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5824
“君子豹变”是说,一个读书人(知识分子)从懵懂到朗润,从丑陋到美丽,从幼弱到壮伟,从无聊到丰盈,逐渐成为一个温润如玉品质贵重的人。
必须豹变!因为日常生活与大江大河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
本书记载的是樊国宾先生这三年来在读书、编辑和写作过程中的思考,从2016的“泥地里的蝴蝶”到2017的“拒绝内心溺亡”,再到2018的“君子豹变”,我们在这种几乎是“语录体”的文字的缝隙里看到的作者思想的嬗变过程:在思想火花迸发出的碎片中,在一鳞半爪的历史钩沉中,在极简的人物速写中,我们寻觅到的是一条从潺潺流水的小溪汇入奔腾咆哮大江大海的思想河流。
全书笔墨极简,却是气象万千,在短促的行文之中,你却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古今中外、天南海北、海阔天空的叙述中纵横捭阖的扑面气势滚滚而来,时间、空间在这里既是流动的,同时也是凝固的,所谓流动是文字的跳跃性极大,带来的知识信息量也就十分繁杂广博,没有深厚的传统与现代的知识储备者,就很难进入强大的语境叙述的背景之中,也就不能完全读懂其中之深味。
2016 泥地里的蝴蝶
醉鬼开的车,您敢坐吗?.4.
当年打开北大考卷.10.
班固不配写历史.12.
慷慨块垒男子.14.
梅澹然真的爱过他吗?.15.
我的南大、他的牛津 .16.
人生没有一点爱恨情仇,真是不配喝酒 .18.
读后妒火无处发泄 .20.
有钱大家花,有饭众人呷 .21.
北大西门保安爱问的三个问题 .22.
泥地里的蝴蝶 .24.
这些坏蛋该坑,因为他们干的都是坑爹的事 .26.
你把自信的菜拿几样来! .29.
青年的草履虫化 .30.
读书能将困难和悲伤提升到一个更高的、令人尊重的层面 .32.
老实巴交,只会举旗子吹哨子 .34.
我越是爱她就越想伤害她 .38.
当隐士并非德之表现 .40.
在辽阔的自由里,与生命握手言和 .42.
阳光毒辣,人心蓊郁 .44.
我打对勾的那类作家 .46.
这是不是爱极而泣的牢骚呢? .48.
您们不是死人吗 .50.
廖一梅与菠菜 .52.
两个娇憨的姑娘分蛋糕 .54.
制造出如此之多的作家遗孀 .55.
原来列宾很蹩脚 .56.
百年中国奇女子也! .60.
秦桧这骂名背的 .62.
进来吧,小鸡仔 .63.
这种“严肃”的青年,现在没有了 .64.
拒绝是很不易的高贵 .66.
如果没有过,真是白活了 .68.
这个满脸痤疮的羞涩男孩 .70.
书风激荡,人品峥嵘 .72.
有史以来最阔达的职业! .73.
玩笑 .74.
他的思索却被遗忘了 .76.
村里的仙姑神汉 .77.
背叛·晕眩 .78.
与沈从文无关 .80.
阳气之难,难在纯阳 .84.
十句话藏三句,其实是雅量 .86.
对木雕像处以磔刑 .88.
出挺,余下骑上马丢一堆 .90.
人一生短短长长 .91.
《老子》十句 .92.
《庄子》三句 .95.
《论语》八句 .96.
《列子》三句 .99.
《孙子兵法》三句 .100.
《世说新语》三句 .101.
他的苦难配不上他这个人 .102.
因为他疼 .105.与古琴精神不符 .106.
真香!真香! .109.
2017 拒绝内心溺亡
我看到了你,美人儿 .114.
编辑的水平就是出版社的水平,“社格”因此形成 .116.
互嵌问题 .119.
只知道邻居的马桶好 .120.
村边坟墓里有丝竹之声 .122.
“养蛊”的果实! .125.
面壁温习一下 .126.
小骂大帮忙 .127.
史书里,这一句,气象万千 .128.
历史是个老太婆 .129.
不挫真气 .130.
智识上的义和团 .132.
不失为说法一种 .134.
仁慈的专制 .135.
中国文化过度了 .136.
阴风拂过后脑勺 .138.
一个纯粹的辉格党男子 .142.
愚蠢的谶纬 .143.
又是一个终身未娶的男子 .144.
与建银行相比,抢银行算得了什么? .146.
这本光绪实在稀松平常 .147.
这一想法显然有点扯 .148.
把自己吃得浑身是疮 .150.
命运女神如此待我,她会不会觉得羞愧?! .152.
真善美里面,我最喜欢真 .154.
“可识别因子”失踪了 .156.
治史“四把钥匙” .158.
两足羊悲剧 .159.
中国近现代的母胎过于颟顸肥大.160.
在他身上看见神性 .162.
似有悔意 .163.
于电石火光间领悟出老师当年的苦心 .164.
我人生中的“莫比乌斯带” .167.
南边的巴黎正血流如注 .168.
有些高明的读者,是不佩服任何人的 .170.
一种牧神巫祝式的清芬 .171.
大晚上不睡觉调解家庭矛盾 .172.
既是智慧考校,又是思维体操 .173.
普林斯顿是我最喜欢的美国名校 .174.
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们原来的理想不是这样的! .176.
生无可恋的理由 .178.
拒绝内心溺亡 .181.
私下给自己的比喻是“约伯” .182.
1940年5月28日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184.
让我们欢天喜地物物交换吧 .186.
我想说的是恕道 .188.
世上升沉事,尊前现在身 .189.
何时,何时,何时才是尽头! .190.
不是背叛,起码是走出 .191.
三本伟大的著作都是语录体! .192.
什么是大型动物? .193.
2018 君子豹变
天快亮了/却尿炕了 .194.
不必看别人脸色 .200.
还是要读经典 .202.
手刃过叛徒也未可知 .203.
好汉不吃眼前亏 .204.
全世界的懒汉们联合起来! .206.
个体既可成乔木,亦可成枯草 .210.
“冷漠”的精神趣味 .212.
这个家伙的语言很妖 .218.
一块九成以上的金子 .221.
经学是童子功,想入行也晚了 .222.
大话很脏 .224.
读书人其实是一种脂肪 .226.
黄依依到底死于谁手? .229.
一生的学术气象 .230.
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232.
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忽然变成了牛头马面 .234.
不留像、不留声、不授徒 .237.
一丝冷异的好奇心 .238.
笑死人不偿命 .240.
谢寿光好汉 .241.
方以智的“吾赊死” .242.
清末精英之双重心态 .244.
惜名勿沽名 .246.
师哲眼中的容忍 .248.
建筑史学才足够端庄、清正、矫矫不群 .250.
遂在心里养了个汉奸对付身外麻烦 .252.
知识小清新们害死孩子了 .254.
一个布鲁姆斯伯里圈子 .256.
官论双璧 .258.
杨宪益与曾昭. .260.
为人处事都颇有《左传》之风 .262.
李卓吾思想诞生过早 .264.
在历史的巨流河中选对路径 .266.
罗大纲的际遇 .268.
四十不官拥皋比 .270.
保存的本能 .272.
如何诞生中国的福泽谕吉? .274.
白崇禧暗呼“完蛋了!” .276.
后来才知道这两门学科还交配过 .278.
世间有几人不贪生?! .281.
旁观者司徒雷登 .282.
负大责任,方得大快活 .285.
大明衣冠与靡荡 .286.
“深喉”河本大作的供词 .288.
历史是现实的阴鸷诅咒 .290.
一粒微尘.五类蠢货 .292.
君子豹变,哲思为上
丁帆
去年看到本门群里发来一篇国宾的文言散文,让我大吃一惊,虽然我一直都知道他的笔法十分老辣,但还是被其遣词造句的堂奥精准,其知识结构的博大广袤,其哲学思想的精深通达所震撼了,以至于对自己的随笔写作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散文写作者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史哲的学养储备,岂不就是一个跛足的行者?
近现代散文一直遵循“形散神不散”的通例,殊不知,散文也是分三六九等的,窃以为,可分画皮、画肉、画皮及肉三种,后者为上品,而能够超越这三种境界者,那一定是有魂灵的极品,而这绝不是那个形之上的“神”所能概括的,这个“魂灵”就是我们几十年来散文创作最缺少的“哲思”元素。一个散文高手总是把他形而上的哲学思考隐藏在形而下的文学描写之中,遁于无形的字里行间之中,幻影之下,感人肺腑,夺人魂魄,这也许就是散文“活魂灵”的诗学罢。而国宾的散文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的。
想当年,国宾来考博时,我一眼看中的就是他老到的文字。也许是他做编辑的缘故罢,总觉得他的阅读量是常人所不能企及的长处。而在读博期间,他们两届的“四个和尚”却偏离专业,沉迷于哲学,整天在宿舍里争论许多现代和后现代的哲学命题。我一直笃信文史哲不分家对一个学者的学养和开阔视野的养成是有极大益处的,所以从不干涉他们“不务正业”的行径。但我则不知道国宾对历史专业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其高考时的历史和地理成绩很高,难怪其行文之中历史掌故的运用信手拈来,使我立马想到的是“补白大王郑逸梅”,与掉书袋的郑逸梅不同的是,国宾对历史典故的运用不是一文一事的补阙,而是“天女散花”式的集束阐发,且一定皆是辐射至哲思层面的表达,其格调立判高下。
“君子豹变”是国宾的微名,用作这本书之名,其义亦深,君子豹变语出《易经》,但用国宾的阐释来说则更有意思:“豹变,意味着一场从‘自在自我’向‘自为自我’‘本然之我’向‘应然之我’发起反拨的伟大战役。豹变,是因为日常生活和大江大河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 ”所以“我们必须在重塑法则和欲望的关系中重塑激进的审美传统,在如豹之变的进化争夺中把自己颠倒了的镜像再颠倒回来,恢复身上被生活世界掠夺走了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的呐喊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稀缺的精神。
作为一种“私人阅读笔记”,它记载的是樊国宾这三年来在读书、编辑和写作过程中的思考,从 2016的“泥地里的蝴蝶”到 2017的“拒绝内心溺亡”,再到 2018的“君子豹变”,我们在这种几乎是“语录体”的文字的缝隙里看到的作者思想的嬗变过程:在思想火花迸发出的碎片中,在一鳞半爪的历史钩沉中,在极简的人物速写中,我们寻觅到的是一条从潺潺流水的小溪汇入奔腾咆哮的大江大海的思想河流。它不是“一句顶一万句”的口号,却是可以启迪人生思考的箴言。徜徉在这条思想的河流之中,我们虽然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却也能够从中得到某种人生的启迪和价值的暗示。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字,最长的也不过两千字,只有一篇;绝大多数都是在五百至一千字之间;而最短的《〈庄子〉三句》《〈列子〉三句》《〈孙子兵法〉三句》《〈世说新语〉三句》竟然只有百余字。它们都是高度凝练,且简洁明快地解释清楚了其思想精髓,但绝非一般释文所能及也,因为它们代入了作者对当下生活的人生思考。读国宾的笔记体散文,虽然笔墨极简,却是气象万千,在短短的行文之中,你却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古今中外、天南海北、海阔天空的叙述中纵横捭阖的扑面气势滚滚而来。时间、空间在这里既是流动的,同时也是凝固的。
所谓流动是文字的跳跃性极大,带来的知识信息量也就十分繁杂广博,没有深厚的传统与现代的知识储备者,就很难进入强大的语境叙述的背景之中,也就不能完全读懂其中之深味。所谓时空的凝固,就是把所有的描写都聚焦在“魂灵”的阐释中。读书能够读出书籍以外的许多东西,那才是读书的上品,一篇读戈斯登《走出黑暗——人类史前史探秘》,竟读出的是《北大西门保安爱问的三个问题》,而最终回答的却是三人墓葬中的一个虚构小说素材的“哥德巴赫猜想”。像这种题目与内容极不搭调的篇什甚多,只有最后悟出了文章的“魂灵”所在,你才能会心一笑。仔细回味,许多历史掌故和人物勾画深意盎然,其中可以寻觅到对当下社会与人生的满意答案,这就是 2016年读书困惑中的执着追求:“即便被踩在泥泞的地上,也要做一只蝴蝶”的读书志向。这也是他在《青年的草履虫化》中的表白:“可这个美好时代里青年的集体犬儒化与草履虫化,细想起来,比韦君宜的悔痛,还要惨烈。”所有这些,聚焦在人性的聚光灯下,便让这些文字鲜活起来了:“在辽阔的自由里,与生命握手言和;在辽阔的自由里,以生命的光辉沐浴他人。”其全书的要义便凸显出来了。
卒章显志的手法也许是过于老套的散文笔法,但是用于解码这种用典较多的文字而言,却是大有益处的。看上去是很平实活泼的篇名,却是藏着那么多的典故,一般的读者只能从最后的释语中领悟到文章的妙处了。《醉鬼开的车,您敢坐吗?》《当年打开北大考卷》《老实巴交,只会举旗子吹哨子》《我越是爱她就越想伤害她》《原来列宾很蹩脚》《他的思索却被遗忘了》《编辑的水平就是出版社的水平,“社格”因此形成》《智识上的义和团》《又是一个终身未娶的男子》《我人生中的“莫比乌斯带”》《私下给自己的比喻是“约伯”》《全世界的懒汉们联合起来!》《“冷漠”的精神趣味》《大话很脏》《读书人其实是一种脂肪》《黄依依到底死于谁手?》《白崇禧暗呼“完蛋了”!》《一粒微尘五类蠢货》……这些文字背后的东西才是我们需要得到的答案:在弄权者、生意人、虚荣者、僵尸学者和工蚁这五类蠢货之中,我们与作者一起反思自己能否是一个“例外”呢?!同样是写钱谦益与柳如是在水边的那个故事,樊国宾用极简的画面与对话留下的是一个小说结构的巨大空间,飞白处留下的不仅是人性的思考,更是一个知识分子人格操守的评判。其手法比我原先写这段历史要高明得多。
国宾虽然是一个出版部门的领导,却是一个澄怀观道的士者,更是一个富有现代人文思想的理想主义者,我想,以其《如果没有过,真是白活了》最后的一句话作为此书序言的结束,应该是不错的:“——这情形是我的想象,爱是残缺和无望的才好,那种凄艳的爱,如果没有过,真是白活了。”窃想,这爱恨情仇于个人的遭际如此,于一个时代的命运也因如此,因为我们无可选择地生逢这段历史,于是又不禁想起了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那段名言。
是为序。
2019年 3月 30日写于和园 F区
3月 31日改于旅途机上
醉鬼开的车,您敢坐吗?
先讲两个故事:
去河南内乡县衙玩,见二堂上方悬挂了一块匾额,上面三个大字:“琴治堂”。这三个字出自《吕氏春秋》中一个典故,话
说山东单父有个县令叫巫马期,每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累个半死,政绩不过尔尔。另一个县令宓子贱任县令时,每天弹琴取乐,悠闲自得,却把单父治理得政通人和,秩序很好。于是后人用“鸣琴而治”来称颂他知人善任,以简驭繁,给二堂挂了块匾叫“琴治堂”。
宓子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孔子认为他尊君守礼,有孝悌之德,遵守天命,知趣高雅,精于六艺,以德服人,可以称为君子。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
卢承庆是唐高宗总章初年的吏部尚书,负责朝廷各内、外官吏的稽查考核工作。
有一位负责督运朝廷物资的官员,因途中遭遇大风浪损失了若干粮米,卢在为他做考评时批示说:“监运损粮,考等中下。”这位官吏却表现得泰然自若,没说什么,转身告退了。卢觉得此人很有雅量,值得尊重,马上将考绩改注为:“失粮乃非力所及,考等中中。”
不料这位官吏知道此事后,仍一如上次那样沉稳,既无欢荣形诸面,亦无谦辞出诸口。卢对此特别欣赏,最后便将其考绩改为:“荣辱不惊,考等中上。”
后世评点这段史事时,大肆赞誉卢承庆宽宏忠恕的气度,同时赞赏那位被考核官员的“荣辱不惊”。此事载于《大唐新语》之《容恕篇》。上述二人,可谓中国伦理与政治传统中典型的的圣人“权变”实例。
史上将“权变”化演至最高境界者,当推两位获得立德立功立言之全能冠军的王阳明与曾国藩。王阳明的“致中和”,意思是为人处事别走极端,才能做到方正公允合情合理。曾国藩说,西方国家一定会灭亡,因为“法网太密”,最后社会就给捆死了。
近年德国难民潮、英国退欧、美国总统选举等问题,如果拿曾文正公的尺子去量,就是西方的法制文牍过于细密精准,反得其咎。譬如英国对欧盟的批评意见中就有法网太密的说法。
儒家则认为世事就像白云苍狗千变万化,仅仅交给法治是对付不过来的,那是懒政。
只有让圣人去管事,去裁决,有经有权,随时权变,才治得了天下、管得好苍生。
中国人最倡导“中庸”,实践中却处处矫枉过正。于是在“圣人”理想的教化下,历朝历代“清官崇拜”绵绵不绝。
问题出来了:像海瑞这类清官,你不能说他没有“大德”,内外兼修,表里如一,浑身上下都笼罩着光环。可是遇到现实俗务时,此类清流毫无“致中和”的智慧,在官场上处处电光石火,军国大事如果最后听他们的,那铁定死了都来不及骂一声“坑爹”,比如崇祯轻信袁崇焕,光绪盲从翁师傅。
而曾国藩能最终成就内圣外王之大业,与他 “和光同尘”“允执厥中”、深沉稳健的性格修为直接相关。不硬来,善于与不合理的现状妥协。以慷慨之心做公正之事的同时,也是善于调和鼎鼐、燮理阴阳的高手,不露声色,一切搞定,这种境界叫“垂拱”。
我读曾国藩奏折,对他的苦心真是佩服到拍案:《曾国荃因病请开缺回籍调理折》对真正的深层原因一字不提,把不重要的表面原因说得淋漓尽致;《剿捻无功请暂注销封爵片》自贬反得不贬,此乃官箴背后的“机巧”;《复审凶犯行刺马新贻缘由仍照原拟分别定拟折》则委婉不厌,大功夫藏在小细腻中。
曾国藩身上的清与浊,真是难以彻底说明白了。晚清的恶腐烂局中,他“不假不成”,以拙胜巧,宗经而不舍权变。能做到“虽伪实真”可谓极不容易,堪称奥妙无边。
曾国藩晚年秘书赵烈文说:“(曾国藩)历年辛苦,与贼战者不过十之三四,与世俗文法战者不啻十之五六。”意思是说曾国藩虽然以平定洪杨永载史册,然而他的一生,与农民军作战所花费精力不过十分之三四,而与官场作战所花费的精力却是十分之五六。
可见权变不容易啊,既需要通晓诡诈之术,又必须同时是道德上的圣贤。
由圣人来把持经权之变,比西方的法治更加灵活和精准——假定这观点打个六折后有道理,我感觉它很类似社会上一种“酒后开车判断更精准”的观点。
不循规则只凭感觉去治理国家的人,和喝醉以后开车的人差不多。何况开的还是公共汽车。
古代中国的德化社会,通过举孝廉或“圣人选拔赛”,把“圣人”推举到各级管理层,依靠他们的权变去经天纬地。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万一那位置上面的尧舜是假的,是刚洗完澡的猴子,最终就并非圣人在权变,而是道德水平和大家差不多甚至更糟糕的猴子在权变。
人心惟危,不因肉躯相似而相似,经权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总体看应该说是害大于益。中国式道德悖论在于:崇尚集体主义,却没有公共精神;最服从权威,却不守规矩。古代国家权力长期以来作为道德审判机构,不停地去干预个人的“道德”,在哈耶克看来这样的社会一定是不道德的。
读读历史就知道,当一个古代政权开始大力提倡道德自律、塑造廉吏楷模时,就说明权力的公信度已经衰微,“塔西佗陷阱”已经悄悄产生。
正如历史学家李新先生所谓“清官乃不祥之物”。
道德汹汹的闷雷响起时,暴雨山洪其实就不远了。
醉鬼开的车,路再好,车再贵,你敢坐吗?
我承认我不敢。
赵汀阳雄心勃勃,他提出的“天下体系”把“世界”看作一个最大并且最高的政治单位,同时也就成为一个思考所有社会/生活问题的思想分析单位,提供了超越“民族/国家体制”的更高文化视角,进而解答了康德“世界理想”的局限以及霍布斯的“丛林假设”难题。
读罢此书一开始觉得很兴奋,非要寻找敌人或对立面吗?像宓子贱县令那样靠吸引人而不是征服人的理念去治理天下,以己化他,难道不就解决了“自由/秩序”的二律背反吗?老子所谓“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即可毕其功于一役。
但问题在于经过两千年试验,儒家的家国天下理论是一个事实上总也做不到的乌托邦,它有着实践上的局限性。老子的这个方法论原则明显地意味着每一层次的政治单位都可以从自身获得自己的合法性,并不需要到上一层次或者下一层次去寻找自身合法性的依据。那么天下还有没有文化边界?
不管怎样,赵汀阳提出了一个有当量的“爆款”问题。
有时候,问题的提出比问题的解决更有意义。就好比化学诞生之前,很少有人置疑炼金术。
二○一六年一月一日读《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赵汀阳著
读《大唐新语: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唐〕刘肃著
《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 。哲学家、教授赵汀阳思考中国和世界的随笔合集。
《大唐新语:历代笔记小说大观》 。唐朝人刘肃仿刘义庆《世说新语》体例写的书,记载了唐代名士轶事,兼及鬼神。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