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844412
人既是技术的驾驭者,又反过来被技术驱使、裹挟,既可以享受数字媒介带来的传播体验,也会被数字媒介的意识形态和娱乐化浪潮所淹没。作者坚持唯物辩证法对主体因素的凸显作用,广泛查阅了图书及网络资源中有关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新媒体研究、网络媒体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广泛吸收了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传播学等跨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法兰克福学派、接受分析、文学阐释、传播政治经济学等领域汲取营养,研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中传播的行业动态、前沿及数据报告,分析数字主体认识规律,揭示出来,以便大家把握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数字时代的作用和效果。
在“传受一体化”的数字时代,本书试图对新型受众进行全面解构,并构建起“流众传播”的理论体系。作者大胆借鉴物理学中的“势能”和“压强”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流众”和“流众传播”理论,实现了对数字用户“传受一体”的科学化阐释。作者将作为主体的人置于数字传播研究的中心,分析了流众作为数字传播主体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为避免数字传播研究陷入“技术虚无主义”泥沼开辟了人本主义的研究路径。本书还系统地分析了“流众传播”的影响和不足,提出了构建“物理传播学”的设想。这是大胆的创新,也是有益的尝试。
目录
导论:数字技术引发的传播革命()
第一节研究缘起()
第二节研究综述()
第三节理论取向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文章结构()
第一章流众的崛起()
第一节“信息流”与“信息势”()
第二节流众的定义()
第三节流众的“数字画像”()
第四节“流众”的类别与特征()
第二章流众的解读()
第一节流众的主体间性()
第二节流众的“重新部落化”()
第三节流众的角色偏向()
第三章流众传播()
第一节流众传播的界定()
第二节流众传播的动因()
第三节流众传播的模式()
第四节流众传播的特征()
第四章流众传播的效果()
第一节流众传播与政治革新()
第二节流众传播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流众传播与文化嬗变()
第四节流众传播与传统大众传媒()
第五章流众传播的困境()
第一节数字技术的双刃性()
第二节过度互联的危险()
第三节流众素养的不足()
第四节外部环境和机制的弊端()
第六章流众传播的前景()
第一节流众传播的人类愿景()
第二节流众传播的中国语境()
结语()
第一节结论和贡献()
第二节余论和不足()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