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5434358丛书名: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融合创新型教材·会计类
编辑推荐
国家文化产业资金支持媒体融合重大项目
省优秀图书(教材)
配智能教学互动平台
内容简介
本教材的编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 一,内容精简,重视实践。本教材以学生日后的实际工作需要为核心,紧密结合税法变化,积极呈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税制改革内容,紧密结合会计工作实际,注重具体操作知识的讲解,主张理论“管用、够用、实用”。
第二,体例规范,设计活泼。本教材立足于便于教与学的角度,对各主要税种进行了适当讲解和应用举例,每个税种主要围绕“征税范围及纳税人—税目与税率—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三点一线进行原理揭示和应用示范,化繁杂为简单。
第三,例题丰富,练习到位。首先,每个重要知识点都设有例题,分布广泛;其次,例题设置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避免了例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情况,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后,本教材按照*税法规定来设置例题,修正了目前一些教材中例题含糊不清甚至错误的问题,题目精准,能够起到强化技能、规范操作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为本教材配套编写了《税法习题与解答》(第四版),以便更好地满足广
大师生的教学需要。
第四,课证融合,接轨考试。税法是会计职称考试的必考内容,也是初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考试的必考科目。本书依据上述考试大纲,在教材的内容、例题和案例中结合了上述考试的重点内容,力争为学生通过上述资格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教改创新,资源丰富。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本书汲取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设计理念,将传统纸质教材与现代化数字资源有效结合,注重发挥在线资源辅助学习的功能, 数字资源内容丰富, 通过PPT、微课、慕课等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成人高等学校或企业职工培训用书,更是一本税务工作人员掌握税法知识的自学用书。为体现税法内容的先进性,本书以2019
年1 月之前发布的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需要说明的是,若之后税法有调整或变化,应以新法为准。
第 一,内容精简,重视实践。本教材以学生日后的实际工作需要为核心,紧密结合税法变化,积极呈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税制改革内容,紧密结合会计工作实际,注重具体操作知识的讲解,主张理论“管用、够用、实用”。
第二,体例规范,设计活泼。本教材立足于便于教与学的角度,对各主要税种进行了适当讲解和应用举例,每个税种主要围绕“征税范围及纳税人—税目与税率—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三点一线进行原理揭示和应用示范,化繁杂为简单。
第三,例题丰富,练习到位。首先,每个重要知识点都设有例题,分布广泛;其次,例题设置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避免了例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情况,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后,本教材按照*税法规定来设置例题,修正了目前一些教材中例题含糊不清甚至错误的问题,题目精准,能够起到强化技能、规范操作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为本教材配套编写了《税法习题与解答》(第四版),以便更好地满足广
大师生的教学需要。
第四,课证融合,接轨考试。税法是会计职称考试的必考内容,也是初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考试的必考科目。本书依据上述考试大纲,在教材的内容、例题和案例中结合了上述考试的重点内容,力争为学生通过上述资格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教改创新,资源丰富。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本书汲取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设计理念,将传统纸质教材与现代化数字资源有效结合,注重发挥在线资源辅助学习的功能, 数字资源内容丰富, 通过PPT、微课、慕课等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成人高等学校或企业职工培训用书,更是一本税务工作人员掌握税法知识的自学用书。为体现税法内容的先进性,本书以2019
年1 月之前发布的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需要说明的是,若之后税法有调整或变化,应以新法为准。
目 录
第 一章税法概论 1
第 一节税收与税法 1
第二节税收实体法要素 16
第三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22
第四节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26
第二章增值税 33
第 一节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34
第二节税率及征收率 42
第三节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47
第四节增值税出口退(免) 税 68
第五节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73
第六节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和管理 86
第三章消费税 98
第 一节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99
第二节税目与税率 101
第三节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106
第四节征收管理 119
第四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122
第 一节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122
第二节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 123
第三节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124
第四节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125
第五节教育费附加 127
第五章资源税 130
第 一节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130
第二节税目与税率 132
第三节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136
第四节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142
第六章土地增值税 147
第 一节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147
第二节计税依据 150
第三节税率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155
第四节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157
第七章房产税 163
第 一节征税对象及纳税人 163
第二节计税依据、税率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165
第三节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167
第八章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 172
第 一节城镇土地使用税 172
第二节耕地占用税 185
第九章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 191
第 一节车辆购置税 191
第二节车船税 201
第十章印花税、契税和环境保护税 210
第 一节印花税 210
第二节契税 220
第三节环境保护税 226
第十一章企业所得税 238
第 一节征税对象及纳税人 238
第二节计税依据 240
第三节资产的税务处理 261
第四节税率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267
第五节特别纳税调整 273
第六节税收优惠 278
第七节源泉扣缴与征收管理 288
第十二章个人所得税 293
第 一节纳税人及纳税义务 293
第二节征税对象 296
第三节税率 306
第四节计税依据的确定 307
第五节应纳税额的计算 311
第六节源泉扣缴 328
第七节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332
第十三章关税 340
第 一节征税对象及纳税人 341
第二节关税税则与税率 342
第三节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344
第四节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355
第十四章税收征收管理法 361
第 一节税务管理 361
第二节税款征收 366
第三节税务检查 373
第四节法律责任 377
第 一节税收与税法 1
第二节税收实体法要素 16
第三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22
第四节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26
第二章增值税 33
第 一节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34
第二节税率及征收率 42
第三节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47
第四节增值税出口退(免) 税 68
第五节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73
第六节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和管理 86
第三章消费税 98
第 一节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99
第二节税目与税率 101
第三节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106
第四节征收管理 119
第四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122
第 一节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122
第二节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 123
第三节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124
第四节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125
第五节教育费附加 127
第五章资源税 130
第 一节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130
第二节税目与税率 132
第三节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136
第四节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142
第六章土地增值税 147
第 一节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147
第二节计税依据 150
第三节税率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155
第四节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157
第七章房产税 163
第 一节征税对象及纳税人 163
第二节计税依据、税率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165
第三节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167
第八章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 172
第 一节城镇土地使用税 172
第二节耕地占用税 185
第九章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 191
第 一节车辆购置税 191
第二节车船税 201
第十章印花税、契税和环境保护税 210
第 一节印花税 210
第二节契税 220
第三节环境保护税 226
第十一章企业所得税 238
第 一节征税对象及纳税人 238
第二节计税依据 240
第三节资产的税务处理 261
第四节税率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267
第五节特别纳税调整 273
第六节税收优惠 278
第七节源泉扣缴与征收管理 288
第十二章个人所得税 293
第 一节纳税人及纳税义务 293
第二节征税对象 296
第三节税率 306
第四节计税依据的确定 307
第五节应纳税额的计算 311
第六节源泉扣缴 328
第七节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332
第十三章关税 340
第 一节征税对象及纳税人 341
第二节关税税则与税率 342
第三节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344
第四节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 355
第十四章税收征收管理法 361
第 一节税务管理 361
第二节税款征收 366
第三节税务检查 373
第四节法律责任 377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