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4322
济哲的文章,有的读过就能记住,有些还放不下。
——贾平凹
从“小我”的生活视域走向“大我”的境界,用散文来构建社会和历史的大风景。
——陈建功
从来不拘于一格一类,行文亦无定规定式,颇得散文文体真谛。
——阎晶明
题材涉猎之广,钩沉之深,都远超我阅读前的想象。
——阿来
《也无风雨也无晴》收录了崔济哲*的二十七篇散文,写人话史,博古通今。作者写人物绘声绘色,如写郭超人的《新华社社长的一天》、写乔羽的《乔老爷的豪情 乔老爷的歌》等;历史性的叙事散文,也写得活灵活现,如《新华社大院中的秘密》《烟袋斜街上的斜门歪店》等,既有历史的考证,又有现实的描述,夹叙夹议,风情并茂。作者将自己广博的阅历、深厚的知识积累、独辟蹊径的视觉融入文字中,引人遐思。
序 /冯健 / 1
自序 回头再看读书路 / 3
第一辑
1.乔老爷的豪情 乔老爷的歌 / 3
2.新华社社长的一天 / 10
3.“我获得了诺贝尔奖” / 14
4.远望霍金 / 22
5.风雨会莫奈 / 28
6.我说辫子 / 35
7.城门做证 / 41
8.狐狸精 / 45
9.陈世美当铡不当铡 / 51
第二辑
1.虫爷 / 61
2.鼓爷 / 68
3.呵,北京户口 / 71
4.哭的研究 / 75
5.笑的文章 / 83
6.终归一个“土馒头” / 92
7.何处黄土不埋人 / 100
8.拍马术初探 / 106
9.高票 / 112
第三辑
1.新华社大院中的秘密 / 125
2.烟袋斜街上的斜门歪店 / 135
3.走出教堂说教堂 / 142
4.何处闻书香 / 148
5.石头文化纵横谈 / 151
6.再无魏晋之风 / 160
7.汉奸,民族之毒瘤 / 174
8.黑话 / 188
9.三八大盖与日本指挥刀 / 192
跋 / 201
序
冯 健
我很少为人作序。一是序言跋语自古难写,知难而退;二是我早已步入耄耋暮年,思维迟滞,提笔忘字。
济哲曾对我说过,他老爸早年曾在西北联大读书;我二哥、二嫂都曾是西北联大的学生。从这个机缘看,和济哲倒真像是“忘年之交”了。
济哲的公众号为“白头翁”。有一次,在我们机关的院子里,看到他满头黑发,我赞他年轻、有生气,他拨拉一下头发,笑了。他这一笑,我也就了然八九分了。古人云翁,并非老矣。杜工部笔下的“卖炭翁”,年龄并不大;柳宗元写实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言独言雪,此翁估计已是老者。至于陆游写《示儿》时,说“家祭无忘告乃翁”,已然八十五岁老翁了。
济哲写过多篇散文。一篇好散文要求朴实、明丽,读后如饮清泉水,如见飘浮云,如清晨清风拂面,闻黄鹂啼鸣。
好散文要形散神不散,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忌干枯、说教,忌诘屈聱牙、味同嚼蜡。
好散文要引人入胜,读来有滋有味;能读出兴致,读出淳厚。
济哲的散文多是上品,有的可能是急就章,有的则可能是久思苦吟所得。
贾平凹曾评价济哲散文说,济哲的文章,有的读过就能记住,有些还放不下。
好散文要有真情实感,读来亲切,首先应该自己感动,也应力求感动别人。
济哲比较擅长写人物。书中写郭超人的《新华社社长的一天》、写乔羽的《乔老爷的豪情 乔老爷的歌》,又如《高票》《虫爷》《黑话》,都写得生动、逼真,绘声绘影,十分耐看;有些历史性的叙事散文,也写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新华社大院中的秘密》《烟袋斜街上的斜门歪店》等,既有历史的考证,又有现实的描述,夹叙夹议,风情并茂,都显出了他笔下的功力。
好散文,需要下功夫写,也需要下功夫读。执笔为文,细读、鉴读、精读,放下后拿起来再读。被称为“北宋文坛盟主”的欧阳修,“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之示人”(见宋何薳《春渚纪闻》)。这似可作为吾侪“摇笔杆儿”者参照。
序就是导读。此文如能引读者翻书阅读,鄙人作为新闻人中的一个老兵,也就心满意足了。
二○一八年仲秋于北京
乔老爷的豪情 乔老爷的歌
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喜剧电影《乔老爷上轿》的上映,中国可能出现过成百上千位乔老爷。乔羽是叫得最响、最亮、最长久的乔老爷。乔老爷这个大号连周恩来总理都认可,曾当众亲切地称乔羽乔老爷。
乔老爷年轻时挺拔英俊,宽肩厚背,大头方耳,典型的山东俊小伙,配上一身土黄色的解放军军装,风风火火。晚年的乔老爷像棵不老松,健康茁壮,老当益壮,精神焕发。但乔老爷毕竟老了,八十老翁矣,渐渐背已驼,发已褪,额头愈发显得光亮前突,越老越显菩萨像,弯眉笑眼,慈眉善目。乔老爷心态好,笑看世界,慈看人间,歌颂慈爱,歌唱祖国。
记得第一次见乔老爷是金曼和守弟带我去的,我比守弟大十岁,他们称我为大哥。乔羽见我就热情地招呼我,一口浓重的山东济宁家乡口音,数十年老人家乡音未改。乔羽扬手道:“是大哥吗?大哥快坐!”慌得我赶忙过去抱拳施礼,连呼:“不敢,不敢!您是前辈,是我敬佩的老前辈!”没想到乔老爷微笑着竟然用两句山东吕剧的戏腔道:“大哥此言也不当,前辈不能呼大哥?”一下子,我们就熟了。乔老爷真是语言大师,两句戏腔能铺搭万里隔阂,乔老爷的功夫。
乔老爷喜欢喝酒,喝地道的中国白酒,和乔老爷对饮,八十岁的老爷子,三十年的老白汾酒能饮多半瓶,让人想起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乔老爷无愁无忧,有诗有歌有酒有情。话题就从汾酒说起,就从山西说起。
乔老爷那时喝酒有讲究,举杯为敬,碰杯必干,有一种按捺不住的豪气。
乔老爷说看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吧?山西是个好地方,从太原到汾阳,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酒都没能喝到心上,写不出首好歌,一是交不了账,主要是愧对山西父老乡亲们,一九六一年还在困难时期,顿顿都给你斟上汾酒,你能不热血沸腾?
乔老爷端起那杯汾酒,眯起两眼,弯起双眉,像凝望前方,又像回首往事。渐渐地脸上似乎也凝重起来,但那也仿佛只有瞬间。乔老爷放下酒杯,好似放下岁月,右手两指轻叩桌面,很有滋味地唱道:“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我跟着和道:“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
乔老爷爽朗地笑了,我们都舒心地笑了,那笑声还真像汾河的水,哗啦啦地流过我们的心。
乔老爷还给《汾水长流》中作过一词,当年唱得也是满天红霞满天彩。那歌那曲那调那腔让我这个在山西生活工作过三十年的人由衷赞美,真喜欢真爱:“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待到五月杏儿熟,大麦小麦又扬花,九月重阳你再来,黄澄澄的谷穗子好像狼尾巴……”乔老爷的歌怎么能不让人拍手叫绝?怎么能不让人满斟高端一饮而尽?乔老爷说直到此时,我才放开量细细品你们山西汾酒,才一酒喝到三星半,才连饮连呼好酒,真好酒。乔老爷真豪情。
乔老爷说,那年那月咱理解,我一共得到两瓶汾酒,宝贝似的拿回家,那就是全部“稿酬”。乔老爷说,我到杏花村,未进“村”,心先醉。那天喝了多少酒我心中有数,至少在一瓶老汾酒以上,喝也没白喝人家杏花村的酒,酒醉才有诗。乔老爷留在杏花村酒厂的诗在四十年前就立碑刻记,我早已熟记在心头,也学着老人家的指法,打着点,念出他四十五年前的一首诗:“劝君莫到杏花村,此地有酒能醉人。我今来时偶夸量,入口三杯已销魂。”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有数以百计的名人题词题诗,以我之见,无一能出其右,每诵一次都觉得酒香自唇中来,乔老爷就是乔老爷。
二
我们这代人是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度过幸福的童年的。那歌可以说终生不忘,什么时候想唱,感慨岁月,感慨年华,感慨韶光,感慨孩子们,脱口就哼出来、唱出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乔老爷那年二十七岁,正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挺拔英俊,才气横溢。为电影《祖国的花朵》配歌,一开始也没找他,他那时还仅仅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因为各种原因配的歌都不尽满意,才找到他,给他的时间只有一周至十天,谁也没想到他三天出词,一炮而红,把儿童唱成老头老太太,但歌未老,曲未旧。现在在北海公园西边雕有《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铜雕塑,走近有一股无限亲切、熟悉、幸福的金色童年之感,仿佛伴随着那歌声童年又重回身边。
二十七岁那年,乔老爷娶的亲,“上的轿”。他的夫人佟琦当年十七岁毅然决然嫁给他。有些友人曾问他,是你追求的佟琦还她追求的你?乔老爷对我说,一看提问的就不是记者,大哥就不那么提问。哪有当着夫人的面这么问的?我当然立即回答是我追求的夫人。乔老爷无时不幽默。
说实在的,当年我第一次见到乔老爷的夫人时,着实把我吓了一跳。佟琦身上除了有雍容华贵的气质外,其穿戴打扮全然不像年近七十的“老太太”。一头漆黑的卷发,且是钢丝爆炸型,戴一副宽边厚沿的反光墨镜,手腕上一块全墨黑无框手表十分显眼,左手无名指上一颗硕大的戒指,看不清是否有钻在其上。前排开扣短袖长裙,雨果笔下的法国贵夫人?再看淳厚纯朴、衣着宽松自然的乔老爷,仿佛是两个世界走出来的人。
佟琦很自信,她会很自得地看着乔老爷。她说当我决定嫁给他那时起,我就认为他能行,靠得住。佟姨,我听他们都这样称呼她,因为乔老爷叫我大哥,我不知该如何称呼她,一直呼之夫人。夫人很得意地说,现在热播格格戏,真正活着的格格在这儿!她用修剪得极讲究的手指指点着自己。我也十分佩服夫人的眼光,用她十足的京腔京味的话说,自嫁给乔羽,便不再走向社会,不做任何工作,不同凡人交往,一心一意守着香巢,因此什么反右、四清、“文革”统统和我无关,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我明白了,夫人保养得那么好,和她几十年没受过任何罪有关。佟琦是那个时代中国女人中独一无二的。有些友人笑问佟琦对婚姻的看法。夫人言之:思想自由,行为规范。问乔老爷,乔老爷说听过毛阿敏唱的《思念》吗?那是我写的:“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夫人挺神,乔老爷更神……
三
新华社李彦是位有着军人情感的有心人,他把二十多位大家、名家唱的《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收集起来。我从深夜一直听到黎明,仍久久不能平静。
每每说起《上甘岭》,每每说起《我的祖国》,乔老爷都激动,仿佛半个世纪前的一景一幕犹在眼前。
为《上甘岭》写歌词那年乔老爷刚够二十九岁,朝鲜战争刚刚停战两年,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志愿军烈士的鲜血尚未干透。乔老爷多次慰问过志愿军,被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乔老爷领命以后,心中既激动又忐忑,他是被替补上阵的,前面写歌词的资历资格都老于、强于他的没能过关。乔老爷眯起眼睛,不再微笑,他像看穿岁月看见昨天。这是乔老爷写过的一千多首歌中最犯难,感到压力最大的一首歌。时间紧任务重,课题重大,更兼领导左一道指示,右一个命令,一个将军一道令,乔老爷说他突然感到自己不会写歌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索性不去想歌了,我躺在床上像回放电影一样过志愿军英雄的故事。过得我热血沸腾,过得我心潮澎湃,过得我几次热泪流。终于乔老爷的激情像喷薄的火山,他躲到一个僻静无人的地方,用乔老爷的话说叫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排除一切外界因素,一挥而就,一喷万丈,一涌而成:“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当乔老爷听到郭兰英试唱《我的祖国》时,他激动得不仅双手,甚至全身都在颤抖,两行热泪悄然流下,只有她,只有郭兰英才能唱出《我的祖国》的内涵、情感、激情、生命。
乔老爷和郭兰英早在一九四八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攻太原城就相识。那年冬天在山西晋中寿阳县一个小山村里,曾为一位普通的老乡演唱,郭兰英唱腔高扬、激越、清亮、甜美,这一唱招来了那么多乡亲,那么多部队,把前线的枪炮声都压住了。乔老爷当时就想有朝一日,一定为郭兰英写首革命歌曲,叫郭兰英唱遍唱红整个中国。若干年后,乔老爷曾满怀深情地回忆那段烽火连天的战斗友谊:“与君少小便相知,正是烽烟漫天时。三十五载歌未歇,相逢却看鬓边丝。历尽艰辛见精纯,高台不负老艺人。但为生民传心事,穷乡僻壤俱知音。”
到如今,《我的祖国》六十年不衰,六十年不老,越唱越红,越唱越亮,唱遍祖国大地,直唱到祖国的南海岛礁。我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近万人起立高唱《我的祖国》:“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四
二○○八年钓鱼台国宾馆请乔老爷去写歌。乔老爷请我们几人去品尝钓鱼台国酒,也由此激发一下创作灵气。
钓鱼台的夜晚真静真美。据说此湖有金色大鲤鱼,借着皎洁的月色仿佛看到了波光闪动,水纹粼粼。酒助诗情,酒助谈锋。
八十多岁了,乔老爷依然精神矍铄,才思敏捷,挥洒自如,谈锋犀利。迈过八十大寿的门槛,乔老爷酒兴不减,酒风不改,只是只端前三杯相敬,敬则必干,以后便随意,不再干杯。
乔老爷说,他们济宁也有一种高粱酒好喝不醉人。喝酒和作词一样,有时候也难,醉也分畅醉、苦醉、闷醉、劝醉、自醉,好比作文章,有时候下笔就是千言,有时三天两夜也憋不出一行字来,能憋得你六神无主,坐立不安,七上八下,神魂颠倒,为什么?交不了账。乔老爷幽默。
那夜乔老爷格外精神,满面红光,夫人也高兴,时不时地插话调侃几句。
乔老爷说,一九八四年中央电视台让我写首春节晚会歌,不少人为我担心,春晚不是好玩的。我反倒放松了,叫放下,一身轻。《难忘今宵》那首歌真是一点劲都没费,喝着酒就哼哼出去了。夫人当时哼着唱出来:“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一下子唱红了几十年。乔老爷说他没想到。
乔老爷说,他这一辈子喝过多少酒?见过多大的酒阵?恰好滚滚长江东逝水,但有一次却刻骨铭心,让他终生难忘。
那时抗美援朝志愿军从朝鲜凯旋,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举行盛大招待会,欢迎志愿军的英雄模范。乔老爷说那么多英雄将士,都是浴血奋战的英雄,每位英雄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乔老爷说当时总理摆了一百桌,周恩来总理带着各方人士给英雄们敬酒,每桌都要走到,酒是代表祖国人民敬的,桌桌都要敬到,一桌也不能漏,一桌也不能偏。乔老爷说那些可都是出生入死,为祖国、为人民拼过命流过血受过伤的战斗英雄,酒都敬得认认真真,毕恭毕敬。敬到最后一桌,只有两个人还能始终如一,唯周总理与吾也!
我们也听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一齐再为英雄敬酒,也为乔老爷的万丈豪情举杯。
那晚钓鱼台夜空如水,月色如图,清风徐来,诗情酒意齐下。我们一起吟唱:“告别今宵,告别今宵,无论新友与旧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