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515709
☆国内美术史专家李清泉教授研究成果之结集
☆语言平实,随附千余幅图、6张精美拉页,可读性强
☆对墓葬“天门”榜题文字、墓室壁画、真容偶像、墓室时空观念等问题,有深入精辟的研究
“天门”三议
墓门与“天门”
——陕北东汉墓门画像主题考
“天门”寻踪
引魂升天,还是招魂入墓
——马王堆汉墓帛画的功能与汉代的死后招魂习俗
壁画考辨
墓葬中的佛像
——长川1号壁画墓释读
宣化辽墓壁画中的备茶图与备经图
墓葬中的会棋图
——以辽墓中的《三教会棋图》和《深山会棋图》为例
“装堂花”的身前身后
——兼论徐熙画格在北宋前期一度受阻的原因
墓葬新释
真容偶像与多角形墓葬
——从宣化辽墓看中古丧葬礼仪美术的一次转变
宣化辽代壁画墓中的时间与空间观念
空间逻辑与视觉意味
——宋辽金墓“妇人启门”图新论
“一堂家庆”的新意象
——宋金时期的墓主夫妇像与唐宋墓葬风气之变
自序 图与史之间的爬行
2010年10月前后,承参与这套“六零学人文集”策划的学界朋友们厚爱,将我列入丛书候选者名单。
我将手头现有的成果清点过来,又清点过去。有心做到严格筛选,却恨文章数量太少。好不容易才凑出这长长短短、参差不齐的文章十余篇。又蒙李军兄为我审文度义,送我一个好听的书名,叫做“由图入史”。
古人说“左图右史”,那是说人家藏书多、用功狠。窃想李军兄所给的这个书名,其左边的“图”和右边的“史”,一是可指美术和历史两个不同的领域,二是可指历史学和美术史领域中的两类不同材料,绝非暗下想要置我于不堪的境地。我觉得这个书名给得好,寥寥四个字,一语切中了我的要害。想想自己半生的形迹,岂不正是一直行走在“图”与“史”之间?只不过,我走得磕磕绊绊,而且步子又十分缓慢——就像乌龟的爬行。
我是学绘画出身的,如果从十六岁上大学算起,算是起了个早朝;但正式入美术史这一行,我已到了三十岁的年纪,显然只能赶个晚集。可是尽管如此,多年以来,每当念及自己由“画”到“史”的这一行业转变,总不免会暗自庆幸。因为那毕竟是我人生当中渡过最难的一道难关,我居然没有在渡关中“夭折”。试想,一只本来生长在陆地上的成年乌龟,一朝不识水性地爬到了浩瀚无边的大海里,居然还幸运地存活了下来,岂不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进入美术史这一行,画图变成了看图,看图又伴随着读书。攻读硕士期间,恩师陈少丰先生的学术品格和师德风范,对我产生了终身难忘的深刻影响。我曾矢志学习恩师白首穷经治《中国雕塑史》的榜样,遍访全国各地的佛教雕塑遗迹,像温克尔曼和沃尔夫林那样,凭借着对作品风格的敏感,作一部无名艺术家的大艺术史。然而这样的一番抱负,却基本上止于《济南地区石窟、摩崖造像调查与初步研究》、《对北朝时期山东地区佛教造像的初步认识》等很有限的几篇文章。因为后来我很快发现,以自己当时十分浅薄的历史文化修养,我只能停留在那表面化的形式与风格分析上,还远远无法将研究推向深入。现在再来回想一下那几篇文章的价值,恐怕除了调查材料自身的价值,无非只剩下我尝试结合艺术风格学与考古类型学方法来处理美术史材料的一点用心以及对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年代问题的一点早发认识了。就这样,一段以风格学方法来做宏观美术史叙述的梦想之舟,至此暂时搁浅了。我的兴趣开始转向个案研究…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