,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并不重要。孩子不是因为年龄小,才不去考虑这些生活上的问题,只是因为那些事情对他而言并不重要。对孩子而言,与朋友玩耍比打扫房间重要,看电视远比收拾书桌急迫。更何况,那些事情即使孩子不做,也会有父母去做,打扫卫生这种事在优先顺序上自然排到后面了。
孩子努力做事,却只换来父母的不认可
孩子忽视生活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每当自己做过以后,听到的更多的是父母的唠叨,而不是认可与表扬。孩子自以为努力做了,而且感觉做得不错,但父母却会责怪他不好好做事,什么都做不好。这样一来,孩子当然会不高兴了,心里想着反正做与不做都要挨父母批评,干脆不做也罢。对于孩子的这种想法,父母可能会说:“那就好好做嘛。”
在此需强调的一点,就是父母与孩子心中“好好”的基准并不相同。孩子认为自己做得已经很不错了,但在父母眼里却远远不够。所以当孩子整理好房间时,父母看着总有不满意的地方,难免唠叨
“这个怎么放这儿了,做事要认真……”这种情况反复发生几次后,孩子会认为父母是在故意找借口批评自己,于是干脆放弃整理房间等事情。
有些孩子确实不擅长整理东西,这时父母不要奢望他们按类别整理衣物,被褥叠得整整齐齐,书桌整理得干干净净……当然,作为父母当然希望孩子能把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同时认为青春期孩子应该有能力做好。但那些都只是父母的想法,有些事情并不是孩子年纪大了就会明白,就能做好的。如果孩子是听话乖巧的小学生,可以教孩子如何打扫房间,但如
果他已长大上中学了,只怕教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再说,表面上看是父母在教孩子做,但十有八九都是父母强迫孩子去做。
那么,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难道就这样放任孩子不管吗?当然不是。生活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小时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如果孩子不打扫卫生就会影响他的健康,每次都因找不到东西而烦躁不已,父母就更不能袖手旁观了。
专家为你解忧
解决方案1:不只要孩子做,更要告诉他具体应该怎么做
“你看你这屋乱成什么样子了?这哪里是人住的房间,简直就是垃圾场嘛!也不怕别人看到。既然都说了自己会收拾房间,那就说到做到嘛!你这就算收拾完了?天天就知道吹牛,没有一件事做得像样。还不赶紧起来给我收拾!”
看到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屋子,妈妈肯定会不由自主地讲出这些话。如果这时孩子恰好正在玩游戏,那妈妈讲出来的话也许就更难听了。
我非常理解父母这种忍不住发牢骚的心情,但这对纠正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并不会有任何帮助,那只是父母在发泄对孩子的愤怒而已。
重要的是,父母要让孩子清楚自己到底哪里错了。也就是说,父母有必要将对孩子的期望客观、具体地告诉他。这时尽量不要使用“天天”“总是”“一点儿也”等词,要保持冷静,尽可能客观地说明。
比如,孩子不打扫房间,屋子变得乱七八糟时,可以这样与孩子进行交谈。
妈妈:(先自己冷静一下)说好今天要打扫房间的,可房间还是原来的样子呢。(要语气平静,千万不要恶狠狠地说“房间还是这样乱七八糟的!”)孩子:我想收拾来着。妈妈:噢,是吗?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收拾呢?(语气温柔地)孩子:其实,本来想收拾,可又觉得烦,所以就想着“再过一会儿做”,就一直拖到现在。
妈妈:原来是这样啊,是啊,有时很想做,但就是懒得动弹。不过,你这样不遵守与妈妈的约定,妈妈就会认为你根本不重视妈妈,心里会有些难过的。再说,妈妈看到你在那充满灰尘的房间咳嗽不停,心里真的好着急,好担心……妈妈也很忙,很疲倦,所以不能保证你的房间总是那么干净整洁。妈妈希望你能为了自己的健康打扫卫生,哪怕把屋里的灰尘擦干净也好。
如果父母这样一一说明,并让孩子明白父母真正的担忧,那么他也会马上承认自己的错误。孩子通常在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时,才会情绪激动,如果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态度就会马上缓和下来。而且,当父母告诉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时,他也会非常愿意马上行动。有时父母批评,孩子却依然纹丝不动,也许是在向父母示威,但更大可能是他不明白应该怎么做。因此,父母不要只是要求孩子做,而要告诉他具体应该怎么做。
解决方案2:用“我-信息”方式与孩子沟通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懒!!!”
“你这孩子,连自己房间都收拾不好,怎么可能学习好呢?”
“真不知道,你长大了要变成什么?”
“你真是快把我气疯了,为什么那么不听话!”
这些都是父母对孩子生气时经常使用的语言。这是将所有责任都归咎到对方身上的攻击性“你-信息”。父母心里认为造成这种不良状况的责任在孩子,所以传递自己想法时很容易变成一种泄愤行为。
孩子接收这些信息时会感觉自己被无视或受到了攻击,继而产生反抗心理。也许父母的初衷是与孩子好好地进行交谈,但孩子反抗的态度,正是从“你-信息”式的对话方式开始的。
因此,在进行对话时不要用“你-信息”方式,而要用“我-信息”方式打开话题。“我-信息”是将自己的立场与感受坦诚地传递给对方,以达到相互理解的对话方式。
“我-信息”对话方式的前提是责任在我,它可确保在没有谴责或攻击对方的状态下,让对方理解自己的状况,并寻求帮助。请看下面举的例子。
“我今天在外面忙了一天,已经很累了,可回到家里看屋里这么乱,真的很伤心。我觉得没有人肯帮我,也没有人理解我,好失望也好生气。我不是要批评你,只是想告诉你,我真的需要你的帮助。”
“我感觉你总是这样无视我们的约定,心情很糟糕。当然,我相信,你不是故意惹我生气,可能真的是临时有什么事情。但你今天早晨分明答应过我会打扫卫生,可现在呢?我觉得你太不把我的话当回事了。”
怎么样?听起来与“你-信息”对话方式的感受完全不同吧?只是在开头将“你”换成了“我”而已,但谈话的氛围完全不一样了。这样以“我”为主语,坦诚地讲出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感受或想法,孩子也能得到相关信息,从而理解父母心情。孩子最先得到的信息是“父母在难过”,而不是“我做错了”,所以父母讲的话对孩子而言就不再是谴责。
一旦孩子不再认为父母是在谴责或批评自己,就不会采取反抗的态度。随后,对话将自然展开,即使父母指出了孩子错误的行为,他也不会感情用事。
那么如果父母心情不佳,以“你-信息”的方式爆发了,应该如何应对呢?这时,请父母暂时冷静一会儿,再用“我-信息”方式重新开始谈话。请看下面举的例子。
“你的呼吸道本来就不太好,屋里又这么多灰尘,我真的好
担心。刚才你一咳嗽,我一着急,说话语气重了些,对不起。你
不会怪我吧。”
当父母以“我-信息”方式重新开始谈话时,孩子即使之前心情变得很糟糕,也会马上原谅父母,并努力去理解父母。
“原来妈妈一直都很担心我咳嗽,如果我早早打扫干净了,妈妈也就不会这样了。今天我要好好表现。”如此,孩子会努力去理解父母,并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积极付出行动。
父母这样通过“我-信息”方式开始谈话时,孩子也会一点点发生变化。当父母们听到我的建议时,开始都会半信半疑地说:“就这个,能解决问题吗?”但他们实际应用后,都表示特别惊讶。只是改变了一下谈话开头方式,竟让孩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其实,“我-信息”对话方式不仅对于孩子,就是成人之间进行交流时也非常适用。
解决方案3:一起制订切合实际的方案
父母用“我-信息”方式打开了沟通窗口后,就要与孩子一起寻找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很多父母会因孩子生气上火,经常批评他,但很少有人积极采取行动去纠正孩子不良习惯。而且,尽管心里非常希望孩子能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却始终无从下手。
在此我提醒一下,在摸索解决方案时需注意一点,即找出的对策一定是父母与孩子双方协商并满意的解决方案。大部分父母认为自己的要求正当合理,孩子就一定要服从,所以常常强制性地推进,但这并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制订的方案既要达到父母一定的要求,又要切实可行,是孩子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的。在此过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充分考虑他的意见。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产生责任感,积极努力去实践。
为找出解决方案,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要判断与孩子间的矛盾因素到底是什么,并要充分交流
发生这种冲突时彼此的感受或想法。有些时候,尽管父母非常生气,但孩子却根本没注意到。交谈矛盾因素时,千万不要让孩子有父母在谴责或批评自己的感觉。尽可能地排除感情因素,要努力利用“我-信息”对话方式展开话题。
其次,在确定矛盾因素后,就要进入下一阶段,即讨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时父母要铭记一点,即只针对一个矛盾因素讨论解决方案。如果父母提出这也不行,那也要改,协商必定失败,孩子会再次保持沉默。此外,在讨论解决方案时,父母一定要倾听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畅欲言。
在孩子讲话时,父母千万不要打断或批评,要完整地听完。同时,不要做诱导性的提问,这只会让孩子察言观色,做出让父母满意的答复。而且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时,不要像评判试卷一样说“对”或“错”。即使孩子的意见让父母不甚满意,也不要指责或批评孩子。请一定记住,与孩子进行协商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寻找让他主动去实践的方法。
在制订解决方案时,父母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一下子要求孩子做很多事。比如,孩子会说“我会好好整理书桌”,而父母却希望孩子整理书桌、书柜、衣柜、床、地板等。这时父母即使感觉孩子没有诚意,也要表示认可。因为他愿意去做,就表示已经接近成功。
在讨论各种方案后,就要确定双方都感到满意的最终解决方案了。
切记,如果有一种方案父母感到满意,但孩子实践起来有困难,那就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第三,在确定解决方案后,还要规定具体实施方法。比如,将孩子“整理衣服”确定为解决方案时,就要具体规定袜子与内衣脱下后要立即送到洗衣筒里,外衣换下后要马上挂到衣架上等事项。如果不具体规定实施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误会。不过,父母只能规定两三条具体实施方法,其他的要让孩子自由决定。
最后,在结束协商时,不要以威胁似的语气告诉孩子“你自己说的,一定要办到!要告诉孩子这是他与父母的约定,同时也是相互间的关心。即使是通过再多的交谈与探索得到的解决方案,因为孩子还未实践过,所以并不能保证就是有效可行的。因此父母要保持灵活的态度,要告诉孩子:“我们先试一下这么做有没有效果,然后再谈吧。”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几个核心点是: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与尊重;学习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态度;即使有不足,也能在不断的改进中得到成长。
解决方案4:与其指正孩子的错误,不如表扬他的优点
虽然制订了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你还是会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孩子不能遵守与父母的约定,有很多种原因。可能是因为他太疲倦就直接睡觉了,也有可能因忙着其他的事情忘记了。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关注的一点是孩子并没有忘记约定,一直在努力遵守着这个约定。即使他没有按照最初的约定去实践,也不要马上谴责或讽刺挖苦他。相反,只要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或努力的痕迹,就要及时给予认可与表扬。比如,孩子答应会好好整理书桌,而实际上一周只完成了两天,这时就要认可并表扬孩子那两天的努力。
“这周你有两天整理了书桌,我看桌子好干净好整齐,觉得好开心。”表扬孩子以后,可以再次鼓励孩子更好地遵守约定。这时,孩子会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父母的认可而感到特别自豪,同时会为那没有遵守约定的5
天而感到内疚。即使父母没有追究,他也会自我反省,决心今后要更加努力完成与父母的约定。如果父母以宽容的心态认可孩子的努力,他也会丢掉反抗和防御性心理的。
播下种子,用心浇水,耐心等待,总会等来一片茂盛的森林。人们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丝毫不怀疑地勤奋耕耘。没有人因播下的种子没有马上发芽,而重新挖出种子。同样地,即使发出来的小苗不够挺拔,也不会有人去连根拔出,只会注入更多的关爱,让其早日开花结果。孩子就是一粒种子,不要因为撒下后尚未发芽,或尽管发芽却不够茁壮,
而马上就放弃它。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