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7663100
第一章 那些令你深信不疑的生活常识
左撇子更聪明,是真的吗?
脑袋大更聪明,是真的吗?
蚊子有偏爱的血型,是真的吗?
能通过指长比来识别人的性取向,是真的吗?
高压电下不能打手机,是真的吗?
长时间嚼口香糖有害,是真的吗?
啤酒肚是喝啤酒造成的,是真的吗?
“迷你猪”永远长不大,是真的吗?
狗尿会导致爆胎,是真的吗?
维生素B1可驱蚊,是真的吗?
吸氧能助考,是真的吗?
晚睡晚起更聪明,是真的吗?
一次醉酒相当于得一次轻度肝炎,是真的吗?
睡得越多,死得越快,是真的吗?
在国外,只有快死的人才能输液,是真的吗?
进口疫苗性能更好,是真的吗?
人的大脑只利用了10%,是真的吗?
皮肤会耐受,只能使用更贵的护肤品,是真的吗?
竹炭食品能排毒养颜,是真的吗?
减肥要分血型,是真的吗?
怀孕不能养宠物,是真的吗?
运动健身会让女性变成肌肉女,是真的吗?
洗发水中的硅油能造成脱发,是真的吗?
第二章 饮食养生方法,哪些是真的?
早上起床应该喝一杯淡盐水,是真的吗?
空气污染多吃“清肺食物”,是真的吗?
饭后一瓶酸奶可助消化,是真的吗?
生食更健康,是真的吗?
水果要早上吃才好,是真的吗?
贫血就需要“补血”,是真的吗?
以形补形,吃啥补啥,是真的吗?
豆浆和鸡蛋不能同食,是真的吗?
男人不能喝豆浆,是真的吗?
牛奶与香蕉同食会拉肚子,是真的吗?
隔夜菜中亚硝酸盐超标,是真的吗?
可乐能消除胃结石,是真的吗?
“宿便”是可怕的健康杀手,是真的吗?
运动饮料更健康,是真的吗?
一天只能吃一个鸡蛋,不然胆固醇超标,是真的吗?
微波炉食品致癌,是真的吗?
牛奶本身就致癌,是真的吗?
除菌香皂比普通香皂更有效吗?
第三章 健康知识要学会去伪存真
不同的血型易患不同的疾病,是真的吗?
酸性体质致病是真的吗?
“发物”影响伤口愈合,是真的吗?
有伤口时不能吃深色的食物,是真的吗?
洗牙会使牙齿变松,是真的吗?
心脏不得癌症是因为温度高,是真的吗?
“致癌植物”不能养,是真的吗?
喝小分子水治心血管病,是真的吗?
维生素C 预防感冒是真的吗?
糖尿病是吃糖多造成的,是真的吗?
常服抗生素会降低免疫力,是真的吗?
含氟牙膏致癌,是真的吗?
要对反式脂肪“赶尽杀绝”吗?
针刺疗法可做急救用,是真的吗?
第四章 食品安全,你必须知道的真相
家用臭氧机能去除肉类中的激素和添加剂吗?
橄榄油是最好的食用油,是真的吗?
浸出油不安全,是真的吗?
催熟的香蕉会导致性早熟,是真的吗?
无籽水果是用避孕药种出来的,是真的吗?
真有所谓“打针西瓜”吗?
吃一碗泡面需要32 天解毒,是真的吗?
罂粟壳火锅会让人上瘾,是真的吗?
蘑菇越贵越好,是真的吗?
掉色的食物是被染色的,是真的吗?7
面粉越白越好,是真的吗?
胡萝卜吃多了会维生素A中毒,是真的吗?
鸡蛋也可以造假,是真的吗?
可凭外貌判断一种作物是不是转基因,是真的吗?
土豆切开不变色就是转基因的,是真的吗?
甜玉米是转基因玉米,是真的吗?
圣女果是转基因产品,是真的吗?
第五章 电子时代,这些事真会发生吗?
手机一格电时辐射最大,是真的吗?
手机会使各种卡消磁, 是真的吗?
手机会导致飞机失事,是真的吗?
用手机号能复制SIM 卡窃听电话,是真的吗?
手机充电时接电话可能会触电,是真的吗?
节能灯对健康有重大影响,是真的吗?
将电脑背景色设成“豆沙绿”可护眼,是真的吗?
高铁辐射很大,是真的吗?
电吹风是高辐射杀手,是真的吗?
盆栽能防电脑辐射,是真的吗?
U 盘“缩水”都是骗子行径吗?
信用卡透支,真的那么轻松吗?
汽车遥控钥匙真的万无一失吗?
第六章 这些高冷传言,是真的吗?
鱼的记忆只有7 秒,是真的吗?
7 年间全身的细胞会被全部换掉,是真的吗?
激光手术矫正近视是医学界的一个惊天“阴谋”吗?
声波驱蚊真的有效果吗?
2033 年带人到火星上定居是真的吗?
快餐店用无毛鸡和多翅鸡用作生产原料,是真的吗?
瓶中草能活40 年,是真的吗?
人真的可以一天只睡2 小时吗?
鸟妈妈会抛弃被人类摸过的幼鸟,是真的吗?
龙涎香是鲸的呕吐物,是真的吗?
枪能把人打飞,是真的吗?
鲨鱼会怕自己的影子,是真的吗?
遇到熊时,躺下装死能逃生,是真的吗?
加油员反复开关油枪会缺斤短两,是真的吗?
公交卡里的钱会莫名被“挤丢”,是真的吗?
脑袋大的人更聪明;能通过指长比来识别人的性取向;狗尿会导致爆胎;睡得越多,死得越快;男人不能喝豆浆;微波炉食品会致癌;一天只能吃一个鸡蛋,不然胆固醇超标;有伤口时不能吃深色的食物;无籽水果是用避孕药种出来的;圣女果是转基因产品;桌上放盆绿色植物能防电脑辐射;小心公交卡里的钱会莫名被“挤丢”……
在这个信息铺天盖地的自媒体时代,每天,我们的眼中、耳边总充斥着诸如此类的所谓知识、结论和告诫。这些真假难辨的信息有很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当它们刺激到我们的神经时,我们总是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确定其真假。因为在真真假假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希望活得明明白白,不然就会感到迷惑,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是专家,所以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总是会有人相信并传播。很多人相信道听途说,以为自己找到了答案,但最终发现真相完全不是这回事。而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如健康问题)上不分真假,那就很可能会吃大亏、倒大霉。
的确,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正是当今中国的重大缺失。民间流传的很多传言其实都是假的,甚至一些向来被人们视为“真理”的说法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当把一个个我们一直以来信以为真的所谓常识,放在科学的显微镜下进行求证的时候,往往能从实验中看出其破绽,顺着科学手段的指引,我们才能看到问题的真相——原来“常识”也会撒谎,原来我们都被骗了。尤其在健康领域,愚昧的思想、欺骗的信息还在堂而皇之地成为指导大众的主角。比如“亚健康”这样的概念,经科学考证,不过是药企营销炒作出来的概念, _却忽悠了国人2_0_ _多年。再如“以形补形,吃啥补啥”的说法,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但在科学上大多缺少有效的证据,更多的只是一种牵强附会。“大忽悠”是如此之多,所以我们不得不时常警惕,多问几句“是真的吗”。
本书收录了很多生活中备受关注的真假问题,它们充斥于商业消费、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等各个领域。我们将通过专业验证与科学实验,从新的角度入手,将每种事物令人吃惊的一面呈现出来,去戳穿那些谎言、谣言、骗局、假象,让人明白事情的真相。
是的,理性思维的培养必须从现在开始,在科学面前,我们必须“较真”! _因为“较真”,我们不必为“WiFi杀精”的传言而忧心忡忡;因为“较真”, _我们不会盲目地陷入商家的营销套路;因为“较真”,我们不会受困于“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而这些幸福经验传播出去,或许就能复制成千上万的幸福。
澄清传言是件有趣的事情。只要我们时不时地准备好科学的“铲子”去挖掘真相,传言就会还原为真实。小伙伴们,还等什么呢?马上行动起来,开始我们的生活扫盲之旅吧!
维生素C 预防感冒是真的吗?
20 世纪70 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化学家莱纳斯·鲍林曾经写了本名为《维生素C 和一般性感冒》的书籍,使得维生素C 能预防感冒的观念深入人心。健康栏目的专家们会特别强调要补充高剂量维生素C,因为高剂量维生素C 有着预防和辅助治疗感冒的作用。
维生素C 能够预防感冒,这是真的吗?
剖析>>
感冒的预防要分具体情况
在我国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称为“着凉”,认为感冒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致病的原因不同, 发病的规律也就不同。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是流行性感冒; 由鼻病毒、艾柯病毒、科萨奇病毒等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则称为普通感冒。可见,感冒与“着凉”并不能简单等同。
普通感冒没有所谓的季节规律,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在春秋季气候变化大,可能更容易发生。而流感本身是秋冬季节好发,还存在流行甚至爆发流行的情况。普通感冒通常不用吃药也能好,但流感的情况就严重多了,医治不及时有可能致死。
此外,也有一些疾病,例如过敏性鼻炎、肺炎,在发病初期的症状和普通感冒很相似,要仔细鉴别,否则延误治疗会造成严重后果。
至于预防感冒,分两种情况:一是预防普通感冒,一般认为多喝水、注意保暖、适当锻炼身体等非药物手段能够减少患感冒的概率。二是预防流行性感冒, 注射流感疫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流感流行时,尽量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地方,以减少感染的概率。
维生素C 不能大剂量服用
关于“维生素C 预防感冒”的说法,这里的感冒其实是指普通感冒。大剂量的维生素C 的确能促进免疫蛋白合成,提高机体功能酶的活性,可以增强白细胞吞噬细菌、病毒的能力,提高免疫力,但按照每日60 毫克的基础量是不能预防和治疗感冒的。
还有很多人认为既然大剂量的维生素C 可以防治感冒,那么每天服十几片100 毫克的普通维生素C 是不是就能达到预防感冒的效果?实际上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固体形态的维生素C 片剂,需要在胃肠道分解后才能被吸收,如果一次性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 片容易造成胃黏膜损伤。
其次,维生素C 的药物说明书里也没有明确指出具有预防和治疗感冒的功效。比如它的作用之一增强机体抵抗力,这在任何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都是很重要的, 显然我们不能依此推出维生素C 包治百病的结论。在很多情况下,维生素C 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对它的摄入只是辅助性的治疗。
此外,若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人体的细胞和组织长期泡在高浓度的维生素C 里,会适应了这种环境,一旦突然停药,反而导致人出现维生素C 缺乏的症状。并且人若长期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还会增加肾脏的排泄负担,甚至可能会使人患上肾结石。
真相是这样的>>
维生素C 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参与人体内多种生化反应,要保证每日足够的摄取量。感冒的发病机制不同,其预防及治疗手段也不同,简单地服用维生素C 并不能用来预防感冒。
糖尿病是吃糖多造成的,是真的吗?
我们先来看一道小学应用题:李雷有323 个冰糖,289 个棉花糖,134 个棒棒糖。今天李雷吃了289 个冰糖,124 个棉花糖,98 个棒棒糖。请问,现在李雷有什么?在众多的答案中出现了这么一个不寻常的答案:有糖尿病。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却因为一个不简单的答案蹿红网络,不禁为该学生的思维鼓掌。
嬉笑之余,又反映出一个现实情况:大多数人认为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太多造成的。众所周知,虽然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该病真正最大的危害是并发症, 如导致肾脏衰竭、心脏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多脏器损伤,给患者带来诸多苦恼。
那么,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多造成的,是真的吗?
剖析>>
糖类是维持生命的能量源泉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能源物质,包括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及多糖(主要指淀粉类食物)。多种食物皆含有丰富的糖类,包括水果、汽水、面包、意式面食、豆类、马铃薯、米糠、稻米及麦类等。
而我们平日所说的糖仅指单糖和双糖,这类“简单糖”食入后可很快被人体吸收使血糖显著升高,而多糖(如大米、面粉、土豆等)要先在肠道消化分解为葡萄糖,然后再缓慢吸收入血,故不会造成血糖急剧增高。多糖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此外,糖类在人体内还参与许多其他重要的生命活动。
糖尿病不是吃糖多引起的正常人的血糖之所以能保持在正常范围,是因为有充足的胰岛素能够正常发挥作用。而糖尿病病人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影响了对血糖的调控,才出现了血糖升高现象。因此,“得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多了”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糖尿病的成因非常复杂,到现在还没有定论。遗传、肥胖、老化或生活方式等都有可能。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及胰岛素抵抗,身体代谢功能出现障碍,无法正常代谢碳水化合物,才造成糖尿病。
因此,是因为得了糖尿病,才需要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而不是因为糖类吃多了才得的糖尿病。而且糖尿病病人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总量,糖只是碳水化合物类中的一种。
由此可知,将患糖尿病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糖(此处指单糖、双糖等简单糖)吃多了的说法并无充分的科学根据,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糖类不宜多吃
事实上,如果人体胰岛素分泌和功能正常,即便吃糖多点,也不会得糖尿病;倘若胰岛素分泌或功能出了问题,即使糖果一点也不吃,照样会得糖尿病。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认为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多才得的。
其次,每个人体质不同,各自代谢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有的患者虽然从小很少吃糖,却得了糖尿病。而有的人偏爱甜品,并且长期吃各种糖果,却不一定得糖尿病。
比如,小孩子喜欢吃的棒棒糖这类属于单糖食品,人体对单糖吸收较快,所以在吃过棒棒糖后短时间内,人体的血糖就会升高,而此时就要注意人体胰岛素分泌是否足够。长期大量吃单糖类食品,有可能会增加体重,并影响血糖变化, 出现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疾病症状,造成糖尿病。
虽然多吃糖不一定会得糖尿病,但也不推荐吃过多的糖和甜品,建议科学饮食、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一天只吃两顿饭,也容易增加得糖尿病的概率。最后,还应坚持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与身高比例正常的范围之内,哪怕有家族病史,也能降低和缓解糖尿病的病发。
真相是这样的>>
糖尿病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糖类代谢失衡,无法正常代谢碳水化合物,病因非常复杂,而不是因为糖类吃多了才得的糖尿病。因此,得了糖尿病, 需要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