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451583
章绪论(1)
11研究缘起(1)
111亚洲工业遗产亟待保护(3)
112快速城市化催生大量工业遗存(4)
113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存在矛盾(5)
12研究内容及意义(6)
121研究对象(6)
122研究意义(8)
123概念界定(10)
13研究综述(11)
131工业遗产保护(12)
132工业遗产改造(16)
133工业遗产旅游开发(19)
134工业景观的构造(19)
135国外经验的借鉴(20)
14研究方法与框架(20)
141研究方法(20)
142研究框架(21)
第二章旧直隶工业遗产群构成与特征(23)
21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与潜在工业遗产群分布(23)
211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23)
212中国潜在的近代工业遗产群分布(28)
22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36)
221发展脉络(36)
222构成分析(43)
223特征分析(60)
23小结(63)
第三章器物的引进:军工产业链(66)
31军火制造——天津机器局(67)
311水运便利促进工业萌芽(68)
312设备技术的引进与输出(72)
32船舶修造——北洋水师大沽船坞(78)
321海防重地加强京畿守卫(78)
322传统文化与近代技术(81)
33能源提供——开滦煤矿(82)
331地域延展——矿区的建设(83)
332功能完善——附属设施建设(84)
333技术发展——原煤开采技术(86)
34运输变革——唐胥铁路(90)
341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角力(90)
342中国铁路先驱——金达技师(93)
343铁路附属设施(98)
35建材生产——启新洋灰公司(105)
351启新洋灰公司建造始末(105)
352核心工艺——“二磨一烧”(107)
36小结(112)
第4章技术的引进:纺织产业链(113)
41棉纺准备——纺纱工业(115)
411棉纺工艺流程(117)
412恒源纱厂(119)
42棉纺成品——织布工业(124)
421织布工艺流程(124)
422天津第三棉纺织厂(126)
43毛纺准备——毛纺工业(130)
431毛纺工艺流程(132)
432东亚毛纺厂(134)
44毛纺成品——地毯工业(139)
441地毯工艺流程(142)
442仁立毛纺厂(143)
45锦上添花——印染工业(148)
451印染工艺流程(150)
452东亚毛纺厂印染部(150)
46小结(153)
第五章技术的创新:化工产业链(155)
51海盐资源——塘沽盐田(155)
511滩晒技术的应用(156)
512机器设备的分类(159)
52化工原料——久大精盐(162)
521精盐提纯技术的提高(162)
522精英阶层的崛起(173)
523私人研究团体发轫(176)
53化工基础——永利碱厂(179)
531历史发展脉络(179)
532厂区空间布局(183)
533制碱技术探索(188)
534工业厂房分类(190)
54小结(196)
第六章工业的基础:公用设施(198)
61水运枢纽的形成(198)
611码头——城市中心南移(200)
612桥梁—海河两岸连结(208)
62华洋之间的博弈(210)
621天津自来水公司(211)
622济安自来水公司(212)
63电力设施的引入(214)
631工厂动力提供——发电厂(216)
632公共性的引入——有轨电车(217)
64小结(219)
第七章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价值评价与保护方法(220)
71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价值评价(220)
711历史重要性(222)
712工业设备与技术(224)
713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228)
714文化与情感认同、精神激励(230)
715推动地方社会发展(231)
716重建、修复及保存状况(236)
717地域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237)
718其他评价因子(239)
72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保护方法(241)
721工业遗产群保护方法(241)
722工业遗产产业链保护方法(242)
723工业遗产点保护方法(242)
73小结(250)
结语(251)
参考文献(255)
附录(277)
附录一天津工业大事记(1867—1918年)(277)
附录二天津显著工业列表(1915—1945年)(281)
附录三唐山工厂员工于1909年寄给金达的信(286)
附录四永利碱厂的生产工艺(288)
附录五民族工业中的中国工程师(299)
附录六洋务运动时期的外国技师(302)
后记(310)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