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040482
你不知道的焦虑真相:
你焦虑的都是想象出来的,
你的焦虑不过是对未来的恐惧
攀比焦虑,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越努力越焦虑?人生需要断舍离
……
本书从生动的案例入手,
对焦虑情绪进行深入剖析,
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帮你走出焦虑,
唤醒你的自我修复功能。
克服焦虑*主要的就是停止和自己较劲。面对过去犯下的错误,要么尽力弥补,要么就彻底放下;犯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会犯错有瑕疵的你才更真实。不跟自己较劲就是跳出“沉没成本”的陷阱,就是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就是不争强好胜,就是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当你做到了这些,你就和自己达成了和解,相信你也会不再焦虑。
本书将从生活化的案例入手,对你正在经历或可能遭遇的焦虑情绪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你走出焦虑。唤醒你的自我修复功能,让你的自控力、日常危机应对能力、情绪掌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章
你焦虑的,都是你想象出来的
1. 总是担心小概率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002
2. 死神来了?好可怕/005
3. 健康焦虑症,天天担心自己生病/008
4. “我就是莫名担心”,如何对抗广泛性焦虑/011
5. 放大可能的危险只会越来越焦虑/014
6. 倾诉疗法:把你的担忧说出来/017
7. 让自己忙起来,哪还有时间胡思乱想/019
第二章
你所谓的焦虑,不过是对未来的恐惧
1. 20多岁因为年龄焦虑,其实是在别人的标准里迷茫/024
2. 有一种焦虑叫做三十不立/027
3. 越幸福就越害怕会失去/030
4. 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眠/033
5. “我总担心孩子以后……”给养育焦虑找个解药/036
6. 活在失业焦虑中的中年人,对未来失去安全感/039
7. 知识焦虑,因为太害怕被淘汰/042
8. 你总是担心错过什么? 告别“错失恐惧症”/044
9. 你的焦虑,其实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047
第三章
压力越大,越不要逼自己太狠
1. 为什么压力越大越想逃避/052
2. 觉察对自己的过度期待/055
3.为什么风趣乐观的人反而容易抑郁/058
4. 压力的危害,是你对压力的看法/061
5. 因为害怕失败,你避免了一切开始/064
6.善于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067
7.拒绝自责,让纠结焦虑的内心戏见鬼去吧/070
8.累了就休息,让身体与自己的内心握手言和/073
9.改变你能控制的,放弃你不能控制的/075
10. 焦虑的时候,就去跑步/077
第四章
你需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完成
1. 过度追求完美是一种病/082
2. 避免陷入自我批判和否定的焦虑之中/085
3. 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088
4. 目标颤抖:太专注于目标,反而做不好/091
5. 突破非黑即白的思维习惯/094
6. 越焦虑,就会越拖延 /097
7. 太用力的人走不远/099
8. 计划越完美反而越焦虑/102
第五章
克服社交恐惧,没你想得那么难
1. 搭讪焦虑,你不过是害怕被拒绝/106
2. 总是害怕见到领导,怎么办/109
4. 同学聚会,怕比房比车比工资/112
5. 如何拯救一个宅人/115
6. 克服你的害羞心理/118
7. 想让别人接纳你,先要接纳自己 /121
8. 你失去了线下交流的能力了吗/124
9. 无需冒充外向人,真实的你更有吸引力/127
10. 强迫自己与人交流,能治愈社交恐惧症吗/130
第六章
攀比焦虑,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1. 你总在羡慕别人的朋友圈吗/134
2. 嫉妒是焦虑的帮凶/137
3. 再优秀的人内心也会藏着一点小自卑/140
4. 你为什么渴望得到别人认同/143
5. 做自己,摆脱身份焦虑 /146
6. 毁掉你人生的永远是“别人说”/149
7. 保持心理平衡的秘诀:适当与人比惨 /152
8. 你可以不必追求“高大上”的人生/154
第七章
越努力越焦虑?人生需要断舍离
1. 月薪十万,仍然身陷“金钱焦虑”/158
2. 过度拼搏的人,不会幸福/161
3. 学会妥协,人生就是一场跟岁月的谈判 /164
4. 为什么逃离北上广的人,却没逃掉生活的焦虑/166
5. 谁有的野心,就有的焦虑/168
6. 职场充电有规划,盲目跟风增不安/171
7. 焦虑是因为想要的太多/174
8. 毫无意义的坚持,会让人陷入迷茫/177
9. 很忙碌不代表很努力/180
第八章
没有安全感的焦虑,只能自救
1. 恋爱中的焦虑型依恋/184
2. 控制欲的背后是深深的恐惧/187
3. 低自尊的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来社交/190
4. 有钱了,就有安全感了吗/193
5. 别让外界的批评成为焦虑的导火线/195
6. 克服疑心病,建立信任是关键/198
7. 人格独立,才有真正的安全感/201
8. 自我安慰和鼓励很重要/204
9. 在焦虑中学会和自己相处 /207
第九章
不焦虑行为养成法:停止跟自己较劲
1. 为什么一考试就生病/210
2. 为什么每次面对选择都会纠结焦虑/213
3. 过去的错误,要么尽力补救,要么放下/216
4. 跳出“沉没成本”的心理陷阱/219
5. 痛苦只因太执着,切忌吊死在一棵树上/222
6. 会犯错、有瑕疵的你,更有魅力/225
7. 别过于争强好胜,有时候输赢没那么重要/228
8. 学会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230
第十章
精进自我,建立安全感阻隔焦虑
1. 安全感的建立来自能力的不断增强/234
2. 识不足则多虑,增加你的阅历见识/236
3. 尽可能掌握学习方法,让自己高效地学习/239
4. 用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做好一件事,让它成为你的标签/242
5. 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安全感/245
6. 学习实践,让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 /248
7. 真正决定人生高度的,是下班后的时间/251
8. 培养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用好外力、激发内力/254
“不知为什么,虽然每次考试我都复习得挺好,但大考来临前我还是会焦虑,那个时候我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生怕考砸了。”
“这段时间我总是咳嗽,偶尔咳出的痰里还带着血丝,昨天在网上查了一下,我发现自己很可能患上了绝症,天哪!万一我真的患了绝症该怎么办啊!”
“前不久媒体上曝出某某程序员因连续加班而过度劳累、终猝死在家中。看多了这样的报道,我真担心自己哪天晚上一觉睡过去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
如果你也经常有类似的担心,就说明你已经焦虑了。
有人说这个时代的特性就是焦虑。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焦虑的的确确是我们的“时代病”。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焦虑的人,时时刻刻都有人在焦虑。
越来越严重的焦虑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但被焦虑困扰着的我们是否曾思考过,我们究竟为什么而焦虑?
如果你能在心中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很多焦虑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在捕风捉影而又漫无边际的想象中我们把许多事情潜在的危险性无休止地放大了。我们会无端地担心小概率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比如我们会担心自己身患绝症,我们会担心死神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正是这些荒唐可笑的担忧让我们变得敏感而焦虑。
在这个充满着不确定的时代里,对未来的过度担忧也是我们焦虑的一大根源。年轻的我们,才华总是撑不起华丽的梦想。二十多岁时,我们急着想过上一种有车有房有事业有爱情的标配生活;到了而立之年,我们又急着想要事业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正是这种对未来的过度担忧让我们在二十几岁时逐渐在别人的标准中迷失了自己,到了而立之年我们又开始担忧自己会失业,担忧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好的未来。当我们把注意力全都放在对虚无缥缈的未来担忧时,我们必将会越来越焦虑。
很多时候压力本身是中性的,对我们造成危害的则是我们对压力的看法。当压力过大时我们要懂得适时地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遭遇挫折时,则不要过度自责,以免被纠结焦虑的情绪所支配。当我们感觉累了,那就去休息,不要逼自己太狠,要懂得让身体与自己的内心握手言和。
在焦虑之中,我们也很可能会陷入“完美主义陷阱”。但完美毕竟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从来没有人能真正地达到完美。在生活中你会发现计划制订得越完美反倒越焦虑,当你太过专注于目标时,反而做不好。由此可见,过度追求完美是一种病,太过用力的人走不远,在生活中你需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完成。
一些人因为焦虑还患上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他们惧怕搭讪,害怕见到上司,厌恶同学聚会;即便是恋爱了,他们也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在社交的恐惧中他们渐渐成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宅人”,一点一点地丧失了线下社交的能力。
克服社交恐惧,远没你想的那么难。你要知道,强迫自己与别人交流并不能帮你治愈“社交恐惧症”,想让别人接受你,你首先要做到充分地接受自己;你要知道,你无需强迫自己冒充外向人,真实的你其实更具有吸引力。
在焦虑与迷茫之中,我们常常听到许多劝诫年轻人要努力的声音,但努力过后你会发现越努力反倒越焦虑。对人生和梦想的追逐是永无止境的,月薪十万的人仍然会陷入严重的“金钱焦虑”,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即便是逃离了北上广,也仍旧逃不掉对生活的焦虑。
此时,我们的焦虑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我们想要得太多,对未来充满野心。我们需要明白太过拼搏的人不一定会得到真正的幸福,谁有的野心,谁就有的焦虑。我们需要放弃一些毫无必要的坚持,给自己的人生做一次“断舍离”。
克服焦虑主要的就是停止和自己较劲。面对过去犯下的错误,要么尽力弥补,要么就彻底放下;犯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会犯错有瑕疵的你才更真实。不跟自己较劲就是跳出“沉没成本”的陷阱,就是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就是不争强好胜,就是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当你做到了这些,你就和自己达成了和解,相信你也会不再焦虑。
本书将从生活化的案例入手,对你正在经历或可能遭遇的焦虑情绪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你走出焦虑。
你的焦虑,其实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已故的杨绛先生曾说:“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不得不承认,凡事想太多不是一件好事,越想就越是顾虑,越是害怕,结果想来想去自己就在思考中焦虑了,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罗峰是一位国企员工,从大学毕业开始就在国企任职,一干就是七年。国企的工作轻松又体面,安逸还离家近,的缺点就是薪资不高。年近三十的罗峰一点一点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
罗峰在私下里也考虑过转行的事情,但在房贷车贷的压力之下他始终都没有足够的勇气辞职。再加上毕业七年,轻松稳定的工作让他把大学里学到的东西统统还给了老师,多年的工作也没让他积累到足以傍身的技能。各种各样的顾虑之下,罗峰还在岗位上耗着。
其实,罗峰转行的想法并不是近才有的,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曾有过离开体制的想法。那个时候他想过换工作,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去外企,无奈自己的英文水平不够格;想考注会,一听到注会的科目很多就放弃了;他也想过创业,仔细了解过后他发现创业更难。
想得越多,罗峰就越不敢改变现状,直到现在,罗峰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国企员工。
回过头来想想,如果罗峰七年之前狠下心来做一些事情,注会考试能通过;一门外语能掌握;即便是创业,七年的时间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通常来说,思考是一件好事,行动前的思考能帮人制订一个更加合理的执行计划,行动之前进行缜密的分析能使我们在行动中少走弯路。但不得不说的是,行动之前如果考虑太多,我们的行动将会受到阻碍。
人都有一种维持现状的惰性,这种惰性在我们想要做出一些行动之前会转化为一种阻碍力来阻碍行动的发生。此时,我们需要一些内在的行动力来抵消掉这些阻碍力,促使行动的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内在的行动力往往是有限的,并且一直都处于一种消耗状态中。如果我们在行动之前反复思索,行动力就会在拖延中一点一点地被消耗掉。直到行动力不足以抵消掉阻碍力,我们的行动就被彻底地搁浅了。《左传•曹刿论战》中提到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这个道理。
相反,如果我们产生了行动的欲望之后,不作过多的考虑,义无反顾地去行动,反倒能克服困难,达成一个超出我们预期的目标。
当然,这除了是因为有了行动的欲望后立马去行动,能保留更多的行动力去克服行动中存在的阻碍力,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学物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事物,无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其实,行动也是有惯性的,老话总说“万事开头难”,如果我们能克服掉任务执行之初的艰难,让整个任务的执行有一个突破口,那么这项任务将在执行的惯性之下一点一点地被完成。
相反,如果我们在行动之前苦苦思索,行动力被消耗不足以打开“万事开头难”的缺口,行动的惯性也就无法形成,两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之下,我们的行动就出现了停滞。
想得太多阻碍了我们的行动,还会加剧我们的焦虑。因为没有经历过具体的行动,我们的大脑会主动把任务执行中的一些困难放大,把任务执行失败的后果严重化,只要不开始行动,这样的想法就会愈演愈烈,我们也会变得更加焦虑。
其实,很多时候,大脑的想象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复杂的任务时。我们的大脑不可能提前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进去,我们也不能提前就把任务中所有的困难在大脑中预演、克服,这都是大脑无法完成的。当我们为未来的不确定而担忧时,好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行动。
电视台打算新开一档人物专访类的新闻节目,领导决定把这个节目交给会会的团队去做,下达任务的时候只交代了节目的名字和每一期的时长,还有一句“自己摸索着来”。
会会接到这个任务后心里是很抵触的。他不过是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摄影师,没有任何策划节目的经验,有的只是十年的摄像经历,突然让他策划一档新节目,这不是明摆着难为他吗?
但领导安排下的任务又不得不做。那段时间不是抱着脑袋想方案,就是和团队里成员商议方案的可行性。但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商议出一个令他满意的结果。很长时间过去了,节目仍旧没什么进展。
偶然间,会会和电视台里的一位老编导聊起了这件事,老编导说:“不要想太多,先开了头,慢慢再调整。”
老编导的话让会会大梦初醒。他带着团队尝试性地做了一期,上交台领导。领导看过后毫不留情地打了回来:“这做的是什么?不伦不类的。”会会只有拿回来修改,改来改去也没能让领导满意,播出时间临近,会会只好就把这个领导不满意的作品拿去播出。
有了期的经验之后,会会感觉自己脑子似乎有一些眉目了。后面的几期他不断调整,整个节目的吸引力也在随着他的调整而一步步提升。渐渐地,这个节目被做活了,专业程度越来越高,看的人也越来越多。
现在,这档人物专访类节目是该频道收视率的节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