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467363
推荐理由1:《纽约时报》畅销书、纪录片荣膺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作品。
推荐理由2:《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环球人物》《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新京报》《南方周末》《出版商务周报》澎湃新闻等国际知名媒体倾情推荐。
推荐理由3:深刻挖掘和呈现美国历*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
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的硝烟还未见尽头,美国对伊朗的战争就将一触即发,中美关系也已到达历史转折关头。二战结束至今的世界动荡,都能在美国身上找到历史根源。
从19世纪*后30年的社会动荡到制造广岛、长崎的末世般核爆,本书作者基于解密资料和档案调查,在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和美菲战争、1914~1918年的一战、1939~1945年的二战中,发现了不会出现在教科书的美国秘史。他们历时5年、耗资千万打造了纪录片及同名畅销书。该书配以200多幅意味深长的珍贵照片与震撼插图,带你洞悉:
△
战争与地区动荡如何成就美国在美洲的霸主地位?
△ 美国如何抓住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期,重塑全球秩序?
△ 谁在真正左右华盛顿的参战决策?
美国历*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都被本书深刻挖掘和呈现。多位美国总统执政期间的战争决策与国际政治盘算都在这里充分解读;大财团、银行家、军工三角与联邦政府秘密勾连,他们的战时诡计在本书得到精准阐释。本书作者用不可告人的史实揭示了,战争就是美利坚的帝国基因。
导 读
第1章 真相与谎言 用闪电书写历史
第2章 革命湍流 资本家挥之不去的噩梦
第3章 躁动的前夜 为未来寻找出口
第一部分 帝国源起 战争是笔大生意
第4章 金玉其外 帝国扩张之路的开端
第5章 利益之战 我宣誓效忠大资本家
第6章 向南!向南! 谁在替帝国崛起买单?
第7章 一战燃起 战争与和平之间只差一场交易
第8章 操纵舆论 主动跳入一战旋涡
第9章 民主破碎 扼住反战言论的咽喉
第10章 战争无规则 惨无人道的毒气战
第11章 一战交锋 威尔逊与列宁的激烈较量
第12章 战后瓜分 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
第13章 动荡时代 帝国之路的罪与罚
第二部分 新政开启 罗斯福与军火商的拉锯战
第14章 无妄之灾 股市风云突起
第15章 大危机笼罩 罗斯福急推新政救市
第16章 路在何方? 资本主义vs社会主义
第17章 利润暴涨 军火商们肮脏的战争交易
第18章 洪流之苇
死亡贩子”抱团反击军火调查
第19章 二战升温 谁在为纳粹助威?
第三部分 二战争雄 谁真正打败了德国?
第20章 战争压境 谁在与魔鬼做交易?
第21章 思潮碰撞 时刻酝酿的战争情绪
第22章 巨人觉醒 美国终于踏入二战之路
第23章 孤军之战 在利益交织的战争中反抗
第24章 战局逆转 第二战场终于开辟
第25章 战后重建 通往新世界秩序之路
第26章 新总统上任 美苏关系再次陷入僵局
第27章 德国投降 美苏进入短暂蜜月期
第四部分 核爆 小个子酿成大悲剧
第28章 科学之战 曼哈顿计划开启
第29章 权力角逐
如何登上总统宝座
第30章 大势已去 日本最后的挣扎为哪般?
第31章 我憎恶! “东京大爆炸”背后的刻骨仇恨
第32章 质疑纷起 和平只能靠武器换来吗?
第33章 战争尾声 谁才是结束二战的真正英雄?
美国历史大事记
致 谢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斯通和库茨尼克揭露了“美国历史的黑暗一面”,还指出了一些鲜少出现在教科书上的历史转折点和惊险故事。
马丁•舍温
普利策奖得主、《奥本海默传》(American Prometheus)合著者
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的《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是21世纪*重要的历史著作。
里奇•帕廷顿
《里奇的选择》(Richie’s Picks)作者
比起其他藏书,本书中富有见地的分析和修正主义理论让我震撼不已。阅读本书后,我对美国历史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本书对美国的荣耀和道德权威提出大胆质疑,揭示了许多教科书不可能告诉你的历史真相。对于想要获得启迪,并想要启迪他人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必读之物。
洪 晃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世界都市iLOOK》杂志出版人兼主编
美国导演斯通在上海电影节放映了他刚完成的纪录片,讲述了美国历史中的一些谎言和真相,很受中国观众欢迎。有人说:“你应该拍中国历史。”斯通说:“不,你们应该自己拍。”
《外滩画报》
作者揭示,真正令日本投降的原因不是原子弹而是苏联宣布对日本作战,因为苏联红军令日本人闻风丧胆。而杜鲁门之所以同意使用原子弹也不是为了逼日本投降,而是为了向苏联示威,以此主导战后世界格局。此类精彩的“大翻案”在本书中还有很多。
中国新闻网
对于自己出书和拍摄纪录片致力于还原美国现代史的举动,斯通介绍说:“布什政府感觉到,回到美国帝国主义原点进行思考十分重要,而这个原点正是原子弹爆炸。”
卡罗琳•艾森博格
《一分为二》(Drawing the Line)作者
很多书描述过美国干涉他国和进行军事侵略的具体事件,但主流历史观点仍然没有受到影响,仍然坚持认为美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国家,全世界的人民和国家都仰仗美国维护和平和捍卫自由。本书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打破这种成见,让读者重新定义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每个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学到一些新知识,并且审视很多已成定论的观点。
劳埃德•C. 加德纳
《通往塔利尔广场的道路》(The Road to Tahrir Square)作者
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做到了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们描述了20 世纪美国的政治历史,清晰地描绘美国如何通过有所意图的决策发展成一个帝国,即使在不同党派当政时他们也从未放弃捍卫帝国权益。本书精彩地阐述了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
布鲁斯•卡明斯
著名朝鲜战争史专家、《朝鲜战争》(The Korean War)作者
这是一部很有思辨性和吸引力的作品。它大胆、清晰地描述了美国历史和维系美帝国的基础,是同类书中里程碑式的巨著。本书描述的重要历史以民为本,旨在维护人民利益,更应推而广之。
劳伦斯•惠特纳
和平运动研究专家、《统一世界或毁灭世界》(One World or None)作者
本书聚焦美国鲜为人知的历史和当政者面临的抉择。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对民族主义所谓的历史论述进行了批判。他们提醒我们,除非美国鼓足勇气面对现实,否则永远只能生活在幻想之中。
罗伯特•杰•利夫顿
国际著名政治心理学家
《思想变革和全能主义心理学》(Thought Reform and the Psychology of Totalism)作者
作者大胆地回顾了美国历*为惨痛的一段经历。他们对于核威胁的论述尤其发人深省。他们指出,我们曾经差点利用自己发明的技术毁灭整个人类,这种荒诞令人震撼。借用启蒙运动的格言:“勇于求知”,我们从本书中学到的知识将成为智慧的源泉。
玛乔丽•科恩
《牛仔共和国》(Cowboy Republic)作者
本书是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著作之一。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纠正了大众误解,我们以前总认为美国一直是促进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记录了美国帝国主义的严重后果、美国犯下的战争恶行。当美国人准备毫不犹豫地接受美国唯我独尊的见解时,这本书给人们泼了盆冷水。
杰夫•马德里克
经济政策分析员、《收购美国》(Taking America)作者
如果我们不知道美国的过去就无法掌控它的未来。在本书中,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揭开了20世纪美国历史的层层神秘面纱。有人会感到惊讶,有人会觉得愤怒。大部分人会相信国家能变得更美好,尤其是年轻人,这样我们才能在21世纪继续前进。
道格拉斯•布林克利
《纽约时报》畅销书《大洪水》(The Great Deluge)作者
本书勇敢地揭开了外交政策的神秘面纱,深入剖析了美国丑陋的军国主义……你的书架上应该放一本如此生动的左派读物。
丹尼尔•埃尔斯伯格
美国前军事分析师、“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当事人
美国左翼历史学家霍华德•津恩肯定会喜欢这本关于“美利坚帝国人民历史”的书。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实在精彩绝伦,堪称一流杰作!
比尔•梅尔(“彪马叔”)
美国著名时政脱口秀主持人
终于盼来了一本敢于挑战美国近代史公认版本的秘史。这是近百年来*颠覆性的图书之一。
玛丽莲•杨
《越南战争》(The Vietnam War)作者
库茨尼克和斯通充满激情地讲述了美国的一段秘史,披露了美国唯我独尊和主导全球行为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本书思路清晰、文字优美、论证全面,*让你手不释卷。
加尔•阿尔佩罗维茨
《原子外交》(Atomic Diplomacy)作者
庄重对待历史的人们应直面书中意义深远的挑战,而不是刻意回避或是试图诋毁。斯通和库茨尼克不仅提出尖锐的问题,还回答了这些问题。
导 读
作为一国元首,威尔逊竟然对奉行种族主义的三K党大加赞赏。这种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思想又会如何影响美国及其人民的命运?面对政府和资本家串通一气的残酷镇压,美国工人与农民的革命之路该何去何从……
第1章 真相与谎言 用闪电书写历史
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年,美国白宫。在二楼的中央大厅里,一把把椅子成行排列开来。大厅内窗帘紧闭,煤气灯也调暗了。一台电影放映机发出了“咔嗒”的声音,紧接着呼呼地转动起来,在远处的墙壁上投下一束光,犹如独眼巨人硕大的眼睛。
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与他的内阁成员及他们的家人聚在一起,观看了美国历史上首部在白宫放映的电影。这部电影由美国电影之父D.W.格里菲斯执导,片名为《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这部黑白默片长达3小时,整部电影没有对白,演员们用手势表达他们想说的内容。在关键时刻,会插入字幕对相关场景进行解释。简而言之,《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个无言的故事。
伍德罗·威尔逊和当天晚上的其他观影者也不需要语言交流。他们对电影背景、人物和情节了如指掌,也很清楚电影里的正反派角色。这部影片是根据南方白人浸信会牧师托马斯·狄克森的小说《同族人:三K党的历史传奇》(The Clansman: An Historical Romance of the Ku Klux Klan)(以下简称《同族人》)改编而成。带着严重的种族偏见,狄克森讲述了从战前南方、南北战争到林肯遇刺、重建时期以及三K 党一步步崛起的故事。
在《同族人》中,英勇的三K 党人策马疾驰,从好色的黑人魔爪中拯救出无助的南方白人女子。狄克森称,他的小说所讲述的是“三K 党密谋推翻重建政府的真实故事”。然而事实恰好与此相悖,美国总统此时此刻正在一国之都观看这部影片。
狄克森称,他的小说所讲述的是“三K 党密谋推翻重建政府的真实故事”。然而事实恰好与此相悖,美国总统此时此刻正在一国之都观看这部影片。
三K 党的真相
那些关于美国重建时期和三K 党的真实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1866 年,即内战结束一年后,三K 党在田纳西州成立,不久其势力席卷整个南方。三K 党宣称,为了维持白人的至上地位,他们将使用暴力,甚至不惜侵犯他人的公民权利。
三K 党攻击和杀害的对象不仅包括那些敢于直言的黑人,还包括那些使用合法权利谋生、买地、入学以及根据个人意愿做礼拜和投票的黑人(1870 年,美国宪法第十五修正案授予全国黑人投票的权利)。他们甚至攻击和杀害了支持黑人权利的白人,以及不按照三K 党意志投票的白人。
三K 党的第一波暴动浪潮从1866 年一直持续到1871 年,席卷了整个南方。在此期间,联邦政府曾派出军队逮捕三K 党徒,恢复了南方和平。之后,美国参议员和众议员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对三K 党进行了为期8 个月的调查,收集了关于三K 党徒罪行的证词,然后举行审判并做出判决。
一切为时已晚。大部分被捕的三K 党徒仅被处以小额罚金或者受到最轻判决,有的获得缓刑,有的只是得到一个警告而已,指控被撤销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些三K 党徒闻风而逃,企图躲避惩罚,还有许多三K 党徒不久便获释。
1871 年,联邦政府成功粉碎了三K 党组织,但这并未化解白人至上主义者的偏见。他们仍然执迷不悟,妄图控制选举权,甚至掌握非裔美国人的生杀大权。到了20 世纪20 年代,针对外籍移民的三K党势力卷土重来, 并在1960 年的民权运动中再露端倪。
狄克森的小说和格里菲斯的电影不仅对三K 党徒野蛮残暴的事实视而不见,反而将其描绘为正义凛然的白袍骑士:他们是为了将南方白人,尤其是“孤独无助”的白人女性从种族暴力和他们所谓的“黑人统治”中拯救出来,才“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控制执法权。
然而,这是一段被歪曲的历史,南方的白人女性并非羸弱不堪。她们在丈夫、父亲或者儿子征战沙场的时候,独立挑起管理生意和经营农场的重任,彰显了女性身体和情感上的强大力量。
事实上,“黑人统治”或者重获自由和权利的非裔美国人即将支配并统治美国白人的观念,仅存在于恐慌的白人的疯狂想象中,或者只不过是一些美国黑人徒然神往的理想,后者渴望美国的等级制度发生更多根本性的改变。
《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洛杉矶试映后,于1915 年3 月3 日在纽约自由剧院上映,剧院场场爆满。于是,这部广受欢迎的电影迅速在全国各个影院上线。然而,那些观影后的非裔美国人无不为此感到痛心疾首,因为电影中描述的那些重获自由的人们,极可能是他们的父母或者祖父母,现在却被丑化成目无法纪、愚昧无知而且道德败坏、好色淫荡的残暴之人。
美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NAACP)对这部电影提出强烈抗议。协会将电影中众多卑鄙的谎言一一列举出来,试图以此告知公众,黑人在内战中的处境事实上极为悲惨。
尽管有抗议和教育活动,尽管该影片是对历史真相的公然漠视,但它还是成为一部非常卖座的电影。
1915 年,一群南方白人受到这部电影的启发,登上佐治亚州亚特兰大附近石头山的顶峰,焚烧了一座十字架。在燃烧的烈焰中,早在1871 年就解体的三K党死灰复燃。三K党利用这部电影的号召力重新招兵买马, 很快,他们的党徒遍布美国各地,极盛时期的党徒数量竟达500 万之众。三K 党的第二波暴动很快拉开了序幕。他们在全美发起一场以维护白人至上理念为宗旨的新战斗。他们把自己描述为亲基督教派、亲美兄弟派。而这一次,他们憎恨的对象不仅包括天主教徒、犹太教徒、移民者,甚至自由主义者、接受福利救济者和工会也都位列其中。
仅在1915 年,就有56 名黑人和13 名白人被三K 党私刑处死,其中包括5 位女性。
总统的背叛
伍德罗·威尔逊坐在黑暗的中央大厅中,看着已经播到最后一幕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最后的场景中,三K 党徒们威风凛凛地骑在马上,从一群腐败堕落的联邦士兵的魔爪中救出一个贫穷的白人家庭。他们从被解放的奴隶手中抢来枪,在投票箱前阻挠黑人投票。三K 党徒们相信,以这种方法,他们为南卡罗来纳州重新带来了和平。电影最后的字幕是这样显示的:信仰自由不忘团结,个人独立不忘整体,注重眼前不忘未来。
“呼呼-咔嗒”,放映机转盘上的胶片放至最后一帧,电影至此落下帷幕。这时,自然有人询问总统观影后的感想。据报道称,威尔逊满腔热情地评论道:“历史好像瞬间被照亮了。我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一切居然是真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切都是子虚乌有。
这样一部将诸多错误信息伪装成事实的电影,究竟是如何明目张胆地走进白宫的?或许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为什么作为美国总统、一个拥有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并且当过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人,会如此轻易地相信电影中的历史观?
事实上,《同族人》的作者托马斯·狄克森是威尔逊的密友。出于对密友的支持,威尔逊总统在白宫播放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威尔逊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包括1902 年出版的长达五卷的《美国人民史》(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 ),以及1913 年出版的《新自由》(The New Freedom ),后者在其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毫无疑问,《一个国家的诞生》讲述的故事唤起了威尔逊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南方传统思想。1856 年,威尔逊出生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个牧师家庭, 在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长大。到他长大成人时,他已清楚地感受到战争的恐怖。南北战争造成双方至少75 万名士兵死亡和100 万士兵伤残。
和他的南方祖辈们一样,威尔逊长大后,对战争的结果及其带来的根本性变化深感痛心。究其原因,无非是根据法律规定,那些被解放的黑奴将获得投票权,并得到与其原来主人一样平等的保护。
在总统竞选中,威尔逊承诺会支持美国黑人获得公平待遇。“如果我当选美国总统,他们可以完全相信我会公平处理所有事情,帮助发展黑人的权益。”
但在大多数非裔美国人眼中,在完成就职典礼后,威尔逊就背叛了他的承诺。1876 年的《吉姆·克劳法》(Jim Crow Laws )将黑人从白人中隔离出来,而威尔逊的想法与其不谋而合,他也鼓励实施种族隔离。尽管联邦政府机构并没有隔离黑人雇员和白人雇员,他们在超过15 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同一个办公室并肩工作,但是威尔逊却默许邮政总局办公室、财政部和美国海军实行种族隔离办公,自助食堂和休息室也实行了隔离。申请联邦政府职位的人无一例外都必须提交照片,以方便知晓每一位申请人的种族。
非裔美国人领袖对这种赤裸裸的歧视勃然大怒,强烈要求威尔逊停止种族隔离行为。威尔逊回应说:“这绝不是反对黑人的运动。我由衷地相信,
这样做符合他们的利益。隔离不是对他们的羞辱,而是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你们这样的绅士也应当如此看待。”
小说《同族人》和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皆扭曲了种族关系的历史, 并重构了一个令威尔逊在内的大多数人深信不疑的故事。最终,威尔逊潜在的白人至上的信仰极可能影响了他的国内政策。
威尔逊及其拥护者、其他少数白人对《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所讲的故事信以为真,他们认为电影里讲述的故事必然取材于真实事件。历史就是讲故事。一般而言,故事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在这个例子中,即使南方在内战中战败,南方各州仍在历史中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并且在种族方面误导美国人民长达150 年之久。对于美国政府后来赋予白人特权及剥夺美国黑人公民权的行为,这段历史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