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491461
篇
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
章 祖国医学在急性传染病方面的研究报告
第二章 流行性感冒辨证论治的一般原则
第三章 麻疹、疹后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中医辨证论治的体会
第四章 中医治疗重症肺炎44例临床报告
第五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
第六章 从治疗乙型脑炎的实践体会谈中医辨证论治的优越性
第七章 关于传染性肝炎证治的探讨
第二篇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
第八章 痛经
第九章 妊娠恶阻
第十章 自然流产(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第三篇
蒲辅周医案
第十一章 内科治验
第十二章 妇科治验
第十三章 儿科治验
第十四章 其他治验
第四篇
蒲辅周医疗经验
第十五章 论述
第十六章 医话
第十七章 方药杂谈
第十八章 医案
第五篇
蒲辅周温病述义
第十九章 总论
第二十章 各论
第二十一章 方论
第六篇
蒲辅周学术医疗经验——继承心悟
第二十二章 蒲辅周的治学精神与医德医风——缅怀敬爱的先师
第二十三章 蒲辅周医学手稿──学习心得按语
第二十四章 蒲辅周的学术特点及其成就——继承心悟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蒲辅周百年诞辰纪念
附录二 蒲辅周学术传承脉络
附录三 蒲辅周相关论文参考
蒲老诊治温病的经验
1.摒弃温病学派与伤寒学派的论争。他说:伤寒、温病首见于《内经》,谓热病皆伤寒之类;《难经》则曰伤寒有五,直接把温病系于伤寒之下。《伤寒论》总结汉以前治疗外感病的经验,《伤寒论》实为“伤邪论”,为感于外邪的热病专书,创立六经辨证的学说,为汉以后所宗。伤寒、温病并未严格分开,至金元开始提出温病不同于伤寒,明清两代温病学说已正式形成,叶天士、吴鞠通倡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于是伤寒与温病分为两大派,各立门户,各行其是,甚至互相攻讦。蒲老则极力摒弃此种偏见,主张扬长避短,伤寒学说开温病学说之先河,温病学说补伤寒学说之未备,应当互为充实,并行不悖。
2.辨清伤寒与温病的同异。前人有“始异终同”之说,蒲老则谓“始异中同终仍异”。伤寒初起,寒邪侵犯太阳,其病在表,治法以辛温解表为主;温病初起时,温邪首先犯卫,其病亦在表,但治法以辛凉透邪为主。可见二者之始,病因异,病症异,治则亦异,不可混同。若伤寒入里,证属阳明,寒邪化热,治宜白虎汤、承气汤;温病顺传,证属气分热邪益炽,治法自然一致。故二者之中,证治均相同,无须寻求其异。至于伤寒传入三阴,虚寒已见,则宜温宜补;温病热入营血,阴伤津灼,则宜清宜润。故二者之终,又见证治迥异,理应细加区别。
3.以表与透为要义,以存津液为治疗根本。因为伤寒、温病,皆外因为病,邪自外入,自应驱之外出。吴鞠通说得好,“伤寒非汗不解,……温病亦宜汗解。”惟温病以透达得汗更适宜,不可直接发汗。说明表与透是伤寒、温病的两大法门,是临床的要义。前贤还指出:一部《伤寒论》,不外“存津液”三字为根本。津液的存亡,关系温病的安危。保存一分津液,即增加一分生机。由于蒲老理论汇集伤寒、温病学说之所长,辨证分清伤寒、温病之区别,论治注意表与透和存津液之要领,故在温病学术上能有所建树。临床实例,以辨证较多。例如:
案一,朱某,男,29岁。某医院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后曾服大剂辛凉苦寒及犀角(现已禁用,多用水牛角代)、羚羊角、牛黄、至宝之品,而高烧持续不退,神识如蒙,时清时昏,目能动,口不能言,胸腹痞满,大便稀溏,口唇干,板齿燥,舌质淡,苔白,脉象寸尺弱,关沉弦。证属湿温。分析脉证虚实互见,邪陷中焦之象,与邪入心包不同,用吴鞠通“湿热上焦未清,里虚内陷”的治法,主以人参泻心汤,去枳实加半夏,辛通苦降为法。白人参、炮干姜、川黄连、枯黄芩、法半夏、白芍药。
服后,尿多利止,胸腹满减,周身得微汗而热退。但此时邪热虽却,元气大伤,而见筋惕肉?,肢厥汗凉,脉微欲绝,有阳脱之危,急以参麦散加附子、龙牡回阳固阴。台党参、麦门冬、五味子、熟川附子、生龙骨、生牡蛎。
浓煎徐服,不拘时,渐见安睡,肢厥渐回,战栗渐止,神识略清,汗亦减少,舌齿转润,阳回阴生,脉搏徐复,后以养阴益胃法缓缓调养而愈。此例本暑湿为病,因寒凉过甚,由热中变为寒中,邪热被遏,格拒中焦,故取泻心法。辛通苦降,病机一转,邪热顿折而大虚之候尽露,急用回阳固阴之剂,中阳以复,阴赖以存。综观治疗法度,方宗仲景,法取鞠通,伤寒、温病学说共存,经方时方并用,非蒲老胆识过人,曷克臻此。
案二,高某,男,7岁。住某医院已3日,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高热躁扰,腹满下利,呕恶,予水则拒,爪甲青,面青,日夜不安睡,时而狂叫,亦不食,苔黄少津,唇干,脉象沉数弦急。曾用寒凉重剂及犀角(现已禁用,多用水牛角代)、羚羊角、牛黄、至宝等病势不减,乃热邪内陷阴中,从太阴寒化,厥阴蛔虫欲动之象。予以椒梅汤去黄芩、法半夏。台党参、川黄连、白芍药、乌梅肉、川花椒、炮干姜、炒枳实。
浓煎温服,一剂热退,睡安躁减。再剂利止,胀消烦除,并下蛔虫一条。续以温脾和胃调治以竟其功。
此亦因服用寒凉太早、太过,已成寒中变证,而苔黄,唇干,脉弦数且急,仍与热中相似,其间仅爪甲青,面青,拒水之差。在疏方时去黄芩、半夏,原因曾服苦寒重坠之剂过多,故减其制,有枳实之苦降,黄连之苦泄,已适中病机。不执成方不变。且椒梅汤系仲景乌梅汤化裁而来,与前例寒中之见证不同,故选方亦异。
案三,梁某,男,28岁。住某医院,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已6日,曾连用清热、解毒、养阴之剂,而病势有增无减,体温高达40.3℃,脉象沉数有力,腹满微硬,哕声连续,目赤不闭,无汗,神昏谵语,烦躁不宁,四肢妄动,有欲狂之势,手足微厥。昨日已见下利纯青黑水,此属热邪羁于阳明、热结旁流之证,但未至大实满,且苔秽腻,色不老黄,未可与大承气汤,乃以小承气汤微和之。
服后,哕止便通,汗出厥回,神清热退,改用生津益胃,续清余邪之剂以资恢复。
一般认为乙型脑炎,多属暑温范畴,清热、解毒、养阴是正治法,何以本例用之无效?盖因患者已见阳明里热,谵语欲狂,身热无汗,目赤肢厥,脉沉数有力,此乃里闭表郁之证;而且热结旁流,非清热、解毒、养阴所能解,必须下之,下之则里通而表自和。不可泥于湿温忌下之禁,然下之宜缓,当下不下,里愈结,表愈郁,热炽津伤,造成内闭外脱者有之。先师对用下法审慎,但只要病情急需,又毫不犹疑,非独具匠心,处重果断,岂足望其端倪。
蒲老既精内科,尤擅温病,已散见于《蒲辅周医案》等书中。其不传之秘,完全自勤奋治医得来。以《内经》、《伤寒论》的理论为经,以刘河间、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各家学说为纬。并对余师愚、杨栗山等有关瘟疫论著,亦悉得其奥。同时,还重视中西医结合,从西医的学术中吸取营养,促成了他在温病学方面的创造和发展。
烟锁寒楼 –
蒲辅周老先生,中医临床大家。所集资料比较能反应先生的学术水平临床功力。非常好。就是书价太高,如果不是打折,实在买不起
yangxiao11… –
现代名医的书,虚头有的是,研究中医,还是要回归古书。这本书,噱头比较大,真正水平与名气无关。就如现在的国医大师,水平到底如何,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