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058318
编辑推荐
本书中大多数文章为著名艺术批评家鲁虹2014年后的新作,首次结集。全收分历史清理、展览评介、个案解读、杂文选集四部分收录了作者撰写的艺术评论和忆旧文章,作为亲历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评论家,作者参与的重要艺术活动以及策划的重要展览见证了当代艺术的发展,他的心路历程又较有代表性地为当代艺术的提供了独特的阐述,值得当代艺术研究者和艺术爱好者阅读。
内容简介
主体部分“历史清理”与“个案解读”选文围绕 “中国当代艺术的再中国化”主题展开,前者选录自作者撰写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5》,系对新世纪以来相关创作现象进行学术清厘的文章,涉及艺术史写作、抽象艺术、装置艺术、当代水墨与当代雕塑的问题。限于篇幅,艺术群体、展览、作品与个人介绍类文字未能收录;后者收录了近年作者策展撰文以及艺术家邀约的研究文章;“展览评介”则收录了作者所策划的几个展览的说明。
有别以往的是“杂文选集”,“序跋篇”主要收录了作者主编图书或策划展览的“序”或“跋”;“回忆篇”收录了作者30年多年来所参与艺术活动的忆旧文章、对好友黄专的深情回忆以及多年所参与各种艺术活动的钩沉;“美术馆篇”收录了作者关于美术馆建设方面的文章,涉及数字化美术馆、固定陈列展、展览质量与民营美术馆的问题;“思考篇”涉及批评与创造性的问题;“博文篇”选发了作者当年在雅昌艺术网专栏所撰写的几篇博客文章,其中有两则短文虽与艺术关联不大,但有关作者亲历岁月,一并收录。
有别以往的是“杂文选集”,“序跋篇”主要收录了作者主编图书或策划展览的“序”或“跋”;“回忆篇”收录了作者30年多年来所参与艺术活动的忆旧文章、对好友黄专的深情回忆以及多年所参与各种艺术活动的钩沉;“美术馆篇”收录了作者关于美术馆建设方面的文章,涉及数字化美术馆、固定陈列展、展览质量与民营美术馆的问题;“思考篇”涉及批评与创造性的问题;“博文篇”选发了作者当年在雅昌艺术网专栏所撰写的几篇博客文章,其中有两则短文虽与艺术关联不大,但有关作者亲历岁月,一并收录。
目 录
自序:半路出家的故事
历史清理
艺术史写作与价值判断
中国的抽象与半抽象艺术
装置艺术的“中国性”建构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水墨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坚持“价值写作”的追求
——“写给未来艺术史的一封信”
展览评介
激情心印
——关于“中国新表现:1980——2014 特别邀请展”
水墨转型的必由之路
——关于“墨变——中国当代水墨展”的说明
从传统中寻求更新的发展
——关于“再水墨:2000-2012 当代水墨邀请展”
蜕变与升华
——关于“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
“新水墨部分”的说明
作为重要文化资源与身份的水墨
——关于“与水墨有关”展览的对话
加强学院教育与当代艺术的互动
——关于“‘当代’进行时:2015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兼容与互动
——关于“互动——2008 中国当代油画展”
个案解读
让传统焕发新的生命
——尚扬之路
图像与观念
——王广义之路
让历史在现实中复活
——解读岳敏君的《迷宫系列》
令追忆成为永恒
——关于“舞台 – 张晓刚近作展”及相关背景
穿行在历史与现实之中
——魏光庆作品的符号索隐
叛逆的图像
——关于“另类生存:方力钧手稿研究展”
“有异于现实的别样化景观”
——关于庞茂琨的手稿研究展
媒材、形式与观念
——从《肉皮冻民工》到《汉白玉民工》
重新定义艺术与社会的关联
——解读原弓与他的装置创作
社会主义丰收田是如何画出的
——新山水画代表作《常熟田》诞生的情境分析
立足传统美 创造新程式
——石鲁艺术的启示
一种根性的回归
——关于蒲国昌的水墨探索
濯古而出新
——我看卢辅圣绘画
规避与创造
——关于方力钧的水墨画创作
无穷的探索
——解读刘庆和
传统与当代的成功对接
——解读朱伟的艺术追求
水墨依然存在
——蔡广斌之路
左正尧的变与不变
解读吴国全的水墨之路
图释当下生活
——解读龙虎
稻草、观念与多媒体
——关于展览“人民的‘草’”
雕塑社会与人们的心灵
——我看王艺的综合性艺术实验
探寻具有本土特点的创作方法论
——鲁虹与冯峰对话
“形式是思想的延伸”
——与张大力对话
将传统转化为当代表现
——与周湧对话
杂文选集
序跋篇
关于《中华美术百年》的出版(代序 )
关于《新中国美术 60 年》的出版(代序)
《中国当代艺术访谈录》·艺术家卷(序)
“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新媒体·水墨·都市”部分序言
那间难忘的小屋
——《中国当代艺术史 1978-1999》跋
又见红枫
——“谢珍珠教授作品回顾展”代序
王小宝其人其画(代序)
《程十发书画面面观》序
我看杨平的新水墨创作(代序)
回忆篇
往事七则
曾经时尚是学术
——回忆黄专
“热爱、坚持与搞定”
——袁小洁访谈鲁虹
美术馆篇
数字化美术馆的社会作用
固定陈列展: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环
艺术展览重要的是质量
民营美术馆的制度建设与发展方向
思考篇
批评失语与知识更新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反对谈玄弄虚
——关于《芜湖“宣言”》的说明
博文篇
风筝不断线
——记湖北美院在深美馆举办实习基地的过程
成功在于细节
——傅中望印象
怀念沈妈妈
人生的“风景”
难忘当年“二胡梦”
历史清理
艺术史写作与价值判断
中国的抽象与半抽象艺术
装置艺术的“中国性”建构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水墨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坚持“价值写作”的追求
——“写给未来艺术史的一封信”
展览评介
激情心印
——关于“中国新表现:1980——2014 特别邀请展”
水墨转型的必由之路
——关于“墨变——中国当代水墨展”的说明
从传统中寻求更新的发展
——关于“再水墨:2000-2012 当代水墨邀请展”
蜕变与升华
——关于“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
“新水墨部分”的说明
作为重要文化资源与身份的水墨
——关于“与水墨有关”展览的对话
加强学院教育与当代艺术的互动
——关于“‘当代’进行时:2015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兼容与互动
——关于“互动——2008 中国当代油画展”
个案解读
让传统焕发新的生命
——尚扬之路
图像与观念
——王广义之路
让历史在现实中复活
——解读岳敏君的《迷宫系列》
令追忆成为永恒
——关于“舞台 – 张晓刚近作展”及相关背景
穿行在历史与现实之中
——魏光庆作品的符号索隐
叛逆的图像
——关于“另类生存:方力钧手稿研究展”
“有异于现实的别样化景观”
——关于庞茂琨的手稿研究展
媒材、形式与观念
——从《肉皮冻民工》到《汉白玉民工》
重新定义艺术与社会的关联
——解读原弓与他的装置创作
社会主义丰收田是如何画出的
——新山水画代表作《常熟田》诞生的情境分析
立足传统美 创造新程式
——石鲁艺术的启示
一种根性的回归
——关于蒲国昌的水墨探索
濯古而出新
——我看卢辅圣绘画
规避与创造
——关于方力钧的水墨画创作
无穷的探索
——解读刘庆和
传统与当代的成功对接
——解读朱伟的艺术追求
水墨依然存在
——蔡广斌之路
左正尧的变与不变
解读吴国全的水墨之路
图释当下生活
——解读龙虎
稻草、观念与多媒体
——关于展览“人民的‘草’”
雕塑社会与人们的心灵
——我看王艺的综合性艺术实验
探寻具有本土特点的创作方法论
——鲁虹与冯峰对话
“形式是思想的延伸”
——与张大力对话
将传统转化为当代表现
——与周湧对话
杂文选集
序跋篇
关于《中华美术百年》的出版(代序 )
关于《新中国美术 60 年》的出版(代序)
《中国当代艺术访谈录》·艺术家卷(序)
“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新媒体·水墨·都市”部分序言
那间难忘的小屋
——《中国当代艺术史 1978-1999》跋
又见红枫
——“谢珍珠教授作品回顾展”代序
王小宝其人其画(代序)
《程十发书画面面观》序
我看杨平的新水墨创作(代序)
回忆篇
往事七则
曾经时尚是学术
——回忆黄专
“热爱、坚持与搞定”
——袁小洁访谈鲁虹
美术馆篇
数字化美术馆的社会作用
固定陈列展: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环
艺术展览重要的是质量
民营美术馆的制度建设与发展方向
思考篇
批评失语与知识更新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反对谈玄弄虚
——关于《芜湖“宣言”》的说明
博文篇
风筝不断线
——记湖北美院在深美馆举办实习基地的过程
成功在于细节
——傅中望印象
怀念沈妈妈
人生的“风景”
难忘当年“二胡梦”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