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73867
《资治通鉴》是*部编年体通史,与纪传体的《史记》并称史学双璧。
《资治通鉴》不仅是帝王必读书,也能使我们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历史,明白做人处世之道。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所著,其宗旨是:“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息”,“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它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成为历代帝王治国的秘籍,明清两朝的皇帝,将此书作为皇子的教本。
经过时间之浪的淘洗,《资治通鉴》成为人人可以鉴往知来的大明镜,教给人们“嘉善矜恶,取是舍非”。
这部改写本选择原著所述的内容,依照原书周、秦、汉、魏、晋、隋、唐诸纪的次序,做扼要的介述和讨论,是对原著精华的呈现和解读。
【导读】帝王必看之书
上编 《资治通鉴》及其修撰者
第一章 司马光小传
一、司马光的家世与青壮年时代
二、新、旧党两巨擘──王安石与司马光
三、白首执政与著作
第二章 《资治通鉴》同修者略传
一、刘攽
二、刘恕
三、范祖禹
第三章 《资治通鉴》的编集
一、编集的背景与缘起
二、编集精神与结构
三、实际工作的概况
下编 《资治通鉴》精萃
第一章 周 纪
一、三家分晋──《通鉴》的开始
二、三家分晋的由来与才德论
三、秦的崛起与周的灭亡
第二章 秦 纪
一、秦朝统一的要素──客卿
二、几乎改变历史的一击
三、秦的灭亡
第三章 汉 纪
一、改变历史的餐会
二、制礼与叔孙通
三、外戚政治与王莽篡汉
四、东汉初期的用人与士风
五、东汉的宦官与外戚
六、第一次党锢之祸
七、第二次党锢之祸
八、大冲突的结局
第四章 魏 纪
一、曹丕篡汉与司马光的正统论
二、从几段重要谈话看三国发展的趋势
第五章 魏 纪
一、三家归晋
二、魏晋风气
三、五胡乱华的背景
四、由群雄角逐至南北对峙之局
五、民族的同化融合
第六章 隋 纪
一、最后一次的欺人孤儿寡妇及南北统一
二、开皇之治
第七章 唐 纪
一、唐初继承问题
二、武则天的篡位
三、从开元之治至藩镇之乱
第八章 后周纪
一、冯道──五代十国的一个典型官僚
二、陈桥兵变的空白──《资治通鉴》的结束
结 语
附录 原典精选
《资治通鉴》卷第一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四
帝王必看之书
雷家骥
本书的结构和某些意义,在此作一番陈述,让读者有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是本书划分为三大部分:上编介述《资治通鉴》主要编修者司马光、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的生平及其志业,简叙《资治通鉴》编修的缘起、意义、结构与实际工作的概况。
下编则是选择《资治通鉴》所述的内容,依照原书周、秦、汉、魏诸纪的次序,作扼要的介述和讨论。每一专题即成一节,原则上分就司马光的选择观点、叙述方式、评论意见等,加以介述。《资治通鉴》是编年体的巨著,把人事系于年月,体裁较为散漫,情实较为隐约,这是我改编成类似“纪事本末体”形式的原因,我所选择的每一题目,大体上都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课题,而且多为司马光“臣光曰”所评论过。我所以这样子作命题选择,是因为一来可以由此让读者了解古代历史演变的大趋势,等于读了一本简扼的通史;二来则是让读者了解司马光对这些重大问题的识见及其评论角度、思想意识。当然,对此二者,笔者有时也会加入自己的看法,希望读者由此对这些大事和司马光的学识为人,有更清晰深入的认识。
最后部分则是结语。笔者在此交代了一些在前面两部分不便介述的事情,也将前两部分的某些问题作一综合解释,协助读者对《资治通鉴》全书作综合了解。希望读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资治通鉴》相关问题的理解略有帮助,更希望读者从而引发研读国史与《资治通鉴》原典的兴趣。
我们要走向现代,但是我们要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寻求一个中国文化的根脉,怎么样重新生根发芽,帮助我们这个社会迈向更好的现代。
——龚鹏程
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余秋雨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台湾影响*、水平*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众学术普及丛书。此后图书一版再版,加印不断,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大陆九州出版社引进后,经一年多时间编辑,今年起陆续推出简体增订新版。
这套书从25万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60部“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被翻阅的”经典,包括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当时台湾出版人高信疆、柯元馨夫妇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其中有著名学者龚鹏程、傅佩荣、曾永义等,另有知名作家张晓风、传媒界大腕詹宏志参与。60多名专家学者联手,倾力打造,一时风动岛内,家喻户晓。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0日
本次丛书的大陆再版,以2014年的台湾版为底本,每一本都由作者或编者做了修订,质量进一步得到完善,且增加了《易经》与《大学•中庸》两本书。装帧设计上也有创新,开本的设计便于携带,更适合青年读者阅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5月9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