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487002
内容简介
“政协委员履职风采”丛书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我社重点图书项目,旨在宣传政协委员,并将其宝贵精神财富保存下来,传承下去,集中反映了政协委员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上建言献策、尽责履职的情况及成果。
沈晓昭、韩淑芳编*的《王兴东/政协委员履职风采》是该丛书之一种,汇总了王兴东委员就任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上建言献策、尽责履职的成果。内容涵盖了提案、会议发言、调研报告、媒体采访等方面。
沈晓昭、韩淑芳编*的《王兴东/政协委员履职风采》是该丛书之一种,汇总了王兴东委员就任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上建言献策、尽责履职的成果。内容涵盖了提案、会议发言、调研报告、媒体采访等方面。
目 录
自述:把人生的表达放大在银幕上 电影剧本创作的开端 我的成长经历 改变我作品命运的人 1978年电影学院的编剧班对我的影响 我创作的剧本 深入生活才能找到艺术的源泉 创作题材并非来源于自己熟悉的素材 弘扬主旋律要动真情 《建国大业》为人民政协立传 主旋律作品中的话语表达方式 《我只流三次泪》 好的发力点 剧本的修改 如何衡量一部剧本 快乐的编剧 中国儿童片的问题 如何解读、评价作品 关于中国编剧的思考 编剧和导演的关系 编剧维权 如何看待电影分级 期望 建言献策 尽责履职 政协第九、十届全国委员会 【提案】 关于“金鸡奖,好不再设立市长杯”的提案 关于尽快出台中国《电影法》的提案 关于电影文学剧本酬金应属“稿酬所得”纳税范围的提案 关于依法维护影视编剧权益,保障使用剧本获得报酬权利的提案 关于建议法院知识产权庭设立剧本司法鉴定专家制度以解决因剧本标准模糊、版权纠纷引起的法律判定的提案 关于优化强化中国儿童电影的创作生产的提案 关于为中国奥运人刘长春塑造铜像立于大连奥林匹克广场的提案 【会议发言】 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加快电影立法步伐 创建激励编剧深入生活的机制,开发和创新优质剧本,夯实文学基础 政协第十一、十二届全国委员会 【提案】 关于没有剧本的繁荣就没有电影产业的繁荣——对《电影产业促进法》有关剧本著作权的提案 关于加快出台电影法,电影需要依法管理的提案 关于电影的一切从剧本开始,立法为何割弃剧本内容建议人大立法增加剧本及文学创意的提案 关于建议《电影产业促进法》应纳入保护原创剧本的提案 关于剧本著作权的合法性决定影视片的合法性行政审查要依法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的提案 关于建议影视文化产业行政立项备案严格履行著作权人授权书制度的提案 关于电影、电视剧备案立项必须履行剧本著作权授权书的提案 关于依法确立“原创老大,作者”的原则,增大原创作者权益,加大原创保护力度,才能做大原创品牌的提案 关于依法重拳打击抄袭剽窃维护原创者权益的提案 关于加强对网络文学抄袭乱象的打击,提升文学原创的著作权保护力度的提案 关于电影百花奖要增设编剧奖,评奖要体现首创原创的核心价值的提案 关于尊重原创权益,影视评奖增设“改编剧本奖”的提案 关于北京电影季扩成北京国际电影节,增加电影原创剧本研讨会的提案 关于依法制定《未成年人观看电影指导办法》,实施“儿童不宜” 审定标准,根据国情制定我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的提案 关于在北京从事影视编剧的自由职业者专业职称评定的提案 关于实施“发表100部原创电影剧本,解决电影原创疲软”的提案 关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奖应增加电影文学剧本体裁的评选”的提案 关于将12月4日原“法制宣传日”改为“宪法日”的提案 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增加保护受虐儿童强制报告措施的提案 关于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法》的提案 关于江西省南昌市“梅汝璈故居”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提案 关于司法部牵头掀起全国《宪法》知识大赛普及宪法知识的提案 【会议发言】 依法维护影视编剧权益,做强软实力要有硬措施 中国电影产业的四大困境及出路 不做市场的奴隶,要做人民的代言人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原创是竞争的力量 保护原创的活力,才能激发创作的能力 把人民当作母亲,文艺将捧出一片赤诚 如何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国家宪法日”让宪法成为全民的信仰 亟须为国歌立法,依法捍卫国歌尊严 随感·报道 委员随感 为写剧本的人群写提案 把握政协两大主题,为文化建设建言献力 让傅作义将军走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孙中山的民主精神是人民政协的生命力人民政协文史资料是电影创作的源动力 奥运人物传奇是发展政协文化的珍贵资源 做大民主团结两大主题扩大人民政协社会影响 《义勇军进行曲》唱响我们的国魂 媒体报道 王兴东催生《建国大业》/方舟涵子 王兴东批编剧行业乱象:不少编剧成了枪手、抢手、扒手/王正昱 访全国政协委员、《离开雷锋的日子》编剧王兴东/张楠 中国电影走出困境先要尊重编剧,鼓励原创/王聪聪郑思琦 华语电影要走自己的路/栾翔 把对国家民族的理解放大到银幕上/朱婷 要用文艺作品播下法治的种子/赵杨郑照魁梁文悦 有信仰的人,才能出好作品/王卓 “好作品是用脚写出来的”/周 渊 “要借剧作家之手激活档案中的历史人物”/崔珍珍 用法律规范电影产业/谢颖 读书是要接受、良的文化知识 加强爱国教育,建议邵逸夫事迹写入教材/王龙龙 舒珺 让宪法深入人心 尊崇法治才能弊绝风清/谢颖
在线试读
电影剧本创作的开端
1974年的时候,我还在边防连队做炊事班长,接到一个电话,要我到延边军分区去一趟,长春电影制片厂要重拍《平原游击队》,让我去试戏。那年我23
岁,形象符合角色的要求,因为我在延边军分区文艺宣传队多年,这是由沈阳军区推荐入选的。剧组来人要求我表演李向阳三个动作,我在宣传队负责创作,同时也拉大幕,有时候也上台演出,说快板演话剧,不懂电影的表演,这次试戏没能达标。然而“电影”
二字在我头脑中树起了靶子,撩拨出我对电影的兴致。电影的一切都是从剧本开始的,我没有多想电影怎么去演,而是思考电影剧本是怎么写的呢?于是,我就开始收集电影剧本。阅读电影剧本犹如阅读交响乐章的总谱,情感的旋律一次次吸引我,让我看到了剧作家思想的力量、思维的质量、思索的能量,一切表演都不过是这总谱下的符号而已。剧作家决定了影片的命运。于是,我崇拜着那些把人生宣言大写在银幕上的剧作家。
我的成长经历
“文革”时,所有的电影文学剧本都被作为“封资修”查封起来。当时,我们军分区政委的夫人在延吉市图书馆工作,她帮我从图书馆中借出叫《电影文学》的杂志,看得多了,就想写了,于是我照本临摹,按照电影镜头格式开始写电影剧本《长白山女电话兵》。我们部队驻防中朝、中苏边境,边防无小事,有事通北京,在莽莽长白山上通信兵的故事是很多的,也很感人。
没想到,不到一年,电影再次找到我。长影又来部队招人了,当时因为大学里还没有毕业生,就只好从工农兵中挑选。吉林省军区推荐10个军人考长影,我被推荐了去,通过政审,我们省军区考上了3个,我只好中途办理了退出现役,走进了长影。
考进长影以后,厂里负责组织工作的领导找我谈话,分配我到导演室学习,将来向导演发展。我坚定地说不,强调自己喜欢做剧本工作。他们说,当导演也不妨碍你写剧本呀,让我考虑三天再来回答。三天后,我到人事处,依然坚定地想当编剧。于是领导明说了,为什么要你朝导演方向发展,是考虑到你是共产党员,是部队宣传队出来的,电影厂将来主要是培养导演的。当时,我并没有认为导演比编剧重要,但是看到如今编剧受到侵权和如此漠视,是不是说我当初选择有失预见性?在当时,电影生产对编剧是高度重视的,字幕的位就是编剧,有的还留给编剧一个单间,每个剧本都要配有责任编辑的,这是专门为编剧服务的。长影请来的编剧都住在厂区满映的小白楼别墅里。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就连厂长都很尊敬来写剧本的作者。谁都明白,没有好剧本就无法拍出好影片来,电影厂是依靠剧本依靠编剧才能开工的。
我之所以坚定地要从事编剧工作,是因为我有独立表达的欲望。人生从艺,就是把自己经世的情意牵引出来,展示之于众,有人选择诗文,而我则选择了银幕。在银幕上写我人生的宣言,写出我的信仰、我的爱憎。这也许是生命的契约,用这种特别的形式,承担起银幕形象的设计。当我笔下写出“电闪雷鸣”
,银幕上就会出现风雨雷电,这就是剧作的抒怀和梦求。就一部电影而言,编剧是发现人物、发明故事、出思想、出灵魂的,演员是体现编剧笔下的人物,导演是再现编剧的思想,电影厂就是为实现编剧思想的企业。影片的版权归电影厂,文学人物的著作权永远属于剧作家,缺少版权意识的人往往看到树上的果实和花儿,从创作而言,决定其命运的是根,剧本就是影片的根。天下的农民都知道,求树木生长必固其根本,我学习编剧属于求根务本,这是我脱掉军装而想实现的愿望。当时,我也想过做编剧的成本,只要有笔有纸,只要写出作品,不拘年龄,不限资历,不待时间,均可成功。电影厂内其他职业都必须涉及和依赖更多的人际才能成活。所以,选择编剧我不动摇,我的坚定性也感动了领导,他们惋惜地批评我:“按理说,你是党员应该听从组织的安排。但是,看你的坚定性,那就分配你到总编辑室吧。”从此,开始了我与电影剧本一生情缘。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编剧进修班向各电影厂开始招生。我交上写女电话兵的剧本,被录取了。当时,北京电影学院在朱辛庄,周围都是农田,空气清新极了。这是我一生中难得的机会,带工资进行编剧专题进修。在校观摩了很多影片,特别是听名家讲座,对我影响的是林杉和李凖先生,他们都是有编剧实战经验的、都是把创作与生活践行的好的编剧。
李凖写《李双双》对于农村生活的熟悉,令我这个下乡两年的知青都感到惊讶,他特别重视性格和细节。
林杉写《上甘岭》,为深入生活,两次赴朝鲜战场,给我启迪颇深。这对于我的毕业作品《明天回答你》很有启发。我写的是大连机车车辆厂的实现数控车床工业现代化的故事。为了写好剧本,我和爱人王浙滨春节期间冒雪到大连机车厂深入采访。当时,她怀孕在身,下车间,走宿舍,采访职工,很多工人都被感动。
我的毕业剧本《明天回答你》出炉了,找谁来认可才能拍摄呀?我遇到好人了!这个人就是袁文殊。
当时我是无名小辈,一个同学把我的剧本拿给了中国影协领导袁文殊同志看了。当时他得了美尼尔氏综合征在家休息,他看完之后要约我谈谈,很耐心地讲了两个小时。可敬的是,他为这个剧本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给我们长影厂的剧本厂长。信中说,从剧本中看出王兴东在电影学院学习是刻苦的,他写的这个剧本《明天回答你》,反映的是工业现代化,希望你们找一个导演帮助他,拍摄成为影片。当时,我心里多么感动!至今想到那一刻都令我怀念已逝的前辈。
袁文殊是位剧作家,又做过上海电影厂的厂长,对于我的创作态度和求学之心非常理解,这种知遇之恩,我终生不忘。P3-5
1974年的时候,我还在边防连队做炊事班长,接到一个电话,要我到延边军分区去一趟,长春电影制片厂要重拍《平原游击队》,让我去试戏。那年我23
岁,形象符合角色的要求,因为我在延边军分区文艺宣传队多年,这是由沈阳军区推荐入选的。剧组来人要求我表演李向阳三个动作,我在宣传队负责创作,同时也拉大幕,有时候也上台演出,说快板演话剧,不懂电影的表演,这次试戏没能达标。然而“电影”
二字在我头脑中树起了靶子,撩拨出我对电影的兴致。电影的一切都是从剧本开始的,我没有多想电影怎么去演,而是思考电影剧本是怎么写的呢?于是,我就开始收集电影剧本。阅读电影剧本犹如阅读交响乐章的总谱,情感的旋律一次次吸引我,让我看到了剧作家思想的力量、思维的质量、思索的能量,一切表演都不过是这总谱下的符号而已。剧作家决定了影片的命运。于是,我崇拜着那些把人生宣言大写在银幕上的剧作家。
我的成长经历
“文革”时,所有的电影文学剧本都被作为“封资修”查封起来。当时,我们军分区政委的夫人在延吉市图书馆工作,她帮我从图书馆中借出叫《电影文学》的杂志,看得多了,就想写了,于是我照本临摹,按照电影镜头格式开始写电影剧本《长白山女电话兵》。我们部队驻防中朝、中苏边境,边防无小事,有事通北京,在莽莽长白山上通信兵的故事是很多的,也很感人。
没想到,不到一年,电影再次找到我。长影又来部队招人了,当时因为大学里还没有毕业生,就只好从工农兵中挑选。吉林省军区推荐10个军人考长影,我被推荐了去,通过政审,我们省军区考上了3个,我只好中途办理了退出现役,走进了长影。
考进长影以后,厂里负责组织工作的领导找我谈话,分配我到导演室学习,将来向导演发展。我坚定地说不,强调自己喜欢做剧本工作。他们说,当导演也不妨碍你写剧本呀,让我考虑三天再来回答。三天后,我到人事处,依然坚定地想当编剧。于是领导明说了,为什么要你朝导演方向发展,是考虑到你是共产党员,是部队宣传队出来的,电影厂将来主要是培养导演的。当时,我并没有认为导演比编剧重要,但是看到如今编剧受到侵权和如此漠视,是不是说我当初选择有失预见性?在当时,电影生产对编剧是高度重视的,字幕的位就是编剧,有的还留给编剧一个单间,每个剧本都要配有责任编辑的,这是专门为编剧服务的。长影请来的编剧都住在厂区满映的小白楼别墅里。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就连厂长都很尊敬来写剧本的作者。谁都明白,没有好剧本就无法拍出好影片来,电影厂是依靠剧本依靠编剧才能开工的。
我之所以坚定地要从事编剧工作,是因为我有独立表达的欲望。人生从艺,就是把自己经世的情意牵引出来,展示之于众,有人选择诗文,而我则选择了银幕。在银幕上写我人生的宣言,写出我的信仰、我的爱憎。这也许是生命的契约,用这种特别的形式,承担起银幕形象的设计。当我笔下写出“电闪雷鸣”
,银幕上就会出现风雨雷电,这就是剧作的抒怀和梦求。就一部电影而言,编剧是发现人物、发明故事、出思想、出灵魂的,演员是体现编剧笔下的人物,导演是再现编剧的思想,电影厂就是为实现编剧思想的企业。影片的版权归电影厂,文学人物的著作权永远属于剧作家,缺少版权意识的人往往看到树上的果实和花儿,从创作而言,决定其命运的是根,剧本就是影片的根。天下的农民都知道,求树木生长必固其根本,我学习编剧属于求根务本,这是我脱掉军装而想实现的愿望。当时,我也想过做编剧的成本,只要有笔有纸,只要写出作品,不拘年龄,不限资历,不待时间,均可成功。电影厂内其他职业都必须涉及和依赖更多的人际才能成活。所以,选择编剧我不动摇,我的坚定性也感动了领导,他们惋惜地批评我:“按理说,你是党员应该听从组织的安排。但是,看你的坚定性,那就分配你到总编辑室吧。”从此,开始了我与电影剧本一生情缘。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编剧进修班向各电影厂开始招生。我交上写女电话兵的剧本,被录取了。当时,北京电影学院在朱辛庄,周围都是农田,空气清新极了。这是我一生中难得的机会,带工资进行编剧专题进修。在校观摩了很多影片,特别是听名家讲座,对我影响的是林杉和李凖先生,他们都是有编剧实战经验的、都是把创作与生活践行的好的编剧。
李凖写《李双双》对于农村生活的熟悉,令我这个下乡两年的知青都感到惊讶,他特别重视性格和细节。
林杉写《上甘岭》,为深入生活,两次赴朝鲜战场,给我启迪颇深。这对于我的毕业作品《明天回答你》很有启发。我写的是大连机车车辆厂的实现数控车床工业现代化的故事。为了写好剧本,我和爱人王浙滨春节期间冒雪到大连机车厂深入采访。当时,她怀孕在身,下车间,走宿舍,采访职工,很多工人都被感动。
我的毕业剧本《明天回答你》出炉了,找谁来认可才能拍摄呀?我遇到好人了!这个人就是袁文殊。
当时我是无名小辈,一个同学把我的剧本拿给了中国影协领导袁文殊同志看了。当时他得了美尼尔氏综合征在家休息,他看完之后要约我谈谈,很耐心地讲了两个小时。可敬的是,他为这个剧本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给我们长影厂的剧本厂长。信中说,从剧本中看出王兴东在电影学院学习是刻苦的,他写的这个剧本《明天回答你》,反映的是工业现代化,希望你们找一个导演帮助他,拍摄成为影片。当时,我心里多么感动!至今想到那一刻都令我怀念已逝的前辈。
袁文殊是位剧作家,又做过上海电影厂的厂长,对于我的创作态度和求学之心非常理解,这种知遇之恩,我终生不忘。P3-5
评论
还没有评论。